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合买拖拉机
第171章 合买拖拉机清晨。
拖拉机行驶在乡村土路上。
竹下村,村民们又重新开始製作竹。
天气热了,竹蓆自然要比箩筐好卖。
村民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很多村民都已经开始製作起了竹蓆,打算做好后送去镇上卖。
不过製作竹蓆的难度很大。
大多数村民还是在製作著箩筐。
“不知道之前那个货郎什么时候来。”
村民们不时也会低声议论几句,目光看向远方。
现在的天气太热了。
如果要挑著去镇上卖,根本不现实。
但他们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从哪里找拖拉机。
“放心,你们只管做,师傅肯定会来运走的。”
潘文意信心满满道。
每过一段时间,师傅就会拉一批小商品过来。
上一次就提到让他们继续收箩筐的事情,他们这段时间也准备忙碌起来,去其他村子收箩筐了潘文意话音刚落下,一阵拖拉机声音忽然响起。
大家一证,隨后满脸惊喜。
等他们去了村口,果然看到了陈光明的身影。
“师傅,你总算来了。”潘文意高兴道,
陈光明点点头,让大家先去把商品搬下拖拉机。
虽然现在才早上,但气温已经渐渐上去了,他们开了一路拖拉机过来,早已经热的满头大汗。
趁著大家卸货,陈光明就叫了潘文意,询问起了收箩筐的事情,听到村里已经开始做了,脸上露出欣慰。
“行,等会我就拉一批走。”
“对了,你们村里有没有做凉蓆、草帽和蒲扇的?
“已经有人做竹蓆了?”
陈光明询问一番。
得知有人已经在做了,满脸惊喜。
他马上就让潘文意几个年轻人带著去了製作竹蓆的人家,见到了他们已经编织出来的简易竹蓆。
製作竹蓆可比製作箩筐要难得多。
“这竹蓆质量是真的不错。”陈光明夸奖道。
“怎么样货郎,你这里收不收?”
匠也不藏著掖著,直接开口询问道。
“收,当然收。”
“我们谈一下价格吧。”
陈光明笑道。
“这竹蓆可比箩筐难做的多,就算是我,做一张竹蓆都要两天时间,所以价格上肯定比箩筐高匠有些紧张的讲了一圈,“一张竹蓆要四块钱。”
两天做一张竹蓆。
等於每天赚两块钱,这是匠心里的合理价钱,
陈光明听闻忍不住感慨这些村民们真的太实诚了,这个价格真的不算高,他一口就应下了。
匠听闻高兴起来。
製作箩筐一天才能赚一块,做竹蓆能多赚一倍。
对他们来说,一天赚两块钱已经知足了。
这个匠这里已经有三张做好的竹蓆,其他的匠那里也有不少竹蓆。
虽然製作竹蓆要比製作箩筐难,但对於这些匠来说,並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有不少人会做这对陈光明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他直接以四块钱每张竹蓆的价格买下了。
同时,潘文意等人已经通知村里人开始收箩筐了,等他带著竹蓆回到拖拉机旁,已经有不少村民挑著箩筐过来等著,几个年轻人正在帮忙验货。
又是一拖拉机的萝筐,足足有两百个。
陈光明拉上这些箩筐,开著拖拉机往自由市场去。
现在的天气確实热。
但好处就是那些稽查员也不会顶著太阳出来社卡。
一路上畅通无阻。
陈光明开著拖拉机来到自由市场找到了阿卢哥。
“陈二,真有段时间没见了。”阿卢哥惊喜道。
“哈哈,是啊。”
“之前梅雨季节,没办法做箩筐生意。”
“现在天气热了,我不就又过来了。”
陈光明表现的很热情。
“我又拉了箩筐过来,现在价格还是那个价吧?”
