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末世基建:我靠拆解变废为宝 > 第一百四十一章 材料工程师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四十一章 材料工程师

    第141章 材料工程师
    “先按兵不动,摸清对方底细。”项安立即通过通讯器下达指令。
    此时出现在青檀苑附近的,极有可能是收听到凌晨广播的倖存者。
    但广播中明確要求一一所有抵达者应当立即在指定频率进行联络,等待接应人员引导进入。
    刚才的大巴车就是按照这个流程进入的,而眼前这队人马显然没有遵守规范,
    “会不会是他们没有对讲机?”申夏凑近项安分析道,“对讲机不是隨处可得的东西,苍岩基地沦陷得如此突然,仓促间没带上通讯设备也情有可原。”
    项安快步走向战术推演室:“確实存在这种可能,不过..:”他话锋一转,摇头道,“先查看监控再说。”
    三分钟后,两人抵达战术推演室推门而入。
    薛书剑与程永思已在监控屏前密切关注著对方的动向。
    从监控台边吃剩的餐盘可以看出,程永思从早上就一直待在这间屋子里。
    “这些人的行为很可疑,”程永思朝项安匯报导,“他们一直在外围游走,行动路线也刻意避开了楼顶瞭望塔的监控范围。”
    申夏快步走到主控台前,庆幸道:“看来要不是我们提前通过区域网布置好了监控系统,根本发现不了他们的行踪。”
    薛书剑盯著监控画面,眉头紧:
    :“四辆载具,预估人员规模在十人以上,尚不確定是否存在后续增援。”他下意识掏出打火机想要点菸,突然想起避难所內部禁菸的规定,又將打火机收了回去:“要不我带人去接触接触?”
    项安果断摇头:“通知曲琦做好战斗准备,但暂时不必主动出击。”
    项安在调度台守候半小时,发现那支神秘车队仍在外围徘徊,始终没有现身跡象。
    他叮嘱值守人员保持警惕,隨后动身前往安置苍岩基地倖存者的区域。
    这些新成员初到青檀苑时,就被密集的防御工事所震撼。而当避难所防护门开启的瞬间,他们的震撼达到了顶点一一扑面而来的暖流瞬间驱散了严寒,这种全方位的温暖体验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这种供暖规格太夸张了吧?”
    “他们哪来这么多燃料?”
    类似的惊嘆声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当项安抵达安置区时,这些倖存者的情绪已趋於平静。
    青檀苑特意將1號楼的几间房间改造成四人宿舍,虽然居住条件比老成员简朴,但暖气、热水和食堂等基础设施已远超他们在苍岩基地的生存环境。
    项安注意到新成员们脸上都带著满足的笑容一一他们尚不知道这里的居住条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等隔壁小区完全纳入防御体系后,单人单间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
    儘管项安致力於提升避难所的抗风险能力並改善成员生活,但末世物资已无法与灾前相比。若按系统“火种”等级要求的500人规模计算,即便加上隔壁小区,居住空间也將十分紧张。
    因此所有新成员目前只能获得基础生存资源。
    未来,他们將通过新实施的贡献值制度来提升等级一一等级越高,获得的资源配额和生活条件就越好。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不公平,但项安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如果让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与碌碌无为者享受同等待遇,甚至因此降低整体標准,那才是最大的不公。
    当然,像暖气这样的基础生存保障,將平等提供给所有人。
    “这是人员名单,上面是他们自己填写的个人信息。”邓景行通过通讯器將刚整理好的清单发送给项安,“里面有两个素质挺不错的,以前当过兵。”
    项安頜首:“优先安排他们。”
    在末世能存活至今的倖存者都有两把刷子。虽然青壮年男性基本都能对付丧尸,但经过专业训练的退役军人显然更值得重视。
    “陶承泽是什么情况?”
    项安翻到名单中唯一的c级倖存者资料,却发现除了名字外几乎空白。
    邓景行解释道:“是那位年纪挺大的老先生,信息由他儿子代填的。”
    项安略显异。他没想到这位c级倖存者竟是那位看起来年近八旬的老人。
    “安总要过去看看他?”邓景行询问道。
    得到肯定答覆后,两人很快来到陶承泽所在的寢室。室內共有三人:陶承泽与其儿子,还有一位身材精瘦的中年男子。
    项安的目光立即落在陶承泽身上一一这位老人看起来状態普通,远不如现在的陆沉渊健壮。
    三人向邓景行问好后,邓景行郑重介绍道:“这位是安总,我们青檀苑避难所的领袖。”
    几人眼底都闪过一丝异。
    项安的长相確实年轻,特別是在注射过“初级变异病毒试剂”后,更是將身材保持得相当好。
    与他们在苍岩基地见过的领导相比,甚至显得太过青涩。
    不过目前本就是乱世出英雄的时代,青檀苑能有这样年轻力壮的领袖,未尝不是件好事。
    三人脑海中思绪翻涌,但还是立即向项安问好。
    项安没有客套,直接询问陶承泽的具体情况。
    “我今年67岁,这是我乾儿子高愷。”陶承泽介绍道,“两位领导是觉得我年纪太大,不愿意收留吗?”
    高愷上前一步將陶承泽护在身后,语气坚定:“我可以替老爹完成所有任务,这不是问题。”
    邓景行在先前的安置过程中,已经將必要事项都交代在了前面。
    项安摆摆手示意他们误会了:“陶老先生以前是从事科研工作的?”
    陶承泽摇头:“退休前在一家化工企业当材料工程师,说科研还谈不上。”
    项安解释道:“我们避难所成立了机械工程部,正好缺少您这样的人才。如果愿意加入,之前老邓说的那些基础任务可以免除。”
    高愷有些迟疑:“老爹他年纪挺大了。”
    陶承泽倒是没有犹豫:“能有事情做我求之不得,60多岁还不到养老的年纪。只是缺少相应设备,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项安肯定地说:“目前实验条件確实有限,但我们会儘快配齐设备,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有了陶承泽加入,至少在材料方面,机械工程部对於外骨骼战甲的逆向研究应该会轻鬆一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