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中东暴君 > 第144章 动荡十月(三)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4章 动荡十月(三)

    第144章 动荡十月(三)
    “11月17日,极端分子袭击利雅得电视台,哈利·本·沙姆斯·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王子挺身而出,为保卫国家现代化成果而壮烈牺牲,其行为体现了王室的高贵品格与对真主的虔诚”
    当远在纽约留学的齐亚德得知哥哥的死讯后,他仿佛被一道雷霆击中了,从小到大,他就将自己的哥哥视作唯一的亲人。
    作为过继给国王的孩子,哈利两兄弟在双志王子的圈子里并不怎么受待见。
    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沙姆斯国王虽然对他们疼爱,但是很显然不能时刻陪在他们身侧。
    当年在他们父亲过世的时候,原本也有些人十分同情两兄弟的遭遇,但在得知他们转而成为国王的继子时,那话语到嘴边又变得很滑稽,一时间又不知道该对他们说“抱歉”还是“恭喜”。
    两兄弟就在这样拧巴的童年里度过,封闭的社交也让身为长兄的哈利痴迷于宗教,信奉传统教派,而且比一般的百姓更加虔诚。
    “为什么?”
    “这怎么可能?”
    作为血亲,齐亚德无比了解自己的哥哥,对方对“传统”极其看重,他宁愿相信自己的哥哥是去摧毁电视塔的,绝不可能是去保护它。
    这消息只可能是王室的烟雾弹。
    只不过他想不明白的是,报道上说保卫电视塔的安全部队是王室直隶,可沙姆斯国王为什么要让军队杀死自己的哥哥?
    他将自己的疑问告诉了室友——同样来自双志的苏海勒。
    苏海勒的父亲也是亲王出身,只不过不是苏德里派系的,这个年轻人的回答是:“也许陛下他并不是想要杀死你的哥哥,他只是不在乎毕竟,你们又不是他亲生的。”
    不是他亲生的。
    这几个字精准地刺穿了齐亚德这些年构筑的心理防线,童年的那些褪色的记忆一下子就变得鲜活起来。
    那些兄弟姐妹表面热情实则疏远的眼神,人们小心翼翼的恭敬背后隐藏的窃窃私语,那些大臣们在称呼他们时一闪而过的犹豫.
    对啊,毕竟我们不是亲生的。
    一种带着尖锐刺痛的怒火,如同荆棘自他的心底开始疯狂蔓延。
    其实不光是兄长哈利,身为弟弟的齐亚德在精神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也就是所谓的偏激,对事物的认知非黑即白,并且一旦钻入牛角尖,还会滋生出极强的破坏欲。
    只不过这种症状在平时不会显现,因此让他像个正常人。
    而在此刻,沙姆斯国王无法给予他们兄弟毫无保留的、等同于亲生儿子的宠爱与信任,这在他那不断被扭曲的解读中,便从“君父的无奈”逐渐变成了“虚伪的施舍”和“彻头彻尾的欺骗”。
    但表面上,他仍是折好那份公告,揣进兜里。
    “等回国以后,我会亲自向父亲当面问清这一切的。”齐亚德平静地说道。
    苏海勒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置可否。
    ——————
    一转眼,四个月的时间一晃而逝。
    阿拉伯的春季短暂而模糊,白天依旧干燥,但夜晚甚至比北方还要寒冷。
    对陆凛而言,在中东度过的第二个冬天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只是政事并不像气候这样赤裸裸地不加掩饰。
    在过去的四个月里,以沙姆斯国王为首的苏德里派,以“为哈利王子复仇”为名,发动了一场迅猛而残酷的清剿。
    王室的部队和安全部门如铁拳般砸下,将无数大小家族连根拔起。
    他们的财产被没收,大部分家族的成员神秘消失,就连陆凛也不清楚这些人究竟被送去了哪里。
    然而苏德里派的清洗并未带来预期的震慑效果,反而像是捅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各种形式的抵抗从四面八方涌来,让推行改革的苏德里派一度感到他们仿佛在与整个国家为敌。
    一些极具影响力的宗教学者不断颁布法令,公开谴责电视、女性教育、男女混合场所等是“西方腐败文化的象征”,是在侵蚀国家的信仰根基。
    而部落派系也趁势作乱,他们暗中煽动民众抵制为建设新学校医院而进行的征地,鼓动传统商人罢市,让苏德里派宏大的“十年发展计划”在具体执行层面举步维艰,以此证明苏德里派的政策“不得人心”。
    在利雅得,每一间新学校的建立,每一所新医院的开张,都成了双方激烈争夺的“兵家必争之地”,一些被任命推行改革的官员刚刚上任,就可能因为巨大的压力或被挖出的丑闻而迅速被罢免。
    而这也让苏德里派认识到,推动双志现代化的改革,难度远超想象。
