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海狸小姐闯乐坛
第71章 海狸小姐闯乐坛实际上,好莱坞的电影原声带一般都是在电影上映前上市的。
这么做的原因也简单——
那就是在现代电影里,即便图像和声音已经成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亲兄弟了,但电影这种商品贩卖的毕竟是故事,存于内里的音乐只是故事的点缀。
这就像是厨师做菜一样,不放香料菜也能吃,但放了香料之后,诱人的味儿一出,即便食客没有品尝,他们也会食指大动,更有甚者,有的时候那些香味还能吸引路人前来围观。
因此,在电影上映前贩卖原声带,那其实就是用音乐给电影的上市做个预热。
但,凡事都有例外。
以上种种,那都是剧情片的宣发套路。
在音乐类的电影里,原声带一般都是在电影上映后上市的。
因为在这种类型的电影里,音乐也是卖点嘛。
不过,很多时候,音乐类电影原声带的上市时间再晚再晚也不会落到电影上映后的一个月外。大部分的娱乐产品都是有时效性的嘛,不在热度最高时上架,后续想要卖出高销量就很难了,除非,你能一直源源不断地给自己的产品造出大噱头。
就比如说,奥斯卡金像奖……
“哼。”
埃米纳姆冷哼一声,“华纳的想法可真棒啊。”
助理面色一紧。
他突然想起,自己的老板其实也想收获小金人。
所以,他的讲述,或许会把老板恶心到?
可还没等他找补呢,埃米纳姆又说道:“《好声音》是不是要下映了?”
这个话题让助理愣了一瞬,而后连连点头,道:“对,它们今天正式下映。”
“它的票房多少了?”
“呃……全球3.7个亿吧?很难破四了。”
《好声音》是2002年12月25日正式上映的,放到2003年的3月24日正好三个月。
一部卖座电影连续放映三个月已经是业内极限了,再放就没啥太大意义了,而随着电影的下映,《好声音》一共在北美斩获了2.15亿的票房,全球票房总额更是来到了3.73亿。
即便还有一些小国没有上映,但那些国家也产出不了多少票房了,因此,当《好声音》的全球总票房距离四亿还有接近三千万美元的差距时,破不了四,便是必然。
可就算是这样,这个成绩也已经好的逆天了。
因为2002年的各大票房排行榜已经可以定榜了,2.15亿的成绩让《好声音》位居北美票房榜第7,3.73亿的数据则让《好声音》来到了全球票房榜第9。
这一事实意味着伊莎贝拉·海伍德出道以来的所有电影全部打入了当年票房榜前十!
可这还不是最恐怖的。
最恐怖的是,在《好声音》的搅屎下,《双塔奇兵》最多也就八个亿了。
《指环王》将和《蜘蛛侠》争夺去年的票房年亚。
《哈利·波特》一定会稳居第一。
当此事实出现后,伊莎贝拉那是手握全球票房两连冠!
有一说一,这个成绩是比拿下奥斯卡小金人还要爆炸的噱头。
但更加爆炸的,则是全球票房两连冠、生涯作品全前十和奥斯卡撞在了一起……
“呵——”
埃米纳姆笑了。
伊莎贝拉越成功他就越兴奋!
因为伊莎贝拉人气越高,他抨击之后,收获的关注才会越多!
“周五那天我会来公司,so……”
斜靠在座椅上的埃米纳姆望向了自己的助理。
“我明白老板。”
助理连连点头。
既然老板要听伊莎贝拉的歌,那助理自然会照办。
不仅如此,为了服务好给自己发钱的上帝,在埃米纳姆离开公司后,助理还立刻的搜集起了和伊莎贝拉音乐作品有关的信息,紧接着,漫天漫地的报道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纷纷扰扰的文字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伊莎贝拉牛逼!’
那鼓吹成绩的言论让助理很是羡慕。
那铺天盖地的宣传更是让他有些眼馋。
因为以上这些,那都是他们hiphop圈想都不敢想的营销矩阵。
“唉——”
“这就是真正的主流娱乐吗?”
“这种气势真的是——”
“太疯狂了!”
或许是人类并不真实存在?
人类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包括自己都是虚拟模拟?
