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一年后的现在
第178章 一年后的现在“有財哥。”
“你这小商品也要更新一下了。”
“现在市场上已经很多作坊都合法了。”
陈光明提醒道。
像是之前的雨伞,还是陈光明去隔壁县运来的。
“有啊,我这里钟錶可不少,你要吗?”
张有財开玩笑道。
陈光明听闻无奈摊手。
这钟表价格太贵了,二十都要几十块,算是大件了,货郎们可完全卖不出去。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其实你可以弄些电子表,这个肯定好卖。”
他想了想道。
张有財听闻心中也是一动。
不过电子表基本上是走私货,想拿到没那么容易。
“我会考虑的。”他道。
这段时间,陈光明已经在他这里拿了不少货。
甚至,已经成了他最大的客户。
现在陈光明说的话自然也非常有分量。
两人又閒聊一阵。
陈光明就骑著自行车载著小商品回去了。
等回到村子,他马上去了作坊。
作坊外面,陈父正带著自己一帮子兄弟修围墙。
里面,大伙正乾的热火朝天。
只要做出一件衣服就有八毛钱,这钱可太好赚了。
不过,陈光明对质量的要求確实高。
很多婶子衣服做出来不满意的,都会被要求返工。
如果一直质量不合格,还会被降档。
现在作坊里面分了两个车间,一个车间是手艺好的婶子们负责做成衣,另一个车间则负责做儿童开襠裤。
虽然成衣赚得多,但儿童开襠裤也不能停下来。
儿童开襠裤赚的少点,但比起成衣要好卖很多。
所以儿童开襠裤可以走量,赚的也还不错。
等到成衣的布料裁剪完剩下来的大块布料,陈光明还打算拿过去再开一个製作儿童衣服的车间这个要等新的缝纫机运过来他的作坊整体有四个大房间,可以分为四个车间。
接下去。
每天差不多都有大量的成衣被做出来。
陈光明则是一个星期运一趟。
这样,他一个星期里面有一天负责去拉竹蓆,另一天则是把衣服拉给胡青山,然后把布料再拉回来。
剩下来的五天,有三天被他安排起来专门拉著拖拉机去送货和去水头镇那边和张有財这里进货。
这样就只剩下两天时间,他则是用来安排作坊的事情和陪著林雨溪,日子倒是也过得非常充实。
三天时间后。
他又拉回来了三台缝纫机。
这样他作坊里面的缝纫机数量来到了十七台。
刚好可以分三个车间。
村子里面则有七台缝纫机。
然后村子里面除了翠婶子和村长家家里有缝纫机外,也陆续有其他婶子家里买了缝纫机。
这些婶子们,也能接到陈光明的货。
其他婶子则每个月都要给他十块钱的租用缝纫机的费用,一年下来都能买一台缝纫机了。
所以陆陆续续的。
村里的婶子们都在想办法买缝纫机。
陈光明算了算,现在整个村子差不多有二十七台缝纫机,这个数量也让陈光明有些惊讶到了。
“光明,两个作坊这墙怎么隔?”陈父过来问。
陈光明想了想道:“就隔开三个院子吧。”
“啊?”
陈父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隔三个院子也太麻烦点了吧?