    至于陆凛,他早早就回到了哈夫巴尔的军事基地,经营着他的军队。
    时不时的在国防部的撮合下,他还会联系哈希姆王国或苏尔里亚,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对外宣称是“为了应对锡安带来的威胁”而进行的必要备战。
    这一招通常很有效,每当边境军演的消息传回利雅得,国内斗争都会短暂的平息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不光是双志,阿拉伯国家的局势都处于动荡之中。
    马斯尔因战败和屈辱的条约,国内抗议浪潮汹涌,总统下台之声不绝于耳;
    哈希姆老国王去世,新王仓促上位,阿拉法特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国内反锡安的游行已成常态;
    巨额战争贷款以及未能夺回大马士革,让苏尔里亚民怨沸腾,但都被哈菲兹司令以铁腕手段死死压住。
    同时还有腓尼基,四个月的时间并未让内战停息,反而从贝鲁特不断向外蔓延,战火逐渐有愈演愈烈之势。
    ——————
    腓尼基,贝鲁特东区。
    这座曾经的地中海明珠,如今已大半沦为废墟。
    长枪党的领袖皮埃尔坐在长桌首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他的头发变得近乎全白,但他深陷的眼眸中,那簇复仇的火焰却燃烧得异常平静而暴烈。
    “我们已经控制了贝鲁特三分之二的区域,但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民兵军事总指挥卡伊斯指着城防图说道,上面插满了密密麻麻的标点:“plo虽然整体的军事实力和武器装备不及我们,但是他们极其擅长巷战。更麻烦的是,城内外那些穆斯林区的支持者,再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
    除非我们能以雷霆的手段,把所有的穆斯林和阿拉法特人全都赶出腓尼基,否则这场战争永远看不到尽头!”
    “可想把所有的穆斯林都赶出去是不可能的,”一位戴着眼镜的参谋叹了口气:“除非我们能把大半个国家的人都杀光,可那样联合国用吐沫都能淹死我们,腓尼基也将在战争中流尽最后一滴血!”
    自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大量难民涌入腓尼基,这个国家现在接近八成都是穆斯林。
    会议室里陷入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每个人都深知这是残酷的现实。
    “不过我们可以采用另一种思路,”那名参谋话锋一转:“我们是无法‘清除’所有的穆斯林,但我们可以用恐惧和铁腕暂时‘控制’住他们。而我们的主要目标,是plo的武装核心。集中我们所有的力量,对他们进行最无情的围剿和清除,斩草除根!”
    一些军官彼此交流了一下眼神,这个提议的方向似乎是正确的啊!
    战争打到现在,很多的长枪党其实也发现了,他们的目标并不是驱逐穆斯林,而是plo。
    他们的战略目的是,将这个国家恢复到原来以基督徒为主导的状态。
    “可是我们要怎么区分那些穆斯林和plo?”总指挥皱眉,“他们一进入在平民区,就像鱼进了大海。”
    “这就需要非常规的手段了,”参谋做好了铺垫,给出了自己的方案:“之前我们对于这样的状况并没有什么应对的经验,但我们可以请有经验的人来帮我们这个忙。”
    他环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一直沉默不语的皮埃尔主席身上,“我们的邻居,苏尔里亚的哈菲兹司令,当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铁腕手段镇压伊斯兰宗教和地方武装上位的,如果我们能请来他的帮助,或许就能将plo从腓尼基彻底拔除。”
    皮埃尔抬起了头。
    他现在简直就像一个停留在人世间复仇的鬼影。
    儿子和孙子在眼前被杀的景象,让皮埃尔这几个月一直痛不欲生,只有在亲手处决plo游击队,以及驱逐那些穆斯林的时候,他才能短暂地忘记这些伤痛。
    参谋的话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点醒了皮埃尔。
    他的眼睛里迸发处一种近乎可怕的光芒。
    但当他准备点头答应的时候,最后一丝理智还是压住了复仇的渴望,因为他明白自己一旦点头,将会给腓尼基带来怎样的灾难。
    “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能这么做。”
    皮埃尔声音沙哑:“长枪党可以成为腓尼基的失败者,但绝对不能成为腓尼基的毁灭者。”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