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白骨妖踪 > 第93章 朝堂江湖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3章 朝堂江湖

    第93章 朝堂江湖
    幡然间的醒悟让齐太师瞬间堪破了这重重幻像,他闭目凝神,双眼上透出金光,随后猛然睁开,金色的光亮如同一层纱幕将四周场景揭开。
    齐太师睁开眼,发觉自己仍旧站在黑漆漆的夜色中,他身下一众鬼差依旧处在幻境之中尚未醒来。
    “好可怕的幻境!”
    哪怕他带来的这些鬼差阴众都是未达元真之境,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连同这百鬼众都坠入幻境里,施术之人也恐怕唯有元真境的大妖才能做到了。
    齐太师面上的冷意消失,只和声道:“阁下竟是位元真境的大妖,既如此本官就不叨扰了。
    只是还望阁下收了法术,放了我这些阴差鬼众。毕竟对他们而言修行至今实属不易。”
    四周的黑暗中传来一声诡异的笑容,这笑声如同婴儿的天真笑语,却又带着女子的魅笑声,听起来似妖似鬼般让人身躯发寒,
    “太师何必这般急?无相特请诸位一观万相山,如何?”
    话音落下,地上堆积层层的雪纷扬飞起,漫天碎雪飘荡如幕遮人眼。
    当齐太师睁开眼时,却已发觉自己站在了一座阴暗沉沉的山间。
    他的脚下踩着的是一具具白骨,碎裂的头骨,半截手骨,凌乱的布满山头。
    齐太师刚要开口说话,耳中便传来无数声哀嚎嘶吼,充斥着他的内心。
    厉鬼声声哀嚎布满他的耳中,齐太师眼中瞳孔逐渐浮现出丝丝缕缕的血色。
    他心头震惊无比,此地竟然有如此恐怖的怨力阴气,尸怨白骨,厉鬼凶魂,化成了这座万相山。
    此时此刻齐太师已经再也无法顾及他的一众部下,只能催动元真之力破开此地的困束之力,化作一道浩大金光升天离去。
    待他仓皇惊逃离去之后,万相山上再次归于平静。
    “呼~”
    寒风落雪,落在了一众阴差的身躯上。
    他们皆如同凡人失了魂一般的伫立原地,双目圆睁。
    白狐跳动而出,她好奇的望着一众鬼差,扯了扯他们的衣角。
    “洞主,他们这是怎么回事?”
    白无相的声音回荡传来,“这些鬼差皆已被我种下无相魔种,往后他们便是万相山的护山鬼差了。”
    白狐闻言哦了一声,四足一跃而起,落在半丈高的石头上。
    这时,众鬼差都缓缓扭动着头颅,看向了她。
    被这样一群鬼差盯着,她吓得身子一个哆嗦。
    “往后出入山中,需带好此玉,方可护身。否则,你可要被他们给剥皮抽魂了。”
    地上一只如同影子般的手掌伸出,掌心中放着一枚骨玉。
    这影掌自发的攀上了白狐脖颈,把这枚玉系在了她胸前。
    白狐戴上这块玉后,发觉那些鬼差纷纷转过了头,各自游走散入万相山的阴雾之中。
    她颇感新奇的抓了下脖子上的骨玉,笑声道:“多谢洞主。”
    “今日既有城隍前来,明日便或许会有降妖除魔之人。你需好生修行,莫要招惹山下人物。”白无相还是多叮嘱了一句这贪玩的狐狸。
    洞中静坐修行的白无相感应着他种下的心魔种,山上的百余鬼众阴差都被他种下了此术,控制了心神,成为了傀儡一般的存在。
    此术是怨灵珠在吸收了无数怨力后又诞生出的一道妖术。
    甚至已经不能用妖术来称呼,唤做魔道更为贴切。
    被他种下无相魔种之人并不会感觉到痛苦,甚至难以察觉,因为这魔种是种于心神记忆里,甚至连元神也窥察不到。
    而这魔种的作用,便是颠倒记忆,改变本我。
    如这些鬼众阴差,只不过是未达元真的鬼物,白无相催动魔种之下他们的记忆会急速的改变颠倒,只需要数个呼吸便会沦为行尸走肉一般的傀儡。
    那位齐城隍自然也没逃过他的魔掌,被种下了无相魔种,只不过对方身为元真境界的神灵,元神已经脱离了俗世之中,他也只能潜移默化的去一点点改变对方心神。
    这个过程或许是百年,也或许是一瞬。
    百年是因为对方已修百年香火,一瞬是因为或许哪一个刹那间他心中的七情六欲,爱恨贪嗔就会让他坠魔!
