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 > 第203章 一条龙服务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03章 一条龙服务

    第202章 一条龙服务
    时间转眼过去了一个月。
    一个月时间里,陈光明都按部就班的赚著钱,
    现在除了作坊和运输队赚的钱外,还多了一个农副產品回收站也可以赚钱。
    现在刚好是作物成熟的时间。
    陈光明就安排人去宣传了一下农副產品回收站。
    本来天井就有著万亩良田,能够出產非常多的农副產品,如果把能把这个线牵起来,就算农副產品回收站只做农副產品的生意,肯定也能赚到钱。
    没多久,十里八乡的村民就知道了这件事。
    就有不少人上门,问陈光明怎么收那些作物。
    原本的时候这些村子的村民都是自已挑到菜市场去卖的,卖不上价不说,还要费非常多的功夫。
    特別是现在这种情况下,去菜市场卖菜都还需要租摊位,哪有直接卖给陈光明,省心省力还赚钱。
    陈光明就开始整合起农副產品,除了运输到县城以外,也能直接对接乡镇的市场。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这本身也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
    如果他能把这件事做成的话,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乡镇的那些农民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但是自然也是上头支持的。
    他现在做的事情基本上全都要跟上头靠拢。
    除了十里八乡之外,陈光明也继续从徐平和赵上峰那边收货,不过这一次是用农副產品回收站的名义。
    这也让这件事做的更加名正言顺了。
    现在每过段时间,徐平和赵上峰就会送山珍下来。
    这些山珍也会被送到胡青山那边,送到县城去卖。
    现在把东西都送到县城之后,赚的可比在镇上自由市场赚的要多的多,毕竟在县城里这些山珍可是稀罕货,这也给农副產品回收站增加了很多的利益。
    连带著胡青山都能赚不少。
    农副產品回收站在乡里的名声越来越大。
    不时就有村民来问。
    有人询问时,陈光明就让他们去找陈父。
    陈父本来就是老农民出身,对於各种作物的行情等也有不少的了解,陈光明就把这一块交给了陈父处理。
    对此陈父也非常高兴。
    等作物成熟的时候,就算各村的村长都要过来跟他说话,商量该怎么卖作物,都要经过他的手。
    这也让陈父一下子成了十里八乡有头有脸的人。
    当然只是靠著陈父肯定不够。
    就拉上了自己的一帮老兄弟一起干。
    在村里头,很年轻的姑娘和那些婶子都在製衣作坊帮忙,年轻一点的人最近不敢去做挑货郎了,就在陈光明的运输队里掛了名,有些地方拖拉机是运不到的,还是用自行车更加方便,他们就用人力去送货。
    然后就是村里跟陈父一样年纪的老大爷,他们平时也就是在家里种种地,赚的还没有家里的婆娘和媳妇儿多,早就过来找陈光明想要找份活干。
    现在借著这个功夫刚好把这些老大爷们也给安排了,跟著陈父一起管收农副產品的事情。
    现在想光明真的是背靠集体,把村里的村民们从上到下都给安排了个遍,让整个村子都团结一心。
    今天过来找的就是隔壁村的丁村长。
    去年的时候,陈光明就帮著一起运杨梅赚了不少。
    今年的时候他又找了过来。
    陈光明就不打算继续只赚运输的钱,
    他打算从收杨梅开始,这些杨梅收过来以后,在农副產品回收站过一手,再送给胡青山让送到县城去卖。
    “行,我马上去找你爹。”丁村长点点头。
    看了眼陈光明,他也很感慨。
    去年的时候,陈光明那一辆拖拉机就已经够让他另眼相看,没想到今年陈光明事业是越做越来越大。
    不仅在去年的时候成立了运输队,接下去的时候更是接手了农副產品回收站,开始收整个乡里的农副產品。
    对於他们来说自然是好事。
    村里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依靠著种田。
    现在有著陈光明的农副產品回收站,他们种出来的农作物就都有了去处,不会再担心农作物会卖不出去。
