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一十章 巡抚南洋张煌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百一十章 巡抚南洋张煌言

    第211章 巡抚南洋张煌言
    风雪依旧在刮,但好在雪点子已经比过往都要小一些。
    偌大的太和门內,四周空旷,有十来个小太监在扫雪,將雪装入布网兜子,继续扫著下一斗。
    三十余人跪在地上,膈地膝盖骨都要碎掉,又冷又疼,钱跃升也有四十六了,他一开始就討好皇帝,多年以来是对自己的选择从未有过后悔,大明朝也在皇帝的手中蒸蒸日上,大明的旗帜也终於插上了高原、草漠,海內皆平。
    但他清楚,自己也是被皇商们绑在了一起,大明朝要吃,就得把皇商们都一口吞了。
    前面有动静传来,步子沉稳,穿著五品的官服,令钱跃升抬起头瞄了一眼。
    这文官是志得意满,兴致勃勃的样子,钱跃升心思玲瓏,立刻抓来一个小太监问道:“本侯问你,那位是哪家官员?”
    这小太监立刻回答他道:“回侯爷,这位叫张煌言的,前两日刚刚得赏,要调去西孟就职南洋巡抚。”
    “南洋巡抚?”
    钱跃升皱眉。
    小太监嘀咕著小声回答:“说是巡抚阿拉干、西孟加拉、阿洪姆三地的,算是鱼跃龙门,平地起高坡了。”
    “好,本侯明白了,你去吧。”
    说著他细节地从袖子溜出一枚金幣,掉到小太监的袖口手上,小太监眼睛眯著了金光,连忙大喜地给钱跃升恭恭敬敬拜了拜,才退回去继续清扫。
    钱跃升则看著远处越走越远,大摇大摆的人影,边上的几个皇商也纷纷起身问道:“侯爷,这位就是张煌言?”
    “鱼跃龙门?此子年纪轻轻就得了圣心,將来发展不可估量。”有人说道,眼中隱隱放光。
    “陛下用人,一向独特,用不著举荐便能提拔的,必是有些真才实学在身的人。”
    “不对啊,去年,他才是个举人吶!”
    有人突然想起,连忙说道:“张煌言这个名字,我就说好像哪里听到过,原来是去年有名的淮河敏庄和春楼那画舫上,少年才子登堂入官,闻名一时啊。”
    “一跃好几级那个?”
    眾人这才记起来,就说为什么张煌言这个名字这么有记忆呢,原来是他。
    “去年的画舫提笔,就是这位叫张煌言的,他可是闯出了好大风头,好几个貌美如的歌使都—”
    “行了!”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钱跃升打断眾人的回话,道:“都好好跪那儿等著召见吧,今天可不是攀扯新官的时候。”
    “是是是,侯爷骂的对,今天確实不是时候,跪著跪著。”
    一个个好几十岁的人,纷纷重新跪那儿,也就是雪不大,要真是大雪连天的时节,他们这跪个半个时辰,人就直接可以驾鹤西去了,但好在今天雪少,也扫雪勤快,否则这膝盖下面必然是一大滩的雪水,给衣服裤子鞋尖儿浸透了。
    太监们匆匆退下去换班,又有一大队太监匆匆到太和门这块,继续前头的工作,扫雪,还带来了乾燥的拖把,將地面拖洗乾净。
    想在雪天的时候把地面拖干,纯粹是为了保证官员上殿,可以脚不湿靴,不让皇帝自己的宫殿殿內潮湿。
    每日六班太监,周而復始,雪天里忙活这种杂事。
    而等大汉將军也换班,一大队人站在四处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时辰了,钱跃升的膝盖骨已经冰到发麻,而其他人也是一样,老头更是不顾形象地倒在地上歇一会儿。
    每个家主都是一样的膝盖又冷又疼,浑身发麻。
    勤见皇帝,除非皇帝在深宫內休憩,一般不可能不知道他们在跪著求见。
    显然是皇帝发了火,暗戳戳的在责罚他们。
    但这也让钱跃升內心里头是终於鬆了一口气,若是等半个时辰不传,那便还有可能要重罚,但若是那么久没动作,便算是轻罚了。
    拖出去打,和杀头,敦轻敦重?
    终於,等这一班太监又撤之时,王承恩带著几个小太监走了出来,走到太和门这,钱跃升连忙看过去,討好地问道:“王公公!是您来啦?”
    “我不来谁来啊?”
    王承恩笑笑,他冲后头摆摆手,顿时几个跟出来的小太监就朝著眾多皇商当家人走去,並一个个將人从地上扶起身,替他们拍拍身上的雪水。
    钱跃升的心思不在这,连忙就问道:“王公公,此事,陛下那怎么说?”
    王承恩淡淡地笑著说:“大明朝现在还没有什么紧要的事儿能叫皇爷恼怒的,放心吧,此事好说。”
    “好说?”
    钱跃升眸子一亮,立刻凑近了些,问道:“怎么说?”
    王承恩道:“等侯爷自己问皇爷吧。”
    “陛下宣召诸位覲见,请吧!”
    王承恩冲眾人说道,说著便转身就走,钱跃升不敢耽搁,也是连忙跟了上去。
    眾人你看我我看他,连忙跟著已经走身的王承恩和钱跃升,一个个是腰酸腿麻,跟的时候一瘤一拐,甚至於彼此扶,狼狐得很。
    殿內的皇帝捧著一碗羊肉羹吃著,翻阅著从西北陈新甲递迴来的奏疏。
    陈新甲刚刚忙完了固始汗,还没撤兵,就被调令调往了玉门,提防准噶尔人。
    朝廷要动手对准噶尔人大打出手,也是早已和陈新甲通过气了,这一回也是大军云集,分作了三路官兵,三线压迫作战。
    主要依靠的两路官兵,一路是吴三桂的三万五千名辽东官兵,他坐镇漠南漠北许久,早已是熟悉草原地形,也已经多次上疏,愿意亲率大军火掉准噶尔,但都被朱由检留中不发。
    准噶尔人可不是小角色,拉出十万骑兵都是可能的,光靠五千明辽军骑兵和三万辽人战兵,,
    朱由检可不敢拿战事开玩笑,自然是觉得不妥。
    即便吴三桂再三保证,只要他出兵,定能马到功成,但朱由检依旧不敢放鬆,而是要调一路大军作为主力才行,谁呢?
    陈新甲恰好灭掉了固始汗,由他调兵自然更加合適。
    刨除了战事导致的军中伤残,宣大这一路官军也有近五万人,其次还有曹变蛟的一万多战兵,
    以及曹文詔的骑兵数千,看看就已经足够。
    另外西域的贺人龙也有五千多官兵可以调用,明军在西域的野战官兵已经突破十万眾。
    准噶尔人屡屡犯边,也多次驳斥明朝使臣,是朱由检目前必须解决的一路军队,为了战事不至於出乱子,他额外调来了祖宽和祖泽润两路官军,这一万人垒上去,朱由检才终於绝对不会出现错失了。
    大战在所难免,大明朝也必须给不识相的准噶尔人来一场犁庭扫穴,但是选择几月出击呢?
    无论是兵部的大员,还是陈新甲自己都拿不定主意,尚在討论,毕竟漠西蒙古真正有经验的其实是阁老之一的洪承畴,而非陈新甲。
    这一篇疏言也是陈新甲在向朱由检提议,为了作战万无一失,是不是要换一员总督来总领此战。
    推脱此战的督帅职责的意思,朱由检一看就看明白了,陈新甲善守,但不善谋略,甚至於有些胆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