他询问道。
听到他的话后,阿卢哥面露难色。
“你也知道,现在天气这么热,飞云江水位降的厉害,很多河道都没办法运货了,只能走陆路“这成本上去了,拉一趟箩筐成本又高,肯定没办法像是之前那样收箩筐了,这价格必须重新再谈谈。”
听了阿卢哥的话,陈光明脸色微变。
这个问题他之前確实忽略了,但按照常识来说,飞云江水位下降確实是事实,这种事情很容易就能验证,阿卢哥也没必要用这种事情来逛他,
“那你现在出什么价?”他询问道。
“一个箩筐七毛,这是我能出的最高价了。”
“而且一天两百个箩筐也是上限,我只能安排一辆拖拉机拉箩筐,这还是箩筐里面还能装货才能安排。”
阿卢哥把自己的底线讲了。
一个箩筐按七毛收,他才有那么一点赚头。
而且,萝筐还能用来掩护小商品的运输,
不然的话,他都不想收箩筐了,没什么赚头了。
“七毛.—”
陈光明眉头感起。
一个箩筐收过来就要五毛了。
还要给潘文意等人一个箩筐五分钱的辛苦费。
去掉油钱和人工这些成本,一个箩筐只能赚一毛。
一车两百个箩筐,就只能赚二十块。
这个价格对於一般的拖拉机司机来说已经可以了,但是对他来说,赚的就有点少了,让他有些纠结起来。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看来回去后,还要优化一些成本。
“这个价格还是要高一点。”
“不然我这一天,连油钱都赚不回来。”
陈光明著眉道。
他相信阿卢哥说的赚头少了的话。
但是七毛就太低了点。
可这一次阿卢哥却很坚决,一分钱都不肯多。
陈光明把嘴皮子都磨破了,最后还是只能爭取到了两分钱,七毛二分一个箩筐,每天只能出两百个箩筐。
这还是陈光明拿出了竹蓆的情况下。
箩筐对阿卢哥来说有些无所谓,但竹蓆可是好东西,在这么热的夏天,竹蓆对县城人都是必备的东西。
陈光明在箩筐上吃了亏,在竹蓆上据理力爭。
最后,竹蓆讲了一张七块钱的价格。
按照村民们製作竹蓆的速度,一天能收二十张竹蓆,一张竹蓆能赚三块钱,去掉油钱这些成本,一天能赚五十多。
这个赚头就挺不错了。
陈光明就打算回去之后,就优先做竹蓆的生意。
所有萝筐和竹蓆都卸掉后,阿卢哥结了钱。
把钱收起来后,他们顶著大太阳回到了竹下村。
“呼,整个人都要化了。”
“这还不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陈光明狠狠呼出口气。
现在想要赚钱,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大哥和陈光胜听闻也点了点头。
他们回到村子后,直接开到了山脚下。
这边山脚下躲著太阳,还有树荫可以乘凉。
“师傅,还顺利吗?”潘文意等人过来询问。
陈光明听闻后,无奈的摇摇头,“那边收的价格降了很多。”
他把阿卢哥那边降低价格的原因说了。
这种情况下,他肯定没办法收那么多的货了。
早上一批两百个。
再加上晚上拉回去的两百个。
一天四百个箩筐撑死了,不能再高一点点了。
而且收箩筐的价格上也要继续减少。
箩筐以后只能按四毛五的价格收,少了的五分钱,刚好补给帮忙收货的潘文意等货郎们。
然后竹下村的箩筐,他可以自己慢慢验货,这样就能把成本极大的降低下去,一车才能有三十多块的利润。
“好,我转告大家。”潘文意脸色凝重的点头。
这样,他们一天赚的也没那么多了。
幸好这段时候,阿五哥已经教会了他们怎么做挑货郎,在收箩筐的同时,他们也能卖货,多赚一笔钱。
总得算下来,他们完全能接受。
就在此时,陈光明又说起了收竹蓆的事情。
如果能够收到竹蓆的话,他一张竹蓆能给两毛钱。
当然,这个也是不包括本村的,是他们要去其他村子收到的竹蓆,一天他总共要收四十张竹蓆。
听到这个价格,潘文意等人眼晴又亮了。
一张竹蓆能抽两毛钱,十张竹蓆就是两块钱!
这么比起来,收竹蓆要赚的多多了。
他们心中一动,看出陈光明只是想多收竹蓆。
等潘文意等人离开,村里人也陆续过来了。
听到一个箩筐只按四毛五收,他们脸上露出犹豫。
毕竟一个箩筐少了五分钱。
如果拉到镇上的供销社,可还是按五毛钱算的。
但如果算上运费,那又差不多了。
这下子村民们有些纠结了,就连村长也没有办法。
而陈光明提的意见很简单。
要不就別做箩筐了,全都做竹蓆得了。
一张竹蓆可是能卖四块钱,可比做箩筐赚得多。
村长也听出陈光明不想收箩筐的想法,知道这件事没办法谈了,只能回去召开了大会。
最后商量出来的结果是,能製作竹蓆的就去製作竹蓆,没办法製作竹蓆的再做箩筐,价格按四毛五卖。
陈光明这边,就在树荫下收箩筐和竹蓆。
等到中午十二点的时候,他就收了两百个箩筐和五张竹蓆,这么多货物被他见缝插针的堆满了车斗。
等收好东西后,他们就开著拖拉机往回开了。
虽然天气热了点,但他们也只能忍著了。
为了躲热,他在座位上的车棚上面堆了不少稻草,总算是没那么热了,加上车上备著大量的水,总算是撑到了镇上,直接开到了菜头哥的农副產品回收站。
两百个萝筐和五张竹蓆。
菜头哥对五张竹蓆很欢迎,价格甚至给到了八块。
这让陈光明眼睛亮了。
他们镇上做竹编的不多,更缺竹蓆。
而且,马屿镇比高楼镇更加接近县城。
他拉到这里也付出了运力成本,八块一张也正常。
看来接下去有竹蓆,还是要儘量拉到菜头哥这里。
就算去掉油费等成本,他一趟都能赚六十多块!
