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德兰士瓦南非战爭(补7.7欠更)与占领城市政策
第403章 德兰士瓦南非战爭(补7.7欠更)与占领城市政策1872年3月15日,奥地利与德兰土瓦的南非战爭爆发,战爭一开始,位於南方奥兰治自由邦境內的阿佩尔集团军按照既定计划开始向西北方向推进。他们的首要目標是控制瓦尔河沿岸的战略要地一一这条河流不仅是德兰士瓦与英属开普殖民地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更是两地之间商贸往来的生命线。
波切夫斯特鲁姆是第一个遭到攻击的城镇。这座建立於1838年的布尔人定居点,在战前拥有2400余名居民,其中包括约500户布尔人家庭,以及少量英国商人和土著僕役。当德兰士瓦总统马蒂纳斯·韦塞尔斯·比勒陀利乌斯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后,城內16岁至60岁的男性大部分都应徵入伍,现在城里面只剩下了1500多人。
3月20日上午9时,奥地利第7山地步兵师的前锋营抵达波切夫斯特鲁姆城外。城內的防御力量只剩下四名警察,其中警长彼得已经67岁高龄,他们配备的武器只有儿支老旧的前装枪和左轮手枪。
面对装备精良的奥地利军队,警长和代理市长(市长跑路去开普殖民地了)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他让人在教堂钟楼上升起了白旗,亲自打开城门迎接奥军入城。奥地利军官以標准的军礼回应了这位老警长的尊严投降,並承诺不会伤害平民。整个占领过程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没有发生任何流血事件。
之后南方克勒克斯多普、赫里斯托堡、布隆瓦夫等位於瓦尔河畔,连接著德兰士瓦共和国和英国开普殖民地的重要城市相继沦陷。
德兰士瓦方面总司令保罗·克鲁格领导的军队集中兵力在比勒陀利亚和以北的地方抵御奥军北方集团军的进攻,他清楚地知道德兰土瓦军队的优势和劣势,德兰土瓦共和国的军队总数虽然只有1万7千人,但却拥有三万多匹马,可以说目前德兰士瓦军队是世界上机动性最强的军队,没有之一。
每个德兰士瓦士兵不仅配备了一匹坐骑,许多人还有备用马匹。剩余的马匹则用来驮运弹药、
食物和水。这种高度的机动性使得他们能够在广的高原上神出鬼没,打了就跑,让有些笨重的奥地利军队很烦,因为伤亡其实很小,但是就这么烦人。
3月17日至30日,克鲁格在比勒陀利亚以北的马加利斯山区组织了四次精心策划的伏击战。第一次发生在温德胡克山口,2500名德兰士瓦军队埋伏在岩石后面,突然向正在通过山口的奥地利补给车队开火,击毁了12辆弹药车,击毙击伤奥军土兵37人,自身仅损失10人便迅速撤离。
第二次伏击发生在克罗科代尔河渡口,1500名布尔骑兵趁奥地利第3步兵团渡河时发起攻击,
造成奥军79人伤亡。
有了前两次的教训,奥地利的北方集团军则抱团更紧了,第三次和第四次伏击反而是布尔人的伤亡更严重一些,尤其是第四次伏击,他想来一次骑兵衝锋,刚好撞到马拉加特林机枪上,大概130余名德兰士瓦骑兵死伤。
正如总司令克鲁格所担忧的,这种游击战术虽然能够骚扰敌人,却无法阻止奥军的稳步推进。
德兰士瓦军队的致命弱点在於火力不足一一他们装备的主要是各式卡宾枪,包括英国的马提尼-亨利卡宾枪、少量的温彻斯特连珠枪等,虽然適合骑兵作战,但在面对奥军的维特利步枪、改良加特林机枪以及强大炮兵时显得力不从心。
这支军队打不了硬仗。
所以,北方集团军司令约瑟夫·弗雷赫尔·冯·索克塞维茨,这位原本给人印象激进勇敢的克罗埃西亚人,制定了“步步为营”的战略:不急於深入敌境追击,而是稳扎稳打,逐个占领德兰士瓦的定居点。每占领一地,就立即构筑防御工事,建立补给基地,然后再向下一个目標推进。
这种战略看似缓慢,实则极为有效。德兰士瓦共和国的人口太少了,按照奥地利情报是不足二十万(没那么多实际上),分散在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失去一个定居点,就意味著失去了一部分人口、物资和税收来源。隨著奥军占领区的扩大,德兰士瓦骑兵的活动空间被不断压缩。
