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青囊医书之都市医仙 > 第266章 沽名钓誉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66章 沽名钓誉

    泽生堂中医研究院大年初五正式开门,老师和学生都不多,患者也不算太多,不过大家也都挺忙的。
    唐泽仁上午工作结束后,正准备吃饭,拿出手机一看,松岛晴子给他发了个微信:
    “今天中午过来吃饭!我有事和你谈!”
    唐泽仁知道,这几天高桥佑介基本都在学校,即使回去也要等晚上上完课后,也没再耽搁马上离开学校。
    到了松岛晴子的住处,发现松岛晴子並没有给准备午饭,刚要问,松岛晴子很激动地抱著他说:
    “一个多月都没来过了,我饿了!”
    唐泽仁对松岛晴子的热情一直毫无抵抗力,等让松岛晴子满意后问道:
    “我一会儿还得回学校,现在还没吃饭呢,你真的有事吗?”
    松岛晴子不愿意让他离开自己的身体说道:
    “除夕那次邢总有些过分了,我本来还觉得对不起她,现在反而觉得理所当然的。
    我要求你以后中午过来,要是不来我晚上就去你家,反正邢总说了,让我寂寞的时候就去找她聊聊的。”
    唐泽仁看松岛晴子不像开玩笑,有些不高兴地说:
    “你怎么也这么任性,孩子都大了,得注意影响!”
    松岛晴子撒著娇说:
    “反正我不管,一周最少让我见你一次,时间你隨便定,要不我就找邢总理论去!”
    唐泽仁知道松岛晴子不会真的去找邢娜,但是他也觉得松岛晴子的要求並不过分。
    现在各地的管控措施不停加码,大家都是能不出去就不出去,每天守在一起邢娜的身体也受不了,两人都挺受罪的。
    泽生堂中医研究院关於《疫病预防与治疗三法》的书,很快就完成了最终的校对,准备出版。
    这本书是泽生堂所有老师共同的心血和智慧结晶,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也非常的谨慎,也是唐泽仁第一次主导出书。
    由年轻老师代表林小雨、小卢设计、编辑,秦天意、郑教授、周教授等几个唐泽仁最得意的弟子初审,唐泽仁进行终审。
    初夏时节,北京,医学科学院。唐泽仁想通过官方渠道普及自己的方法,预约了中医权威专家陈明远院士。
    唐泽仁站在会议室外,手里拿著一份装订好的《疫病预防与治疗三法》书稿。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会议桌尽头,陈明远院士正和几位研究员低声交谈,见他进来,立刻热情地打招呼:
    “唐校长好,您总算来了,快请坐!”
    大家互相寒暄了几句后,唐泽仁就直奔主题,很谦逊地说:
    “陈院士,这是我们泽生堂中医研究院一年多来总结的瘟疫防治方案,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看看是否有推广价值。”
    陈院士接过书稿,隨手翻了几页,他自己知道,唐泽仁是已故第一国手的翟老都讚不绝口的中医专家。
    在实践方面,他自愧不如,既然是唐泽仁带著弟子研究出来的,在实际应用上他不是很担心。
    但他现在代表著中国中医药理论方面的权威,所有的涉及面广的研究成果必须得到他的认可才能推广。
    他必须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推了推眼镜,煞有介事的评价道:
    “嗯,思路不错,不过,现在学术评审很严格,纯经验总结很难立项啊。”
    唐泽仁从干企业开始接触过很多专家学者,来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各种可能。
    听陈院士这么说,也大概明白陈院士的意思。看来管理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但做事的本质並没有多大变化,於是不动声色地问道:
    “您的意思是?”
