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 第147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7章

    皇太女大婚, 兴武帝与丽妃这对儿父母只是操心了下女儿到底有没有开窍,耗费心力最多的其实是礼部的官员。
    早在年前兴武帝选好皇太女的婚期时, 拄着拐杖当差的礼部尚书谢训文就召集下面的官员们一起集思广益了,议的是皇太女的大婚该如何操办。
    皇帝娶后、太子娶妃、王爷娶妃、公主出嫁,这四种婚仪礼部官员们不用翻阅典籍都能说出婚程的每一步来,但大齐朝出了个史无前例的皇太女,皇太女该如何将太女驸马“迎娶”进宫,没有成例可参的他们是真的毫无头绪!
    民间百姓家招赘婿,通常会让赘婿改成妻族姓氏,再提前安排女儿去外祖父家中居住,大婚当天赘婿会从妻家出发,像儿子迎亲一样将新娘子从外面接回来。但民间爹娘看轻招赘的女儿, 兴武帝可不会,更不可能让皇太女搬出皇宫等着驸马去把人接回来,简直荒唐。
    绝不能按照招赘的婚程办。
    完全按照太子大婚的婚程办, 让皇太女在宫里等着, 由礼部官员将张肃从卫国公府接到宫里?
    那张肃是骑马啊, 还是坐花轿?
    张肃要是长得矮些礼部官员真敢这么想,可张肃身高八尺三,站着比花轿该高,这么大人塞进去, 围观的宾客百姓定会笑掉大牙, 届时不光张肃、张家成了笑柄,皇太女与皇家的面子也不好看……花轿绝对不行!
    最终,谢训文做了主,仿着储君迎亲的婚程来,皇太女这边不变, 戴储君旒冕,太女驸马那边只改两处,不用花轿改成骑马,不戴红盖头只戴凤冠,再让尚宝局将凤冠打造成更适合驸马,不用那么华丽明艳,合了龙凤呈祥的吉意便可。
    商量好了,谢训文拄着拐杖去御书房求见兴武帝了,一边吹着凛凛的北风一边后悔自己为何没有早点辞官,早辞官了就不用操这么多心了,可是想到自己操办了史上第一位皇太女的册立大典,马上又要操办史上第一位皇太女的婚典,谢训文又隐隐地自得起来。
    他只是一个礼部尚书,既没有辅佐兴武帝开国,在兴武帝治国期间也没能立多大的功,后人们读大齐开国前后这三十多年的青史时,看到的是兴武帝以及严锡正、邓冲为首的文武开国功臣们,就连聂鏊这个后来启用的御史大夫都比他有名,他谢训文大概只会在立皇太女一事上被史官多添几笔。
    这么一想,谢训文该感激皇太女给了他青史留名的机会!
    兴武帝对谢训文的提议很满意。
    谢训文走后,兴武帝再把女儿叫过来商议此事,主要是确认女儿对张肃戴凤冠的看法。
    庆阳没什么看法,只有一处不解:“龙凤麒麟这些瑞兽都有雄雌之分,为何古人今人提及帝后都会以龙凤分别代之?”
    都说皇帝是真龙天子,就没人想到龙也有雄龙雌龙之分吗?
    因此做了皇太女后,庆阳没想过要给自己的冠袍改为凤形凤纹,以前的皇帝们都用龙,那她也可以用龙,百姓习惯了以龙为尊,她就做一个“母龙”化身的皇帝。张肃戴凤冠就凤冠吧,母龙公凤,也挺配的,至于为什么不是母龙公龙为什么凤凰就要低龙一等,庆阳无意去较这个真。
    兴武帝:“……”
    兴武帝也不想较这个真,他做皇帝他就是公龙,女儿做储君女儿就是母龙,反正父女俩都是龙!
    .
    四月初五确实是个好日子,阳光明媚又不至于多晒,几乎京城郊外所有得闲的百姓都涌进了京城,一直从卫国公府的大门外排到了皇城的朱雀门附近,比之前兴武帝凯旋、皇太女以及大将军们凯旋时围得还摩肩接踵,幸好兴武帝与礼部早有预料,提前出动了御前军去戒严开道!
    更有富家子弟各地商旅提前几日甚至一两个月赶过来,就为了亲眼目睹这场史无前例的皇太女大婚。
    卫国公府,国公夫人徐氏激动得几乎一夜没睡,她以为她醒得更早了,没想到宵禁刚刚结束两三刻钟,门房那边就派人来传话了,说自家门前这条巷子已经被附近赶来的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
    徐氏:“……”
    吉时在黄昏,儿子要傍晚才“出阁”,百姓们真不怕等啊!
