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我与两位兄长相比如何
姜鸣还守在驛站门前,並未入睡,瞧著那样子似乎是有意在等待他们。“宋將军,宋夫人,王女应当是睡下了吧?”
他还担心王女这一夜无眠,折腾著不肯好好入睡呢。
“放心好了,她睡得很香,就让白兰跟著她一道回姜国照顾她吧。”
白兰是她精挑细选留在宋玉笙身边的,当初选白兰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白兰无父无母是个孤儿,在大越了无牵掛,白日里她也询问过白兰了,那孩子愿意跟隨宋玉笙前往姜国。
“这个是必然的,王女身边总应该留一个熟知之人。”
姜鸣答应下来,並没有拒绝,他跟著宋聿珩二人有一小段路才驻足。
“我就送二位到这里了,路上小心一些。”
大越如狼似虎般危机重重,內斗十分严重,姜鸣走了一遭大越,也算是长了见识。
这一次是寻不到什么机会报答宋夫人的恩情了,下一次有机会再来大越,他一定要做些什么才行。
“有姜统领护佑玉笙,我们也放心许多。”
宋玉笙前去姜国比留在大越要安全许多,这也是沈幼宜比较捨得的原因之一。
“二位还请放心,只要我姜鸣还活著一日,就不会让王女受伤。”
这样的话也就姜鸣保证的出来,沈幼宜过了那条巷子之前给了姜鸣一瓶解毒丸,关键时候也可派上用场。
等到了二更天,两人才回了宋府。
皇城门围了不少人,四周重兵为首,太子站在姜国三王子姜启君一侧,代表大越皇帝护送姜国来使出城。
石门下,宋玉笙正拉著沈幼宜的手腕依依不捨,目光看向两侧想要將熟悉的亲人们牢牢记住,还有在这里共同生活过的日子。
“娘亲,我很想亲眼看著小弟弟出生,但王兄他们要启程回姜国了,我必须跟著他们一道,不能逗留在京城。”
还是到了分別的时候,这几日爹娘和兄长们带著她去了京城各处閒逛,而他们身后始终有官兵跟隨著,玩的很不尽兴。
宋玉笙知晓,她的日子难以回到过去了,从陈平现身,使臣入殿以后,一切都改变了。
哪怕她並不喜欢现如今的安排,却还是要接受著命运带给她的结果。
“等孩子出生,我会去一封书信送到姜国,將喜讯传达给你。”
这是他们一家子的喜事,当人也要分享给宋玉笙。
“那就说好了,娘亲和爹爹可別忘了我就好。”
她的三王兄就站在她身后不远处等著她,皇帝特意安排了太子出宫相送,宋玉笙就连著在皇城这处都不能逗留太久。
含蓄的话也只能简短了说,对於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姑娘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
细细想来她这七年在世的人生,还真是精彩的很。
“爹娘哪会是那样的人,无论你在哪里,我们始终都是一家人,你的那处小院,不会住他人的,会一直给你留著。”
宋聿珩也是个细心之人,说的话很是煽情。
宋玉笙从前是不爱哭的,即使受到了委屈也是一副倔强的小模样,不会將难过表现在脸上的。
唯独这几日,她总是忍不住掉泪珠,控也控制不住。
“爹爹说话可要算数。”
嘴里说出的话总是忍不住带著哭腔,宋玉笙已经尽力在掩饰自己的情绪了。
她本来一大早由侍女服侍著打扮的漂漂亮亮过来见爹娘和兄长们的,说好今日分別不哭的。
可见到他们又很难控制好情绪,末了会只一把抹了泪水,又是一副寻常的模样看向他们。
茯苓就站在夫人身后,咬著唇瓣欲言又止,三小姐是她看大的,彼此感情深厚,就算后来她当了主管不能日日陪伴在三小姐身边,三小姐也时常寻她谈心。
平日里在宋府还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如今要分別数月,茯苓也同夫人一样捨不得。
“小妹,在姜国要照顾好自己,这是爹娘和哥哥们给你准备的东西,让他们一併装上马车带去姜国。”
宋玉安最是疼惜宋玉笙的,宋玉笙痴傻的那几年就喜欢整日里围绕著宋玉安转悠,去年娘亲治好了宋玉笙的病,他们的日常便成了比拼。
宋玉徽虽然比宋玉安表现的沉默一些,但目光始终追隨著宋玉笙,未从宋玉笙身上挪开过视线。
“大哥,二哥,我可是王室之女,没有人敢欺负我的。”
她挥舞著拳头,也是跟著大哥学过一招半势的人,眼下的一番动作没有半分力道,全然是为了哄兄长开心。
姜启君就在不远处看著,心中莫名的吃味,小妹离开三年,多了一个家不说,与宋家的这两位兄长关係还十分好。
想起他失去王妹的那些岁月,可以说是茶不思,饭不想的。
想到这里,姜启君决定日后加倍对他这位王妹好,要远远比过他们才是。
“姜鸣,我与寧安那两位兄长相比,如何?”
“三王子风情朗月,是姜国才识渊博之人,又深得王上盛讚,自然是三王子要优越一些。”
姜鸣自是不会同姜启君讲宋家那两位公子的优秀,他们这位三王子可以说是傲娇的很。
“想来也是,王妹能有我这样出色的王兄,要不了多少时日,我便能代替那二人重新获得王妹的欢心。”
宋玉笙是姜国唯一的小公主,在她没有被奸臣偷走之前,便是整个皇室的掌上明珠,三位皇兄待她都是极好的,恨不得將她宠上天。
而且姜国王室,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兄友弟恭,三个皇子与宋玉笙皆是王后所出,大王子为储君,二王子与三王子都无心王权纷爭,各有各的志向。
姜国王上也总说,他不求王室枝叶有多么繁茂,只希望王室兄友弟恭,不要有杀虐。
“三王子说的是。”
姜鸣脸上总算是浮现出了一丝笑意,赵一等人站在身后,也都忍著笑没有出声。
“出发吧,时候不早了。”
宋玉徽见日头上升,时候差不多到了,太子殿下虽未催促,但后面的几名大臣眉宇之间已见的有几分不耐。
太子倒是一副与姜国三王子很是契合的模样,交谈之间很是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