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上行下效
第206章 上行下效为了与周皇后討论公主婚事的事情,甚至於黑云龙那与沙俄的战事变化,朱由检都耽搁了几日才给他批覆。
太平公主毕竟明年是已经十三岁了,周皇后为她开始张罗选婿的事儿,也让朱由检给公主挑选合適的駙马爷。
在古代,女子十三开始准备嫁妆,挑选女婿,等到了十五就可以嫁人了。
贵为大明朝的公主,事实上也是一样的,但朱由检怎么可能充许自己才十三岁的小公主就出嫁呢?根本就不可能同意。
二者闹得矛盾甚至於干涉国事,皇帝甚至连著十多天都没有见皇后了,要么跑乾清宫理政,要么跑跑其他妃嬪那儿,只对公主婚礼的事情给她推了,明確的说过,自己的女儿十八以前,自己是不会挑选女婿的。
皇帝的言论別说是內廷了,就是外廷官员们都很不能接受。
上樑不正下樑歪;上不欲则下不妄。
皇帝此举,若是叫民间效仿,岂不是民间的百姓家也会叫女娃到十八才论婚嫁?
这怎么能行?
朱由检显然是低估自己在民间的能量了,身为大明朝的“千古一帝”,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有在民间掀起波澜的。
崇禎帝爱吃羊肉,民间百姓也变得更爱羊肉,崇禎帝爱歌使,秦淮河上现在是歌使、
艺伎更多,崇禎帝又爱吃山东那的土豆凉粉,很快这种薯粉製品便风靡大江南北,在南京城里屯有大量土豆和制坊。
而如果让皇帝將公主出嫁年纪定在十八以后,上行下效,那民间定然是大有效仿者出现。
这种影响“极其恶劣”的举动,自然是百官文武都苦口婆心的劝阻,就是已经赋閒在家许多年的韩韩太师都上疏言称其中的利害关係。
对此皇帝和百官又是找了些由头开始搞些爭斗,即便是后来人的皇帝足够心大,面对文官们的础逼人,他也只能烦心之下,免不了的乱发脾气。
皇帝可以通过杀人,来震天下所有的人,也可以用军功,来叫握有笔桿子的文官们战战兢兢,但无法阻止朝廷上的言路阻塞。
他只能通过更多奏疏,亲自离宫去地方上巡视,了解个大概。
朱由检明白,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自己从歷史史书中了解的事情,已经大多改变了,很多情况难以再有预见性。
皇帝正处理西孟的迁民,脑子混沌头疼,突然想起什么,招呼周围的一个小太监问道:“今天锦衣卫报上来,斩杀劫法场的八旗残余有多少个?”
那小太监连忙走上前说:“回皇爷的话,皇帝呈下送达文渊阁的时候,说是有三十七人,在场劫法场的奴贼多数被杀,仅少有几个逃跑,抓住没死的只有两个。”
“嗯,朕记起来了,是这样,你去詔狱一趟,敦促那二人,务必给朕从他们嘴里撬出线索来,把所有南京城里的八旗残余都给朕把脑袋摘下来!”
朱由检说话自带威仪,小太监连忙哆嗦著跪下磕头:“奴婢这就去詔狱传旨!”
说著规矩地朝殿外退出去。
青海的迁民事宜还没办完,又在南洋赚了一大笔的黄金,只是这些黄金都是拿给国库用度了,朝廷现在用钱紧张,朱由检考虑再三,也是没有选择全部贪墨到自己的內帑里,
而是只索要了五万两黄金,其他二十几万两黄金都拿到了户部充裕国库。
朝廷今年安顿完了,明年还得安顿半年,之后朱由检是决定对沙俄动一动刀子。
黑云龙在和沙俄的作战中,已经是处於下风,甚至於被迫丟掉了纳雷姆,退到了叶尼塞斯克,原因是风雪太大,没等到朝廷的衣,也缺吃少喝,酒水和肉、粮供应极其困难,皇商们手底下的运输人员都疲累不堪,朝廷自己也是很难维繫的起纳雷姆,在崇禎十五年的六月,只能选择撤离。
相对来说,叶尼塞斯克,大明就能够牢牢地將其控制在手心里,其中就是运输补给的问题。
火车铁路,明朝目前刚刚动工,修建西安到河南螺湾镇的铁路,朝廷的销都用在了这方面上,用於对未来西京建设的考量,这铁路必须修起来,耽搁了军事。
而明年中旬以后,南洋的千万新迁民也该正常纳税,很可能是大明朝最多赋税的时候了。
到时候有钱有粮,朱由检可以再做征战。
其次,明朝已经荡平了固始汗,也就是近乎於完整的控制了青藏高原,朱由检是希望可以在对西域的战事,再做出一些调整,至少是將漠西蒙古的瓦刺土地,从准噶尔人给他清一清。
对於准噶尔人,朱由检最开始的態度,依旧是以谈为主,也曾经多次遣使臣前往劝和乃至劝其归附,如同林丹汗一样,给他修座城堡,做一地的漠西归化外藩。
朱由检给的条件自认为是非常优厚的,尤其是允许他管理一万治民,可以养上百名扈从守卫的事情,朱由检也是將他和林丹汗置於一个位置上了。
林丹汗那可是治民三百多万,有几十万兵马的,並且也是个能征善战的主,不也是聪明的选择归附,跟著大明朝混吗?
但是准噶尔不仅仅是多次拒绝了大明朝,还屡屡犯边,攻打明朝修筑中西域沿线的码堡。
虽然没什么成效,毕竟明朝小屯堡修的都比较扎实,用上了水泥砖和红砖,修的时候还扎上了麻绳般的铁丝,就是十二磅炮打中上面,也只是刮一刮皮而已。
別人都是所谓战法战术,动輒就是战爭论,而朱由检则是敌来我挡,赞足实力再打一个全胜碾压。
归於本质,就是孙子兵法。
但也正因为这样,朱由检更想要在来年,能够彻底平定准噶尔,他对於这些在南京內的乱象更是不能容忍,要最快时间解决掉。
礼部不是很愿意去谈,那咱们就不谈了,明年就让兵部的兵去谈。
南京城內局势不定,官兵截杀那些企图逃走的白甲奴才,一个劲的追杀,尤其是锦衣卫,曹化淳和方正化二人,是被皇帝下了严令,务必抓住所有南京城內的八旗残余,忙的是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