    洗漱完毕,徐氏跑去看儿子“梳妆”了,整场婚典完全由礼部操持,徐氏与丈夫根本不用操心什么,就连儿子的婚服与梳头打扮也被宫里包揽了。
    徐氏兴冲冲赶来儿子的院子,就见两个儿媳妇与大孙女都在这边了,皇恩浩荡,特许外放为官的老大、老二一家回京观礼了。
    因为有宫里的公公嬷嬷在,徐氏娘几个兴奋又恭敬地排成两排站到了内室一侧。
    张肃:“……”
    他低垂着眼,至于母亲嫂子侄女以及外面的宾客百姓们会不会笑他,张肃并不在意,他盼这一日盼了太久,想到今晚就能得偿所愿,别说礼部只是让他戴凤冠,让他蒙盖头坐花轿他都心甘情愿。
    负责给太女驸马梳妆的嬷嬷出宫前得了九华宫解玉公公的交待,说太女驸马天生面如冠玉,不必再涂抹脂粉画蛇添足。
    嬷嬷以前没见过太女驸马,想象不出书里才有的面如冠玉,到了卫国公府见到真人,嬷嬷才信了解玉公公的话,瞧这年轻紧致又白皙如玉的俊脸,传说中的神仙下凡也不过如此,再涂脂粉就只剩白了,少了那种美玉才有的莹润自然。
    嗯,眉毛也好看,眉峰挺拔又俊逸风流,再粗就多了凌厉,再细则减了英气。
    嗯,到底是男人,凑得近还是能看出人中下面与下巴处的胡茬点点的,不过并不浓密,看着像近日才剃过,无需她再动手。
    看着看着,嬷嬷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
    张肃:“……”
    嬷嬷赶紧拉开距离,开始为太女驸马绞面,就算已经是十分英俊了,她也能让太女驸马再多俊上两分!
    其实嬷嬷还计划过给太女驸马绞腿呢,但之前为太女驸马验身的公公说驸马无一处不雅,想来一双腿也是俊的,不像一些男人跟长了一双毛腿似的。
    徐氏娘几个目不转睛地瞧着,男人绞面真是前所未闻,但自家儿子长得太俊了,徐氏一点都不觉得这一幕有何可笑的,反倒怎么看都赏心悦目。
    张肃闭上眼睛,想象今晚皇太女可能会抚摸他的脸,便觉得那些细细密密的微痛完全不值一提。
    打扮好了,嬷嬷拿起摆在桌面上的凤冠。
    皇家的凤冠由赤金打造,上面镶嵌了各色宝石,以前皇后、太子妃、王妃大婚戴的凤冠极其繁琐,恨不得一顶凤冠比脑袋还沉,太女驸马的这顶凤冠没那么雍容,一顶金冠将驸马额头、耳上的部分全都罩住,但并未再往外展开,也没有垂坠流苏,而是从驸马双耳耳侧的位置腾飞出两只金凤,正是这两只有凌云之势的金凤一下子就为太女驸马增添了华贵威严之势。
    这样的凤冠,再配上这般神仙般的姿容,连亲娘徐氏都看呆了,谁还会想到太女驸马是不是戴了凤冠?
    黄昏时分,当身穿一袭红袍头戴金凤冠的太女驸马步履从容地随着礼部官员走出卫国公府,离得最近的原本闹哄哄的一众宾客、百姓全都看直了眼睛也失了声。
    围在宾客当中的邓坤、邓泰忘了早就准备好的起哄之言,长得五大三粗的樊怀忠、樊怀安兄弟又羡慕又服气,羡慕张肃长得俊,服气也只有这么俊的一个人才配得上宫里的皇太女。
    太女驸马上了马,头戴凤冠一扯缰绳,带着礼部的迎亲仪仗朝前而行,所过之处男女老少皆惊,又在太女驸马只剩下背影时猛地回过神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赞叹世上竟然会有如此俊的儿郎。
    皇城的朱雀门前,庆阳身穿龙纹喜袍、头戴九旒冕提前过来等着了,左侧站着没用拐杖的礼部尚书谢训文,右边站着她的三位皇兄。
    秦仁忍不住一次次去看妹妹,妹妹站得真稳啊,额前垂下的九道旒珠几乎纹丝不动。
    秦仁越发佩服妹妹了,想当初他大婚时激动得站不好也坐不好,等的时候压不住嘴角想笑,见到王妃了,又开始努力去克制一身的火。
    终于,迎亲仪仗出现在了远方的视野。
    秦仁在礼部当差,早就见过太女驸马的凤冠了,但当张肃戴着这顶凤冠渐渐靠近时,秦仁还是忍不住吸了口气,这是给他当了十来年伴读的好兄弟?
    秦仁再去看妹妹,就见妹妹还是先前挺拔的站姿,只是微微仰起了脸,于是那九道旒珠终于轻轻地晃动起来。
    片刻之后,张肃下马,庆阳上前几步,握着礼官双手递给她的红绸一端,神色如常地牵着她的驸马朝太极殿走去。
    通往太极殿的宫道很长,两侧站着前来观礼的文武百官及内外命妇,所以庆阳昂首挺胸从容而行目不斜视,所以张肃依然满面恭谨,无半分失礼失仪。
    .
    夜幕降临,陪贵妃娘娘、母妃、王婶王嫂大姐以及众女客们吃了半场席面的庆阳终于在贵妃娘娘的劝说下离场了,由解玉陪着,从九华宫的前殿来了后殿。
    还在左侧的游廊,一身红袍换了一顶小了十几圈的金冠的张肃就跨出了堂屋,出来接她了。
    庆阳饮了几盏果子酒,只有三四分醉意,但这点醉意便让她的双颊隐隐发热了,看着张肃的双眼也变得迷离专注起来,毕竟这是她的九华宫,毕竟身边再无外人。
    皇太女可以随心所欲,刚刚搬进九华宫的张肃还是要恪守臣礼,单膝跪下恭迎皇太女。
    庆阳笑着去扶他:“以后在九华宫,都不许你再这么见外。”
    小时候她就把张肃当自己人了,如今既为夫妻,在夫妻俩的小家,她更不需要张肃动不动行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