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中东暴君 > 第146章 春季攻势计划(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6章 春季攻势计划(一)

    第146章 春季攻势计划(一)
    第二次阿拉伯国家的统战会议很快就在利雅得再次召开。
    苏尔里亚与锡安在腓尼基境内的冲突,以及哈希姆塔里克国王的遭遇,都让阿拉伯国家精神紧绷。
    在王宫的会客厅内,陆凛先是会见了阿尔及利亚的布迈丁总理,这位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的老人曾领导过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抗击过五十万法兰西士兵,在担任总理之前,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总参谋。
    “没想到四个月就再次见面了,阿米尔中将,”布迈丁总理与陆凛握手,笑道:“我还以为我们下次见面是在特拉维夫呢。”
    这是两人上次见面告别的时候,陆凛曾说过“特拉维夫见”。
    “用不了多久了,总理阁下,”陆凛也笑着回应:“去年与锡安装甲部队的交手就让我摸清了他们的真实实力,五个月的时间或许足够他们损失的装备,但那些珍贵的老兵却是难以补充。
    从哈希姆的边境到特拉维夫,总共也才不到一百公里的距离,顺利的话,一两个月我们就能看到地中海的海平面了。”
    陆凛有意塑造一个强人形象,表现得越笃定,越能给阿拉伯盟友信心。
    而且这也方便他多要一些部队和支援。
    布迈丁拍了拍他的手,叮嘱道:“虽然早有口头约定,但你得做好准备,这场会议问题不会少。大家都不想再看见上次那种场面。”
    马斯尔和苏尔里亚在赎罪日战争后期相互指责,把大半盟友甚至安特都卷入这场骂战的行为,伤透了所有阿拉伯盟友的心。
    不过也好在马斯尔被踢出阿盟,双志借机上位,焕然一新的面貌让大家重拾了一些信心。
    “我明白。”陆凛点头。
    这时门口响起了敲门声,那依夫上将在门口朝陆凛做了一个“走”的手势。
    陆凛对布迈丁总理笑道:“到我们了。”
    ————
    这次来参加会议的人数明显比上次要多,除了各国的领导人以外,还有多出了一群穿着军绿色军服的军官。
    陆凛被安排坐在了靠近主讲的位置,位次仅比穆罕穆德亲王低一个。
    他注意到原本的会议桌也被做了升级,用上了物理沙盘,几乎是对黎凡特地区做到了地形上的完美复刻。
    ——搞得有点像售楼处的沙盘。
    沙姆斯国王正在讲话,陆凛在一旁发呆,随后他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回过神,看见大伯朝自己抬了抬手。
    “到你了。”
    穆罕穆德亲王左右手改变了交迭的顺序,于是身后的双志大臣们纷纷鼓掌,然后带动起现场的鼓掌声。
    陆凛从大伯手里接过指挥棒,沙姆斯国王拍了拍他的肩膀,开玩笑道:“可别丢脸啊。”
    陆凛毕恭毕敬:“感谢陛下的信任。”
    沙姆斯国王也没多说什么,朝着自己的座位走去。
    陆凛环视一圈,开口道:“诸位,虽然刚才陛下已经说过,但我仍是要再次重申,我们聚集于此,不仅仅是为了哀悼一位英勇国王的殉难,更是为了解决一个阿拉伯国家无法忽视的生存问题。
    那就是锡安的‘扩张主义’。
    两年前的战争,锡安以周围阿拉伯国家联合军演为军事借口,同时对周边数个国家展开侵略,最远的部队甚至推到了阿尔伊拉格;
    一周之前,他们又以清除阿拉法特解放组织为借口,入侵腓尼基;
    就在昨天,他们直接对哈希姆境内展开空袭,杀死了正在自己边境视察的塔里克国王。”
    陆凛顿了顿:“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都在告诉我们,锡安视阿拉伯国家的主权于无物,只要他们有能力,就会将我们一个个吞噬掉!因此,这不是一场复仇之战,而是一场阿拉伯民族的生存之战!我们要趁锡安还没从上一次的战争中恢复元气,主动出击,终结锡安的扩张主义!捍卫阿拉伯民族的生存与尊严,解放所有被占领土!”
    他的这番话引来了在场不少人的共鸣,约瑟夫带头鼓掌:“将锡安的杂碎赶下海!兄弟,你说的好哇!”
