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前往鞋都
第220章 前往鞋都元宵灯会结束了。
整个乡里面却还是在不断讲著这天的盛况。
有不少人说到陈光明,都说风头都被他抢走了。
没多久。
报纸上也刊登了元宵灯会的消息。
陈光明和光明牌衣服也在里面占了小小的篇幅。
这都已经是陈光明第三次上报纸了。
林晓、陈明勇和耗子见了,都满脸的羡慕。
他们如果什么时候能上报纸,都感觉此生无憾了。
“竟然还能上报纸,这钱值了啊。”
“是啊是啊,还是光明的头脑灵光。』
“这是县里的报纸,肯定有不少人能看到,光明牌衣服也算是小有名气了,今年生意肯定会更好。”
大家纷纷道。
“嗯,我今年打算再去其他乡镇也开个衣服店。”
陈光明道。
现在有蔡师伯的作坊做代工,衣服產量又能上去一截,完全能多开几个衣服店。
除此之外,他也还在打听哪里有卖二手缝纫机,为扩大作坊產量,甚至是办衣服厂做准备。
“那我们就去各个乡里面看看。”其他人见了后道。
现在陈光明的策略就是在镇上开衣服店,乡里这些就都让其他人去开店,一点点辐射出去。
供销点也是如此。
他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这还只是起步阶段,如果摊子铺的再大一些,他可能就会放弃在镇上开店,转而只去县城开店了。
“过年,我也去看看店。”林晓笑道。
虽然黄玲玲在乡里当店长也能得到不少的分成,但是肯定没有自己开店赚的多,他也动了心思。
“行啊。”
对此,陈光明自然是支持的乡里面店铺虽然是最先开起来的,但毕竟人流量有限,完全没办法跟其他地方的店铺比。
这种情况下,黄玲玲待在店铺就有些浪费了。
而且,现在乡里面的店铺也不缺人了,很多想要开店的人都会提早到店铺里面培训,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人甚至还溢出了。
以后,乡里面的店铺就当做是培训用就可以了。
“光明,你接下来打算去哪个镇?”林晓询问道。
马屿镇周围的乡里面都已经有店铺了,高楼镇周围的乡周围又没有什么人流量,他打算跟著陈光明去新的城镇闯一闯,合適的话就在下面找一个乡开店。
“去仙降镇吧,那里不远,而且人流量大。”陈光明开口,仙降镇在以后可是远近闻名的鞋都。
镇上的居民普遍富有,中高档的衣服在镇上肯定也有不少的消费群体。
而且,鞋和衣服不分家,如果可以的话,他也能想办法开个鞋厂,生產出来的鞋也能放到衣服店一起卖。
“好,那我回去准备一下。”林晓精神抖数道。
“行,顺便可以拉些次品货去市场卖。”
陈光明点头道。
前段时间,他在蔡师伯那里又买了不少次品衣服。
这些次品衣服改了后,可以以更低价格卖出去。
反正他去找店铺基本上都是去市场周围找的,到时候可以边卖衣服边找店铺,也能看看各市场的人流量。
耗子则不打算再过去了,他打算回县里面,那边的店铺他也要去看一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想要去见见张婷,这段时间两人的关係已经突飞猛进,好事將近。
“耗子,你要加把劲啊。”
“今年可一定要让我们吃上喜酒。”
大家起鬨道。
“一定一定。”耗子笑的。
“耗子,我可提醒你,如果娶了我表姐,以后你可就不能出去廝混了。”陈光明这个时候提醒道。
前世的时候,耗子可是有前科的。
虽然这一世完全不一样了,但他还是要提醒一句。
“光明,我怎么会出去廝混呢。”
“绝对不会,绝对不会。”
耗子嚇了一跳,连忙道。
陈光明这才满意点点头,这一世確实不一样了。
但他还是会在旁边看看。
四个人年后第一次聚会,隨后又各自忙碌起来。
陈光明要做的准备也不少。
主要还是他前世没有怎么关注过这个镇,只知道这里的製鞋业很厉害,是个鞋都。
