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这个学霸是魅魔 > 第224章 三百亿啊!难道是內幕交易?(6.6K)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24章 三百亿啊!难道是內幕交易?(6.6K)

    第224章 三百亿啊!难道是內幕交易?(6.6k)
    此时,龙国的大会堂內,正举行一场盛事。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工作者、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代表,齐聚一堂。
    巨大的红色背景板上,“可控核聚变示范堆点火成功表彰大会”几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台上,一位大佬缓步走到发言席前,掌声雷动。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怀著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一个伟大时刻的到来!我国自主研发的可控核聚变示范堆,成功实现点火!”
    “这个成就,不仅仅是科学界的里程碑,更是我们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精神的又一次伟大胜利!回顾歷史,我们的可控核聚变之路,走得並不平坦。”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新龙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的艰苦岁月里,我们的第一代核物理学家,就以敏锐的眼光和无比的远见,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磁约束聚变的研究。”
    “那是一个没有先进设备、没有充足资金的时代,科学家们凭著对科学的执著和对国家的赤诚,用算盘和纸笔,演算著复杂的理论公式,他们是时代的冷板凳英雄,默默无闻,却为我们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我们加大了投入,建设了像『东方超环”这样的先进实验装置,在国际上获得了瞩目的成就,我们从追赶者,逐渐变成了並跑者,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將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点一点地变为现实。”
    “而今天,以星火示范堆的点火成功为標誌,我们终於完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伟大跨越,真正掌握了人造太阳的核心技术!这是对几十年来所有付出与牺牲的最好回报!”
    “这个伟大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个在背后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拓荒者,是国家的脊樑!今天,我们要表彰的,正是这些杰出的代表!”
    “下面,我將代表国家,亲自为在可控核聚变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的100名同志,颁发五一劳动奖章及荣誉证书!”
    陈院士是团队中最年长的一位,下台后,他颤抖著双手抚摸著奖章,眼眶早已湿润。
    “老梁啊,老王,你们看到了吗?我们成功了!”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仿佛看到了老院长,看到那些在荒山里搭起简陋实验室的同伴们—
    他们要是能看到今天,该有多高兴啊。”
    他口中的老院长,是龙国磁约束聚变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多年前因积劳成疾离世,成了他们这一代人心中永远的痛。
    梁院士摘下眼镜,擦了擦眼角的泪,笑著说:“是啊,我们没辜负他们。还记得当年,我们连一个像样的托卡马克装置都没有,只能用老苏留下来的几个老旧模型琢磨。”
    “那时候,有人说我们是在异想天开,是在浪费国家资源,可我们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就是为了今天,为了让我们的后代,能用上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王院士將证书紧紧抱在胸前,像是抱著一件珍宝。
    “我记得,有一次实验失败,整个装置都烧坏了,所有的数据也都白费了。
    当时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是老陈你,拍著我的肩膀说:『没关係,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再来过!』我们就是这样,在无数次的失败中,一点一点地摸索,一点一点地进步。”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苦,但却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財富。”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的回忆。
    他们看著手中的奖章,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一一那些在烈日下奔波、在寒夜里坚守、
    在数据中苦苦探寻的岁月。
    这枚奖章,不仅仅是国家的嘉奖,更是对他们一生奉献的最好证明。
    “好了好了,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不提那些伤心事。”
    陈院士抹了一把眼泪,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现在,我们终於可以好好去老院长的墓前,跟他说一声:『我们做到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龙国的人造太阳,真的成功了!”
    他看著台上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唯一一个可控核聚变工程功勋称號的周宇,说:“说起来,我们这位周教授该提名院士了吧。”
    “哎哟,老陈你不说,我都高兴的忘记了,今天我来就是想跟你说,等明年增选,我想投他一票。”
    旁边的梁院士听到这里忍不住说:“周宇才二十来岁,当选院士会不会太年轻了点?”
    王院士闻言,扶了扶眼镜,有些激动地反驳道:“老梁,话不能这么说!我们评选院土,看的是什么?是资歷?是年龄?还是对国家科学事业的贡献?”
    “周宇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你我心知肚明。”
    “他率领团队攻克了等离子体长时间稳定约束的世纪难题,他设计並实现了星火示范堆的点火,这些成就,別说在我们龙国,放眼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这样的贡献都不能让他当选,那我们院士制度的意义何在?”
