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晋弼国公,锡之金册,授以铁券!【
第267章 晋弼国公,锡之金册,授以铁券!【求月票】“你们特么……”
不怪鄢懋卿想骂人,实在是身边的这些人都像是有什么大病似的,完全不按史料出牌。
尤其是高拱这个丸八蛋!
同样的事放在你亲哥身上就要竭力反对,放在你景卿贤弟身上,就若事事都依祖制行事,百害而无一利了?
甚至这货居然还將开国功臣李善长都给搬了出来,佐证这套歪理邪说。
李善长能一样么,人家那是直接封国公好么?
连佐证的例子都不会找,就算要举例也该拿阳明先生王守仁来举例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官封勛贵爵位,不过封的不是二等侯爵,而是三等伯爵。
或者拿刘伯温来举例也行啊,虽然刘伯温也是三等伯爵……
儘管鄢懋卿也知道“封侯”之说其实是个泛称,封公也好、封侯也罢,封伯也是,都可以被称作是“封侯”。
但他坚持认为这些比较容易想到的例子都不合適。
沈坤就不先说了吧,至少他觉得高拱应该是立场坚定的竭力反对此事才正常,这个丸八蛋好像得了什么大病!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欸!
罢了罢了!
人心不古啊!
你哭著对我说,史书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顺利回乡致仕。
也许你不会懂,从那次殿试以后,我的天空太阳都灭了……
现在他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他这回贸然出兵奇袭俺答,是真的將朱厚熜给气到了,已经让朱厚熜怀恨在心。
如此朱厚熜可能会为了给他一个教训,不动任何封侯的心思,隨便给他提升一下品秩,增加一下俸禄以示犒赏也就算了。
反正没有封赏肯定是不行的,就算是鄢懋卿也明白,斩首俺答和收復河套这两个功劳加在一起实在太大,站在朱厚熜的立场,不大加赏赐昭告天下是肯定说不过去的……且慢!
鄢懋卿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大明朝廷一多年前似乎还下过对俺答、吉嚢的悬赏。
说是有能杀吉囊、俺答者封为都督,赏千金。
都督什么的都就没必要了,这千金可是实打实的一千两黄金,不知道他回头能不能向朝廷领赏。
咋了?
蚊子腿就不是肉么,该省省该,这本来就是他应得的,一点都不寒磣!
正如此想著的时候。
“小姨夫,我认为你是对的,封侯对你而言,的確並非什么好事。”
严世蕃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腆著那张尚有些许伤痕的肥脸,颇为正经的说道。
“哦?”
鄢懋卿当即看向严世蕃,第一次觉得这个独眼胖子这么顺眼,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外甥,来来来,將你的看法完整的说出来,让这两个糊涂蛋好好领会一下精神!”
得到鄢懋卿的肯定,严世蕃顿时感觉受到了鼓舞,回过身去对高拱和沈坤二人说道:
“沈参將,高参將,文官是否可以封侯的事,咱们暂且不论,如今我小姨夫正在考虑的问题应该是,武勛是否可以入朝为官。”
“两位应该知道,自大明立国之初,太祖就確立了极为严格的文武分途制度。”
“这可不像『文官不得封侯』那般约定俗成,而是白纸黑字写进了《太祖宝训》中的成宪。”
“因此『文官不得封侯』之事还可以找到反例,但『武勛不得入朝为官』之事却难寻踪跡。”
“诚然,前些年王守仁得封新建伯之后,仍然可以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后来还身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这是一个极为少见的特例,那也是因为王守仁也是进士出身,同时具备文官与武勛的双重身份。”
“並且彼时国家正处於动乱时期,无论后来的左都御史,还是总督两广兼巡抚,其实皆是朝廷命其平息两广叛乱而临时委任的临时官职,正如翊国公这两次出任大同巡抚一样,復命之后官职便会撤销,並非吏部的正式任命。”
“除此之外,你们再看看他的子嗣,因出身武勛家族,他们从出生之日起,便已经失去了科举入仕、登上朝堂的机会。”
“他们虽可以凭藉父辈的功勋恩荫入仕,但却也只能得到在朝中没什么话语权的武职或锦衣卫官职,在文官集团面前永无翻身之日。”
“我想,这应该才是我小姨夫的担忧所在。”
“在我个人看来,我小姨夫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只是封伯爵或侯爵的话,倒还不如不封,反倒是给他与子孙后代加上了一层桎梏,虽下限有了保障,但上限却也已封顶。”
“不过若是有朝一日我小姨夫能够封作国公的话,倒还可以勉强接受。”
“毕竟国公继嗣便可执掌京城团营,各类祭祀、典礼与巡游等国家大事皆可隨驾,又时常可以面见皇上,虽然依旧很难在朝堂上与文官集团分庭抗礼,但也並非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我说的对不对呀,小姨夫?”