    白骨洞中,凹凸不平的石壁上一道道模糊的影子在其上变幻颠倒,凄厉的哀嚎,癫狂的大笑,……都化作一片黑暗。
    ……
    三清山,玄门圣地。
    萧千离跪在山门之外,高高的玉石牌坊悬在她头顶。
    四周寒雪未化,白鹤绕天,一片清净处。
    她恭声道:“弟子有负师尊、师叔祖所托!望请责罚。”
    清亮的声音传入重重山阕,紫雷台上,萧景之皱眉未语。
    身侧的魏正山神色不忍,开口劝道:“师尊,师姐她也尽力了。此非她之过……”
    “为师自有判决,你去修你的雷法。”萧景之打断了他的话,面无表情道。
    见师尊这般模样,魏正山只好拱手称是。
    萧景之沉默了片刻,才道:“未擒拿妖魔归来,还丢失了宝鉴。
    千离,你身负魔念,已是元真之境,如何拿不下那无相?
    是你有心放纵,还是被其蛊惑了心神?”
    山门外的萧千离忙回道:“师尊,并非弟子未尽全力,而是那无相太过诡异,弟子着实难寻其踪。”
    “轰隆隆~”
    雪天白地之中蓦然响起雷霆之声,三道泛着紫光的宝符传来。
    “为师赐你三张上洞紫金真雷宝箓,带回宝鉴,擒拿无相。”
    萧景之的声音伴随着一阵寒风而来,萧千离面色露出喜色,拱手道:“弟子谨遵师命!”
    话音落下,她便转身离去,山门未入,便再离去。
    洞天之中,萧景之踏着紫云而来,“玄明师兄,我这般做会不会提前让千离觉醒魔神之念?”
    浩荡太虚中,一脸漠然的道人端坐仙云之上,平静的说道:“绝杀万生,魔神本相。
    祂几经轮回,本源早已损失过多。即便这新的无相魔神到时有我等镇压,只怕祂也难杀。
    早日清醒过来也罢,也能与这无相争夺天地杀气,壮大己身。”
    “可师兄让我赐下三道宝箓,万一把那无相打得难聚魔神之躯,会不会延长这五浊恶世?”萧景之有些犹豫道。
    “师弟你太小看这无相魔神了,此魔神不同于数千年前的死、怨、杀等所化魔神,而是诞生于众生七情六欲之中,假借脱胎于白骨骷髅妖身,汲生死怨气以修道境。
    哪怕你的紫阳真雷都灭不得它无相之念,更何况只是紫金真雷?顶多伤它一伤,免得其修行太快,影响到我等参悟天道神道了。”玄明眉梢跳动,“师弟,血魔洞那处又有异动,劳烦你入凡间走一趟。”
    “这魔头如此不安分吗?”萧景之颇为诧异道:“也罢,我就再去镇压一趟。”
    ……
    申州,申城内,城隍庙前。
    知州施行景听闻下人来报城隍庙失火,及忙带人前来。
    他望着熊熊大火中的城隍庙,紧锁眉头,道:“城隍庙积雪未化,哪里起的火来?”
    他身侧一众官员听出话中的怒意,皆心中不安,有人开口道:“回大人,这火是从庙里烧起来的,那庙祝也没跑出来,死在了里面。”
    “什么?”施行景身子一僵,他望着冲天的火光一时间头晕目眩,差点要跌掉了。
    旁边的侍从忙扶住了他的身子,施行景面色苍白,他喃喃道:“连齐太师这样的城隍,受了百年香火都回天乏术,这无相,究竟是何等妖魔?”
    “大人!大人,不好了!”
    就在这时,一道焦急的声音响起,有一个军头急忙赶来道:“大人,城外的叛军大举攻城了!”