    梁院士嘆了口气,语气放缓了些:“老王,我当然知道周宇的贡献。”
    “你说的这些,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甚至可以说,周宇就是我们这帮老傢伙的骄傲,但院土这个头衔,它不仅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它更代表著一种学术地位和行业权威,我们的院士制度,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沉淀,才有了今天的声望。”
    “过早地授予一个年轻人这个头衔,我担心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波,同行里,有哪个不是在某个领域深耕了几十年,才熬到这个位置?周宇才二十出头,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的未来不可限量,但现在就给他戴上这顶帽子,会不会太急了?”
    陈院士一直默默地听著,此时他端起桌上的水,轻轻喝了一口,然后才缓缓开口:“老梁的担忧,我能理解,当初我评选院士时,也曾有年长的前辈跟我说,学术之路,如履薄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浮躁。”
    “院士的头衔,不是终点,而是更大的责任,我担心周宇太年轻,承受不住这样的重担。”
    王院士却不以为然,他摆了摆手:“你担心得太多了,我倒是觉得,以周宇的心性,他不会被这些虚名所累。”
    “你们想想,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够顶住这么大的压力,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带领一个团队完成这样一个前无古人的工程,他的心智和毅力,早已经超越了我们大部分人。”
    “我们当年三十岁的时候,在千什么?我们还在跟著老师们做基础研究,还在为了一个数据爭得面红耳赤,而周宇,他已经在创造歷史了!”
    “我同意老王。”
    “我们这代人,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论资排辈。”
    “但时代在变,科学也在发展。我们不能让旧的思维,束缚了新的天才。”
    “院士这个头衔,不应该成为论资排辈的工具,而应该成为鼓励创新的旗帜,周宇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才华,只要肯努力,年龄不是问题,我们应该向世界证明,我们龙国,是一个敢於打破常规,敢於重用人才的国家。”
    梁院士沉默了,他看著台上那个年轻坚定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了当年老院长对他们说过的话:“科学的真理,无关年龄,只关乎求索的勇气和智慧。”
    他知道,自己內心深处,其实也为周宇感到骄傲。
    “老梁,你还在犹豫什么?”
    王院士见他沉默,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是老了,但我们的思想不能老,周宇的贡献,已经足以让他成为我们龙国的骄傲,我们应该给他这个荣誉,让他知道,他的努力,国家都看在眼里,
    这对他,对我们整个可控核聚变事业,都是一种激励。”
    梁院士终於露出了笑容,他轻轻点了点头,眼中泪光闪烁。
    “老王,老陈,你们说得对。是我狭隘了。是我把旧的观念,套在了新的人才身上,如果老院长还在,他一定会第一个举手,为周宇喝彩,我支持你们,明年,我也投周宇一票!”
    “我们工程数学物理学部,绝对会支持他!”
    “!老梁,你不厚道啊,怎么说周宇是你们部的?”
    “周宇的贡献,不仅仅是工程上的突破,更是基础物理学领域的重大飞跃!这枚人造太阳,可是在物理学上有著深远的意义,他不是我们科学院的,还能是谁的?”
    “你们两个老傢伙,一个个都想把周宇往自己家里拐!周宇身上的工程实践精神和理论创新精神,是融合了我们两个部的精髓,怎么就成你们一个人的了?”
    本来还有说有笑的三人,突然开始爭论了起来,一个个都认为周宇应该属於他们院上的,三个加起来快两百岁的人了,爭得面红耳赤,把周围人看的一愣一愣的。
    而刚刚坐回位置上的周宇正盯著他手中的勋章和证书发呆。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唯一一个可控核聚变工程功勋,
    这两项殊荣,任何一个都是普通科研工作者毕生的追求,得到一项,这辈子的工作可以说已经画上完美的句號了。
    但对他来说,荣誉只是一时的光环,而使命,才是永恆的追求。
    他知道,可控核聚变之路还很长,还有许多未知需要去探索,还有许多挑战需要去克服,他將把手中的荣誉,视为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全新的征程。
    这么一想,手中的勋章和证书突然变得沉重了起来。
    晚宴时,卫宏走过来,先恭喜了他获奖,然后说:“这次来,上面是想让我问问你,龙国电网股票认购的事。”
    周宇眨了眨眼,记起了这事,不过这事怎么来问他了?
