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太子什么都知道!
骆峋面不改色地迎上元隆帝审视的目光,並未多言,只轻唤了声“父皇”。隨即没等元隆帝开口。
那刺客咳出一滩血。
“说你老糊涂,你还真就糊涂上了,別人隨口一句辩解就能把你耍得团团转。”
元隆帝:“你!”
静妃在这时睁眼。
猛地看向睿王夫妻,眼里恨意滔天。
“你说你怎么会逼迫我!我又怎么会指控你?!因为你从始至终都不知道我二人的仇人是你!是你们夫妻!”
“我大姐被你们欺辱致死,你们这对狗男女哪来的脸说自己不行欺男霸女之事!”
睿王、睿王妃双双怔住。
见他二人明显已经忘了此事的模样,静妃猛地拔出头上的特製金簪扑过去!
若不是不想便宜了这对狗男女,方才在御园她能直接要了他们的命!
“啊——”
睿王一时躲闪不及,竟真被静妃刺中了肩头,立时发出一声悽厉惨嚎。
所幸锦衣卫及时按住静妃。
才没叫睿王再挨一簪。
静妃被锦衣卫死死按在地上,红著眼眶望向元隆帝,问道:“十五年前,蜀地雅州茶税一案,陛下可还记得?”
元隆帝一顿,旋即面色微变。
静妃看著他,笑出泪来。
蜀地雅州。
自大靖开国承担著全国大部分茶税。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及至英祖时期,国內经歷了长达三年的旱灾,各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载道。
粮食都成活不了,更別说茶叶。
於是英祖下令,免了蜀地包括雅州在內的所有茶税,直至荒年过去的第十年。
蜀地才重新开始缴纳茶税。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雅州这个地方承担的茶税是以往的將近十倍。
最初当地官府给雅州茶农的解释是,前些年他们没缴税,算作是欠了国家的税,从现在起他们得慢慢还。
雅州茶农对此深信不疑。
自此开始还起帐来。
然后这一还,就是一百多年。
及至这个时候,早已无人提及雅州亏欠国家茶税一事了,雅州茶农也把这个税额当成了他们本来该缴的部分。
直到二十年前。
雅州一个叫作陈柏生的茶户偶然一次发现,雅州茶农还帐这件事,竟是从英祖时期起就是有人在从中搞鬼!
陈柏生自己就是茶户,又生性正直,於是便想要朝廷还雅州茶农一个公道。
可时隔一百多年。
期间涉及到的利益不仅关係到各个阶层的官员,还有周边府县的乡绅百姓。
这不就是要断了某些人的財路?
断人財路,犹如杀人父母。
於是事情闹到十五年前,越闹越大。
彼时正值元隆帝打了一年多的仗回来,正是身心俱疲,修养伤病之时。
为避免这桩事演变为內乱,当时代为监国的信王和內阁,以及负责此案的刑部、都察院都催著让元隆帝决断。
元隆帝便按他们议的结果。
下了旨。
陈柏生最终成了这些利益党派博弈的牺牲品,陈家三族被流放苦寒之地。
直到两年后。
新任刑部尚书周敏礼无意间发现这起案子中的问题,两度提议重审此案。
元隆帝深思熟虑后同意。
並亲自重审此案。
这其中自然又牵涉到对各方的制衡。
总归最终,陈家得以平冤。
曾负责这起案件的信王和相关官员,及牵涉其中的得利者都受了该有的惩罚。
“陈家那时只剩了我姐弟三人,”提起父亲跟族人的死,静妃再度落泪。
“我们自是恨你,恨不得杀了你!可长姐说,杀了家父和族人的实非你一人。
说你是个好皇帝,说如果不是你承先帝志,惩奸佞,除贪官,镇外敌,我朝百姓早已深陷战乱之苦,民不聊生!
长姐教我姐弟放下仇恨,带我们来京城谋生,见识你是一个多么好的皇帝,结果?”
就是这个好皇帝的儿子儿媳。
设计强辱逼死了长姐!
静妃盯著元隆帝,哽咽道:“养不教父之过,新仇旧恨,別说你不知道这件事!”