    在以往的时候他们种农作物只是为了补贴家用,並没有真的想要將其当做一门赚钱的营生。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如果陈光明真的能够稳定的收这些农作物的话,他们就可以把那些地全都种上有价值的农作物靠著这些农作物每年也能赚上不少。
    刚好,陈父这个时候从地里回来。
    他去看了村里的那些地,陈光明让他负责说农副產品的事情,但他也没有閒著,把那些地重新开了起来。
    当然他没有下地,只是指挥村里的那些年轻后生。
    就算村里的这些后生都去做货郎了,但地是农民的根,肯定就不能这样让地荒废著。
    丁村长见到陈父马上热情的迎上去。
    两个人就在那里说起了杨梅的事情。
    陈父早已经去乡镇里打听了杨梅的价格,今年雨下的比较少,杨梅的数量反而多了,价格自然也会有所回落,去年的杨梅价格是2毛1斤,今年跌到了1毛8。
    在乡镇的市场里面的杨梅价格可以卖到2毛2分,如果能够把杨梅拉到县城市场去卖的话,价格还会更高。
    毕竟县城周围是很少有人种杨梅的。
    这一点陈光明已经跟胡青山交接过了,陈光明这边从收货开始再到农副產品回收站的包装,最后运输都包掉的情况下,给胡青山的价格是2毛3分钱。
    虽然比乡镇的那些散卖的还要贵上1分钱,毕竟是农副產品回收站发出去的货,陈光明还会让人专门挑过,然后包装好,直接就可以拿到市场里面去卖。
    这个过程之中,胡青山赚的只是一个货运的钱,
    名义上还是农副產品回收站和他对接的批发商之间的交易,就是批发商那边都是胡青山自己找好的。
    陈光明还专门去了县城一趟签订了合同。
    这也是因为陈光明和胡青山的关係好,相互之间又能相互信任,才能这么容易的达成合同。
    如果是胡四爷和菜头哥,胡四爷肯定不会把自己的出货门路告诉菜头哥,就更不用说签订合同。
    毕竟这也算是机密了。
    如果胡四爷把门路告诉了菜头哥,保不准菜头哥就会自己接通这条路,那就没有胡四爷什么事了。
    所以菜头哥一直都没有把流程走通。
    当然,在那个时候市场上也没管的这么严,大家也都没有这个意识,只是做了一套简单的出货卖货流程。
    除此之外,倒卖的生意利润確实太大了。
    而且要做成倒卖的生意,根本没办法把流程走通。
    开始的时候做不成,到了后来靠著倒卖赚钱后,双方也都没有了这个心思,都是把农副產品的生意当成了表面的偽装,暗地里做著倒卖的生意。
    最后虽然赚到了钱,但自己也进去了。
    而陈光明和胡青山却是把路都走通了。
    毕竟胡青山是亲自经歷了这些的,只有双方之间相互信任,才能做到互惠互利,都有钱赚。
    这也是对双方都好的一笔买卖。
    一斤杨梅算下来,陈光明能够赚到五分钱,
    不要看一斤只是赚五分钱,只要量上去,每天赚的肯定非常可观,
    就像是隔壁的丁家村。
    去年的时候他们杨梅卖的好。
    因此今年多种了不少的杨梅,加上今年天气好,杨梅的產量高,丁村长保守起见估算都有3万斤杨梅。
    每斤杨梅都可以赚五分钱,这是一个丁家村的杨梅,全部都拉给胡青山后就能赚1500块。
    当然实际上加上路上的损失,这钱肯定不会这么多,要是赚个一千三四百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乡里面像是丁家村一样的村子並不少,只要杨梅的生意顺利做下来,肯定能够赚个万把块。
    陈父自然也算过这笔帐,因此做起事情来干劲十足,开始不断的跟丁村长讲价格。
    双方最终也是说下了一斤1毛8的价格。
    等到说好之后,陈父就去通知了农副產品回收站的同志们,让他们一起过来配合著收杨梅和出单。
    出完单后,他们会跟著拖拉机一起把杨梅直接送到胡青山那里,出一个货单之后,这一段流程就走完了。
    收钱的过程之中有小姨父跟著,加上还有农副產品回收站那边的会计也会记帐,他倒是不怕钱的问题。
    等到把杨梅的生意做完之后,他还能去胡青山那里对一下帐,到时候帐目有没有问题一目了然不管是对陈光明还是对胡青山来说,这都是一个保障,双方手下的人也全都知道这一点,做帐也认真。
    毕竟现在想找份工作並不容易。
    这边开始收货之后,农副產品回收站那边的拖拉机也开了过来,这些兄弟们也都很有收货的经验。
    没多久,一筐筐杨梅就被装上了拖拉机。
    今天可以算是杨梅的第一次成交,陈光明就亲自跟著拖拉机走了一趟,拖拉机由陈光年开著一路向著江边行驶过去,胡青山那边也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光明你还亲自过来了。”