“……”
沈坤与高拱闻言陷入了沉默。
其实也就是现在高拱他亲大哥高捷没有面临此事,因此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不过两人又都是军籍出身,自然也理解武勛的尷尬处境。
像他们这样的军籍出身,还是可以正常参加科举入仕的,並且如果做到了二品部堂以上的官员,並得到皇上特许,就有机会摆脱军籍,子孙后代也不再是军籍。
但伯爵以上的武勛不同,与大明的藩王一样,他们虽享受著岁禄、世袭、赐田、免役和司法上的特权,但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除了因罪夺爵之外,脱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是土木堡之变之后,就算是国公也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时刻受到文官集团通过言官制度监视与控制。
他们任何试图逾越界限的行为,都一定会遭到他们猛烈的弹劾和舆论攻击,哪怕是现在受皇上宠信的成国公和翊国公也不例外。
前些日子弹劾京城权贵侵占百姓利益的事情,本质上就是一场针对几位国公的政治阴谋。
或者说针对的就是翊国公郭勛。
因为最近几年郭勛实在是太跳了,尤其是最近这一年来,郭勛已经临时出任了两次大同巡抚,去办的还是没有经过文官集团朝议的事。
这就是逾越了界限的行为,是文官集团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不错不错,你说的一点都对!”
鄢懋卿当即拍著严世蕃的肩膀,喜笑顏开的对无言以对的沈坤和高拱道,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方才就是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因此才请求二位年兄相助,这点私心就请二位年兄担待吧。”
“只要二位年兄能够阻止皇上给我封侯,日后必有厚报。”
“另外,请二位年兄放心,你们这回也並非孤立无援,回头我还会发动詹事府和稷下学宫的同僚与你们一同上疏。”
“庆儿,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了,你就將你刚才的话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还愿认我这个部堂,就请他们务必一同上疏助我一臂之力。”
沈坤和高拱对视了一眼,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打动了他们。
如此略作犹豫之后,两人终於硬著头皮向鄢懋卿施礼承诺:
“既是如此,下官怎敢不从?”
“好,很好,二位年兄请受我一拜,此事便拜託二位了!”
鄢懋卿顿时喜上眉梢。
沈坤和高拱,再加上一堆刺儿头向朱厚熜諫言,这事极有可能办成,起码有了那么一丝希望。
至於严世蕃说的那个什么勉强可以接受的国公,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朱厚熜除非嗑仙丹嗑糊涂了,又怎会如此不顾一切的拔擢於他?
而且这么做,还必將面临极大的反对意见。
如果封伯爵或侯爵的话,那些文官大概率还会顺水推舟,將他这个害群之马踢出文官之列,今后对付起来也更加容易一些。
可如果是国公的话,那可就真快堪比大汉时期的大司马大將军了。
文官集团恐怕就只剩下了羡慕嫉妒恨,並且感觉他的威胁比之前更大,如何能够接受?
正如此想著的时候。
“成国公到!”
“內阁首辅到!”
伴隨著两声报喝,代表朱厚熜前来犒赏英雄营全体將士的人终於到了。
来者的份量的確不轻,一个是勛贵中最德高望重的成国公朱希忠,另一个则是已经起復的內阁首辅夏言。
至高武勛和至高文官一起到来,已经代表了大明朝堂的最高意志,再算上朱厚熜的圣旨,加在一起就是整个大明朝廷。
然后……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闻砥柱立中流,乃显擎天之力。
盐梅调鼎鼐,方知济世之才。
鄢懋卿志怀霜雪,节贯金石。
前破白莲妖氛,今復河套故土。
夜袭虏庭如霹雳,朝收失地若反掌。
此功直追卫霍,烈更胜李郭。
昔周公辅政得胙土,裴度平蔡赐晋公。
今特晋尔为弼国公,锡之金册,授以铁券,子孙世袭罔替,永作大明屏藩。
黄河如带,泰山如礪,尔其慎终如始,用保勛名。
钦哉!】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