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688章 陛下他……是一个擅长创造奇蹟的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88章 陛下他……是一个擅长创造奇蹟的人

    “谁能算得上彻彻底底的乾净?”詹徽那压著的声音里不由带著些许不安和惶恐。
    而詹徽说出来的这话,也让傅友文不由微微一怔。
    因为他的確无法否认这句话。
    所谓的士绅,包括了现任官员、退休官员、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读书人,譬如秀才、举人、进士……都是具有一定优於普通人的特殊待遇和权利的。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论调的原因了——即便不去利用职务之便去贪,他们除了可以食朝廷俸禄,还是可以利用这些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谋取利益。
    大明皇朝税赋收入紧,朱元璋更是出了名的抠,官员俸禄极低,朝野上下的诸多官员,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灰色收入。
    谁还没有接受过平民投献给自己的田產了?
    谁还没暗戳戳让人掛靠在自己名下,享受自己名下的免税份额过,自己再从中抽点成了?
    这样的事情……
    太普遍了。
    只要是当官的。
    都是士绅阶层的一份子,这件事情便都涉及到了他们的利益,身为一部堂首,朝廷二品尚书的詹徽和傅友文……两个老油条,很难被排除在这之外。
    只是他们做事比淮西勛贵更有分寸多了,不会,也不敢和淮西勛贵一样囂张和明目张胆罢了。
    可真要计较。
    傅友文知道,自己和詹徽都不一定经得起细查。
    三月的风已经日渐和煦起来,二人四目相对,任由这温和的春风从耳畔拂过,身体都有些发僵。
    几个呼吸的时间过后。
    傅友文双眼微眯,心中则已经有了决断:“你这倒是提醒老夫了,看陛下这態度,只怕是眼里根本就容不得一粒沙子,老夫得趁早断乾净首尾去。该登记的登记,该丟弃的丟弃……”
    说完,他略略思索了片刻。
    而后才继续道:“这事儿得加紧了办!陛下现在已经让卓敬和袁泰分別去广东、四川两地考察去了,等他们回来,这件事情就会被摆在明面上干!等广东、四川两地的事情彻底清查完了,之后的第一场腥风血雨一定是京师直隶!”
    “嗯!快!这事儿得快办,急办!”
    说完,他一张老脸上满是急切、紧张、不安的神色。
    他可太知道当今这位开乾陛下的手有多黑了!
    刚登基就抄了黄子澄的满门。没几个月,什么剥皮实草的骇人刑罚,用起来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听到傅友文这一番话。
    詹徽的脸色都不由黑了一些,蹙著眉头问道:“ 你还真觉得这事儿能办的下去不成?”
    “第一步的暗访或许不会有太大的阻力,可一旦陛下將这件事在朝堂上提到明面上来,撇去淮西勛贵不谈,其他人谁愿意眼睁睁看著陛下把此事铺开?”
    “傅大人可別忘了,就算陛下真有什么咱们想不到的,出其不意的手段可以压制淮西勛贵,可他这一次总不能指望淮西勛贵出来帮他吵架、帮他威慑朝臣了吧?”
    “再说了,就算这道政令日后真发出来了。”
    “地方上实施起来更是难如登天,下面谁会愿意配合?”
    詹徽立刻把这件事情中的巨大阻力罗列出来,向傅友文分辩道,说完还忍不住吐槽了一句:“现在事情都还没开始办呢!傅大人便已经想到那么久远去了?”
    对於詹徽的分辩。
    傅友文却没有急著反驳什么,而是一眼看穿了詹徽的心思:“所以詹大人不是在提醒老夫,而是希望到时候陛下的心思在朝堂上捅出来的时候,老夫也和你们一起,反对陛下?”
    “詹大人希望这条政令胎死腹中。”
    被说中了心中所想,詹徽的目光不由闪烁了一下,脸色有些虚。但他隨后乾脆也不装了,直言道:“傅大人当真就甘心以后都只能死守著那点微薄俸禄过日子了?”
