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这个学霸是魅魔 > 第252章 本来想摸著丑国人过河的!(7.4k)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52章 本来想摸著丑国人过河的!(7.4k)

    第252章 本来想摸著丑国人过河的!(7.4k)
    阳光明媚,透过会议室的落地窗,在光洁的大理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窗外,蓝天如洗,白云悠悠,不远处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桂香甜的气味。
    这个初秋的下午,一切都显得寧静而美好。
    与窗外的寧静截然相反,科技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会议桌旁坐著几个人,除了周宇、卫宏,
    其他人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专家。
    这些人,大多数都来自202研究所,
    “地球与太空环境下多用途外骨骼?!”
    “周教授,您这是要造动力机甲啊!”
    周宇面对专家的疑问,解释说:“我们的外骨骼暂时不会集成重机枪、飞弹、火箭巢等重型火力,其强大动力也足以支撑这些武器的后坐力,所以也不算动力机甲。”
    “外骨骼和动力机甲存在代差,要想造动力机甲,也得先把外骨骼研究透才行。”
    听到这话,202所的几个专家脸色复杂。
    要知道,龙国军用外骨骼一直以来都是由他们202所负责,现在周宇突然来插手,说明上面並不满意他们的成果。
    这事说起来他们也一股气憋在心里,但面对周宇,他们还是不敢表现出来。
    202研究所的资深机械工程师,姓杨,年近五十,在陆军装备领域浸淫多年。
    他听了周宇的话,脸上露出了尷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他当然明白周宇的意思,周宇在航天、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国家把军用外骨骼项目交给周宇,无疑是对他们过去工作的否定。
    “周教授,您说得对。”杨工的声音,带著一丝无奈,“我们所过去研製的外骨骼,確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能量续航和重量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我们也在努力,我们已经有了新的技术突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周宇一愣。
    他怎么觉得对方突然紧张起来了?
    他文没有责怪谁。
    周宇愣了几秒后,立刻反应过来,说道:“当然,正是因为你们过去的努力,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基础,但现在,我们有了新的技术,我们应该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
    202所的几位专家听到这话后,脸色才稍微缓和下来。
    “我最近研究了现在的军用外骨骼。”周宇的声音,平静得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但202所的专家们一个个都打起了精神。
    “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能源转化效率。”
    周宇將模型放大,指著外骨骼背部的一块电池组:“根据你们的报告,这块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在实际测试中,我发现,它的能量转化效率,远低於理论值。”
    他停顿了一下,给在场的专家们留下了思考的时间。
    杨工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確实是他们一直头疼的问题。
    在实验室里,他们可以通过各种精密仪器,將转化效率提升到最高,但在实际应用中,由於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转化效率就会大幅下降,这个问题,他们一直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案。杨工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其次,是关节部位的磨损。”
    周宇又將模型放大,这次是外骨骼的膝关节:“这个部位的材料,你们採用了最新的鈦合金。
    但我在模擬中发现,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奔袭后,这个部位的磨损率,比你们预估的要高出27.3%。“
    杨工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这个数据是他们多次测试后得出的平均值。
    但周宇竟然能通过一次模擬,就精准地计算出这个数据,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
    他们用几年的时间,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才得出的数据,周宇竟然在短短几天內,就轻鬆得到了。这其中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別。
    “最后,是系统兼容性。”
    “你们的外骨骼系统,不兼容陆军的武器装备,这是个大问题。”
    “周教授,您您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杨工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实在无法相信,这些他们费无数心血才得到的数据,周宇竟然能通过模擬就轻鬆得到。
    周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静地说道:“我使用的模擬系统,是小苔蘚的最新版本。”
    “它能够根据你们提供的报告数据,结合实际环境参数,进行无限次模擬,只要你们的数据是真实的,它就能推算出最接近实际的结果。”
    “你们知道的,量子计算机突破后,小苔蘚的选代速度比较快。”
    专家们默默嘆气。
    他们生平第一次希望人工智慧的叠代速度能够慢点。
    “周教授,那——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另一位来自202所的专家疑惑道。
    “能源转化效率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在外骨骼內部,增加一个小型化核聚变电池来解决。”周宇指著外骨骼的三维模型。
    “小型化核聚变电池?”