一车竹蓆能多赚的部分,都抵得上一车箩筐了。
至於箩筐,菜头哥就有些不太想收了。
最后还是看著陈光明说会继续拉竹蓆过来,这才勉强的收了,而且还是用的原价,但以后就不收了。
陈光明已经打算每次拉竹蓆回来了,自然应下了。
接下去箩筐生意不好做,还是要靠竹蓆生意撑著。
“光明,你有没有打算接下去跟著我一起往县城的方向拉货?”就在这个时候,菜头哥忽然开口道。
现在,河流的水位下降太多,不適合靠水路拉货了,所以只能靠拖拉机拉货,这也给了菜头哥机会。
他手头的拖拉机,最近都在做拉货的生意。
一趟差不多只是拉货就能够赚到三十多块了。
这还只是运费。
拖拉机里面拉的货更值钱,足够让菜头哥赚的了。
一趟三十多块?
陈光明思索了一下,摇了摇头。
如果没有竹蓆的生意,三十多块已经不少了。
但是做竹蓆生意,一趟能赚六十多块,还是做竹蓆生意更加划算,最重要的还是更加自由。
菜头哥听闻也不再勉强。
他其实是挺想陈光明跟著一起去的。
毕竟陈光明除了有一辆拖拉机,还会修拖拉机。
有陈光明跟著,大家都能安心不少。
不过陈光明如果跟著他们去运货,就没办法运竹蓆给他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想也纠结。
收好货后陈光明没有马上开著拖拉机离开。
他让大哥和光胜哥留下来休息。
自己则是去了镇上的自由电器市场一趟。
他这次过来是为了电风扇。
上一次来的时候,他就让电器老板打听电风扇了。
等他到了电器店,老板很热情发招待了他。
“你是来卖电风扇的吧?”
“我已经弄了五台电风扇过来,你要多少?”
老板笑道。
电器老板的效率让陈光明眼睛一亮。
现在的天气太热了,晚上睡觉没电风扇可不行。
他很乾脆的道:“给我来三台电风扇。”
三台电风扇,一台放在自己家里吹。
另外两台,两个作坊可以一个作坊放一台。
白天的时候放在作坊里,晚上可以让爹娘和大哥搬回去用著,至於太多的电风扇,他没打算买。
一台电风扇要两百块,这价格比自行车都贵了。
毕竟现在是当做稀有物品卖的。
等到了明明,电风扇就会越来越多,到时候价格肯定会跌下来,那个时候再卖肯定更划算。
“好嘞,三台电风扇马上给你包装起来。”
老板马上热情道。
三台电风扇就是六百块,利润足够他赚的了!
等把三台电风扇包装好,老板还专门用板车帮他拉到农副產品回收站,比起赚到钱,送货上门不算什么。
“光明,这是电风扇?”
看到陈光明买了电风扇,大家都吃了一惊。
电风扇在镇上可是很少见的,
菜头哥这里有电风扇,还是农机站之前留下的。
“嗯,专门让电器老板带的。”陈光明笑道。
大哥和陈光胜听闻马上动了心思。
这段时间,他们也跟著赚了不少钱。
陈光胜的爹是村长,家里条件自然不会太差。
他马上也打算要一台。
陈光年则是想到了自己媳妇怀著孩子,晚上因为太热睡不著,就也想要一台。
就这样,五台电风扇,直接让他们瓜分了。
电器老板又回去一趟拉了两台电风扇回来。
他们手头上没有钱,还是陈光明先帮著付掉的。
现在陈光明手头常备著一千块用来收货。
刚好付了五台电风扇的钱。
等把电风扇搬到了拖拉机上,一行人开回了家。
这一次他们回来的早。
到了家后,才下午三点多。
现在还是农閒,加上天气太热很多货郎也没有挑著货出去卖,就全都聚在了凉亭那里打牌。
见到陈光明回来,纷纷打招呼。
“,你车上的这是电风扇?”忽然有村民惊呼。
他们是知道电风扇的。
只是这玩意儿在供销社卖的比自行车还贵。
大家怎么捨得买。
但是现在,陈光明竟然拉了一车回来。
足足有五台电风扇。
“还真的是电风扇。”
“光明还真的是大手笔啊,电风扇说买就买了。”
村民们顿时议论纷纷起来,眼中露出羡慕。
陈光明真的是太有出息了。
“这三台是我买的,另外两台是大哥和光胜哥买的。”陈光明笑著说。
“你们都不得了啊!”