到3月底,奥地利军队已经控制了德兰土瓦南部边境的所有重要城镇,彻底切断了该国与英属开普殖民地的陆路联繫。虽然英国政府对这场战爭保持了表面上的中立,但开普殖民地的英国商人一直在暗中向德兰士瓦出售军火和物资。现在这条生命线被切断,德兰土瓦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波切夫斯特鲁姆。
几名穿著卡其色军装(奥地利的军装有很多套,热带雨林、亚热带地区,一般是深绿色或橄欖绿。草原和半沙漠地区,一般是卡其色或土黄色,这样可以起到一些隱蔽的效果)的奥地利军官、
士兵跟著带路的代市长(市长跑路去开普敦了)沿著中央大道走著。
“就是这里了。”代市长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著眼前的双层砖房。这个五十多岁的小商人一周前还在经营著自己的杂货铺,现在已经变成代理市长了,帮奥地利军队干活。
上尉斯克里尼亚尔整了整军帽,卡其色的热带军装在阳光下显得有些扎眼。这套专为非洲战场设计的制服確实比传统的白色军装实用得多,至少在草原地带不会那么显眼。他身后跟著六名土兵,每人都端著改良过的维特利步枪。
“敲门。”斯克里尼亚尔上尉对身边的下士点了点头。
“咚咚咚一一“
敲门声在安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响亮。附近的窗帘微微动了动,显然有人在偷偷观察。
等了半分钟,里面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谁?”一个年轻女性的声音从门內传出,带著明显的紧张。
“波切夫斯特鲁姆临时管理委员会,请开门配合登记。”代市长用南非荷兰语喊道。
门慢慢打开了一条缝,一双褐色的眼晴警惕地看著外面。看到奥地利军官和士兵,以及他们带著的大枪,那双眼睛明显地瞪大了。
“小姐,我们没有恶意。”斯克里尼亚尔示意翻译官上前。这个从奥兰治那边徵召来的人开始逐句翻译:“我们只是来进行人口登记,请配合。”
门完全打开了,露出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女孩。她穿著朴素的灰色长裙,栗色的头髮整齐地盘在脑后,清秀的脸上写满了戒备。儘管明显很紧张,她还是努力挺直了腰板。
“请进。”她是用英语说的,然后让到一边。
斯克里尼亚尔上尉打量著这个布尔人家庭的客厅一一简朴但整洁,墙上掛著一幅破旧的圣经画,角落里有一架看起来年代有些久远的钢琴。
“这边有三张表格,您在上边填写信息即可。”翻译官从公文包里取出文件递过去。
女孩一一后来他们知道她叫米丽莎·范·德·林登一一接过表格,开始仔细阅读。一开始她还算镇定,填写著姓名、祖籍、居住地、家庭成员数量这些常规信息。
突然,她的眼睛瞪大了,握笔的手微微颤抖。
斯克里尼亚尔上尉知道她看到了什么一一“家中有无成员参与德兰士瓦军队”这一栏。
她是知道的,自己的父亲已经接受了动员令,去了美丽的比勒陀利亚。
米丽莎的声音一开始有些颤抖,但逐渐稳定了下来:“上尉先生,如果我的家人参军,是不是要杀掉我们所有人?”
有些让人吃惊,她一开口就是非常正宗的伦敦口味的德语,是的,很奇特。
斯克里尼亚尔上尉愣了一下,隨即露出了笑容:“您会德语,太好了。”他摇摇头,“那怎么可能呢?我们又不是野蛮人。帝国军队有严格的纪律,不会伤害平民。”
但是你们却无缘无故侵犯我们的国家,米丽莎小姐很想怒斥几句,但是还是忍住了,为了自身安全还有家里的弟弟妹妹。
这时,一名士兵快步走到斯克里尼亚尔身边,俯身在他耳边匯报:“上尉,我们检查了东侧的房间,里面有五个孩子,两男三女。最大的是个十四岁的女孩,最小的男孩看起来只有四岁左右。
没有发现武器或者成年男性。”
斯克里尼亚尔上尉点点头,转向米丽莎:“您是这个家里最年长的?”
“是的。”米丽莎挺直了背脊,“我在开普殖民地的南非学院上过学,英语、德语我都会。我父亲...他响应了动员令,母亲前年死於肺病。现在家里只有我和弟弟妹妹们。”
“南非学院?”斯克里尼亚尔有些惊讶,“那可是好学校。您学的是什么?”
“文学和歷史。”米丽莎简短地回答,然后鼓起勇气问道,“上尉先生,我想知道我们这家人以后会怎么样?”