    “这能实现吗?我听说目前只实现了小型化核聚变反应堆。”
    周宇听到杨工的疑问,笑了。
    显然,这正是他们这一行最关心的问题“目前確实有思路了。”
    “小型化核聚变反应堆,它是一个持续產生能量的装置。”周宇解释道,“它需要一套复杂的冷却系统和能量输出系统。”
    “小型化核聚变电池,其实利用的是核聚变副產物氙的衰变能。”
    “在我们的核聚变反应堆中,会產生大量的氙,我们会將这些氙,通过一种特殊的捕获系统,
    將其储存在纳米级的氙化鈦薄膜中。”
    “氙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高能电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贝塔粒子。”周宇继续说道,“我们会利用一套特殊的半导体阵列,来捕获这些贝塔粒子。”
    “这个半导体阵列,我们採用了金刚石半导体。”
    “金刚石是目前已知的半导体材料中,禁带宽度最大的一种,它可以有效地將贝塔粒子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而且,它还具有超高的抗辐射能力,可以確保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周教授,那那电池的能量密度呢?”另一位专家问道。
    周宇笑了笑,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知道,金刚石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是硅的多少倍吗?”
    专家们都陷入了沉思。
    “金刚石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是硅的三倍。”周宇的声音,充满了自信,“这意味著,我们的贝塔伏特电池,它的能量转换效率,將是普通贝塔伏特电池的数倍。而且,由於我们利用的是氙的衰变能,它的续航能力,將是数十年。”
    杨工等人听后,彻底被征服了。他们知道,周宇所说的,都是真的。
    “电池的体积呢?”一位来自202所的专家,声音带著一丝颤抖,“如果体积太大,我们根本无法应用到外骨骼上。”
    “这个目前来说是个问题,因为体积像是个书包一样,重量方面预估了下並不轻。”
    “目前还在继续研究中。”
    周宇虽然一副很遗憾的样子,可专家们一个个都兴奋不已。
    这研究进度,可比他们想像中要快多了!
    “其实只要续航能力能达到数十年,就算重量重一点,也完全可以接受!毕竟,我们还有外骨骼的动力系统来分担负重!”
    “是啊,能用上这种电池,我们就不用担心动力源问题了!”
    周宇:
    你们可真不把陆军的人当人啊。
    电池这玩意能轻就轻,否则天天背一大坨,某一天突然遇上电池能源耗尽了怎么办?
    生背硬抗?
    这不是要了那些战士的老命吗?
    为了避免在座的专家继续突破下限,周宇决定转移话题。
    “既然大家对能源方面没有异议,那我们接下来討论一下控制系统。”
    “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的外骨骼將集成天智系统。这不仅仅是为了系统兼容性,更是为了实现人机合一。”
    杨工等人的脸色再次变得严肃起来,他们知道,控制系统才是外骨骼最核心的技术难题。
    “周教授,我们所研发的外骨骼,都採用了力矩传感器来感知使用者的动作意图。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杨工说道,“那就是响应延迟,在高速运动中,这种延迟会严重影响外骨骼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周宇点了点头,杨工说的是实话。
    传统的外骨骼,就像是一个笨重的机械臂,需要等到使用者发出指令,才能做出反应,
    “我明白你们的担忧。”周宇说道,“所以,我们不会再使用力矩传感器。我们將会使用肌电信號传感器。”
    杨工等人一听,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肌电信號,也就是肌肉运动时產生的微弱电信號。
    这种技术,他们也曾考虑过,但由於信號採集的难度和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他们做出的成果並不惊艷。
    “周教授,肌电信號的採集非常困难,而且,它很容易受到外界电磁信號的干扰。”一位来自软体工程的专家说道,“我们很难保证信號的准確性。”
    周宇笑了笑,他指了指会议桌上的平板电脑。
    “这位专家说得非常准確,这也是传统肌电信號控制的固有缺陷。”
    周宇的语气没有丝毫的轻视,反而带著一种理解的讚许:“我本人也是机械工程专业出身,深知外骨骼控制的复杂性,但我们这次要做的,是超越传统的路径。”
    他拿起平板电脑,调出一段新的三维投影,画面中,一个身穿外骨骼的士兵,每一个结构的收缩,都被精確地捕捉成一道道波形图。
    “我们不会仅仅依赖於肌电信號。”
    周宇的声音,平静而自信,却让在场的所有专家都屏住了呼吸:“肌电信號只是我们数据採集的第一层,在它之上,我们还引入了脑电信號和神经信號。”
    听到“脑电信號”和“神经信號”几个字,所有人都知道,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外骨骼控制了,
    这分明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
    “周教授,您您是在外骨骼上集成脑机接口技术?”