但也有可能是你关注某个事物后,便会下意识的留心与之有关的一切。
总之,当埃米纳姆的助理关心起伊莎贝拉后,他便发现,自己的生活中,突然就莫名其妙的冒出了不少与之有关的人和事、讨与论——
例如,和同事聊天时,对方会问他知不知道伊莎贝拉拿奖了;
与合作方沟通时,那些人会说伊莎贝拉好像要发专了;
出行时,即便他走的都是平日里最熟悉的道路,但他依旧能够‘意外’的发现,很多公共广告牌上,大型商场门口,那都冒出了莉莉·泽勒的图像海报。
若是非要形容,这种场景,就像是互联网时代里的精准推流走进了你的生活。
但,埃米纳姆的助理心里清楚,这是华纳的地推团队发力了。
如此大的手笔,那真的是昭告天下,伊莎贝拉就是华纳的小公主。
在等时间来到周五后……
一大早,埃米纳姆的助理刚来到家附近的音像店呢,他便发现已经有不少小年轻在这儿抢购了。至于为什么要用‘抢’这个词形容当下场景?那是因为很多人马上要上班上学啊!
“老板,伊莎贝拉的新专——”
“赫敏·格兰杰的作品全在第一排的架子上!”
还没等急躁的小年轻喊完呢,收银台前的老板便一边收着款一边高喊道:“今天上架的东西有两样8个版本!两样东西分别是赫敏·格兰杰的迷你碟和《好声音》的原声带!”
“它们各有四个版本,分别是磁带,普通版、精装版、豪华版的cd!”
“其中,精装版和豪华版的原声带送的都是和电影有关的周边!”
“只有赫敏·格兰杰的个人迷你碟里送的才是她的个人物品!”
“so——”
“你们买之前一定要想清楚!”
“然后价格都在塑封上面贴着呢!”
扯着嗓子的介绍指挥起了音像店内的交通。
也让埃米纳姆的助理搞清了现状。
再往货架旁一凑……
好家伙!
那不菲的价格让他有些吃惊。
《好声音》的电影原声带收录了电影内的所有歌曲加配乐,一共25首。
磁带版售价15.99美元,cd版的三版售价分别是25.99美元、39.99美元和59.99美元。
伊莎贝拉的个人迷你碟一共收录了五首歌。
磁带版售价9.99美元,cd版的三版售价分别是19.99美元、29.99美元和49.99美元。
这个价格,已是当下顶流。
当下,整个流行乐坛敢这么定价的,也就只有那些天王diva了。
因为按迷你碟的磁带版售价算,伊莎贝拉的一首歌要卖两美元。
按cd版的基础价算,伊莎贝拉一首歌要卖四美元。
这个单价,让埃米纳姆来卖,他根本就火不起来!
hiphop歌手的歌很便宜的!
因为受众穷。
这话可能有些伤人。
但这是大实话。
只有mj,麦当娜,小甜甜布兰妮那些受众广,歌迷都有经济基础的人才敢这么卖!
而伊莎贝拉出道首张迷你碟的售价就对标起了麦当娜?
这……
望着周围那选取商品的身影,看着货架上逐渐少去的精装版和豪华版碟子,无人问津的磁带版和普通版cd向世界叙说着一件事——
‘抱歉,粉丝多是真的能为所欲为的。’
“这真的是有点酷的。”
感慨一声,拿上十张豪华版——
原声带和迷你碟各五张。
埃米纳姆的助理了解老板的脾气,如果对手的作品非常的好,那他是会砸东西的。
so,多买一点总没错。
并且他自己也要听。
刷卡,付账,550美金顿时就没了。回到公司,再把一张原声带和一张迷你碟放入老板的办公室后,助理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把玩起了伊莎贝拉的新作。
原声带的封面和电影海报没啥区别:
浮华舞台上,伊莎贝拉正在放声歌唱,下方乃是商品的名称——
‘《世界好声音》电影原声带’
拆开后,一张带有伊莎贝拉个人印签的签名海报、一本词曲本、一封主创团队写给粉丝的信、以及一本以qna和配图的方式讲述电影幕后故事的故事集,呈现在了他的面前。
埃米纳姆的助理对这些不感兴趣,简单扫了扫就把它们丢到了一旁。
重新拿起迷你碟,先前,他在大街上看到的广告就是迷你碟的封面:
那是一张手绘油画,画的右上角是一轮金灿太阳,背景则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伊莎贝拉以侧身的方式出现在画的中央,她双手高举,面向太阳,呃……
这不是高喊葱橙啊,她的手里捧着一只小海狸。
就是《好声音》电影开篇的那个logo。
画中的伊莎贝拉如同逗猫一般把小海狸给举高高了。
两个小家伙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
“wow~”
“这个画画的和童话一样……”
埃米纳姆的助理承认,这个画画的挺好的,欣赏一二,他这才撕掉塑封。
打开专辑盒——
里面装着一封致粉丝的信,手写体印刷版;
一版贴纸两张海报三个书签四份便利贴;
然后还有一个歌词本一个钥匙扣。
从表面上看,这些东西怎么样都不值三十美元。
但!
