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买了半亩地
第169章 买了半亩地时间来到七月中旬。
天井样的稻穀也陆续熟了。
大家连忙开始去田里抢收稻穀,整个天井样一下子忙碌起来。
但是紧赶慢赶,颱风还是来了。
狂暴的风裹挟著倾盆大雨而来,整个世界都变得昏暗,整个村子就开始漫水,一点点淹没台阶。
为了防漫水,他们整个村子都建在山脚位置的山坡上,但就算如此水竟然依旧漫了上来。
天井样就像是一口巨大的水井,四面环山的情况下,所有的雨水都会在这片区域聚集。
这也是天並自古多洪涝的原因,无法改变。
陈光明在屋里都能听到外面的声音。
幸好,他们现在已经搬到了新家。
他清楚的记得,每一次刮颱风的时候,屋外下雨屋內也会下雨,老宅的瓦被掀走是常有的事情。
“这次的颱风有点大啊。”
“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出门。
林雨溪坐在床上,听著外面的风声。
以往每次刮颱风,几天出不了门是常有的事情。
陈光明也嘆口气。
前世的时候,他只知道经常会漫洪水。
只是那时他感觉躺在家里挺好的,一点没当回事。
现在才真正体会到,洪灾对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睡吧,明早起来颱风就过去了。”陈光明安抚道。
林雨溪打了个哈欠,睡了过去。
陈光明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著的。
但就在睡梦中,他忽然听到外面有呼救的声音。
陈光明一下子坐起来。
他出了房间去了后门,確实听到有人在呼救。
没一会儿,雨夜中忽然有微弱的敲锣声响了起来。
这是召集民兵的锣声。
听闻,他马上打开门。
现在外面的风已经很小了,但还是有点小雨。
颱风应该已经过去了。
他又看见自家爹已经穿上蓑衣出来了。
“爹,怎么了。”他大喊。
“应该是出事了,我出去看看。”陈父道。
“你等等,我跟你一起去。”
陈光明也回去穿上了蓑衣。
这时候大哥也出来了,同样穿著蓑衣。
“你们都穿上雨鞋。”陈光明吆喝。
他进了那么多的雨鞋,自然给自己人都备了一双。
等全部都换好,三人连忙出了门。
虽然他们建房子的地势不低,但还是漫水了。
他们就淌著水往锣声响起的方向靠近,
等他们靠近敲锣的声音,就看到一片泥瓦房倒了。
“是陈明勇他们家?”陈光年一惊。
陈光明听闻点头,步伐文加快了很多。
倒了的泥瓦房不少,其中就包括陈明勇家的。
他刚刚脑海中回忆了一下,完全不记得有这事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当时没关注这些。
也有可能是他重生后带来的一些连锁反应。
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在现场帮忙了。
陈光明看到了陈明勇也在现场帮忙,鬆了口气。
“快点救人,还有人没出来。”有人大喊。
陈光明三人脸色都一变,连忙帮忙把石头等搬开。
这一下子就忙到了天亮。
困在里面的人很快都被挖了出来。
总共七个人,还包括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
其中一个男人的脚被压断了,要送到医院,
但是现在整个村子都在漫水。
这还是在地势高的村子,外面的田野早已经变成了一片汪洋,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大湖泊,完全看不清路。
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办法伤员运出去。
“没有船,根本出不去啊。”
“这怎么办,这怎么办啊,阿泽都痛晕过去了。”
受伤男人的家里人不断哀豪著。
现在家里的房子塌了不说,顶樑柱还受伤了。
但大家就是无计可施。
只能等到水退下去,露出一些地面,才能踩著水把受伤的人运出去,现在就只能等著了。
陈光明看著这一幕,心里也忍不住沉了一下。
现在的天並,环境真的太恶劣了。
一点都看不出未来那个天井样风景区的样子。
“如果有能力了,或许能提早帮忙治理一下洪涝。”
陈光明心里想。
前世的时候也是在很后面,镇上才开始治理。
隨后,这些人就先被安排到了集体办公楼住著先。
忙活了一早上,大家也都累了,各自先回去休息。
回去的路上,大家还在感慨,
真的是命运无常啊,谁知道一场颱风,房子就那么塌了,还砸到了腿,眼看著这一条腿都可能保不住。
“看来要建新房了。”
“是啊是啊,现在赚了钱,是要建了。”
回去的路上,一些村民在那里低声议论著。
本来,大家就想建房子。