“是啊,跟著拖拉机出去真赚钱。”
村民依旧很羡慕。
这一次羡慕对象换成了陈光年和陈光胜。
只是跟著陈光明开拖拉机出去,每天听说都能赚不少,少的时候五块,多的时候十几二十块。
这可比他们辛苦一天赚的都多了!
现在的村里人,真的每个人都想跟著陈光明干活。
“阿香也要跟著享福了。”有妇女道。
这么多电风扇,肯定是拿回去给父母用的。
这让他们都在夸陈母好福气,也说陈光明孝顺。
还有说林雨溪运气好,加了个好人家的,
在村民们羡慕的討论中,陈光明开著拖拉机回家。
把拖拉机停下后,他端了个电风扇往院子里走去。
院门打开。
林雨溪、陈大嫂和张婷表姐正在里面忙著。
现在陈大嫂肚子已经快六个月,肚子很大了。
林雨溪也开始显怀了。
因此这段时间,两个人就都就在院子里没出去。
这边也有三台缝纫机。
张婷表姐就一边负责照顾孕妇,一边踩缝纫机。
看见陈光明端著电风扇进来,三个人都惊了一下。
“真的是电风扇啊!”林雨溪满脸喜色。
这段时间天太热,真的很难睡。
她没想到,陈光明竟然真的把电风扇买回来了!
“这些都是光明你买的?”陈大嫂意外道。
“没有,大哥也买了一台。”陈光明笑著道。
陈大哥听闻就傻笑。
陈大嫂眯了眯眼,等到陈光明又搬了两个进来,眉头微微起,等听了价格后,她直勾勾瞪著自家男人。
两百块竟然也下得去手!
而且,小叔子买了三台电风扇,肯定会给他们用。
自家男人竟然缺心眼的也买了一台。
等陈光年把电风扇搬到屋里,她马上跟了上去。
陈光明没有管大嫂和大哥。
本来確实打算给大哥家里一台用的。
现在倒不用了,剩下那台晚上就给张婷表姐用吧。
留下两个电风扇。
陈光明端著一台电风扇去了屋里。
等到了屋里之后,他把电风扇打开了。
呼呼呼电风扇吹出了凉爽的风。
林雨溪眯起眼,露出了幸福的神色。
“不要一直对著吹,小心感冒。”陈光明道。
现在的电风扇还没有转头模式,是个老古董。
“嗯,知道啦。”林雨溪点点头。
陈光明嘱咐了一句后,就先出了屋子。
两台电风扇,他先搬到了老宅那边。
陈母等人见了电风扇也惊呼连连,围著他討论。
两个作坊,陈光明各自放了一台。
感受到电风扇吹出来的凉风,大家都惊呼起来。
陈母自然又成了主角。
大家都在说陈母好命,生了一个好儿子。
她们都能被答谢到赚钱,还能有电风扇吹。
陈母脸上笑开了。
陈光明交代了一句后,离开了作坊。
晚上的时候,陈明勇和林晓等人才从外面回来。
现在他们就只卖早上和傍晚,
因此回来的时候就很迟了,都快要八点了。
“光明,我有事找你商量一下。”
“哎呀,这是电风扇啊?快点让我也吹吹。”
傍晚,陈母带了一台电风扇回来放在大厅里面。
热的受不了的陈明勇和林晓几人马上就凑到了电风扇前,任由电风扇扇著,脸上露出愜意的表情。
“有什么事找我商量?”陈光明问道。
大家这才都反应过来,陈明勇迫不及待道:“我们打听到乡里社队有拖拉机要放出来卖。”
听到这话,陈光明眼睛也亮了。
一台拖拉机价值五六千,一般人根本就拿不出来!
陈明勇、林晓、耗子、余平和余安自然也都单独拿不出来,但是五个人如果一起买一辆的话,
肯定能成!
听到消息,他们五个人就商量了一下。
隨后,他们就打算一起把这辆拖拉机买下来,到时候他们五个就能跟著拖拉机一起出去卖货了“买,肯定要买啊!”
“现在趁著其他人没反应过来,你们赶紧买下来。”
陈光明连忙道。
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见啊。
如果让菜头哥等人知道的话,肯定会抢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