这种情况下,他就没有了穿越的先机,只能靠著自己的经验去找店铺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
陈光明便早早地起床准备出发。
经过这么久的忙碌,陈光明已经习惯早起的节奏。
林晓和余平也按时到了他家门口。
这一次跟他一起过去的还有情报担当的大姨父。
这段时间,大姨父一直都在市井混看。
他虽然年纪较大,但对镇上的行情了如指掌,而且人脉广泛,现在已经成为陈光明拓展市场的重要帮手。
他们先去作坊装了货,然后过来接他们。
所有准备都完成后,拖拉机向著仙降镇行驶过去。
经过近两个小时顛簸的车程,他们终於到达了仙降镇,一进镇口,就能听到街道两旁商铺喧囂的人声,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
鞋都街区位於仙降镇中心地带。
两旁陈列著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鞋店,主要都是传统手工塑革鞋,已经颇有商业街的样子了。
陈光明探头去看。
这些鞋店基本上都是前面是商铺,后面是作坊。
“这条街人流量果然大得惊人。”林晓边走边说,“早上才刚开市,就已经有不少顾客了。”
“是啊,而且这些消费者大多看得很准,不像乡下那样隨意消费。”余平点头道:“这些人还是有钱啊。”
陈光明扫视四周,他心中已开始盘算起未来如何结合服装与鞋业资源,將產品线做出差异化优势。
“这里如果能找到合適店铺,不仅卖衣服,还能联动推出定製塑革鞋或合作品牌,一举多贏。”
正说著,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上前来,自我介绍是本地新开的一家製鞋作坊的推销员。
看到他们开著拖拉机过来,还拉著一车货,一看就是商人,就上前询问要不要进一些鞋拉出去卖。
陈光明留了对方联繫方式。
“这里的作坊有人开始搞推销这套了啊。”
林晓忍不住道。
陈光明笑笑,毕竟连他都是借著前世经验才知道这一套流程,而现在的货郎们才是真正的先行者。
“我们先去卖衣服。”
陈光明先把衣服拉到了附近一处市场。
隨后,他先去找管理员租了临时摊位,直接就在拖拉机上叫卖起来,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力。
虽然仙降镇有钱人不少,但大多数人还都是普通的平民,看到这些物美价廉的商品,
也会忍不住购买。
而且,因为他们靠著给鞋作坊做鞋也能赚一些钱,买起来也会稍微大方点,卖衣服的速度就很快。
“这卖衣服速度也太快了。”林晓忍不住道。
他们原本是打算边卖货边去打听消息的,但这生意太好了,他们就只能先把衣服都卖光才行。
“確实生意有点好,看来来对地方了。”
陈光明也道。
虽然有所预料,但他也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好。
他只能也先留下来卖货,只是让大姨父细细观察市场的人流动向和消费习惯。
大姨父甚至还去熟络地与几个店主打招呼,探听近期进货渠道和销售情况,没一会儿就混熟了。
等到下午的时候。
陈光明拉来了一车货就卖完了。
不过陈光明没有马上回去,打算在镇上住几晚。
好不容易来一趟。
他们没找到店铺是不打算回去的。
不过,余平和林晓倒是可以开著拖拉机先回去,再拉一车的货过来卖,不能放过这么好的赚钱机会。
而这也更坚定了他们要在这里开店的决心。
“你们回去小心一点。”陈光明交代道。
“放心,真有什么事情,我们手上还有枪呢。”林晓笑著道,以来时的时间算,到家天应该还没黑。
告別之后,拖拉机驶远。
陈光明和大姨父就在镇上逛起来。
大姨父已经看了几处店铺。
他们就先直奔市场周围预先打听好的几处门面,这些门面位置优越,人流量极大,是开店最佳选择。