以上所有东西都有海狸元素!
就拿便利贴来说好了,每一张贴纸的右下角都有一个海狸小头像,并且张张不一样。
抿起之后轻轻一划,翻书动画的感觉顿时就出来了。
萌萌哒的小海狸时而大笑时而哭泣时而做起鬼脸时而蹦蹦跶跶。
创意十足。
不仅如此,海报做的也很有个性。
和封面一样,两张海报也是手绘油画。
其中一张就是《好声音》电影里莉莉·泽勒收到的小海狸版伊莎贝拉,另一张则是一片沙滩上,小海狸化身成了小草帽,趴在伊莎贝拉的脑袋上和她玩。
讲真啊,看到这一切后,埃米纳姆助理的第一反应那就是伊莎贝拉的粉丝要疯。
因为这些东西做的真的很可爱——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孩子,那应该都会喜欢。
而伊莎贝拉的粉丝,那都是正常的孩子。
因为这些东西做的真的很用心——
像两张海报的右下角,那都挂着两个名字。
一个是伊莎贝拉的印签,另一个则是by catherine haywood的标识。
现在谁不知道凯瑟琳是伊莎贝拉的姐姐啊?
而伊莎贝拉迷你碟的海报都是她们自己画的?
又或者说,迷你碟里的一切都是她们自己设计的?
粉丝很吃这一套的!
“我怎么感觉这个迷你碟是迪士尼发的啊?”
埃米纳姆的助理重新扫了眼盒子。
华纳的logo让他觉得自己今天怕是起猛了。
因为伊莎贝拉的迷你碟做的和个迪士尼的大礼包一样啊!
就离谱!
将‘哄(骗)粉(粉)丝(丝)开(钱)心’的东西推到一边。
埃米纳姆的助理这才拆出cd,将其放入walkman。
此刻的他,内心充满好奇。
迷你碟的包装都做的如此精美了,里面的东西应该……不会差吧?
而在他的思索中,几秒后,一段简短的口播出现了:
“hi~~戴着耳机开着音箱的你们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午夜好,我是伊莎贝拉·海伍德,很高兴你们能聆听我的作品,希望接下来的二十分钟我能给你们带来快乐?但也有可能是悲伤或者是其他,可不管是什么情绪,我都祝你们在放下音乐之后能够愉快生活……”
调皮的声音听得埃米纳姆的助理点起了头。
这种祝福正常人都会喜欢。
口播消失后不久,《be what you wanna be》的旋律便响了起来。
紧接着——
《tears in heaven》
《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
《the climb》
四首歌陆续出现。
由于这些歌都在电影里展现过了。
又或者说,伊莎贝拉写的那两首歌圈内人其实都已经研究透彻了。
挺不错的,但,也就是不错了。
所以,在听这些歌时,埃米纳姆的助理只是纯粹的欣赏。
因为这个时候,他要是还说自己能兴奋出来,那就有点太假了。
伊莎贝拉毕竟不是他的老板嘛。
但随着《the climb》的结束,一阵充满律动的扫弦声出现后,他的耳朵,顿时就竖了起来,本靠在座椅上的他瞬间坐起,眯眼聆听。
“这是吉他?还有班卓琴?wow~好轻快的声音~”
音乐圈里的人那都是懂音乐的,不然你干不了活啊,因此,伊莎贝拉的新歌前奏一响,埃米纳姆的助理便立刻捕捉到了细节,那是一段中速的抒情旋律。
弦乐声刚一冒头,他便感觉到有一股清新浪漫的乡村之风朝着自己迎面吹来。
若是非要形容,此时此刻的音乐,让他感觉自己躺在了一片大大的农田里。
风吹麦浪的声音既有春日的生机又有夏日的慵懒。
那无忧无虑的畅快,将他不断包裹,让他沉醉其中。
“oh~sxxt~这个旋律挺好听的啊。”
“但这是一首被电影毙掉的歌?”
“这……”
“不对吧?”
