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四合院:回到54年,还好带系统 > 第523章 图系飞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23章 图系飞机

    但这技术就算成功了也只能留存或者给家族医院使用。
    对他而言,这东西只是前往目標路上的一个副產品罢了。
    毕竟他可接受不了妻儿被改造成机器人。
    这个技术让未来器官移植將不需要考虑排异性。
    这种技术是必须严格控制的,不然流传出去,底层人会变得更惨。
    对有钱人来说,都不需要等合適的器官,遇到问题抓个人来更换,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为这一点而枉死。
    所以在没有准备好之前,抗排异基因技术不会对外使用。
    87年这一年,村里陆陆续续再次离开了数万人。
    並不都是族里的人,还有之前在机械厂上班的,如今机械厂改为汽车製造公司,搬去房山区。
    房山区是由燕山区和房山县合併建立。
    王洋藉助汽车厂搬迁的机会,將房山定位京城的工业区,不少城区遗留的重工业都计划搬迁。
    其中就包括了红星轧钢厂。
    机械厂正式搬迁后,村里给了两个选择,第一则是跟著去新汽车厂上班,那边会给他们建设小区,户籍也將从村里迁出,划入房山区户籍。
    另一个选择则是保留村里福利,去哈桑区工作。
    在了解了哈桑区的情况后,虽然对村里福利很不舍,毕竟每年分红他们每人也能拿到几百块呢。
    可让他们去偏远寒冷的哈桑区,好多人还是选择放弃福利,去房山区落户。
    这些工人都在村集体户口上,在村里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
    分红也是村里照顾,你要是不服,啥福利都不给你又能如何?
    最终算上族里的人,总共近两万人去了哈桑区工作,在那边建设机场,道路,码头等基础设施。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现在哈桑区俄罗斯族只有几千人,还都是不愿意离开家乡的老人。
    至於当地的青壮人口,都被王有光用欧洲户籍加上补贴给拐走了。
    如今哈桑区的人口比例,华人直接成为主要人口。
    总人数已经达到6万人,其中拿哈桑区户籍的有四万七千人。
    要不是王有光他们將上下都打点好,现在苏联局势又比较动盪,这里肯定早就被注意处理了。
    88年年中,王泽特地去了一趟大屿山,在山顶扩建的军用机场,给他们送去了五架各型號战机。
    苏联空军的人都招齐了,只差飞机,总不能让他们一直閒著吧。
    “罗果夫,这架飞机是不是不太对?”鲍里斯握著操纵杆,发现虽然操作流程都一样,可这操控性也太完美了。
    他们登上飞机之前,还在討论这图160是王氏从哪里搞来的呢。
    毕竟也没有听说过苏联卖出这种战略飞机啊。
    但现在他不这样想了,这飞机他觉得肯定不是苏联生產的。
    罗果夫正在翻看飞机手册,听到问话转头道:“这还用说吗?满载飞行15000公里,可全速3.5马赫飞行9000多公里,这样的性能当然不对。”
    “这飞机到底升级了什么地方?我怎么感觉没有升级啊。”罗果夫皱眉看著手册里面的飞机结构。
    他们在苏联的时候就是驾驶员,虽然说不上专业,但对於飞机內部的结构还是比较了解的。
    可这么大的性能提升,他却看不到机体有什么变化,这一点让他无比吃惊。
    “这里是中国领空,请通报你的识別码。”
    电台內传来一个声音突然打断他们的对话。
    “nf15944k”罗果夫顾不得手册,连忙打开通讯给出回答。
    现在指不定多少防空武器对著他们呢,要是说慢一点,直接被击落了怎么办?
    “陈队,对方识別码没有问题,確实是大屿山那边申报的飞机。”士兵转头看向一旁站著的人说道。
    “这是图160的反射面没错吧?他们怎么搞到这东西的。”陈队很是疑惑,甚至怀疑是不是机器出错了。
    毕竟图160这种战略轰炸机,怎么会出现在大屿山。
    “陈队,接下来怎么办?”
    “先密切监控,我给上面匯报吧。”
    ***
    “他们的这些飞机到的是哪里来的?这是对苏联的犯罪,必须找出隱藏的蛀虫。”戈巴契夫气愤不已,他没想到情报部门竟然在遥远的东方发现了这么多苏联的骄傲。
    “书记,这事情已经引起各方注意,我们要怎么处理?”
    戈巴契夫疲惫的嘆了口气,大屿山这地方太敏感了,而王氏家族更是如此。
    甚至他都收到过王氏家族送的茶叶和汽车。
    “內部调查,对外声明一下我们没有卖出战略装备,针对王氏那边不做评论。”戈巴契夫给这件事定下了处理方案。
    “明白,我这就传达给外交部门。”
    等內务主任离开后,戈巴契夫才点上雪茄思索。
    这件事对苏联来说是很大的威胁,先不说这些装备是怎么流失的。
    就说南边得到了这些武器,对苏联威胁將无比巨大。
    只不过他现在暂时顾不上这些了,苏联现在的经济必须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
    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去完善经济方针。
    戈巴契夫本人始终没有放弃苏联的政体。
    但加盟国,尤其是俄罗斯,有不少人都想要推进私有经济发展。
    对他而言,一些武器丟失就丟失了,只要度过这一关,苏联將继续是伟大的国家。
    那一点武器装备只是威胁,却不会致命。
    很快,苏联外交部便发表了关於苏联战略装备出现在东亚大屿山的情况说明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