这段时间他们也都赚了不少钱,一家人都凑一凑,肯定能够把建房的钱凑出来,到时候也能住进新房子。
陈父在回去的路上也在说幸好去年年底的时候就把房子建好了,现在颱风天家里都不漏水,真的幸运。
等他们回了家,一家子女人都在等著。
见到家里男人都安全回来了,女人们都鬆口气。
听到陈明勇家里的房子倒了,林雨溪嘆口气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幸好陈明勇家里没有出什么事情。
不然又有的烦的了。
当然,就算是现在这种情况,也有的烦了。
陈明勇家里的宅子塌了,肯定要重新建房子。
这钱就是个大问题。
虽然陈明勇跟著赚了不少钱,但他家里人陈明勇就没有带著,只是让他们自己去乾货郎,没有帮忙。
现在陈明勇已经分了家,按理说不用再出钱建房子了,但是他家里那些爱计较的家里人肯定不会这么想。
还有陈明勇的新房子就快建好了,到时候全家人都可能搬过去住,毕竟是亲兄弟和父母,不可能让他们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不然肯定要被村里人戳脊梁骨。
想想都是一堆糟心事。
林雨溪听闻也有点为自己的好闺蜜担心了。
“到时候再看吧。”陈光明道。
如果有必要的话,他肯定也会帮忙的。
等吃过午饭后,陈光明和媳妇去睡了个午觉。
傍晚的时候,水就退下去了些,露出了道路。
受伤的男人也被送了出去,只是不知道能救下腿。
等到了第二天。
漫著的水已经完全退去。
只是田里面没来得及收割的稻穀都已经被淹死了。
陈父去看了鸭舍,也完全被毁了。
幸好他已经提早把那些鸭子都赶到了老宅那边。
“这下子损失大了。”
陈光明已经看到有村民蹲在田边哭了。
他现在手里有了钱,稻穀淹了也就淹了。
但是对於绝大多数村民来说,这可是家里一年的口粮,没了这些稻穀,今年日子肯定不好过了。
这还是三家村的村民,本身除了这些庄稼外,还可以赚到钱,总归日子还是能过下去。
可其他村的村民,没了这些稻穀真的可能会断粮。
看来今年肯定又有不少人要出去敲鼓乞討了。
当然,也可能是去当挑货郎。
这也是他们这儿的人那么热衷出去经商的原因。
真的是被逼的。
如果不出去赚钱,活著都费劲,
等到了下午的时候,村长忽然叫陈光明去开会。
这一次,村里的损失真不小。
很多的村民泥瓦房虽然没塌,但也破损很严重。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过来想批地建房子。
村长就想到陈光明也想要批地建作坊,乾脆就把陈光明也叫了过来,打算让他也选一块地。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现在天井样受灾严重,很多村子田地被淹,正是需要安置的时候,这个时候村集体產业就成了香饶饶。
如果他们向上面审批想要划块地建作坊的话,肯定会得到支持,这样他们就能光明正大给陈光明划地了。
陈光明听闻村里的打算有点激动。
他也没想到,这会成为自己买地建作坊的契机。
刚好他手里存了一大笔钱,也要出去。
毕竟钱放在手里只会贬值,只有出去后才能钱生钱,买房买地买车,就是他认为的最划算的投资。
“村长,这作坊確实要建了。”
“我家老宅那边,这才颱风都漏雨。”
“幸好我提早都把机器给帮到新家这边了,不然如果哪一天老宅塌掉了,损失可就大了。”陈光明笑道。
“是是是,我们也考虑到这一点了。”
“刚好早上镇上开了会,也提到可以放开宅基地的管控,我们回来不就叫上你了。”陈村长笑著道。
陈光明听说心中一动。
看来改革也要一点点开始推行了。
等到大量的大队解散,很多物资都会被放出来。
他文和村长聊了一番,把申请也交了。
同时,还有不少村民也都交了宅基地的申请。
將这边的申请弄好,他就回去等消息,顺便要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媳妇,让媳妇也能跟著高兴高兴。
等他回到家里,意外的看到回去帮忙家里收穀子的余平和余安两兄弟、还有张婷表姐三个人都回来了。
同时来的还有两个舅舅和两个阿姨,
陈母的四个兄弟姐妹都来了,让她高兴了很久。
特別是二姨。
其实陈母和二姨有点矛盾。
但这一次二姨还是来了,显然也是听说了陈母家里条件变好,兄弟姐妹的孩子都跟著赚钱的事情。
这一次她过来看看。
回头,她也想把家里的孩子送过来。
本来就是一家人,陈母之前的那点矛盾早就没有在意了,拉著兄弟姐妹们热情的说著话。
“我们听说你这里漫水了,就过来看看。”
“见到你们都没事,我们也就放心了。”大舅笑道。
小舅也跟著点头。
“你这新房子修的好啊。”
“这么大的颱风,一点事都没有。”
二姨羡慕道。
只是在陈家待了一会儿,她就看出这里的好了。
陈家三转一响齐了不说,竟然连拖拉机都有了!