    别管以后怎么样,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大部分的阿拉伯国家都将“反锡安”视为国策。
    有的是跟锡安有仇,有的是教义上水火不容,还有的两者皆有。
    各国反锡安的程度,区别只在到底是将锡安切成“块”,还是切成“臊子”。
    “这次我们将会摒弃过去各自为战的旧模式,新战略的核心是集中、统一、高效和致命。”
    陆凛将话题转移到了战略上,手中的指挥棒点向哈希姆河谷的东岸:“联军将从哈希姆-锡安大河谷发起进攻,这里是锡安防御的关键节点,突破防线以后,继续北上进攻加利利地区以北的雅穆克河峡谷,顺势收复戈兰高地。”
    “戈兰高地是黎凡特绝对的制高点,部署炮兵阵地后能轻松覆盖锡安北部的地区,同时南面的大马士革也将暴露在我们的重炮的射程范围之内,收复起来事半功倍。
    而这也是我们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
    在陆凛看来,黎凡特地区最重要的战略位置就是戈兰高地。
    平均超过一千米的海拔远高于周围地带,还自带水源,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巨型瞭望塔和炮兵阵地。
    谁控制了高地,谁就可以用肉眼和雷达观察周边国家,纵深数十公里的军事调动和基础设施,获得极大的情报优势。
    这地方不光是一片领土争议,而是直接关系到多国生死存亡的核心战略资产,任何一方的得失都会根本性地改变地区的军事力量平衡。
    (戈兰高地示意图,距苏尔里亚大马士革不到60公里,)
    所以苏尔里亚那群人当时到底是怎么打的,才能把这么重要的地方给丢了?!
    这时有军官提问到:“为什么在突破大河谷之后,我们不选择继续挺进?特拉维夫距离杰里科的直线也才75公里,我们的坦克只要开足马力,两三个小时就能逼得那群锡安杂碎举手投降!”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
    陆凛严肃地回答道:“但答案是不可能的。”
    “首先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军事上将会冒着极大的风险,我们的联军一旦离开哈希姆河谷朝着地中海冲刺,整个左翼(南)面将完全暴露在部署于耶路撒冷和中央山脉的锡安守军面前,他们会像刀子一样切过来,攻击我们的主力纵队。”
    陆凛在军事地图上做出示意:
    “同时在通往特拉维夫的路上,属于人口密集的区域,我们的部队需要度过无数的河谷和城镇,每一座桥,每一座路口都将大大拖延我们的进军速度,后勤补给也将成为锡安空军和特种部队的活靶子!”
    “就算我们能打到特拉维夫,”陆凛加重了语气:“锡安北面的军队也会迅速南下,与特拉维夫的守军和预备役对我们形成合围之势,将我们打出去的拳头给牢牢抓住,然后彻底切断、歼灭。”
    他看着在座的这些阿拉伯将领,看到有不少人微微点头,心里也是松了口气。
    急功近利是要不得的。
    这时又有人问道:“那后勤补给怎么办?”
    双志是全合众国装备,而阿拉伯国家是全安特装备,两个派系的后勤补给完全不能兼容。
    对此陆凛也给出了回答:“对此我们将建立两套独立的后勤体系,双志将会建立多条从国内直达前线的运输路线,保证各种口径的炮弹、反坦克导弹、坦克零件和油料的运输。而安特的军械体系则是提前在前线进行大量囤积,双志将负责通用的食物、药品和燃料的供应,这样就能避免管理体系的混乱。”
    “另外说到管理,”陆凛补充道:“我需要各联军部队必须派出联络官并入我的联合指挥部,无条件接受我的战略指令。”
    在场的各国军官和领导面面相觑。
    军人无条件接受上级的命令这无可厚非,但是当领导他们的是一位他国将领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心里都会存在芥蒂。
    万一他让我们去送死怎么办?
    陆凛对此冷眼旁观,“无条件服从他的指令”是组成联军的根本条件。
    当然,他不会让这些阿拉伯志愿军去填线当消耗品——一旦变成溃军,反而会拖垮全军士气。
    在他预想中,这些联军属于“低质量部队”,主要任务是巩固阵线、保障后勤安全。
    他也不会下达复杂指令,而是简单明确的“任务指令”,比如:“第x营,在y地坚守72小时,不许敌人通过你的防区。”
    具体怎么打,由各国指挥自己决定,只要达成目标就行。
    而真正高烈度的战争,则交由陆凛亲手带出来的北部远征军——现在应该叫双志第一集团军了,他们有着最好的装备,经验丰富的老兵,以及对锡安百战百胜的信念。
    这样大家既发挥了各自长处,又避免了弱点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约瑟夫清了清嗓子,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陆凛:“阿米尔将军,我们都知道你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官,也相信你的军事才能,但请允许我提出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你如何确保在指挥多国联军时,能够真正做到公平对待每一支部队?毕竟在战场上出现送死的任务并不稀奇,但如果部队认为自己被当成了炮灰,那么再好的战略计划也会在执行中崩溃。
    你打算怎样维持联军的一致士气,让联军真正团结在你的指挥下?”
    会议厅内的空气沉默了片刻。
    陆凛将几个军事单位的标记丢在了沙盘上,连沙姆斯国王都抻着脖子仔细看去。
    “这是‘矛头’,”他指着第一支精锐部队的标记,“由我的北部远征军组成,负责撕开锡安的防线。”
    接着,他移动另一个标记:“这是‘矛身’,双志新军,作为预备队随时填补战线缺口,扩大战果。”
    最后,他推出代表联军的标记:“这是‘盾牌’,由各国联军组成,负责巩固阵地,保障后勤线。”
    陆凛抬起头,目光扫过全场,笑了笑:“战争中想要公平对待每一支部队是不可能的,但如何确保全军士气却很简单。”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矛头”上:“我和我的部队,永远冲在最前面,这就是我给各位的保证。”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