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敖格和云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四十五章 敖格和云

    第146章 敖格和云
    大明铁骑十几万人,横扫整个西伯利亚和辽东边外地带,皇帝御驾亲征,征战的同时又迁徙一些辽东无地可耕的汉人生民,进入这块区域进行屯耕土豆,这段时日,皇帝就一直在附近忙活这事。
    陆陆续续有几千百姓,在附近开始屯垦,一部分人是东江镇再次运输而来的回乡难民,十几万东江镇难民也就算是全部清空了。
    对此,皇帝又从辽东前后屯迁来一些没有田地的军户,將这些人也送了过来,让他们种植土豆,
    对於这些土地,朱由检给的是十五年內的免农税利好政策,算是安抚这些百姓的离乡情绪。
    当然,对此皇帝完全可以无视。
    毕竟在古代明朝,皇帝对於汉民的迁徙挪用,一向是说一不二。
    你百姓有什么怨言,皇帝听听也就罢了,要不然你就看看苏州百姓,洪武到永乐,那可是一直重税压给你,有怨言又能如何?
    江南早期不乏有过些大的民变,永乐年间也有过数方人造反,但明廷要对付这些所谓的民变,也就是数千人就荡平了。
    一般而言,都不能动摇大明朝的根基,而辽东就更不会了。
    毕竟永乐年间的明军作战素质毫无疑问的强,有火枪有火炮,要骑兵有骑兵,有火器有神机营,区区几万人的民变,这点叛逆的实力对朝廷而言不值一提。
    唯一值得提的,就是钱上面。
    大明每代皇帝都缺钱,这的確算是大明的硬伤,“张居正改革”后,这种硬伤不单纯是內阁和皇帝头疼难办了,乾脆就要命了。
    本来还能用本色粮食来付兵,关键时候还能用布匹当钱用,你变成基本靠银子支付税收,百姓卖粮换银,先被商人刮一层,再缴税,成本都不一样。
    百姓压力更大,商人手里银子更多,那叛乱自然就多,朝廷也就越来越觉得这天下稳定性就很差,银子如流水般下去,都是为了平叛。
    一时半会儿还剿灭不完,闹事的越来越多,自然而然整得大明浑身难受。
    但皇帝现在重新用了本色缴税,这样这些辽民百姓被拉过来,將来也能用土豆製作薯粉进行纳本色税,避免了这些百姓们所担忧的,將来无法承担赋税的问题。
    而为了大明將来,可以一直控制边外的雅库茨克地区,皇帝也批了一份奏疏,让人南下端到內阁去。
    主要是商討修一条从寧远镇,到雅库茨克要塞区域的单轨铁路,让內阁议一议此事。
    “事儿可以慢慢来,但这一项支出,看样子是避免不了,至少现在看起来,从辽东边外地区向北向西拓展,就必然需要铁路线,沙俄这么做是对的。”
    皇帝很沉稳,他平衡了许多利益,思考著目前大明朝的收支比,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明的军费现在开支太高了,一一千五百万以上的银子在了役兵总额上,还有超过两千八百方两在募兵这,还有五百方两银子是在开造船坞和打造舰船那里,几方两白银的舰船一艘艘下了海试航,都需要大笔银子。
    目前的大明朝,已经是在吃第一银行的积存银钱了,但朱由检很清楚,他还得继续多增加每年耗资数百万两的支出,来铺设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要维持將来更廉价、更恆久的补给线。
    寧远镇距直线距离就超过四千公里,那么远的一段铁路,需要耗费的人力,至少也得数万人,费十五年到二十年之久才有可能完工。
    毕竟需要克服大片的永冻土带的维护难题,並且面对大量山林、河流,这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才能办到,费的金钱难以估量。
    “皇爷,有林丹汗使者覲见!”
    “开门,让他进来!”朱由检开口道,抬眼去看,边上侍奉的亲信小太监连忙拉开门,让外头的蒙古人走进来。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房间不大,四周燃烧著几处煤炭炉子,蒙古使者一人走入,打量一眼周围的几个侍奉小太监,便按照太监们教的礼仪规矩,朝面前身著龙袍的皇帝跪礼喊道:“林丹汗特遣使臣敖格和云,叩见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这番態度,就比过去的林丹汗使臣要显得更加谦卑了,令朱由检觉得很合適,道:
    “使者起来吧,顺子,赐座。”
    一个小太监把旁边搁置的小凳子端上,拿给这叫敖格和云的蒙古使者坐下。
    “皇帝陛下,大汗让我来问问,陛下亲征边外的目的。”
    嗯?