    看到陈光明以后,胡青山也非常的高兴这一次的杨梅生意对於他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买卖,顺利的完成这次生意后,他也能赚五六千块。
    他算是看出来了,只要跟著陈光明就不怕没钱赚。
    接下去,陈光明的农副產品回收站,跟他肯定会有更多的交易,两人的关係也会变得更加的亲密。
    “是啊,第一次跟过来先看看。”
    “帐目那边你也做清楚,等到下次的时候我肯定就不会跟著了,到时候我拿著条子来你这里收钱。”
    陈光明笑道。
    胡青山自然不会有问题。
    双方交接的非常顺利。
    等到胡青山收了货以后就开了单子。
    最近这段时间有不少做水运的被抓了。
    胡青山就趁著这段时间收购了不少的货船。
    现在他手头已经有三艘货船了。
    两个人一个搞陆运,一个搞水运,配合的非常顺利,通过俩人的配合,可以把货运到大部分的目的地。
    只是几天时间,丁家村就把杨梅卖完了。
    丁村长还专门上门感谢。
    陈光明今年真的是帮了大忙了。
    平时的时候,他们村里的农副產品基本都是各个村自己卖的,就算能租到拖拉机以后也要自己找买家。
    今年陈光明把一切都给包了。
    没多久,这件事也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其他村的村长也纷纷上门。
    不仅是各个村里面传开,乡里面也知道了。
    曹干事还专门来了一趟,想要报导一下做个宣传。
    “曹干事,这么做没问题吧?”陈光明笑道。
    刚才的时候他已经把各种证明拿给曹干事看。
    其中有农副產品回收站和各村达成的合同协议,自己运输队的合同,加上胡青山的那边的货运合同和最后农副產品回收站和市场批发商签订的合同。
    他的这一条產业链已经非常完整。
    “自然不会有问题。”曹干事笑著说。
    在现在这种严查的背景下,陈光明这种守规矩的人真的太少了,这也是他决定进行报导的原因。
    有了曹干事的报导,陈光明也算是得到了乡里面的背书,他接下去做这件事也会更加的名正言顺。
    接下去的时间里,农副產品回收站和运输队就一起忙著杨梅的事情,到梅雨季节才渐渐缓慢下来。
    今年的天气著实好,让乡里趁著梅雨季节没来的好天气抢收了一大波,把大部分的钱都赚到手了。
    转眼间,陈光明接手农副產品回收站已经一个月时间了,夫妻两个人就一起坐下来算了一下帐有了这一次杨梅生意,农副產品回收站赚的不少。
    不过农副產品回收站在不做倒卖的生意,只收农副產品的情况下其实赚的並不多,一个月只能赚1000多。
    所以找到值钱的农副產品生意就非常重要。
    就像是之前的毛竹笋和现在的杨梅都是不错的生意,在陈光明计划中的还有菜籽油和红。
    只要一点点的挖掘,机会还是有的。
    但这些生意做起来也是有一定的风险,而且麻烦,不会有直接的倒卖,赚钱来的快,但胜在稳定。
    另外,他靠著自己在乡里的名气很容易就能跟这些人搭上关係,也能还让农副產品回收站多赚了不少。
    但是农副產品也有季节性。
    过了这段时间以后,靠农副產品就很难赚钱了。
    这也是菜头哥选择键而走险,做倒卖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自然是倒卖太赚钱了。
    当然也是菜头哥运气不好。
    谁都没有想到严查会来的这么快,查的这么严。
    最后得以让陈光明接手了这一切。
    另外农副產品回收站本身不赚钱,但是多出来的那6辆拖拉机,却让他赚了更多的钱。
    虽然现在市场管的严,让他损失了不少的生意,但只是靠著做政府的生意,赚的还是不少的。
    本来现在靠著自己的两辆拖拉机和大家合的拖拉机,他一天就能赚到300多块钱。
    现在又多了6辆拖拉机,这些拖拉机还全部都是他个人所有的,虽然大多数拉的都只是农副產品,但是在去掉油钱和发掉工资这些之后,一天也能赚个300多块。
    靠著这多出来的6辆拖拉机,一个月就算去掉下雨等意外也能赚个五千多块钱。
    因此他接手的农副產品回收站加上6辆拖拉机,只需要大半年就能回本,这笔买卖肯定是赚的。
    而且,现在还是因为情况特殊,等到市场完全开放之后,这个农副產品回收站还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
    等算好帐后,夫妻俩都鬆了口气。
    按照现在的情况一年半载也能够回本了。
    “明天我把大家的工资结一下。”陈光明道。