    “上面的意思是,把发行数量的三分之一拿出来,给咱们组上的人认购,作为一个奖励,你看行不行?”
    原来是这个啊。
    周宇恍然大悟。
    他想了想说:“三分之一太少了,至少要有一半的数量才够,星火项目和可控核聚变项目上人员数量不少,如果只是三分之一,每个人分的数量有限,有种僧多粥少的感觉。”
    “当然,这只是我的感觉,具体的,还是得让专家来研究。”
    卫宏笑著说:“你放心吧,你都开口了专家们肯定会儘量往这个方向靠,你现在是不是还不知道你说话分量有多重?”
    周宇一愣。
    確实不知道啊。
    毕竟这事和经济相关,他一个搞科研的,有什么分量?
    第二天,龙国电网股票率先示范堆项目组內部发行了。
    “各位,龙国电网以公开发行股票的形式向社会募集资金,有兴趣吗?”管財务的李姐一走进办公室就开始问。
    “臥槽!发行了多少?每股多少?”
    “30亿股,每股8元。”
    “咱內部有优先购买权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是吧,我手中还有原油的期货,没钱啊。”
    “原油期货?现在估计差不多在最低价附近了,你不卖空还等什么时候卖?”
    提出自己手头紧没钱的,是项目组负责电力输配的赵工。
    他平时就喜欢研究金融市场,对大宗商品尤其敏感。他皱著眉头,一脸的愁容:“我觉著原油价格还得跌。”
    “国际市场动盪不安,新一轮的能源博弈已经开始了,而且丑国那边页岩油產量又创新高,狗大户那几个原油大国內部也不团结,这油价哪儿稳得住?我寻思著,再等等,说不定能抄个大底。”
    他话音刚落,一旁负责项目总体规划的钱工就笑著摇了摇头。
    他放下手中的技术文档,走到饮水机旁给自己倒了一杯水:“老赵,你这是只看到了国际市场的风,没看到我们国內的势。”
    “怎么说?”赵工好奇地问。
    钱工喝了口水,转身看向眾人,指了指窗外遥远的方向,那里正是星火示范堆的所在地,
    “你们想,为什么上面要在现在这个时机,让龙国电网以这种方式募集资金?又为什么,我们这些项目组內部的人有优先购买权?”
    同事们都被他的分析吸引住了。
    钱工继续解释道:“这笔募集来的资金,虽然表面上是用於电网的升级改造,但实际上,它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为星火示范堆的大规模併网做准备。”
    “我们的星火示范堆,它成功点火了,这意味著我们掌握了可控核聚变的技术,意味著我们已经有能力將这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为电能,大规模併入电网。”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底气。”
    “老赵,你担心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但我们星火示范堆一旦开始併网,就相当於给国內的能源市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护城河,它不会让油价继续跌,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能稳住油价。”
    赵工有些不解:“这怎么讲?我们用的是核聚变发电,又不是用油发电,怎么就能影响油价了?”
    钱工走到办公室的白板前,拿起笔,一边画著简单的供需曲线,一边解释:“很简单,从经济学原理来看,一个国家內部的能源价格,是由供需关係决定的。”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电力供应很大一部分依赖於天然气和燃煤,而这两者又与原油价格息息相关。”
    “一旦星火示范堆开始大规模併网,就意味著我们国內的电力结构將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会显著下降,尤其是天然气和燃煤,能源需求下降,进口量自然就会减少。”
    “当一个像我们龙国这样体量的超级大国,开始减少对国际原油的依赖时,国际油价確实会受到影响,但更关键的是,我们国內的能源自主性会大幅提升。”
    “我们將不再完全受制於国际市场的波动。这就相当於在国际油价和国內油价之间,建立了一个防火墙。”
    他用笔在白板上重重地画了个横线:“这道横线,就是星火示范堆给国內油价设定的一个地板价。”
    “它会告诉市场,我们对原油的需求是有上限的,而且这个上限会隨著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普及而越来越低。”
    “这样一来,即使国际油价继续下跌,我们国內的油价也会因为新的能源供给而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甚至可能因为我们的能源独立性增强,使得价格更加可控,油价不会无限制地跌下去,因为我们有新的底气,去平衡和对冲国际市场的风险。”
    “而且,油价继续往下跌,你会换电车吗?”