    城外。
    一面面纹着玄鸦的旌旗立在城外,冰冻霜重未化的护城河上插着一只只箭矢,轰鸣的鼓声传荡四方。
    申城高大的城墙上,守城之兵个个面带疲惫,已经两个月了,围城不退,兵乏将忧,城中粮食也越发越少,恐慌已经在城内蔓延多日了。
    施行景急匆匆的来到墙头,望着对方声势浩大的阵仗,心中忧虑起来,城隍庙起火绝对有那无相妖的手段。
    还不待他想要鼓舞一番士气,便见对面的大军之中兵马缓缓退后,一座祭坛被上百人抬着走出。
    祭坛之上站着的仍是那位教主李向之,却见他身披白袍,焚香立案,朝着一幅画拜了三拜。
    由于隔着近百丈,施行景自然看不清那到底是什么,他只觉得有点什么没想起来。
    “呼~”
    城头之上忽然乍起阴风,天空上竟然汇聚起一片片阴云,肉眼可见的天黑沉了下来。
    不少守城将士都惊呼不止。
    祭坛之上,李向之对着无相图念喝道:“恭请无相之神赐法!破此大城!”
    “哇~”
    “哈哈哈哈~”
    一阵阵瘆人的怪笑响起,画中竟然飞出了一只只白色的骷髅鬼首,铺天盖地般的席卷而去,朝着申城守军扑去。
    如此骇人的一幕,让城中守军再也无法自持,被这漫天飞舞的鬼首吓得四散奔逃,惨叫声哀嚎声传遍城内。
    施行景面色惨白的坐倒在了地上,他知道,完了,全都完了!
    这城,再也受不住了!
    浑厚的号角声响起,城外的数万大军势不可挡的冲向了申城,全无斗志的上万守城之军被天上的骷髅鬼首吓的四散奔逃。
    城头上只一个时辰后便插上了玄鸟旗,城中的恐慌蔓延开来,百姓们四散而逃。
    好在李向之严于军纪,倒也没有造成大乱,平稳的接收了申城,并驻军城内外掌控了大局。
    逃离出城的百姓和官兵前往紧邻的平州和云州内,一时间乱民流民无数。
    而无相图的声名再次传向四方,不少人都认出了那能召唤无数骷髅的宝物是曾经引发青州动荡不安的无相图。
    申州全境皆被无相上教占领,并在境内设立诸官,开始管治百姓。
    当春天到来时,申州沦陷的消息也传遍了南昭十三州,震惊朝野。
    可朝廷刚对大渊用兵,一时乏力,余下诸州也多有动荡,一时间竟然分不出兵来镇压。
    无奈之下,朝廷派人对李向之进行招安,许诺他只要服从朝廷便可得封为申王。
    然而,李向之却严词拒绝,反而传文天下,言称:只要文太后等外戚归政于帝,他自然顺应朝廷法制,甚至愿意退兵解散教派。只要文太后及一众外戚一日不退下朝堂,他的大军就会继续北上,直至进入都城,逼宫问政。
    这话一传出,各方官民皆对文家心怀不满,多言还权于帝。
    ……
    万相山中,黑石寨里,三文滔滔不绝的向着二当家讲说着山下听来的文政之事。
    三当家赵冷香听完后皱着眉头道:“这些年,朝廷兵力也太弱了吧?
    这李向之不过是个有点手段的人,竟然能让他打下申州?”
    游均子失笑道:“三妹你以为这李向之真有如此大的能耐?”
    “这话是何意?”大当家李义光不解的问道。
    游均子看向屋外的远山,平静道:“此人只借了无相大人的名头,可却没有得大人的助力。
    唯有一张江湖传言可召开千军万马的无相图,你觉得他真能拿下申州这数千里之地吗?”
    “人家都已经入驻申城了,都要被朝廷封王了,还能没拿下申州吗?”李义光诧异道。
    “呵呵,申州有大小世家上百,私自养兵驻田者不计其数。而如今,这些人都混入了李向之的大军之中,领兵数百乃至上千。
    他们……可不会真听令于一个小小术士,而是其背后的人。”游均子解释道。
    赵冷香反应过来,“你是说,这李向之能成事,只是个幌子?是朝中逼迫文家众人下台的幌子?”
    游均子点头道:“不错。看似申州之地已失,可实际上仍旧牢牢的在朝廷手中,只不过是掌握在几位朝臣手里。
    李向之手下的众兵将可都是来自于申州本地,而这些人大都与右相李庆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左相文铮只有京城的文家子弟和文太后支撑。幼帝已经长大了,少帝久居深宫,也想要真正的掌握皇甫家的天下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