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外骨骼装甲
下山途中,新加入的13名倖存者神情紧绷,眼中满是忐忑不安,仿佛被人贩子拐卖一般惶恐,心里不由后悔怎信了项安鬼话。然而当车队驶近避难所,那座与周边建筑风格迥异的钢铁穹顶逐渐映入眼帘时,眾人情绪明显振奋起来。
当厚重的防御墙在眼前缓缓降下时,就连四名经验丰富的搜救队员也不禁露出震惊之色。
“这...真的只是个联络点?”有人忍不住惊嘆道。
项安並未多做解释——在他看来,这些表面设施不过是避难所最基础的配置,內部还有更多令人惊嘆的设施等待他们发现。
“欢迎来到青檀苑,”项安向新成员简要说明,“具体的工作安排和生活待遇將由杨鑫详细讲解。现在你们可以先到1栋挑选住处。”
他指向目前空置的1栋住宅楼。
返程途中,温禾已通过对讲机通知留守人员,提前为13名新成员整理出了生活区。
郝小翠站在1栋二单元门口,正热情地引导大家入住。
自2栋核心避难所完工后,项安持续完善1栋的防御体系——如今1栋三个单元的二三层均已加装“金属网格防尸柵栏”,底层商铺那些曾被尸群破坏的门洞,也都用“蜂巢钢骨复合墙”进行了填补稳固。
除此以外,位於核心避难区的“能源中枢”,也通过简单的埋线,將线路通到了这边,使这里的生活区同样能享受电力供应。
与项安在雾隱山见到的简陋新人宿舍相比,这里的居住条件显然优越得多。
新成员跟隨郝小翠上楼,看到整洁的寢室和提前准备好的生活物资时,都不由得心跳加速。
谁能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避难所,竟能提供如此舒適的生活环境?那些选择留在基地的人若是目睹这一幕,恐怕要后悔莫及了。
隨著新成员进入楼栋,项安也示意眾人开始卸货。
申夏一眼就注意到了最引人注目的枪械——十支衝锋鎗和两把步枪整齐地码放在货厢一角。
“这么多枪械?”她惊讶地睁大眼睛,“六具变异体尸体就能换到这么多?”
说著,她脸上露出些许肉疼的表情,皱眉思索道:“那我们之前岂不是错过了不少机会。”
项安解释道:“这是基地给我们的战略支援物资。从今往后,我们名义上將成为雾隱山的第二基地。”
叶大勇闻言一怔:“我们被收编了?”
项安摇头:“內部管理仍然由我们自主决定,只是在原先联络点的基础上稍微提升了一下地位。”
杨鑫沉声提醒:“但有了这个名分,他们就有理由插手避难所的事务了。”他转向新成员的方向,意有所指,“这些人......”
“雾隱山肯定对我们的秘密感兴趣,”项安坦然道,“原本他们想派40人过来,但我只挑选了这13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刚上山的倖存者,有真心加入避难所的可能。”
叶大勇鬆了口气:“要是40人,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被架空了。”
话音刚落,项安就收到了系统提示——避难所成员增加了一人,想必是有人被这里的生活条件打动,决定留下了。相信等他们深入了解避难所的安全措施和日常待遇后,绝大多数成员都能保持忠诚团结。
简单交流后,眾人继续搬运物资。
这批武器和护具的到来,意味著今后外出执行任务时,大家的安全將更有保障。
卓瑞妍拿起一把砍刀试了试手感:“能把我现在的斩骨刀换掉吗?感觉不太好用了。”
项安点头同意:“现在就可以更换,剩下的再统一入库。”
眾人立即开始更换装备。在末世中,一件称手的武器和合適的护具,重要性不亚於第二条生命。
包括邓景行和路哲这样的外围成员也都及时更换完毕。
换装结束后,物资搬运工作继续。由於路哲即將解锁避难所增益,“智能仓储中心”很快就能建成,这些物资暂时只需简单堆放,无需精细整理。
新加入青檀苑的成员们在完成寢室分配后,陆续聚集到一號楼新启用的会议室。杨鑫早已在此等候,待全员到齐后,便开始详细讲解避难所的福利待遇。
当眾人听到这些优厚条件时,脸上都不约而同地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这时,角落里突然举起一只手打断了讲解。
“这...肯定是在开玩笑吧。我在基地的搜救队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姚宇帆的声音里带著明显的颤抖。
杨鑫循声望去,发现提问的是个看起来很年轻的男孩。虽然能看出他在末世里经歷了不少磨难,但身上依然带著浓重的青春气息。
“只要完成基本工作量,承诺的待遇分毫不会剋扣。”杨鑫目光扫过全场话锋突转,“但若有人动歪脑筋......”他特意加重了后半句的尾音。
“我肯定没有!”姚宇帆激动得几乎撞翻座椅,“有这么好的条件,谁还动歪心思那不是纯属脑子进水了吗!”
......
接下来的日子里,避难所提前为即將到来的雨天尸潮做准备。
一方面,他们加紧训练新加入的外围成员,力求让他们儘快形成战斗力,以便在尸潮来袭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则继续完善避难所的防御体系,重点修补1栋的防御漏洞。
让项安意外的是,薛书剑在注射药剂的副作用消退后,他的档案也像庄锦华一样得到了更新。
【人才档案已更新!】
【d级→c级倖存者:薛书剑】
【技能:团队整合(lv.1)】
【档案更新奖励:模块化机械战术背心(原型机)*1】
【避难所增益:团队作战效率+5%】
项安立刻取出这件“模块化机械战术背心”,发现这件泛著冷光的装备与从雾隱山带回的常规战术背心截然不同。
其精密咬合的合金骨架与嵌入式动力组件,儼然是套微型外骨骼装甲。
“这奖励和剑哥的职业特性完全不搭啊。”项安摩挲著装甲表面的复合纤维层喃喃自语。
在他印象里,长期从事社区工作的薛书剑更擅长人际协调而非机械装备,“团队整合”的技能也印证了这点。
但当目光反覆流连於“模块化”、“原型机”等关键词时,项安逐渐意识到:
这套装备的核心价值或许不仅在於强化个体战力,更在於构建群体协同的战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