    捨不得、不甘心。
    这就是詹徽此刻最真实的想法。
    当一个好官,在青史上留下一笔姓名,他当然是想的;可自身的利益和財富,也是他想要的——现在朱允熥无疑是动到了根子上的利益,绝大部分人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拋却的一定是虚名。
    正所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傅友文沉默了片刻,犹豫地目光再次坚定了些许,道:“旁人一定办不下去,陛下却不一定。要是陛下真把这件事情妥帖办下去了,到时候祸到临头……哭都没地方哭去。”
    傅友文和傅友德从大明立朝之前一直到现在都还坚挺,靠的就是“谨慎稳妥”四字。
    况且以他作为户部尚书的直觉。
    从去年到今年,他都一直在看到、感受著大明皇朝的变化——越来越好了,百姓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
    不仅如此,夏原吉、古朴……他们这一票进修《经济学》的人,全部都是掛在自己手底下干活儿的,就算傅友文没有朱允熥的允许,不敢轻易打听什么,可也总能察觉到一些只言片语、蛛丝马跡。
    以前的大明穷。
    以后的大明未必。
    当一个皇朝足够强盛、富庶起来,跟著享受好处的是所有人。
    傅友文除了因为被朱允熥这么长时间以来的cpu造成的心理阴影之外,眼里看的,也是一个未来。
    “詹大人,老夫觉得……大明变了,而且一直在变,这种变化无疑是当今陛下以一己之力带来的。同时,这种变化也是极其迅速、剧烈的。”
    “陛下他……是一个擅长创造奇蹟的人。”
    “老夫奉劝你一句,好自为之吧,詹大人。”傅友文真心实意地拍了拍詹徽的肩膀,似是在警告他,也似是在提醒他。
    詹徽蹙著眉头对傅友文的话表示不认可:“傅大人,你这胆子也太小了!八字都还没一撇的事儿,你便开始杞人忧天了。”
    “若咱们能让这个“八”字连一撇都写不出来……”
    “你不就什么都不必顾虑了么?还用再怕什么以后火烧到自己身上来的事儿?”
    显然,他似乎是看不清傅友文看到的这一层,没听到傅友文对他的警告和提醒,甚至还在继续试图分辩和劝解。
    说起来,他的年纪其实比傅友文要小上不少。
    他是以一个几乎火箭般的速度一路往上升,升到这个文臣之首的位置上来的——他这份经歷也註定会让他放不下这一切,毕竟一个人能有这样的经歷,他的功利心就不可能不重。
    傅友文无奈地摇了摇头。
    轻嘆了一口气:“唉……詹大人你……”
    他还想说点什么,可是当他看到詹徽脸上那著急分辩的表情,心中知道只要一个人心里带著执念,是很难被旁人劝得动的,便也把溜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道:“罢了,老夫可以告诉你,到时候老夫不会联合朝臣一起反对陛下这条政令,言尽於此。老夫还急著回家去处理些事情,便不再和詹大人在这里耗时间了,告辞。”
    说完,他朝詹徽拱了拱手,朝这条宫道的尽头匆匆而去,和煦明媚的春风吹起他緋色官袍的衣摆,身影渐渐拉远,变小……
    “誒傅大人……”
    詹徽则还想再多说两句,爭取傅友文的支持,只是即便他伸手喊了一句,傅友文也並没有回头的意思,詹徽也只能訕訕收回了自己的手,蹙眉吐槽了一句:“果然是年纪越大胆子越小。”
    他长嘆了一口气。
    收回目光,也收敛了自己的情绪,暗暗给自己定了定心:“罢了,多你一个傅友文不多,少你一个傅友文不少,上至朝廷中枢,下至地方官吏、读书人……没几个人会愿意眼见一切发生。”
    ……
    另外一边,乾清宫。
    朱允熥挥手让眾人离开之后,看著门外眾人渐行渐远的背影,饶有兴趣地挑了挑眉,淡笑著道:“这事儿办起来果然不会简单啊,这还刚在乾清宫呢,就有人已经不大乐意了。”
    他言语中指向的,便是詹徽了。
    当初登基之前的那一夜,他除了立刻找淮西勛贵,接著就和詹徽、傅友文、刘三吾三人立刻接触了。
    君臣这么长时间。
    他们逐渐熟悉了朱允熥的行事风格和脾性,朱允熥又何尝不熟悉他们这些人?