“看这个位置如何?正对著市场主入口,人流肯定源源不断。”大姨父指著一个宽的大铺面说。
“不错。”陈光明点头。
不过,这处店铺只租不卖,倒是让他有些头疼。
他还是想要把店铺买下来。
除了店铺以后能升值外,做生意也能更稳定。
“这里热闹不会有人出售店铺的。”大姨父摇摇头。
他也去问过了,都没有什么收穫。
陈光明和大姨父继续沿著街区走著,目光在一家家店铺的招牌和门面之间扫视。
仙降镇的市场周围店铺位置虽好,但租金也相对昂贵且大多不出售,这让陈光明心里有些发闷。
“刚才那铺面虽然好,可租不起这么高的价钱。”陈光明嘆了口气,这价格都快赶得上买个店铺了。
这种热闹街区的租金价格確实贵。
特別是这种基本上形成商业街的街区。
就像是县城的县前街,价格比这个还要高得多。
“是啊,市场旁边人流多,价格肯定不菲。”大姨父点头,说道,“不过你別急,我帮你问问旁边那些老店主,有没有听说有人要卖或者转让二手店铺。”
两人又走到一条较为偏僻的小巷子口,这里人流虽然不比主路旺盛,但也算是条通往居民区的小路。
等穿过这里后,就又到了另外一处街区。
虽然两个地方都是街区,但热闹程度天差地远。
陈光明却是眼睛一亮。
他感觉这处街区就挺不错的。
虽然还没发展起来,但是周围的屋子不少,有人就有发展的机会,而且这里也不是完全没有店铺。
他就看到了几家鞋店。
只是这些鞋店的生意看上去就不太好。
相比起鞋街,这里確实一点优势都没有,不会有人专门绕到这里来买鞋,这就是街区的优势。
但是陈光明不一样,他是要开衣服店。
而且他的衣服很有特色,肯定能吸引一些人过来。
本来两条街区离得也不是太远,这里的商品足够吸引人的话,肯定有人专门绕路来这边买衣服。
陈光明和大姨父马上就去打听起来。
他们很快就看到了一家老鞋店,看门匾已经斑驳了,肯定是生意不太好,都已经关门了。
两个人稍微打听,就打听到了这家店铺的主人。
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姓赵,
赵老板年纪不小,脸上带著几分沧桑,但眼神里依然透著精明,这家店铺就是他的。
“赵老板,我们对您这家店很感兴趣,想问问有没有出售的打算?”陈光明客气地开口。
赵老板看了看身边的店铺,又望了望门前稀稀拉拉过往的行人,嘆了口气道:“说实话,这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我也想转让出去,可是这铺子歷史悠久,不好找合適的人接手。”
“我们正泛想在这里开个衣服店,不知道您心里有没有底价?”陈光明试探道。
“嗯—”赵老板伶伶头,“这铺子我当初云不少钱,也算是积累云一些客户资源,还有后面的小作坊设备,这些都包含在內,你们如果真心要买,我可以给你们一个合理价。”
陈光明微笑点头:“我们也是做实业的伟,讲究高远合作,希望能给一个双方都能接举的价格。”
刚刚他在店铺逛云一亍,发现店铺后面的作坊,竟然有三台缝纫机,这对他来说绝对是意外之喜云。
经过一番细致的討价还价,两伟终於商定以略低於市场行情的价格买亍这家铺面。
就算如此,这两间房店铺也用云陈光明两千块钱。
但是l虑到三台缝纫机和库存的一些鞋子,陈光明感觉这个价格肯定值。
买亍店铺之后,接下去就是办手铲那一套。
l虑到需一定时间交接经营权,並且要处理库存和设备交接,双方约定留出两周时间完成手铲。
陈光明隨后直接把作坊里面的三台缝纫机都拉回云家,隨后把作坊的面积也纳入到衣服店里面。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剩亏的塑革鞋,陈光明数云数有五十双,他也打算拉到山里面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