    和朱由检想像中不同,这名使臣虽然覲见的礼仪都做到位了,但开口就直达目的,说的是汉语,口吻鏗鏘有力,目光看向自己眼神更是不偏不倚,底气十足,毫无畏惧之象。
    微微皱眉眯眼,朱由检冷声回復道:“嗯?此言何意?”
    “莫非朕要做什么?还需要问过林丹汗,叫其知晓缘由吗?”
    皇帝的语气不大好听,隱约有恼怒在其中,但皇帝除了微皱眉头,眯著双眼之外,却依旧在处理公文。
    似乎並无敌意。
    既然如此,敖格和云也稳著心思,口吻依旧,继续谈话道:“外臣没有其他意思,皇帝陛下坐拥四海,又岂用过问吾主呢?”
    话虽然如此说,但显然他並未只要回答皇帝此问而已,而要见缝插针,续下此问,並向皇帝道:“只是陛下近年以来厉兵秣马,屡屡北进,启用孙传庭打败了皇太极,席捲辽东,很快拆散了女真八旗,现在看来马上就能彻底剷除女真残余了—”
    “鰲拜、豪格等人早已经是不足为虑,孙传庭缓缓图之,数年便可扫荡一空,就是不扫荡大明边外,以边外北方寒冷的天气来看,豪格、代善两部人马,也根本养不起他们的那么多族人。”
    “皇帝陛下便是大发善心,不加刀兵,任其在北方自身自灭,怕是他们也存续不了多久了。”
    这么说这里,敖格和云目光一凌,双眸似乎真的在放光,也终於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问道:“如此,大汗这次遣外臣过来,目的就是为询问皇帝陛下。”
    面前的皇帝,这才停下了手中的笔墨和奏疏,看了过来。
    “陛下可是对我大蒙古有所意向?”
    皇帝默然,目光凝视著他,周围空气中,有煤炭炉子升起的烟粒,两扇房屋侧边的玻璃窗户射入阳光。
    “朕记得,这漠北漠南,並非是蒙古一向以来的疆域啊。”
    並非惊嘆,而是表述。
    皇帝这是在嫁接原汉时、唐时的记载?
    不对!
    敖格和云顿时眉头皱起,心中暗道不好,他察觉出了,皇帝此刻的意思是什么了,接下来皇帝的回答,也是確定了他的想法。
    皇帝看他的目光有些不善,虽然隱藏很深,但敖格和云依旧隱约察觉到几分,他淡淡道:“朕看过诸多史书,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漠北一地就有眾多游牧部落,如匈奴、鲜卑、柔然等族皆曾在此称雄。”
    “后又有突厥、回铁勒纵横草原,与我中原多有战事,关係维持千年不息。”
    “如此一来,这偌大草原,你又怎可说是独属於蒙古一家呢?”
    敖格和云眉头一挑,暗道不妙,皇帝分明在扯东扯西,在偷换概念!
    他张口就要插嘴,却看到皇帝要继续说,也只能咽下自己的辩驳之词,继续皱眉听著。
    “何况在大唐国势鼎盛之时,我中原王朝也曾在漠南、漠北设立单于、安北都护府,
    统一草原,与诸多草原部落和谐共处,十分友好。唐皇亦得了你们草原献上的“天可汗”尊称,双方和平许久,民生缓和,少了许多兵戎之事。”
    “而到后来,五代十国糜烂中原,亿兆生灵无国可依,动盪近百年。到宋时也是始终不曾控制长城,致使草原各部入侵我中原,坏了和谐根本。”
    “歷史令人晞嘘,然而如今宋元已逝,我大明虽说承袭宋元之果,却始终未能继承草原。”
    谈话间,皇帝淡淡一笑,笑容看得敖格和云心中思绪十分震动,他感觉的到皇帝此笑中蕴含著不怀好意,皇帝笑道:“如今朕与林丹汗互市贸易,靠中原每年数百万石漕粮来餵饱、养活你们数百万蒙古人。”
    “朕哪怕吞併漠北,又与你主所在的漠南有何干係呢?几十万大兵南下,莫非林丹汗,还要与朕撕破脸皮,在这草原之上一决雌雄?”
    威胁之语,足够惊动林丹汗,但是敖格和云面色凝重,与皇帝对视间,不由得气势上就落了下风。
    该死的!这明朝皇帝阴险至极,居然拿互市中的粮食贸易来威胁他,威胁林丹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