    他提出来的事情可以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这种出乎意料的震撼之下,再厉害的人也很难完全掩藏住自己的情绪,朱允熥坐在龙书案后居高临下,自然也看到了下面几人各自不经意间会流露出的一些情绪。
    旁边的马三宝给朱允熥换了一杯热茶,神色恭敬地淡笑著道:“陛下想做的事情,旁人不愿意又能如何?不过取死之道。”
    不过朱允熥对此自然並不在意——他要是害怕有人不愿意,有人反抗,他就不会搞这事儿了。
    所以他也就只是神色隨意地吐槽了一句。
    而后便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伸手端起旁边不凉不烫的新茶一饮而尽,目光便重新落到了自己面前的龙书案上。
    他翻开面上一张雪白的宣纸。
    下面则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诸如“士绅”、“豪强”、“勛贵”、“丁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清丈田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等等等字跡雋秀有力的字眼。
    他早知道这件事情难办极了。
    但一口一口吃饭,一步一步走路。
    饭总能被吃完,路也总能走到尽头去。
    而在这些字眼的下方,则另外还写著【普及全国性现代数理化基础教育】几个字。
    “田地改制、赋税改制……已经先安排下去了,接下来得等袁泰和卓敬他们两个人的消息。”
    “该继续把这事儿筹办起来了。”
    朱允熥目光一凛,落在了下面一项计划上。
    他要的不是一朝一夕的繁华,而是能够一代一代稳定传承下去的意识、认知、思考形態……等等。
    一个国家百姓的认知和意识形態是很难在短时间之內被完全改变的——这同样是一个长线发展策略。
    看到朱允熥只喝了口茶,便立刻停也不停地连轴转了起来,马三宝都不由觉得有些心疼,轻声劝道:“陛下,您方才已经劳心许久,不如……还是歇歇吧。”
    可朱允熥却不由得蹙起眉头,轻嘆了一口气:“太少, 能够让朕把所有事都做好的时间,太少了,一点点都耽搁不得啊。”
    对朱允熥这句感嘆,马三宝面上不由露出些许不解之色,轻笑道:“陛下,您如今可还正年轻著!多少人在您这个年纪,还只知逗猫遛狗?陛下万岁,往后的时间,还大把呢!”
    即便他是朱允熥最亲近、最心腹之人,可他终究还是不会知道朱允熥心里的谋划和蓝图。
    朱允熥也只能无奈一笑,摇头道:“你想得太简单了。”
    要保证这个帝国能够一代代繁荣且传承下去,朱允熥要做的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改变之后的稳固!
    歷史上的“后车之鑑”,那些重要且意义巨大的变革,譬如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及一系列改革,雍正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及一系列改革……
    纵然在当时完成的巨大的转变、挽救財政危机,成绩斐然,可也因为持续的时间不长,事情办得不彻底,许多好的政策和改革,最终还是落了个“短暂繁荣、人亡政息”的结果。
    所以朱允熥才觉得时间不够用。
    不过朱允熥也知道,自己这些顾虑,和马三宝是解释不明白的,更没必要解释。
    所以只是笑了笑。
    便看著面前自己写下的那些东西,自顾自地思索起来。
    马三宝虽然不知道朱允熥年纪轻轻地到底在感嘆啥时间不够,可也知道自家主子是劝不住的,只能担心地暗暗嘆了口气。
    不过过了会儿。
    他却又看到自家主子抬起了头来,道:“倒是也可以出宫去一趟了,三宝,备车,再遣人去净月庵一趟,把那丫头喊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