这可是拖拉机啊。
听说一辆就要好几千,还根本就买不到,
但是陈家竟然就有一辆!
这让她意识到自己和陈母之间巨大的差距。
如果差不多的情况下,还能比比,她以前甚至还有点优越感,感觉自己嫁的更好。
但是现在,真的是一点点比较的心思都没有了。
自己家怎么跟陈家比啊!
二姨也总算是低下了自己头颅认输了。
陈母这时候却是表现的非常平静。
如果是以前的话,她肯定会非常得意。
但差距太大的情况下,她也没想继续再炫耀了。
因此,兄弟姐妹的关係反而更好了。
聊了一阵,二姨就问起了陈家作坊的事情。
她这次过来,就是想要女儿也来作坊这里上班。
“刚好作坊下午就要开工了,我带你们去看看。”
陈母笑著道。
早上的时候,她们已经去把老宅打扫了一下。
破掉的瓦也修了一下。
只要把机器搬回去,就能继续开工了。
现在两个舅舅都在,陈光明也就不去叫村里人了。
毕竟叫了人就要给工钱,还不如给自己人赚。
陪著舅舅阿姨坐了一会儿,陈光明就去开拖拉机。
把拖拉机开过来,又把缝纫机抬上去,开始往老宅那边运,摆放在已经整理出来的房间里。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买缝纫机。
现在陈光明已经有十四台缝纫机了。
这些缝纫机被放在两个空出来的房间里,算是两个不一样的作坊,每天的產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等到新的作坊建起来,陈光明也打算去想办法多弄些布料回来,开始多做些衣服出来拉到其他镇去卖了。
村里的妇女们也都过来上工了。
现在刚刚经歷过洪涝,田地受了灾,她们都恨不得能够在这里赚回去。
而且,她们也有建新房的想法,要赚更多钱才行。
极短时间內,作坊再次恢復开工。
陈光明见此满脸都是笑容。
这作坊可是他的摇钱树,只要作坊加上货郎,他就算躺在家里也能赚钱。
这也是他这么久努力下赞下的稳定產业。
张婷表姐也去上工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她已经能熟练製作各种衣服,就算是成衣她现在都能做的有模有样了。
二姨看著眼热不已。
等又在作坊逛了一圈,她忍不住询问起自己的两个女儿能不能也来这里帮忙做衣服。
“这个”陈母有点犯难。
现在每一个缝纫机都有人占著,两个侄女过来就要腾出来两台缝纫机,现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叫人走啊。
“二姨,你可以让两个表姐过来先学著,等她们学出来了,到时候我再弄两台缝纫机来。”陈光明应下。
他对二姨的观感还是不错的,
前世的时候陈母生病,二姨也帮了不少忙,
听到他的话,二姨露出惊喜的神色,“好好好,那我回去就让两个丫头过来,到时候就麻烦你照顾了。”
“行。”陈光明点头。
这个时候,大姨也说能不能让他带一下表弟。
大姨家里两个孩子,大表姐张婷,还有一个表弟今年十五,比余平和余安小一岁,来帮忙是没问题的了。
“行。
陈光明全都应下。
他现在身边正缺信得过的人手。
这些表兄弟姐妹培养出来,都是他的助力。
前世的时候,他都是独自打拼,身边都没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这一世他特別希望能多培养一些帮手。
事情都定下后,双方的关係就更好了。
这个时候,大姨也隱秘的提了一下帮张婷找个人家的事情,现在的张婷在村里都算大龄剩女了“那大姨住一段时间,自己挑挑。”陈光明出主意。
陈母听了也笑著挽留。
大舅和小舅要回去弄养殖离不开,两个阿姨过了农忙的这段时间后,多出来的时间还是很多的想比起在大山里面务农,肯定是走出大山更有钱途,所以大姨只是想了一会儿就应下了。
陈光明接下去就没有管作坊这边的事情了。
现在颱风已经过了,一场暴雨也带走了大量的水汽,梅雨季节也差不多结束了,接下去天气会不错。
好久没有出去赚钱了,他也要安排一下了。
