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横练诸天:开局硬刚九阴白骨爪 > 第141章 细雨入衡阳,回雁楼中风波起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1章 细雨入衡阳,回雁楼中风波起

    第141章 细雨入衡阳,回雁楼中风波起
    雨势渐歇,林间瀰漫著湿润的泥土气息。陆大有站在亭外,低头看著地上几具逐渐冰冷的尸体,眉头微皱。
    杀人不过瞬息之事,但处理尸体却远比想像中麻烦直到最后一捧土压实,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渍。
    “走吧。”他收起长剑,对站在一旁的岳灵珊说道。
    岳灵珊默默点头,眼神却不自觉地瞟向那几处新翻的泥土。她虽出身武林世家,但亲眼目睹这般乾脆利落的杀戮还是头一遭。
    更令她心惊的是,这位平日看似懒散的六师兄,动起手来竟如雷霆般果决狠辣。
    自那场雨夜廝杀后,接连几日风平浪静,再未遇到任何波折。
    岳灵珊见识过陆大有那惊世骇俗的武功后,这一路上便像块甩不脱的膏药,整日缠著他要学功夫。
    “陆师兄,你就教我几招嘛!”岳灵珊第五次扯住他的衣袖,杏眼中满是渴求。
    陆大有被她缠得无法,又见沿途確实再无宵小之辈,索性开始指点她武功,
    二人同出一门,修习的都是华山派入门剑法,尚在打基础阶段,像“玉女十九式”这等进阶剑法还未曾涉猎。
    他並未传授那些自己已领悟真意的招式。武学真意最重个人体悟,悟了便是悟了,强求不得。
    思来想去,华山剑法中有一式“玉女穿梭”颇为適合她,便以此式相授。
    这路剑招与“玉女十九式“系出同源,皆属轻灵迅疾一路,讲究以巧破拙不过相较而言,“玉女十九式“更为精微玄奥一一其以“玉女穿梭“为根基,待日后研习“玉女十九式“时,便如水到渠成,更能领会其中“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剑意三昧。。
    陆大有折了根树枝代剑,在官道旁的草地上为岳灵珊演示起来。
    “看好了,”他手腕一抖,树枝如灵蛇吐信,“这一式重在'穿』字,剑出如电,直取要害。”
    寧中则当年演练这套剑法时,陆大有就注意到其中暗藏玄机。
    剑招起落间,竟与古墓派的玉女剑法有七分神似,虽在招式衔接上略有差异,但核心剑理如出一辙。这绝非巧合,想必两派剑法在渊源上必有牵连。
    想起当初在射鵰世界,他在古墓中曾在这套剑法曾让他吃尽苦头。
    后来武功大成后,他特意前往古墓,取了完整的玉女剑法,更將配套的玉女心经一併取来参悟。
    如今指点岳灵珊,他便將古墓剑法的精要化入其中。
    岳灵珊看得目不转睛,手中佩剑不自觉地跟著比划,
    她忽然想起母亲寧中则也曾演示过这招,此刻再看陆师兄施展,竟比记忆中母亲的演示还要精妙三分。
    那树枝在他手中仿佛化作一道银光,每一个转折都带著说不出的韵味,让她看得心驰神往。
    “陆师兄,”她忍不住讚嘆道,“感觉你这玉女穿梭使得比娘亲还要厉害!”