“嗯,就是隔三个。”
“到时候就能当做三个作坊。”
“一个作坊只能有七台缝纫机,这个底线不能过。”
陈光明开口。
虽然都是掛靠集体,但还是要守规矩。
现在他掛上了光明製衣作坊的招牌,保不准上面就会有人过来检查,他不能让人抓到什么把柄“好,那就这么办。”
陈父知道谨慎点肯定没错,马上就去办了。
陈光明则回去准备材料,打算过两天就去工商局一趟,把手续办下来,有村里的文件,肯定没问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样心村和乡里的摊位也都申请了工商执照。
又过了两天。
陈光明去收了竹蓆,然后拉到菜头哥这里。
虽然已经和胡青山接上线了,但竹蓆的生意他还是交给菜头哥,菜头哥也领了这个情。
因此,虽然知道陈光明和胡青山又例外的弄了个製衣的產业,他也没有说什么,这一行他確实不擅长。
而且,从头到尾都是陈光明自己和胡青山谈的,两个人也是直接对接的,確实没必要拉他进去做中间商。
时间很快来到了八一年的十月底。
林晓和黄玲玲的婚期就定在这一天。
陈光明已经成过亲打了样,一切照旧就行了。
不过,陈光明已经成亲了,不適合做伴郎,加上林雨溪有孕了,也不能敲锣这些,只能做幕后工作了。
成亲前两天。
陈光明作为盟兄弟就开始张罗起来。
在外面的那些货郎们也都回来了。
这些货郎们很多都是三级挑货郎,本身就是林晓他们带起来的,趁著这个机会,大家难得齐聚一堂。
整个村子瞬间热闹起来。
空气中都瀰漫著浓浓的喜庆气息。
林晓和黄玲玲的婚礼终於到了。
陈光明的作坊难得地停工一天,大家都早早放下手中的活计,全心投入到这场热闹的喜庆中。
清晨,村口就已经开始热闹起来。
张灯结彩的大红灯笼高掛,门口贴著新鲜红艷的大喜字,彩带迎风飘扬。
陈光明一大早就起身帮忙。
他帮林晓穿戴整齐新衣服,把去黄玲玲家接人的自行车安置妥当,又挨个叮瞩亲戚们注意仪式安排。
隨著时间一点点推进,新娘家的院子里已经堆满了各种礼品和酒席用具,大红顏色铺满每一个角落。
黄玲玲穿著绣有凤凰图案的新娘服,头戴凤冠霞被,一脸幸福而又羞涩地站在房间里等待出嫁。
而新郎林晓则身穿笔挺的长袍马褂。
这段时间,不管是林晓还是黄玲玲都赚的不少,连带著两人的家里手里都有了钱,自然要风风光光的办。
看著两人成亲的场景,陈光明也很感慨。
前世的时候,两个人虽然也在一起了,但婚礼並没有怎么办,直接亲朋好友一起吃了个饭,就当成亲了。
哪里可能有现在的风光。
而且,这一世两人还提早了好几年成亲了。
不止是他,其他村民们也都在感慨。
以前的那些村子里的二流子,现在反而成了村里混的最好的,林晓算是第一批跟著陈光明的,
让人羡慕。
这也让林晓比村里很多人的起步都早的多。
陈光明现在有什么赚钱门路,都还会带著林晓。
很快就到了喜宴时间。
一桌桌摆开的长凳和竹椅,人们围坐一起吃喝畅谈。
从年轻到老人,从熟悉邻居到远方来宾。
陈光明等人坐在第二桌盟兄弟们做的那一桌。
他们只是刚坐下,马上就有人举著酒杯过来敬酒。
大多数人都是衝著陈光明来的。
陈光明也很给面子,今天是打定主意放开了喝。
他现在在村里的地位真的是独一份,就算是村长等人的名声都没有他响亮,毕竟整个村子都靠他过活。
当然,陈光明向来守规矩等一波人刚敬好酒,他也起身去村长桌敬酒了。
大家有来有回,气氛就更热闹了。
没多久,新人换好晚装,在眾人的簇拥下参加敬茶环节,然后拜了天地,礼成。
这一步结束,婚宴就差不多要结束了。
村民们开始陆续离场,他们关係好的则继续喝。
晚上的时候,还要放烟。
陈光明忙到了晚上十一点多才回家。
家里,林雨溪留了门。
他回去的时候,林雨溪还没睡熟。
“今天没累到吧?”陈光明关心道。
“我能累什么,只是吃了顿喜宴,其他什么事情都没干。”林雨溪笑道。
她想到了两个人刚见面时的场景。
不知不觉一年的时间都快过去了,两个人成了亲,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马上要有两人的孩子。
想想,她都感觉是在做梦。
陈光明楼著林雨溪说著话,两人一起进入梦乡。
第二天。
村里又开始各自忙碌起来。
一场婚宴对他们来说也只是片刻的放鬆。
接下来还要继续赚钱。
黄玲玲则是休息了几天,乡里的摊位交给了另外一个姐妹去看著。
这个姐妹已经在店里帮了一段时间忙,是想要学学怎么做生意,好靠自己在其他市场里也租个摊位做的。
除此之外,村里的甘蔗也要成熟了。
又是一年熬红的时间。
陈光明去年就是靠著鸡毛换开始发家的,
不过去年,村里的甘蔗和红的出售都不顺利。
遇到滯销的情况下,还是靠著陈光明才赚了些钱。
后来如果不是村里一起去採药,靠著陈光明卖药赚了一波,加上做纽扣赚的钱,大家过年都不好过。
今年,村里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要么做货郎,要么在陈光明作坊做衣服。
村里的每家每户应该都能过个好年了。
所以村长早早的就来找陈光明商量,今天这些甘蔗怎么处理,还要不要继续製作红了。
不止是村长,很多村里老人都来问。
陈父都来问了好几遍,作坊的红怎么处理。
对於这些老人来说,出去卖货不行,衣服又不会做,还是靠著种地来赚钱,因此都很关心红的事情。
“熬,今年肯定要熬。”陈光明直接了断道。
他清楚记得,今年红很好卖。
因为去年甘蔗和红出现滯销,今年种甘蔗的蔗农少了很多,这也让红的產量和价格趋於稳定了。
他打算把村里的甘蔗都熬成红,再卖给菜头哥。
绝对能赚一笔。
“好,有你这话我们就放心了。”村长道。
去年那种情况下,陈光明都能把货卖出去。
今年肯定也能。
他马上就开始组织起生產。
但没多久,他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
现在村里的男人都去做货郎了,女的都在作坊里做衣服,根本就找不到多少能收甘蔗的人。
毕竟收甘蔗一天才赚一块还累,根本没人看得上。
就连做纽扣赚的都比这一多!