    “当然不是,而是利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来採集使用者的脑电信號和神经信號数据,再通过小苔蘚分析学习,形成不同行为模式標准。”
    “我记得周教授好像就是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者,所以周教授你確定可以这样操作吗?”杨工急切地问道。
    周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杨工,你觉得机械工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杨工一愣,这个问题出乎意料,他下意识地回答道:“人机一体,无缝衔接。”
    “没错。”
    周宇讚许地点了点头,“在传统的外骨骼设计中,我们通过力矩传感器或肌电信號来捕捉使用者的动作,这本质上都是一种事后反应。”
    “使用者先做出动作,传感器再捕捉信號,系统再做出响应,这中间的时间延迟,哪怕只有毫秒,在高强度对抗中也可能致命。”
    他重新回到平板电脑前,调出了一段更加复杂的实时数据流,画面上,三种不同的波形图以惊人的速度同步跳动。
    “我所说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確实是基於我之前所研究的脑机接口技术,它算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物电信號採集与分析系统。”
    “它解决了你们所担忧的两个核心问题:信號採集的困难和信噪比低。”
    他指向一个放大后的头盔內部结构图:“我们在外骨骼的头盔內衬中,集成了上百个高灵敏度的乾式脑电电极。这些电极採用了我们最新研发的柔性纳米材料,可以与头皮完美贴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號损耗和偽差。”
    “但脑电信號本身就非常微弱,很容易被外部电磁干扰。”杨工再次提出质疑。
    “这正是数据融合的意义所在。”周宇平静地解释道,“我们不会孤立地依赖任何一种信號。
    脑电信號確实微弱,但它包含了使用者的运动意图。当大脑產生『弯曲膝盖”的指令时,脑电波会立即出现特定的模式变化。我们的ai算法,就是专门用来识別和提取这些微弱模式的。”
    他继续解释:“在脑电信號之后,指令会沿著神经系统传导。我们在外骨骼內层的仿生皮肤上,集成了神经信號传感器,直接捕捉从大脑到肌肉的神经电脉衝。这种信號比脑电更具体,比肌电更早出现。”
    “而肌电信號,在我们的系统中,则扮演了验证和辅助的角色。”
    “它负责將前两种信號提供的意图和指令,与肌肉的实际动作进行交叉比对,当三种信號都指向同一个动作时,我们的ai模型会立即发出指令,驱动外骨骼做出响应。”
    “这三个信號,就像是土兵发出的三份不同的电报,每一份都单独有效,但只有当三份电报的內容都一致时,我们才百分之百確定士兵的意图,这从根本上保证了控制的准確性。”
    “这个ai算法模型,是基於我个人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它拥有强大的自適应学习能力。在实战训练中,它会实时接收来自士兵的三种信號,不断优化自身的运动预测模型,从而实现对每一个使用者独特的行为模式进行个性化定製。”
    周宇继续说道:“最终,外骨骼將不再是一个笨重的工具,而是使用者身体的自然延伸,就像是多了一层骨骼和肌肉。”
    “周教授,如果如果ai出现错误判断,或者信號被电磁干扰了怎么办?这可是要上战场的!”另一位专家提出了最尖锐的问题,关係到士兵的生命安全。
    “我们为此设计了三重余安全机制。”
    “第一重是ai意图控制,这是最高效、最先进的模式,第二重是当生物电信號採集出现异常或无法识別时,系统將自动切换回传统的力矩传感控制,確保基本的运动功能不受影响。”
    “第三重是最终的机械保险,在外骨骼的关键部位,设置了物理手动离合器,在极端紧急情况下,士兵可以手动解除外骨骼的动力锁,使其变成一件轻量化的战术护甲,保证行动自由。”
    “对了,你们目前外骨骼如果发生问题了,是怎么解决的?”
