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国家认同,语言统一与哈布斯堡神话
第134章 国家认同,语言统一与哈布斯堡神话“德语文化,一听就令人感到压迫。这绝对不行。”弗朗茨皱著眉头,仔细审视著桌上那份厚重的文件简报。
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调整是將德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作为必修语言。为了安抚各地区少数民族贵族的情绪,同时规定將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列为选修课程,具体实施细则则交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
其次是大幅提高帝国公立学校的財政补贴,著重增加德语教师的配置数量。
第三项改革则是移民计划。布尔伯爵正谋划开拓海外殖民地,优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招募移民志愿者。这是个巧妙的安排一一將少数民族人口引导至殖民地,同时增加本地区主体民族的人口比例,从而加快同化进程。
弗朗茨的思绪转向了义务教育体系,
后世的人都知道普鲁士王国的教育体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这要归功於声名显赫的威廉·冯·洪堡教授的改革。
为什么普鲁士军队在19世纪后期能展现出如此惊人的战斗力?除了后装步枪的革新之外,普及的义务教育功不可没。
当法国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五时,普鲁士仅有百分之五的文盲,几乎所有普鲁士士兵都能读写计算,完成了基础教育,这使得他们在適应新式武器方面表现出色,作战战术方面有著出色的能动性。
奥地利帝国的义务教育制度同样起步很早,可以追溯到玛利亚·特蕾西亚时期。
1774年,这位雷厉风行的女皇颁布了《普通学校法令》,明確规定六至十二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这是欧洲最早建立系统化、国家主导的教育体系的尝试之一。
约瑟夫二世进一步深化了这些改革,强调教育对於培养知识渊博、富有生產力的人口的重要性。
然而,儘管奥地利帝国已经建立起义务教育的基本框架,但实际执行情况却参差不齐,特別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
许多儿童,尤其是来自农业地区或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因为家庭经济压力不得不輟学务工。
更糟糕的是,学校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教育质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奥地利公国和波西米亚王国的公立学校数量最多,入学率最高,而加利西亚王国和匈牙利王国等地区则相对落后。
弗朗茨放下文件,深深嘆了口气,端起香醇浓厚的摩卡咖啡抿了一口。
学校,特別是小学阶段,是塑造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如果奥地利想要培养出忠於皇帝、忠於帝国的新一代,完善的义务教育制度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而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財政资金。
在这个时代,贫民家庭往往子女眾多,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
父母为了维持基本生计,不得不让年龄稍长的孩子帮工,很多沦为童工。
虽然不少父母也希望子女能够接受教育,毕竟读书总比在工厂受苦强,但即使是公立学校也需要缴纳学费,再加上书本费、伙食费等支出,这就让很多贫困家庭望而却步。
弗朗茨將文件轻轻放在镶金边的橡木书桌上,又啜了一口醇香的咖啡,沉稳地说道:“海恩斯坦伯爵,我基本认同这份文件中的构想。”
“感谢陛下的肯定。”海恩斯坦伯爵微微躬身道。
“不过,”弗朗茨正了正身子,神情严肃,“正如我先前强调的,从今往后,我们不能再打著德语的旗號,而是要以帝国语的名义推进语言统一。
3
见几位大臣露出疑惑的神色,弗朗茨解释道:“诚然,帝国语本质上是经过改良的德语,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著微妙的差异。”
“想必诸位都知道,瑞士的德语与巴伐利亚的德语有所不同,这两种方言又与汉堡地区的德语各具特色。”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那么,”弗朗茨露出一丝笑意,“我们维也纳的德语自然也有其独特之处。事实上,如果诸位曾到访过维也纳的贫民区,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那里的德语已经自然融入了波兰语、克罗埃西亚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特点。”
“军队也是如此。这场战爭让我注意到,『乌拉'这个斯拉夫语的战吼已经被德意志土兵们习以为常地喊出。由此可见,语言的融合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这已经成为帝国的现实。”
弗朗茨的声音渐渐提高:“因此,我提议我们根据帝国的实际情况,召集帝国各地的语言学者,以维也纳德语为基础,创製一种新的帝国语,作为整个帝国的官方语言。”
他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坚定:“这项推广工作將主要通过军队和学校两个渠道来推进。”
“但是,”弗朗茨停顿片刻,若有所思地说,“仅仅统一语言是远远不够的。更为关键的是要构建一种深入人心的帝国认同感。”
“我们必须打造属於奥地利帝国的独特认同感与归属感。”
弗朗茨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大臣:“仅仅消除少数民族语言就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以爱尔兰为例,虽然他们的盖尔语已经基本被英语取代,但绝大多数爱尔兰人依然不认同自己是英国人。”
“英国对爱尔兰实行的是赤裸裸的殖民统治,难以构建起真正的国家认同。”
“爱尔兰大饥荒期间数百万爱尔兰人饿死,而英国政府不管不问,或者说他们乐於见到爱尔兰人死去,哪个真正的政府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子民?这分明是把爱尔兰人当作二等公民,不,是连二等公民都不如的奴隶。毕竟,在伦敦,那些大人物经常把爱尔兰人誉为猪。”
“那么暴力镇压行得通吗?同样不可行。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就是这么做的,但是拿破崙三世还没有征服阿尔及利亚,他在和我们作战最紧急的时候,还保持著数万的镇压军。”
弗朗茨在心里面还补充了一句,几十年里法国屠杀了数百万阿尔及利亚人,
到头来还不是眼睁睁看著阿尔及利亚独立了。
弗朗茨的语气愈发坚定:“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民眾心中构建对奥地利帝国的认同感,或者说,建立一个新的哈布斯堡神话。”
他转向海恩斯坦伯爵:“伯爵阁下,我需要你立即召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歷史学者,编撰一部全新的奥地利帝国歷史,这將成为所有学校的必修教材。”
“奥地利帝国实际上是以哈布斯堡王朝为纽带凝聚起来的。因此,我希望你们能够以此为主线,从鲁道夫二世直到带领人民抵抗拿破崙侵略的弗朗茨一世皇帝,著重突出忠君爱国的精神。”
海恩斯坦伯爵点了点头,隨后略显忧虑地指看计划书问道:“陛下,经费问题如何解决?按照您的设想,我们需要扩大公立学校的规模,提供免费午餐,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费、书本费和杂费等等。仅今年一年就需要六千万弗洛林,隨著入学率提高,往后的支出只会更多。”
“您是打算用战爭赔款当做教育经费吗?”布鲁克男爵提问,“不过那一共只有七亿弗洛林,我们还需要进行其他的生產建设,陛下。”
弗朗茨摇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让教会承担大部分支出。雷希贝格伯爵那边的谈判至关重要,决不能失败。”
“约瑟夫皇帝的主张很有远见,”弗朗茨坚定地说,“教会应该成为我们手中的工具,而不是头顶上的监管者。”
布尔伯爵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最后都微微頜首。看来动用教会的財產已成定局,毕竟帝国需要资金,而教会恰好就是一只肥美的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