斯克里尼亚尔上尉清了清嗓子,指著表格上的后半部分:“咳咳,容我解释一番。除了基础信息之外,后面的內容很简单一一是否愿意加入奥地利帝国国籍,成为一名奥地利臣民;是否愿意宣誓效忠哈布斯堡王朝;是否接受伟大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陛下的统治...诸如此类。”
“如果我拒绝呢?”米丽莎的声音很轻。
斯克里尼亚尔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放下手中的文件,十指交叉放在桌上:“那么您將保持德兰士瓦共和国国民的身份,但是..:”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
“但是什么?”米丽莎追问道,心跳开始加速。
“恕我直言,米丽莎小姐,我不建议您这么选择。”斯克里尼亚尔嘆了口气,“根据帝国的新政策,拒绝入籍的德兰士瓦国民將被限期离境。我们会將他们遣送到其他地方一一可能是非洲其他地区,也可能是亚洲,甚至美洲。”
“美洲?”米丽莎的声音有些颤抖。
“是的。比如美国。”斯克里尼亚尔苦笑了一下,“不过说实话,现在的美国可能不是个好去处。原本自翊自由平等的北方各州,现在也经常发生种族骚乱。上个月在纽约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种族衝突,死了几十个人。”
“再者,我想您也不想去满是黑人的美国吧。”(多亏弗朗茨这些年的努力,原时空2022年数据美国大概是14.4%的黑人占比,现在已经上升到了21%,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那.:.那如果选择成为奥地利臣民呢?”她艰难地问道。
“这样好一些,但也可能需要搬迁,抽籤的这是。”斯克里尼亚尔上尉如实相告,“不过通常是就近安置,比如去奥兰治一一现在已经是帝国领土了一一或者去莫三比克地区。那里的条件其实不错,尤其是港口城市,商业很繁荣。”
米丽莎咬著嘴唇,陷入了沉思。客厅里一时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墙上的老式掛钟发出滴答声,
还有最小的弟弟抽鼻子的声音。
“米丽莎小姐。”斯克里尼亚尔放下手中的文件,身体前倾,声音放低了些,“我理解您的担忧。让我坦诚地告诉您一一您担心的那些比较恐怖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米丽莎感觉到对方靠得有些近,温热的呼吸扑在她的脸上,让她的耳朵有点发热。她下意识地身体后倾,努力做出一副凶狠的、视死如归的表情:
“你们需要我做什么?是不是要我做那种...那种事!”她的脸涨得通红,但还是咬牙说道,“只要保证我父亲和弟弟妹妹们的安全,我...我什么都愿意做。”
“咳咳!”斯克里尼亚尔上尉猛地咳嗽起来,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他连忙坐直身体,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旁边的几个士兵也面面相,有人甚至忍不住偷笑。
“米丽莎小姐,您误会了。”斯克里尼亚尔上尉揉了揉太阳穴,“我们是正规军队,不是土匪。我只是想告诉您,这场战爭的规模很有限。根据我们的情报,德兰土瓦的正规军不过几千人,
真正能打仗的更少。”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坦白说,这场战爭的总伤亡可能连一千人都不到。如果您的父亲被俘虏一一这比阵亡的可能性大得多一一我们会给予適当的待遇,战爭结束后就会释放。如果他受伤了,帝国军医也会提供治疗。”
“真的?”米丽莎半信半疑“我以军人的荣誉保证。”斯克里尼亚尔上尉正色道,“事实上,皇帝陛下特別强调要善待当地居民。毕竟,以后大家都要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前提是您选择当奥地利人。”
这时,代市长旁边插话:“米丽莎小姐,斯克里尼亚尔上尉说的是真的。这几天他们在城里秩序良好,还付钱买东西。”
米丽莎看了看这个代市长一一虽然是个墙头草,但至少不像在说谎。
“那么,您需要我做什么?”她谨慎地问道。
斯克里尼亚尔笑了笑:“很简单。第一,如实填写这些表格。第二,帮助我们与您的邻居沟通。”
“哦,对了。米丽莎小姐,我倒是有个更好的建议。”
米丽莎抬起头,褐色的大眼睛眨呀眨。
“您的德语说得这么好,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斯克里尼亚尔身体前倾,“如果您愿意担任我的专职翻译官,协助我们与当地居民沟通,那么我可以保证一一您和您的家人可以继续留在波切夫斯特鲁姆,不用搬迁。”
“真的?”米丽莎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斯克里尼亚尔上尉点点头,“而且待遇不错,每天至少一个英镑,应该还能分到一套新的房子。”
(英镑是硬通货。)
他又看了看这间稍微有些老旧的房子,“或者旧房改造机会。。当然,如果您以后想去其他地方发展也可以。比如奥属东非,那边的三兰港正在快速发展,机会很多..:”
“哟,上尉这是在相亲呢?”旁边一个年轻的中士突然插嘴,脸上带著挪输的笑容,“对这位小姐这么好,连工作带住房都安排上了!