    杨工面露难色地说:“周教授,不瞒您说,我们目前的外骨骼,如果发生故障,基本上—只能现场报废。”
    他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响起了一阵低声议论。其他专家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他们没有想到,202研究所的外骨骼,竟然如此脆弱。
    “现场报废?”
    周宇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没有想到,202研究所的外骨骼,竟然如此不成熟。
    “是的。”杨工点了点头,他的脸上,充满了羞愧,“因为我们的外骨骼,一旦某个部位发生故障,比如关节卡死,或者线路短路,我们根本无法在现场进行维修。”
    “而且,由於外骨骼的重量和体积都很大,一旦发生故障,士兵根本无法將其带回基地,所以,我们只能现场报废,或者用车运回去。”
    “那那土兵的安全呢?”周宇问道。
    “我们有手动脱离装置。”
    “一旦发生故障,士兵可以手动脱离外骨骼,不过也有人因此受伤过。”
    周宇恍然大悟,难怪202所的专家刚才要问他安全问题,原来他们早就遭遇过。
    有那么严重吗?
    “丑国那边的外骨骼你们有了解过吗?现在他们处於什么水平了?”
    “丑国的话,x1外骨骼是最先进的了。”
    “我们只知道这款外骨骼也是定位於地球和太空多环境多用途使用,目前进度如何了,確实不知道。”
    “你们尝试过和研发团队接触过吗?”
    “这个倒是没有,x1外骨骼研发团队所属於nasa,不是那么容易接触到的。”
    周宇无奈。
    他本来想摸著丑国人过河的,结果x1外骨骼居然是nasa在造。
    这事只能暂时作罢。
    他看向投影上的模型,转移到了下一个问题上。
    “传统的外骨骼,都是由坚硬的金属骨架和笨重的液压系统构成。这使得外骨骼的重量和体积都很大,也容易在战场上成为活靶子。”
    “所以,我们的外骨骼,將採用一种全新的仿生设计理念。”
    “我们不会完全使用金属骨架,而是使用一种全新的超高强度柔性材料为主体。”
    “这种材料,是由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混合而成。
    “它具有超高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又非常轻便,我们將用这种材料,来製作外骨骼的骨架。”
    “我之前有幸参与研发过一款新型的碳纳米管,我认为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以达到我们的要求。”
    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气。
    “周教授,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结合一直是个难题,它们的范德华力太弱,很难形成稳定的三维结构,您目前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周宇笑了笑,毫无疑问,这是关键所在。
    “我们採用了一种新型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通过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定向生长,我们可以在分子层面实现石墨烯片层和碳纳米管的共价键连接,这就像是用一根根纳米级的绳子,將石墨烯片牢牢地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而柔韧的三维骨架。”
    所有人都震惊了。
    他们知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但將其应用到微重力环境,並且实现分子层面的定向生长,这实验条件不知道有严格。
    “目前预估这种材料的断裂韧性將是鈦合金的数十倍,”
    周宇继续说道:“它可以像蜘蛛网一样,將巨大的衝击力分散到整个骨架上。即使在受到穿甲弹的直接打击后,也只会產生局部损伤,而不会导致整个骨架的崩溃。”
    “不过这只是目前的方案,这方案有个弊端就是成本高昂。”
    “所以,需要想点其他方案。”
    专家们不说话了。
    谁都知道做这种实验有多困难,换作是他们,早就可以拿出来发表成果了,开心坐等升职加薪了,周宇居然嫌成本高,还要再想一种方案出来。
    装x也不是这么装的啊!