    林雨溪听完之后点点头。
    她管著的作坊这边也要到了结算的时候了。
    那就乾脆把明天当做统一的工资结算日,这都能够在差不多的时间里拿到钱,也不至於有落差夫妻两个决定好后就通知了下去。
    不管是作坊、运输队还是农副產品回收站的工人都兴奋了,这確实是一个月內最值得高兴的一天。
    清晨,农副產品回收站。
    陈光明早早就过来。
    这是农副產品回收上在他接手后的第一次发工资。
    他肯定要办好,才能让这些工人们更加信服自己。
    “大家让一让,让一让。”
    小姨父现在是农副產品回收站的负责人之一。
    他维持了现场的秩序。
    陈光明则是带著余平和余安兄弟一起过来,
    两兄弟都提著一个麻袋。
    来到了办公室之后,陈光明直接把钱倒在了桌子上。
    看著这么多钱,工人们全部都屏住了呼吸。
    陈光明就开始发钱农副產品回收站里的工人早就等著了。
    他们脸上可以看到一些志志,
    在以往的时候,每个月工资都有上百块。
    但是他们也知道现在情况跟以前不一样。
    陈光明接手之后就真的只做农副產品的生意。
    在没有了倒卖生意的利润下,他们都不確定陈光明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也不知道能给自己开出多少工资。
    这一点他们早就做好准备。
    现在这种情况下,农副產品回收价能保住就不错了,他们也还能在农副產品回收站混口饭吃。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陈光明竟然还是按照以往的工资给他们发的,並没有少他们的钱。
    大家顿时都惊呼一声。
    这真的是给了他们非常大的惊喜。
    也都没有想到陈光明接手农副產品回收站之后,只做农副產品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发得起这么高的工资!
    “光明不会没赚钱吧?”有工人低声议论。
    “应该不会。”
    “你们也知道之前靠杨梅就赚了不少。”
    “除了杨梅,我们也收了不少的农副產品。”
    “有著光明的那些门路,只要收回来就不愁卖。”
    有其他的工人开口道。
    “说的也是。”
    “之前把我们那些农副產品收过来都很少卖出去。”
    “不是我们自己吃了,就是直接烂仓库里了。”
    “没想到光明还真能把这条路走通,赚的看上去也不会比之前少。”其他的工人也纷纷附和道他们不知道其中的门道。
    但他们知道陈光明確实是去县里跟一个批发商签了合同,他们对外面也是这么说的。
    “这还只是农副產品回收站赚的钱,你们可別忘了光明还有一个运输队,靠著拉货都能赚不少钱。”
    有跟著陈光明开拖拉机的人道。
    他们是最清楚这里面门道的,
    说真的,跟著陈光明跑运输要比做倒卖舒服多了。
    他们在路上的时候一个稽查队都不怕。
    以往的时候他们只敢在早上和晚上偷偷的拉货。
    身正了就什么都不怕了。
    如果能光明正大赚钱,谁又想偷偷摸摸的?
    看著这一幕,陈光明脸上露著笑容。
    看样子他已经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那接下去有些事情做起来就更加的轻鬆了。
    將农副產品回收站的工人工资都发了之后,陈光明就又回到了村里面,村里的作坊也正在发工资。
    这里有林雨溪这个女主人就行了。
    陈光明过去的时候就看到大家都围著林雨溪和陈母,大家的脸上也都是笑容,气氛非常的融洽他就没有过去。
    运输队那边也还是要再算一下钱。
    现在的运输队总共有12辆拖拉机,其中有8辆都是属於陈光明自己所有,其中有一辆是余平和余安两个兄弟的,其他三辆都是他们合的,要分走一半的钱。
    这部分的钱算起来也不难。
    都是走公帐的,这边都有帐本记载。
    最后,这个月每个人还拿到了六七百块钱,
    拿到钱之后大家都是喜气洋洋的。
    平时的时候他们其实赚的没有这么多,这个月有著杨梅的生意在,他们拉的货也更多了,赚的自然多。
    不过现在已经到了梅雨季节,接下来一段时晴天的时候少,想要出去拉货也没那么容易了。
    去年的时候,陈光明在梅雨季节的时候,还去倒卖了一波雨伞,但是这一次他肯定不敢这么干了。
    接下去要千什么,还是要好好合计合计才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