由于先前伊莎贝拉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个人迷你碟里的新歌是为电影创作但没有最终收录的歌,所以,在正常人的思维里,伊莎贝拉的新歌质量应该就是一般的。
这个逻辑很好理解啊——
因为质量高的歌肯定能达到电影的使用标准啊!
而达到电影使用标准的歌又怎么可能无法收录呢?
要知道,《好声音》那部电影里,可是有两首翻唱的!
有原创不用用翻唱?
这……
就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了。
那就是伊莎贝拉的第三首歌质量相对平庸。
对吧?
那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是个正常人,那就不会对伊莎贝拉的新歌抱有太大的期待。
若是非要形容,在埃米纳姆的助理眼里,伊莎贝拉的迷你碟正式上市前,大众对她的专辑印象应该是可以购买、可以聆听、但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应该无法在聆听之时收获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也是他正式听歌前,内心狂打鼓的原因。
可现在呢?
前奏的旋律一响,埃米纳姆的助理便觉得十分抓耳啊!
不说别的,就说前奏的质量,那就比《the climb》高啊!
‘所以这是什么情况?’
埃米纳姆的助理有些懵,可还没等他琢磨明白呢,十五秒的前奏就已经走完了。
接着,主歌出现了——
“we were both young when i first saw you~”
(当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我们都还年轻)
“i closed my eyes and the flashback starts~”
(我闭上眼睛,一幕幕往事又在脑中浮现)
“i'm standing there on a balcony in summer air~”
(我站在阳台上,空气里充斥着浓烈的夏天味道)
“see the lights see the party the ball gowns~”
(看见灯火,看见热闹的舞会,华丽的盛装)
“see you make your way through the crowd~”
(看见你费力的从人群中挤出来)
“and say hello~”
(向我打招呼问好)
“wow~wow~~wow~~~”
“this is cool!!this is cool!!!”
同一时间,聆听伊莎贝拉迷你碟的圈内人还有很多。
没办法,谁让伊莎贝拉火呢?
伊莎贝拉在电影圈里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在音乐圈……虽然娱乐圈里的人气不是那么好通用的,你电影票房的高企不代表唱片销量就会爆炸,但那只是一般情况。
当伊莎贝拉的跨界手法乃是音乐电影时,电影的大卖一定会让她的专辑销量直接爆炸。
因为大众已经通过她的主业见识过她副业的水准了。
大众知道她在音乐领域里的水平是ok的,那在这个时候,她的跨界障碍又在哪呢?
对吧?
既然伊莎贝拉的细碟百分之一万会卖爆,那音乐圈里的家伙们肯定就会研究她了,因为说到底,伊莎贝拉现在的行为其实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抢食吃嘛。
你都来扒拉我碗里的饭了,那我不盯着你就有鬼了。
而在等他们全部盯上伊莎贝拉后……
“wow~这首歌的水准挺高的~”
“除了吉他和班卓琴外,这首歌里还有铙钹、小提琴、鼓?”
“和其他类别的歌曲相比,这些乐器的使用并不丰富,但在乡村音乐里……这些乐器的使用已经很流行了,这甚至都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的尝试了。”
洛杉矶,德瑞博士摘掉了头上的耳机。
虽然他玩的是hiphop,但这不代表他不懂其他。
cd一转,声音一出,他便知道伊莎贝拉的新歌完全在业内的平均水准之上。
又或者说,伊莎贝拉的新歌甚至都是在对传统的乡村音乐进行着革新,因为传统的乡村音乐在编曲上都是以弦乐为主的嘛,它是非常排斥电子合成音效的。
传统乡村乐的创作主思路就是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叙事性强。
而伊莎贝拉的新歌呢?
里面好像有电子?有鼓点?甚至最后一个迭句还升了一个全音?
这……
说实话,若是从乡村乐的角度看歌曲,这种做法有些不地道。
但……
“这首歌是伊莎贝拉自己写的吗?”
纽约,麦当娜翻看起了迷你碟里的歌词本。
当她发现,伊莎贝拉新歌的词曲编曲都是她自己后,她顿时就望向了一旁的助理。
“华纳没有造神吧?”
讲道理,作为乐坛公认的流行天后,从理论上来说,麦当娜是不会关注伊莎贝拉的。
因为伊莎贝拉再怎么出名,她在音乐圈里也只是一个跨界新人。
她的音乐电影卖的再好,那也没有达到被神关注的程度,但凡事都有例外不是嘛?