    人性呢!
    “周教授,那外骨骼的关节呢?”
    另一位专家非常识趣地转移了话题:“如果骨架是柔性的,那传统的液压关节和齿轮传动,是不是就不適用了?”
    “这个確实要改,但方案还没有出来,如果你们有好的方案,可以提出来。”
    说完,周宇期待地看著会议室的专家们。
    被他视线扫到的专家都有些尷尬。
    因为事实要让周宇失望了。
    “周教授,这个方案我们还在討论中,有结论了,我们会向你匯报的。”杨工知道说实话不行,所以只能隨口说了起来。
    他本以为周宇就这么放过他们了,没想到周宇反而好奇了起来:“哦?是什么方向的?”
    “周教授,我们—我们202所的材料团队,目前在两个方向上並行研究。”
    杨工组织著语言,儘量让自己的措辞听起来不那么落后:“一个方向是复合型纳米晶装甲,我们尝试在高分子基体中,加入超细纳米晶陶瓷颗粒,希望能在不牺牲防弹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重量。”
    “另一个方向,则是探索形状记忆合金在外骨骼关节上的应用,力求在保持机械刚性的同时,
    能实现更好的柔性弯曲。”
    周宇点点头。
    这两个方向確实都不错。
    看来202所也在努力。
    这下就可以放心了。
    他没有再追问,而是站起身,看向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
    “各位,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吧。”
    “我们已经解决了能源、材料和控制三个核心问题,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將这些技术,全部应用到我们的外骨骼上。”
    会议室响起了掌声。
    不管周宇提了多离谱的要求,在座的专家都不敢有意见,毕竟,有难题周宇是真的亲自上啊!
    他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跟著周宇干就完了!
    散会后,专家们还想跟周宇交流下,没想到卫宏快步走了上来。
    “周教授,我能单独和您聊聊吗?”
    周宇点了点头,在眾人的注视下,跟著卫宏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卫宏关上门,压低了声音,脸上写满了凝重。
    “周教授,今天有个消息,我们內部刚刚收到。”
    “纳森,今天已经秘密和白象人见面了。”
    “他们会谈论什么?”周宇问道。
    “我们猜测,他们可能会谈论关於月球探索的合作。”
    “您知道的,白象人一直想在航天领域有所突破,而丑国人,正好拥有他们所缺乏的核心技术。”
    周宇点了点头,他清楚卫宏在担忧什么。
    如果纳森和白象人合作,那將对他们的月球探索计划,造成巨大的威胁。
    “他们可能会在月球基地的建设上进行合作。”
    “白象人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地质勘探经验,而丑国人则拥有月球登陆经验和太空探索技术,双方如果合作,將会大大加速月球基地的建设。”
    “周教授,我们必须加快速度了。”
    “如果我们不能在丑国人之前,在月球上建立基地,那我们的月球探索计划,將会陷入被动。”
    “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比他们更快!”
    “现在,只希望白象和他们的合作別那么顺利。”
    “纳森先生,我当然希望我们儘快合作。”
    “不过在此之前,有件事我想请你帮忙。”
    纳森微笑著问道:“什么事?”
    “我听说你们最近要举办人工智慧关键技术也就是外骨骼专题论坛大会,是吗?”
    “没错。”
    “我们想要参加。”
    “不,不止是参加,我们想要让你们把这个大会的举办地,选在我们白象。”
    纳森脸上一僵,笑容差点掛不住了。
    好傢伙,白象人的要求,不仅仅是想参与,更想主导。
    到底谁给你们的自信?!
    “拉曼先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您知道,人工智慧和外骨骼技术是目前全球最敏感的领域之一,选择一个举办地,需要考虑安全、保密、以及技术供应链等诸多因素。”
    “正因为如此,更应该由我们来承办啊!”
    纳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