    陆大有收势而立,树枝在他指尖转了个漂亮的剑:“师娘的剑法自然精湛,不过..:”他顿了顿,“这套剑法我另有些心得。”
    陆大有站到岳灵珊身后,左手轻轻托起她执剑的手腕,右手扶住她的肘部。
    “注意这里要再抬高三分。”他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温热的呼吸拂过她的鬢角,“出剑时手腕要这样转..:“
    说话间,一股柔和的內力从他掌心传来,如春风般沿著她的经脉流淌,带动她的手臂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岳灵珊突然意识到两人此刻的距离近得过分,后背几乎贴著他的胸膛,甚至能感受到他平稳有力的心跳。
    “明白了吗?”陆大有专注地调整著她的姿势,全然未觉怀中少女的异样。
    岳灵珊只觉得脸颊发烫,耳根都烧了起来,心跳快得像是要蹦出胸口。
    她慌忙点头,声音细若蚊吶:“明、明白了..:”手中的剑几乎要握不稳。
    夕阳的余暉映在她通红的脸颊上,更添几分娇艷。
    这一路行来,倒也太平。马蹄踏过官道,溅起细碎的尘土;车轮碾过石桥,惊飞几只水鸟。
    偶有山雨忽至,二人便寻个茶棚暂歇,听老农閒话今年春茶的长势;或是晴日当空,就在溪边掬一捧清泉解渴,看游鱼在卵石间穿梭。
    陆大有倚在马背上打盹,青布衣诀隨风轻晃。岳灵珊时而哼几句曲,时而摘几朵野別在鬢边。
    这般閒散行程,倒像是寻常富家子弟出游,半点看不出江湖人的匆忙。
    驛道两旁的稻田渐渐染上金黄。某日清晨,远处衡阳城的轮廓终於在晨靄中若隱若现。
    守城兵丁打著哈欠查验路引时,街边酒肆正好飘出新酿的米酒香一一原来不知不觉间,他们已踏进了衡阳地界。
    马蹄踏过青石长街,溅起细碎的水。陆大有勒住韁绳,望著眼前烟雨朦朧的衡阳城,但见蒸水河上薄雾浮动,几艘乌篷船正缓缓驶过,檐声乃,搅碎一河倒影。
    “这衡阳城倒是比福州更显古意。”岳灵珊掀开斗篷兜帽,露出被雨水打湿的鬢角。她仰头望著街道两侧朱漆斑驳的楼阁,檐角铜铃在风中轻响,与远处传来的叫卖声混在一处。
    陆大有翻身下马,青布靴踏在湿漉漉的石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他伸手扶岳灵珊下马时,恰好看见河畔茶肆里几个脚夫正捧著粗瓷碗喝薑茶,白汽从碗中升起,又被晨风吹散。
    “先去回雁楼。”陆大有接过韁绳,“听说那里的'石鼓醉”是衡阳一绝。”
    转过两条长街,回雁楼的朱漆木阁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十八盏琉璃风灯虽未点亮,却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岳灵珊驻足细看匾额,“回雁楼”三个鎏金大字被岁月洗出斑驳,两旁楹联“座迎瀟湘千里月,樽开衡岳万重云”的墨色却依旧深沉。
    刚踏入楼內,醇厚的酒香便扑面而来。陆大有目光扫过一楼厅堂,七张梨木八仙桌错落有致,桌沿“渔樵耕读“的雕纹在光线中泛著温润光泽。
    跑堂的肩搭白巾,提著长嘴锡壶在桌间穿梭,一道琥珀色的酒线凌空划过,稳稳落入三丈外的青瓷杯中。
    “二位客官楼上请一一”跑堂的甩著白巾引路,“这会儿正清静,三楼临窗的观澜阁还空著这回雁楼乃是个回字形建筑,正中天井透下天光。登上二楼时,湘妃竹帘半卷,漏进的阳光將琴台照得通明。
    一位素衣歌妓正在调弄琵琶,指尖轻拨,《瀟湘水云》的曲调便从雕窗根间流淌而出。
    二楼此刻零星的坐著几座客人,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个饮酒的大和尚,这和尚身形又高又胖,
    脖颈上掛著一串拳头大的紫檀佛珠。
    另外一边坐著两人同样引起了他的注意,看起来像是一对爷孙,老者一身玄色劲装,斗笠压得极低,只露出枯松般的白须。那女童也就十三四的年纪,身穿淡黄色的衣衫,皮肤雪白,一整脸蛋清秀可爱。
    “看来,来的正是时候”陆大有不动神色的看著这几人,没有声张,跟著跑堂的来到三楼。
    这三楼果然通透亮,四壁字画在斜照中格外清晰,正中《雁阵惊寒图》上的墨色雁羽根根分明。
    陆大有推开西窗,但见湘江水面泛著碎金般的光斑,几艘渔船正在撒网,银鳞般的渔网在空中绽开,又缓缓沉入水中。
    岳灵珊倚著窗框,忽见江面一艘画舫缓缓驶过。舫上歌女正唱著《采菱曲》,吴儂软语隨风飘来,与楼下古箏声奇妙地交融。轻声道:“这一路倒是平静,不知师父他们到了何处。”
    陆大有正要答话,忽听得楼下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回头朝楼下望去,却见一个脸色蜡黄的汉子,拽著一个尼姑走进了楼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