元隆帝还真不知道。
大抵高门大户多的是睿王这种表面君子如玉,私下里荤素不忌的紈絝子弟。
当爹的一般都不怎么管。
元隆帝作为这天底下最大的高门大户里的爹,自然也有著这样的通病。
加上睿王著实有手段,元隆帝的眼线未必能將其的所有言行监察到。
所以睿王夫妻暗地里强辱陈家长女这件事,在当时並未引起任何波澜,消息亦未曾传到元隆帝的耳朵里。
但那时的陈家姐弟如何能知晓这些,他们便当是元隆帝刻意放纵睿王。
他二人也是心性坚韧。
他们没有选择潜伏到睿王府直接找睿王两口子报仇,而是选择从元隆帝入手。
他二人想的是。
如果,他们能侥倖杀了元隆帝。
那便算是替家父和族人报了仇,是时他们牵扯出睿王,睿王也逃不掉!
退一万步,他们杀不了元隆帝。
他们照样可以把弒君的罪名扣到睿王头上,如此,便算是为长姐报了仇。
他们也不亏。
可两个完全没有背景的人想要混到皇帝身边,还真不是想怎样就怎样。
所以这事儿就牵扯到了信王、荣王和睿王,俱因早年他们仨一直在掐。
荣王给陈家姐弟搞了假身份想给信王下套,因信王负责了茶税一案。
信王则想借陈家姐弟给睿王使绊子,缘因他放在睿王府的眼线向他透露了睿王夫妻欺辱陈家长女之事。
睿王呢。
他起初並不知晓陈家长女的真实身份。
后面因信王和荣王的插手,他更没有查清被他欺辱的女子和陈家姐弟的关係。
只知道静妃和小太监是陈家的人,於是睿王把他俩当成了设计太子的一环。
谁叫刑部尚书周敏礼是康国公举荐的人,利用他就可將太子牵扯进来。
而往皇帝近前安插人的皇子,歷朝歷代还真不少见,皇帝就算有一千只眼,也难免有疏漏的时候。
这也就导致静妃姐弟在宫中潜伏多年,元隆帝竟真让他们蒙在了鼓里。
而静妃起初是打算趁侍寢时下手的,奈何后宫普通妃嬪侍寢时规矩严格。
她根本无从下手。
於是一拖再拖。
儘管静妃不想承认,但隨著她在宫中待得越久,她对元隆帝的了解也越深刻。
当初长姐说他是个好皇帝的话便总在不经意间,一遍遍迴荡在她耳边。
此时,静妃声音嘶哑:
“你是好皇帝与否,后人自有论断,我做不到为一己之私断送我大靖百年基业,但是睿王,睿王妃这对畜生!”
“逼奸后妃是事实,明知我姐弟与你有仇,却將我二人安插入宫也是事实!我那儿有证据,你大可叫人去搜!”
“陛下……”
“您不会忍的……对吗?”
最后一句,静妃的声音忽然变得很轻,眼神里似有恨有不甘,又像似充满决绝。
元隆帝何止不会忍,他现在只觉胸腔里躥著一把火,烧得他整个人都要炸了!
不仅仅因为睿王夫妻。
还因为信王、荣王!
他二人也是早就知晓静妃和这刺客的关係,却仍把两人放到了他身边。
这是都不顾老子的死活。
都想弒君啊!
还有太子。
今晚之事看似与太子无关。
可事实真就如此吗?
他这个皇帝老子若有什么三长两短,太子便能顺理成章地坐上那个位置。
按理,太子是最有嫌的。
信王、荣王、睿王即便得逞,他们前面也始终有太子挡著,他们捞不到什么。
然问题在於。
太子心思縝密,歷来行事周到严谨。
他若有意对他老子下手,就不会栽赃陷害到一半出现刺杀未遂这等意外。
很难不让人怀疑。
今晚的刺杀与睿王夫妻之事实则是信王、荣王、睿王为了把太子拉下马而或联手、或自导自演做的局!
元隆帝负在身后的手成拳,审视的目光一一从他的这几个儿子身上扫过。
这些平日里视他为天的儿子们,这些在他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儿子们!
这时,荣王伏地叩首。
“儿臣有罪,请父皇降罪。”
信王瞪大眼。
隨即对上元隆帝锐利威严的眼睛,他认清事实般塌了腰,伏地磕头。
睿王捂著肩,满手血。
也不知是失血过多还是別的什么,他身子摇摇晃晃,最后两眼一翻栽倒在地。
周身的剧痛让睿王妃抖若筛糠,她僵硬地支著脖子,哆嗦著去观察元隆帝。
谁知刚一抬眼。
对上了另一双眼底好似空无一物,却又像是充满厌恶及杀意的冷眸。
睿王妃的呼吸一滯,几欲窒息。
一个可怖的念头升起。
太子知道。
太子什么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