    陈院士微微一下笑,显得很专业地说:
    “我相信唐校长的这些方法一定非常有效,但从你们研究的病例数量和症候群和標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想咱这样做,你把这个文稿和我们课题组现在的课题合併,我们重新按照『中医防治瘟疫的方症研究』,申请国家专项基金。
    当然,唐校长还是第一作者,我们也会將我们的研究成果融合在里面,经费下来后,咱再討论在项目中如何分配。”
    唐泽仁心里一阵冷笑,这和十七年前那次大同小异,只不过换了一拨人。
    而现在的他也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泽生堂做各种事也不需要低三下四,於是很直接地问道:
    “也就是说,您希望把我的临床经验,包装成您的『科研成果』?”
    陈院士听唐泽仁这样的说话语气,这也太冲了,完全就是双贏的好事嘛,怎么能叫包装呢,心里也有些不高兴。
    果然和圈子里传说的一样,这人情商太低,不懂得合作共贏。
    他真的很不理解,这种人怎么能將企业做得那么大,但还是耐心解释道:
    “搞学术嘛,要想出成绩也要符合主流框架。所有的项目必须先立项,然后再一步步实施,这样既稳妥也能让学术成果產生最大效益。”
    唐泽仁不冷不热地说:
    “古代先贤陈修圆读书三千,最终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医学著作。叶天士一生行医没有时间著书立作,却也成为温病学派的开山鼻祖。
    研究的方向不同,出的成果也不一样,但都对中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想我们也大可不必强行將两条不同的道路强行合併。”
    陈院士也听出了唐泽仁有暗讽他的意思,意思是你就是搞理论研究的,这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成果不適合你,我也不想让你占我便宜。
    心里顿时有些气愤,这人也太不识抬举了。语气也不像刚才那样客气,用高傲的姿態说:
    “现在和以前不同了,这种关係全民健康的专业类书籍,如果不能获得权威部门的认可就无法拿到发行號。
    我提议一起合作,也是为了帮助唐校长赶快將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的东西,造福更多的人,不先立项这个成果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唐泽仁知道一立项就会进入另一个循环,疫情每延长一天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受害。
    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想让自己的成果以正式的官方渠道快速传播。
    一看是这种结果也懒得废话,缓缓站起身,收回书稿很不客气地说:
    “抱歉,我的研究不是为了发论文吸引人的眼球,更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救人。”
    陈院士脸色一沉,有些生气地说:
    “唐教授,没有官方背书,私自发行这种未经审核的专业书籍就是违法,你这套做法也推广不出去的。”
    唐泽仁淡淡一笑,很轻蔑地说:
    “那就不推广了,我自己来。”
    走出医学科学院,唐泽仁拨通了马芳的电话。电话那头,马芳的声音带著调侃:
    “哟,稀客啊。我和小影这几天还商量著最近去中都看你呢,小影刚从香港回来不到一个月。”
    唐泽仁心里像是被揪了一下,但这都是始终要面对的,但一听她们要去中都,心里很紧张赶忙问道:
    “你们去中都干什么?”
    马芳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也不管他打电话是什么事,用略带娇嗔的语气说:
    “明知故问,来我家吧,咱见面聊!正好小影也在,她闺女刚睡醒,闹腾著呢。”
    半小时后,唐泽仁站在马芳的豪宅门前。门一开,就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和浓郁的艾草香,这也是唐泽仁介绍的“消毒”方法。
    柳影正抱著哭闹的婴儿在客厅踱步,见唐泽仁进来,甜甜地一笑將孩子递给他说:
    “你快看看这孩子咋了?哭个没完!”
    马芳阴阳怪气地笑著说:
    “出生半年多了,也没人来看她,以为被人拋弃了伤心的唄!”
    柳影笑著打了马芳一下,唐泽仁也没理她们俩的话。接过孩子放在床上,轻轻按了按婴儿的小肚子,又掰开嘴看了看舌苔说:
    “没事,就是吃多了有些积食,我给揉揉肚子就好。”
    柳影挺了挺胸,有些委屈的解释道:
    “我的奶不够,一直都在喝奶粉,这几天准备给她断奶,也掌握不好量,只要她一哭就给冲奶粉。
    我本来想回父母那边住的,但我父母家和自己家的周围一直有狗仔队蹲守,从香港回来我都没敢去过。
    芳姐也不让请保姆,说容易泄露隱私。她现在也没太多事也有育儿经验,她也挺喜欢孩子的,看来也所託非人啊。”
    马芳坐在唐泽仁旁边,装作不高兴地斜了柳影一眼说:
    “现在有人做主了,倒怨上我了,好心没好报,那我以后不管了!”