村长没办法,只能雇外村的人来收甘蔗。
这件事就交给了隔壁村,让隔壁村长很感慨。
三家村竟然到了收甘蔗都要叫他们村帮忙的地步。
这在以前大家可是抢著乾的。
当然,放在他们村子,一天两块还是有人抢著干。
这就是两个村子的差距。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三家村出了一个陈光明。
先是买拖拉机,然后盖作坊,十里八乡都很难找出这么一个年轻人,让他都羡慕坏了。
“行,明天我就带人去帮忙收甘蔗。”
隔壁村村长简单的去开了个会,直接就应下了。
他还打算去三家村帮忙的时候,去找陈光明谈一谈,让他也带带自己村子。
帮忙建作坊他是不敢想的,但如果是帮忙做纽扣的话,他感觉自己可以爭取一下,给村里人一个营生。
第二天。
丁村长果然带了村里人来帮忙大家在甘蔗地里开始收甘蔗。
红作坊那边也已经整理出来,准备做红了。
將事情都安排好,丁村长去找陈光明。
“光明啊。”
“我是阿惠的堂伯,算起来也是自己人。”
丁村长笑道。
上一次送杨梅的时候,两个人就有交集了。
他也是后来才知道自己的堂侄女嫁到了三家村的林家,还成了陈光明媳妇的后妈,这不就攀上关係了吗?
不过,他去找侄女的时候,侄女竟然推脱著不愿意帮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阿惠?”陈光明眯起眼。
村子里面和丁家村结亲的人不少。
但是跟他有关係的,就只有林父娶的媳妇了。
只是丁村长完全不知道他们和林雨溪后妈的关係。
当然在外人面前,他们还保持了表面上的关係。
丁村长还在说著攀关係。
陈光明脸上不动声色的听著,一言不发。
“丁村长有什么事情就直说吧。”
他听烦了,直接道。
“那我就直说了。”
“就是想要问问你,作坊招工的时候,能够给我们村也留几个名额。”丁村长笑道。
有了这层关係,他还想要更贪心一点。
“抱歉,丁村长,这个作坊是掛靠的集体,当初约定好了要优先招村里人,这个我是真没办法。”
陈光明客气的拒绝,“这事你要找我们村长商量。”
听到这里,丁村长就知道没戏了。
“行,我抽个空去找你们村长。”
“那纽扣的事情能不能商量一下?”
“这个都是大家拿回去做的,村子管不到吧?”
丁村长又道。
他感觉陈光明会给这个面子。
对於丁村长的请求,陈光明想了想就同意了。
“行,纽扣確实可以交给你们做。”
“做一颗纽扣,我给两分钱,百个一结。”
陈光明开口。
这个价格是原本做纽扣的价格。
这些时间,他已经提过一次价,每个纽扣三分。
而出售的价格也从四分钱涨到了六分钱。
不过对於丁家村的人,陈光明並不打算加价。
这个加价完全可以当做给村里人的补贴“两分钱?”丁村长眉。
他来谈纽扣自然是把纽扣的工钱等都打听了一遍。
虽然现在只有三家村做纽扣。
但是他们接了纽扣的订单后,会叫上亲近的人一起做,丁家村就在三家村边上,自然很多都沾亲带故的。
所以暗地里有不少人做纽扣赚钱。
他们的工钱都是三分钱,结果他们就只有两分钱。
虽然开始的时候確实是做一个纽扣两分钱,一天也能赚到两块钱,但相差还是有点大了。
“嗯,確实是两分钱。”
“我们村里虽然工钱是三分钱,但是这部分是算上了村里补贴的,我只是付了两分钱,村里等於负担了额外的一分钱。”陈光明解释道。
他早就把麻烦甩给了集体。
他可以肯定,丁村长不会跟陈村长说这些事。
毕竟两个人本来就是竞爭关係。
最后,两人又是一番交流,丁村长又把林家娶的寡妇的事情拿出来说是,陈光明则是同样的坚决。
最后,丁村长没办法只能妥协了。
不过他也想到办法了。
只要把东西做好交给三家村的一个亲戚手里,让这个亲戚把纽扣交上去,一个纽扣不就也能拿三分了吗?
