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李工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李向前刚回到办公室,屁股还没沾板凳,就被孙强咋咋呼呼的声音给震得一哆嗦。“李哥!李哥!不好了!出大事了!”孙强推门而入,脸上的表情比锅底还黑。
“咋呼啥?天塌下来了?”李向前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心说这孙强啥时候才能改改这毛毛躁躁的性子。
“不是天塌了,是订单要爆了!”孙强一拍大腿,急得直跳脚,“红星厂那边又追加了一批订单,数量比之前还多!再加上其他区属厂的零星订单,咱们的產能直接干冒烟了!”
李向前眉头一皱,心里也咯噔一下。
红星厂的订单是救命稻草,但订单太多,也確实是个甜蜜的负担。
“现在一天能生產多少?”李向前沉声问道。
“满打满算,也就勉强能凑出红星厂的基本量,其他厂的订单,只能往后拖了。”孙强苦著脸,“再这样下去,非得把客户都得罪光了不可!”
“设备呢?新设备的採购进度怎么样了?”李向前追问道。
“设备倒是联繫了几家,但都是老旧型號,性能一般。新型號的反应釜,价格贵不说,交货期还长,最快也得三个月才能到。”孙强嘆了口气。
王厂长也愁眉苦脸地走了进来,手里拿著一沓文件,嘴角都起了泡。
“李向前,这可咋办啊?订单是好事,可咱们没货啊!这可是要砸招牌的!”王厂长急得直跺脚。
“王厂长,您先別著急,咱们再想想办法。”李向前安慰道,心里却也在飞速盘算。
要解决產能问题,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
开源,就是增加生產设备,扩大生產规模,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短期內难以实现。
节流,就是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生產效率,挖掘生產潜力,这或许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钱的事儿,我来想办法!”林薇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著一丝疲惫,但眼神却格外坚定,“我已经联繫了几家投资机构和银行,看看能不能爭取到贷款或者投资。”
“林薇,辛苦你了。”李向前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跟我还客气啥?”林薇白了他一眼,然后看向王厂长,“王厂长,您也別光著急,赶紧安排人手,统计一下咱们厂里还有多少閒置的设备和厂房,能利用起来的,都別浪费了。”
“好,我这就去安排!”王厂长连忙点头。
李向前深吸一口气,看著忙碌的眾人,心里却更加沉重。
设备、资金、厂房,这些都是客观条件,短时间內难以改变。
要真正解决產能问题,还得从自身入手,从生產流程的优化入手!
他想起那天在工厂里看到的工蚁,它们忙碌而有序地搬运食物,分工明確,协作高效,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
【基因图鑑】!
李向前心中一动,或许可以从工蚁身上找到灵感!
“各位,先停一下!”李向前突然说道。
眾人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看向李向前。
“我有个想法,或许可以提高咱们的生產效率。”李向前说道,“咱们先去车间看看!”
李向前带著王厂长、孙强、刘虎、张峰等人来到车间。
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著,机器轰鸣,热气腾腾。
李向前开启【破障之眼】,仔细观察著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態,以及每一个工人的操作流程。
红色的“损耗倒计时”在机器上跳动,提醒著李向前时间的紧迫。
他发现,很多工序都存在著浪费时间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比如,原材料的搬运距离过长,导致工人浪费大量体力和时间;
投料的顺序不够合理,导致反应准备时间过长;
检测和灌装是串行操作,导致生產周期延长……
“刘虎,你过来。”李向前指著一台反应釜,问道,“这台反应釜,从投料到反应完成,需要多长时间?”
“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刘虎回答道。
“两个小时?太长了!”李向前摇摇头,“如果能把反应时间缩短半个小时,咱们的產能就能提高不少!”
“这……恐怕很难。”刘虎有些为难,“反应时间是经过多次实验確定的,再缩短的话,可能会影响產品质量。”
“不试试怎么知道?”李向前说道,“咱们可以优化投料顺序,提高反应温度,或者加入一些催化剂,看看能不能缩短反应时间。”
“孙强,你负责统计一下原材料的搬运距离,看看能不能优化车间布局,减少搬运距离。”李向前又对孙强说道。
“好,我这就去量!”孙强连忙答应。
“张峰,你负责研究一下检测和灌装的流程,看看能不能改成並行操作,让检测和灌装同时进行。”李向前继续说道。
“没问题,我保证完成任务!”张峰信心满满。
“王厂长,您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確保各项改进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李向前最后看向王厂长。
“放心吧,我一定全力配合!”王厂长拍著胸脯说道。
接下来的一周,李向前带领著工人们,对生產流程进行了全面的优化。
他亲自下到车间,和工人们一起研究每一个环节,找出每一个瓶颈,提出每一个改进措施。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停地运转著,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人们。
工蚁高效协作与路径优化逻辑,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优化车间布局,减少物料搬运距离;
改进投料顺序和方式,缩短反应准备时间;
引入並行操作,让检测和灌装同时进行……
李向前甚至还利用【简易槓桿优化】和【气动控制碎片】,设计了一种简易的半自动灌装装置,大大提高了灌装效率。
经过一周的调整和磨合,前进厂的生產效率竟然在没有增加大型设备的情况下,硬生生提高了近30%!
虽然仍无法完全满足所有订单,但极大地缓解了燃眉之急,也为后续扩產爭取了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