    唐泽仁很熟练地给孩子推拿,不一会儿,婴儿安静下来,睁著大眼睛好奇地盯著他,没过两分钟就睡著了。
    三个人聊了几句,马芳才问道:
    “说吧,这次又遇到什么麻烦了?”
    唐泽仁將书稿拿出来放在茶几上,开门见山地说:
    “我想出版这本书,让更多的人受益,但医学科学院想和他们的项目融合才给推荐。”
    马芳翻了几页,冷哼一声问道:
    “是不是那些人又想吃现成的?”
    唐泽仁点了点头,很直接了当地说:
    “您不是和教育部的人挺熟的吗?能不能走个什么手续,直接批个书號?”
    马芳想了想说:
    “好几年没联繫了,我先试试,但印刷和发行呢?”
    唐泽仁赶忙说:
    “印刷倒是好说,找个出版社自己出钱就行,至於发行还没想好,我只想能让快速传播开来。
    但这里面的方法必须是有专业医师指导才行,如果自行尝试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在传播方式上也要用心筛选。”
    马芳微微一笑,用讚赏的眼神看著他,很感慨地说:
    “唐校长真是视金钱如粪土,既然这样,那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最主要的还是发行號。
    只要发行號申请下来了,传播推广方面都好说。我在央视的老同事现在做新媒体,正好需要健康类內容。
    再说我们和你朋友齐猛的公司也能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传播,当然了实体书也要快速发行。”
    接下来的几天,唐泽仁住在了马芳家。这也是马芳和柳影非常期待的事,她们似乎更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一周后,《疫病预防与治疗三法》以“泽生堂中医研究院內部资料”的名义,通过了教育部快速审核,获得了准印號。
    马芳动用关係,让这本书进入了全国社区健康站的推荐书目,同时利用齐猛的网络公司在各种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
    除了泽生堂的毕业生,也有很多医生看了宣传简介后,主动搜索这本书,也有人开始尝试使用里面的一些方法。
    各地的研討会、经验交流会上,专家们依旧用ppt展示著病毒结构图和疫苗研发流程。
    官方的新闻发布会上,院士专家也一直强调“接种率”和“特效药”,这让唐泽仁感觉有些遗憾。
    不过泽生堂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对唐校长和泽生堂的研究成果非常信任,都在努力用实践证明这个研究的价值。
    虽然总体效果並没有达到唐泽仁的期望,但某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在全国的各个角落:
    在西南某县私人诊所,年轻的李医生(泽生堂2018届毕业生)推荐大家试试泽生堂的“扶正避瘟饮”增加抵抗力。
    在北方一家隔离点,另一位泽生堂的毕业生在给密接者患者讲述艾草的特点,並建议他们用艾条熏燃房间“消毒”。
    那些遍布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泽生堂连锁诊所的医生,则直接將《疫病防治与治疗三法》做为治疗感染者的“法宝”。
    逐渐的也有更多的中医从业人员,开始尝试著用书中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在自己接诊的患者身上进行实验。
    虽然没有官方渠道的普及,但这些碎片化的应用像野草一样,在水泥缝隙里顽强生长。
    这让唐泽仁不禁想起《伤寒论》序言: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竞逐荣势,企踵权豪。”
    两千年过去,张仲景的嘆息依然没有多大变化。
    但他坚信中医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恰恰因为它不依赖任何“官方推广系统”。
    就像艾草燃烧时的烟,你看不见它如何流动,但它终將瀰漫到每个需要的角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