好莱坞的事儿麦当娜也听说了。
当华纳和迪士尼能为了伊莎贝拉而把奥斯卡给掀了后,她便十分好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能够同时获得两大巨头的青睐,然后,伊莎贝拉的迷你碟要上市了?她便想要听听伊莎贝拉的新歌。再然后,这一听就有些诧异了。
因为这一首叫《love story》的歌?算是乡村乐和流行乐的结合。
虽然这首歌的和弦很简单,叙事的手法和讲述的故事都很老套,就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嘛,这种东西让麦奶写她一天能写一百首,并且,伊莎贝拉的唱功在她老人家的面前和没有其实是一样的,但……挺好听的,并且还好唱。
只听了两遍,麦当娜便能跟着旋律开麦了。
而这一事实……
说句大实话,好听和好唱其实才是流行音乐能够流行的关键。
文青和过度的专业只会让一个行业的受众越来越少。
伊莎贝拉抓住了流行音乐的创作真谛!
这才是麦当娜最意外的事儿!
“这首歌的确是伊莎贝拉自己写的。”
在麦当娜的注视下,助理点了点头,道:“伊莎贝拉所写的这几首歌都是在百代的伦敦总部录制的,用的全是百代的人,在《好声音》上映后就有人去百代打听消息了,然后百代的人说,华纳没有给伊莎贝拉帮助,因为在录歌时,很多东西都是伊莎贝拉现场做的。”
“然后,百代还说,她的技巧可能有些稚嫩,因为她之前学的一直都是钢琴,很少触碰其他的乐器,但她的思路非常清晰,她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因为百代表示,他们接待的上一个,能在不懂全乐器的情况下知道自己的歌曲需要什么的人是约翰·列侬,并且,当时的约翰·列侬已经15岁了。”
“而伊莎……”
“在做这些东西时她还没有13呢。”
“所以你想说演戏耽误了她唱歌?”麦当娜听明白了助理的话语。
助理耸了耸肩,道:“这是百代的意思。”
“okay,okay,okay,这是百代的意思。”麦当娜笑了。
重新戴上耳机,再次聆听美好。
片刻之后,当她再度摘下耳机时,她的脸上也浮现出了感慨。
“流行乐坛……”
“恐怕要出事了。”
“这首歌的确好听。”
“哪怕放进我的专辑里它都能成为主打。”
“当然,我不玩乡村……”
说话之时,麦当娜的语气很轻松。
因为她是当下最成功的女歌手,没有之一,所以流行乐坛出不出事和她有个屁关系啊?
且不说伊莎贝拉的主业是演员,《哈利·波特》要拍七部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呢,就算伊莎贝拉想要当歌手,想要挑战她也得先去卖个两亿张专辑。
但,麦当娜可以沉稳的应对一切,不代表其它人能够平静的接受核爆。
随着伊莎贝拉个人首张迷你碟的上市,粉丝们的抢购热潮便也涌现了起来,在等买到细碟的大伙仔细品鉴后,所有人,是所有,全都惊了。
因为伊莎贝拉的新歌《love story》很好听。
因为伊莎贝拉的新歌《love story》非常的好听。
你要是让他们从专业角度说出这首歌到底好听在哪儿,那大多数人都是憋不出个屁的。
但这不重要不是吗?
他们只是听歌又不是写歌!
他们听了一首歌,觉得好听,那就够了!
至于其他?
我管你是怎么创作的呢!
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喜爱是纯粹的代表!
而当一个喜爱十分纯粹时……
“ohohoh……”
“海狸小姐太酷了——”
“她的新歌——诶——这首歌叫什么来着——《love story》?”
“她的新歌《love story》真的超级超级好听啊!!”
“你们有人要来试一下嘛???”
阿美利加的一所学校里,一名白人女孩举着耳机高声发问。
同一时间,类似情形,也在不少学校里探出了头。
坦诚的说,口口相传的安利从宣传效率的角度看是比较的慢的。
但……
海狸小姐粉丝多啊。
而在狂暴粉丝的宣扬下,在大众的好奇中,2003年3月28日,星期五。
伊莎贝拉的首张个人迷你碟《isabella haywood》,正式的在英语乐坛,生根发芽。
呃……
这个描述不霸气。
换个描述:
2003年3月28日,星期五,戴着至尊魔戒的小海狸一脚踹开了英语乐坛的大门。
脑袋微昂,环顾四周,双手叉腰,和个奶龙一样高喊道——
“我要打十个!”
嘻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