村里的货郎们也是这么想的。
下午的时候,就有不少货郎过来询问。
这一次颱风,有些货郎存在家里的一些货物都有不少的损失,只能再来他这里进一批货运出去卖。
陈光明和林雨溪连忙回去卖货。
等到第二天,他又去大南山那边给徐平和赵上峰等人补货,然后又开著拖拉机去了高楼镇那边送货。
陈明勇和林晓也都急著当起了推销员,去维持之前找到了商贩关係,又出了一大批小商品和儿童开襠裤。
几天时间。
陈光明都跟著大家一起去送货卖货。
颱风后的一个星期。
他申请的作坊用地总算是批下来。
村长就把陈光明叫过去,让他去选建作坊的地,
陈光明早就看好了一块地,就在新房子的边上,到时候新作坊建起来,他们看著也会更方便一点。
村长很快应下了。
不过还是谨慎的只批了半亩地给他。
价格则是五百块。
五百块半亩地,这价格有点高。
但是村里一再保证会帮他处理好所有的事情,还让他的作坊能够以集体的名义申请成製衣作坊陈光明跟村长和干部们谈了很久,这才满意的签了一个合同,拿了五百块钱买下了这半亩地。
而且半亩地用来建作坊,现在是完全够了。
他可以先把作坊的轮廓搭起来。
等政策再宽鬆些,他还能继续买地扩大规模。
五百块放在现在是有点高。
但是土地可是放著就能升值的。
只要买到地就是赚到了。
他接下去什么都不千,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等把手续走起来,陈光明心满意足的回了家。
晚饭的时候,他宣布了这件事。
“真的批下来了?”
“而且还是整整半亩地!”
大家听闻后都吃惊不已,显然没想到会成功。
毕竟他们都已经占了宅基地名额了。
“这是用来建作坊的,跟宅基地不一样。”
陈光明笑道。
大家点点头,兴奋的接受了这件事。
现在作坊用地下来了,接下去就是建作坊在这个年代,买地建房都是大事情。
陈光明直接把建作坊的任务交给了陈父。
还是跟新房子一样的石头房就行。
陈父已经建过一次房子了,自然知道怎么弄。
不过这一次的面积很大,用得钱肯定也不会少。
“爹,你只管建就好了。”
“等新的作坊建起来,没多久就能赚回来。”
陈光明信心满满道。
等到新作坊建起来,他就能由暗转明了。
到时候再註册个製衣作坊的招牌,就可以开始尝试製作成衣,然后靠著拖拉机运到县里去卖,
绝对赚钱!
“好好好。”
“那我就放心去建了。”
陈父很高兴。
第二天的时候,他就去量了地。
村民们见到陈父带著村干部在那里量地,就过去问了一下,得知是陈光明买了地要建作坊后,
全都满脸羡慕的表情,一直夸陈父有个好儿子。
陈父春风得意的享受著村民的恭维。
“为了建作坊,光明可是把赚的钱都投进去了。”
他笑著开口道:“光明说了,等新的作坊建起来,就会招更多人进作坊做衣服,都是为了村里发展。”
这些话是陈光明之前说过的。
村民们听了都很受用,毕竟跟自己利益相关。
陈光明现在在村里的名声太响亮了,村民们不自觉的都维护起陈光明,帮陈光明说好话。
没多久。
陈光明买了块地建作坊的事情就传遍了村子。
村民们都沸腾了。
大家都在说陈光明太有钱了。
又是买拖拉机,现在又是建新作坊。
这里面都要投入万把块了。
还说自己不是万元户,这妥妥的就是万元户啊!
只是现金没那么多而已。
在羡慕陈光明有钱的同时,她们也有些期待起来。
如果新的作坊建起来了,就要招工了。
除此之外。
村里也有不少人批了地要建新房子了。
因此,村里就有不少人开始看地,
这也让村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很多。
另一边,陈光明也开始准备起下一步的赚钱计划。
作坊建起来了,布料来源还是用问题。
现在作坊已经走上正轨了,他自然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做些碎布的廉价商品,而是打算开始做瓷衣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