    “额,不会。”
    听完大家的回答,钱工点了点头,他再次走到白板前,写下了几个关键词,便利性、续航、保值、用户习惯。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钱工说道:“油价的波动,只是影响我们能源选择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一个国家的能源转型,需要的是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价格的博弈。”
    “油价继续下跌,大家肯定会选油车,那么上面所提倡的新能源政策不就执行不下去了?”
    “到时候谁买电车?”
    “上面大量经费扶持的电车、鋰电池企业不就打水漂了?”
    “你们认为上面有那么傻?”
    “油价真降了,你信不信电车和鋰电池企业能把三桶油的门给掀了。”
    赵工想了想那个场景,打了个冷颤,
    “所以,油价不会继续往下跌,你们要想赚钱的,赶紧做空,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赵工这才恍然大悟。
    “姐!我买十五万股!”赵工当机立断,动作之快让旁边的钱工惊呆了。
    钱工无语了:“不是你怎么不讲武德,比我还先买,姐,来二十万股!”
    李姐微微一笑,毫不留情地打破了他们的美梦。
    “想什么呢?技术岗位每人限购四千股哈。”
    “这么少?”
    “知足吧,你们现在能买上完全是因为你们在组內,而且是周教授发了话,你们才有资格认购那么多,如果周教授不发话,你们连四千股都没有。”
    办公室里面的人这才回过神来。
    “幸好当时进来了,要不然都办法抢先购买。”
    “这个要在网上发行的,买是可以买,但你得跟上千万人抢!”
    “得了吧,我在淘宝上抢秒杀的东西都没有抢到过,还能抢到这股票?”
    “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如此幸运过,果然,我师姐说跟著周教授就是有好运!”
    “周教授有锦鲤的外號,这可不是吹的!”
    “还是周教授好!会替我们说话!”
    七嘴八舌地討论完,大家知足地在认购书上签了字。
    等內部员工都签了认购书並缴费后,网上申购才开始。
    各大私募基金、投资公司的职业投资人们早就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消息,知道网上申购开始后,一个个像是饥渴难耐的財狼虎豹一样,扑了上去。
    龙国股市的各大交易大厅內,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资深的职业投资人们,一个个神情严肃地盯著眼前的多屏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著。他们都清楚,龙国电网这次发行的股票,绝不仅仅是普通的电力股,它背后所代表的,是可控核聚变这一世纪工程的巨大价值。
    “快!赶紧申购!”
    “我这边已经准备好了,资金全部到位,一开盘就冲!”
    “这次的盘子这么大,应该能分到不少吧?”
    然而,他们脸上的自信很快就变成了震惊,
    当申购通道刚刚开启,他们手中的申购指令便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
    “怎么回事?我的申购失败了!”
    “我的也是!系统是不是出问题了?”
    “不可能!我明明在第一时间就点下去了,怎么会没份额?”
    交易大厅里,此起彼伏的惊呼声打破了之前的紧张气氛,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混乱与骚动。一些脾气暴躁的投资人甚至愤怒地拍打著桌子,大声质问交易员。
    “给我查!到底是什么情况?三百亿的盘子,怎么可能瞬间就没了!”
    一个穿著考究,戴著金丝眼镜的基金经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从业十几年,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场面。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相熟的证券分析师的號码。
    “老李,你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三百亿啊!难道是內幕交易?”
    电话那头的声音也很无奈:“老王,你別急,我们刚刚得到消息,龙国电网这次的发行,內部认购占了一半,尤其是那些参与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他们都有优先认购权,而且份额巨大。”
    “这怎么可能?按照规定,內部认购什么时候能达到一半啊!”基金经理的语气有些不相信。
    “没错,是有上限。”
    老李嘆了口气:“但这次情况特殊,听说那位周宇教授发话了,上面对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支持力度超乎想像,听说,为了激励核心团队,让他们能安心搞科研,上面特批了这次的內部认购。”
    “具体的份额,我们还在打听,但可以肯定的是,留给外部的,数量多是多,但肯定不够我们分。”
    基金经理听完,颓然地坐在椅子上。
    他看著电脑屏幕上那已经灰色的申购按钮,心中充满了不甘。
    他知道,这不是他不够专业,也不是他的团队不够快,而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和这场史无前例的抢钱大战无缘。
    周教授什么时候能替我们说说话?
    在金融市场一片热闹的同时,有航拍爱好者在傍晚拍到了两架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飞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