他脑子转的很快,感觉自己的主意好。
陈光明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本来收一个纽扣的价格就是三分钱,约定好的。
但丁家村真的要这么做,就等於把纽扣送到了亲朋的手里,亲朋再直接送过来,能省很多事情。
双方说好后,气氛也轻快了很多。
陈光明当即就让丁村长拿些皮边角料包回去做纽扣,做好之后只要拿回来给他,他自然会收。
丁村长提早包裹走了。
只是一会儿,得到消息的陈村长就来了。
现在陈光明在村里的地位无人太重要了,虽然不知道丁村长找陈光明什么事,他就忍不住担忧起来。
“没什么大事。”
陈光明就把事情讲了一遍。
“没错,推给集体就行了。”陈村长讚赏点头。
“对了,红已经做出来一批了。”他开口道。
陈光明来了精神,过去查看。
红还是在之前的那个红作坊进行。
古法熬製的红虽然耗时了点,但质量没话说,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速度也快了很多。
陈父现在也是作坊的管理了。
陈光明到了后,直接去看了红。
隨后,他拿了一些红,打算明天去镇上找菜头哥,直接问问菜头哥收不收这些红,
第二天的时候。
他直接坐著拖拉机出发了。
这些天,两辆拖拉机还是在帮菜头哥拉货。
不过这个肯定没办法再持久了。
这一个月,下了不少的雨,水位上升了不少。
等到水路能够继续通航,到时候胡四爷肯定会又安排水路,只要把东西拉到飞云江岸边停靠的码头就行。
这种情况下,菜头哥手下的三辆拖拉机就足够使用了,完全用不到他们这里的两辆拖拉机。
到时候这些拖拉机又要另外安排了。
“光明啊。”
看到陈光明,菜头哥满脸是笑。
现在应该还没有到送竹蓆的时间吧?
陈光明就直接说明了来意,询问菜头哥能不能订他们村子的红。
“这是你们村自己做的?”菜头哥惊疑道,
在马屿镇上周边,就有不少做古法红的作坊。
而现在在乡里,竟然也有人做红了。
“行,我先看看质量。”菜头哥道。
隨后,他在陈光明的带路下去看了红。
“这些红质量確实不错。”
菜头哥验完货后,开口道。
“这个红,我去问问怎么收。”菜头哥道。
陈光明点头。
他虽然知道红价格会涨,但並不知道现在的价格。
过了一会儿,菜头哥回来,道:“我这边只能给你三毛五一斤。”
“才三毛五一斤?”陈光明一愜。
“是啊。”
“去年的时候,后面的红可是想卖都卖不掉。”
“市场上才出到三毛,我这里能给到三毛五已经不低了。”
菜头哥解释起来。
陈光明听闻微微頜首。
看来现在市场还没有从去年的滯销恢復过来。
大家都怕红会卖不出去,报的价格都不敢太高,深怕砸手里。
菜头哥报的价格確实不低了。
如果是在去年滯销那段时间,绝对有大把人排著队要卖。
但是陈光明確实知道,现在这个价就太低了。
接下去红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陈光明自从不会现在就卖红,而是打算再等等。
菜头哥也说这个价太低了。
就算卖了也赚不了多少钱。
不止是陈光明赚不到钱,他去掉运费后赚得也很少。
“我接下去帮你留意著。”
“如果红价格涨了,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菜头哥道。
陈光明听闻点点头道了谢。
隨后的时间,他也在镇上逛了一下。
镇上供销社倒还是五毛钱一斤收,但都是限配额的。
类还是属於计划內的商品,价格並不会怎么变动。
而市场上的价格变动就要剧烈的多了。
他又去自由市场看了一下。
这里收红价格同样是卖三毛钱,菜头哥那边確实还高五分钱,
显然现在的价格还是受到了去年红滯销的影响。
但就算如此,还是有不少已经做出红的村民在偷偷的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