“闭嘴,夏特尔!”斯克里尼亚尔上尉恼怒地瞪了部下一眼,但耳根还是有些发红。
其他几个士兵也忍不住偷笑起来。代市长也都替这位上尉觉得尷尬。
米丽莎的脸腾地一下红了,像熟透的苹果。她低下头,假装认真研究手中的表格,心跳得飞快。这个奥地利军官...似乎確实对她格外照顾?但她立刻摇摇头,把这个荒唐的想法赶出脑海。
“我...我需要考虑一下。”她结结巴巴地说,“这个决定关係到我全家的未来,我不能草率。”
“当然,这很明智。”斯克里尼亚尔站起身,努力让自己显得公事公办,“我给您三天时间考虑。期间您可以在城里打听打听,看看我们的承诺是否可信。”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过去:“这是我的临时住址,就在市政厅旁边的旅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隨时可以来找我。”
米丽莎接过名片,上面用德文印著:卡尔·冯·斯克里尼亚尔上尉,帝国皇家第三非洲轻步兵团。
“那个..:”斯克里尼亚尔上尉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看到部下们促狭的眼神,只好作罢,“我们该去下一家了。米丽莎小姐,后会有期。”
他向米丽莎微微鞠躬,然后快步走向门口。
“上尉等等!”米丽莎突然叫住他。
斯克里尼亚尔回过头,有些疑惑。
“谢谢您的...体谅。“米丽莎小声说道,“不管最后如何,我都感激您没有为难我们。”
斯克里尼亚尔笑了笑:“这是应该的,米丽莎小姐。战爭是政客们的游戏,不应该让无辜的人受苦。”
“哦,对了。”临出门前,他回头对仍然站在原地的米丽莎说:“对了,米丽莎小姐,您刚才的勇气令人钦佩。不是每个人都敢为家人牺牲自己。您的父亲如果知道,一定会为您骄傲的。“
门关上了,但米丽莎还能听到外面传来的调侃声:
“上尉,您刚才脸都红了!”
“夏特尔,你再多嘴,下个月的哨兵任务就全是你的!”
“哈哈哈..”
米丽莎靠在门上,心情复杂。这些入侵者...似乎和她想像中的不太一样。但这改变不了他们是侵略者的事实。
“姐姐,刚才那个军官是不是喜欢你?”十四岁的妹妹安娜不知什么时候溜了出来,一脸八卦地问道。
“別胡说!”米丽莎轻轻敲了一下妹妹的头,“快去照顾弟弟们,我要好好想想。”
她走到窗边,看著奥地利士兵们走向邻居家。那个高大的上尉走在最前面,卡其色的军装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三天时间,她必须做出选择一一是坚持做一个没有国家的德兰土瓦人,还是低头成为奥地利帝国的臣民?
父亲,如果是您,会怎么选择呢?米丽莎默默地想著,手中紧紧握著那张名片。
开展人口调查工作在已经占领的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城市迅速展开中,时间不多,动作迅速,事实上,就算选择成为奥地利臣民,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战爭还没有结束。
负责人口调查的军官、行政人员们会耐心地讲解这些內容。
例如。“是的。另外,如果您选择成为奥地利人,会有很多好处,將来,您的弟弟妹妹们可以去我们新开设的学校上学,免费的。我们会教授德语、算术、地理这些实用的课程。”
“您和您的家人將获得帝国的全面保护。您知道的,这片土地上祖鲁人、科萨人经常骚扰农场,而英国人也虎视耽。一旦成为奥地利臣民,帝国军队会保护您的財產安全。”
“可以保留您现有的土地產权。我们保证,所有合法的土地所有权都会得到承认和保护。”
(如果被抽到搬家,会在搬家地进行土地补偿。)
当然也有义务。
“您的儿子在成年后很大可能会被徵召入伍,在帝国军队服役两年。不过,这也是个学习技能和见识世界的机会。
“夫人,如果您选择不入籍,那么限制会更多。您必须在三个月內离开德兰士瓦,我们会提供前往开普殖民地或葡萄牙殖民地的旅费。如果想去更远的地方,比如美洲或澳大利亚,帝国也会协助安排船票,但您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
在每座被占领的城市,每隔几天就会有几个或者几十个俘虏被放回来,因为隨著战爭的进行,
一些主要城市德兰士瓦军队还是需要防守的,这种战斗他们可不適合,被俘虏的人在经过仔细审查之后,会被允许回到家乡。
哦,他们也需要填写调查。
一些老人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块,看著头顶上的四色旗帜变成黄黑旗,嘆了口气,继续拉著家常,问问自己家的亲戚回来了没,由於没有什么残暴的政策,所以奥地利占领军和民眾的关係还算融洽。
唉,生活还要继续,不管头顶飘扬的是什么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