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唐功(已改名:隋唐上将军) > 第68章 李世民的遗憾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8章 李世民的遗憾

    第69章 李世民的遗憾
    两辆马车缓缓停靠在郑家府邸大门外。
    很快。
    在郑家府邸的正堂內,一张张木桌后,便坐著郑氏族人。
    “建成、世民!我们郑家,要恭喜你们李家,如今你们父亲领兵平定絳郡贼首敬盘陀,以及柴保昌,又安抚贼眾数万,深得陛下欢心!”
    郑元璹对著正堂对面的李建成、李世民说道。
    李建成娶郑氏郑观音,是郑氏的女婿,故而对於李渊父子几人,郑家也是將其当做自己人。
    “倒是多为倚仗河东百姓!”
    二十六岁的李建成,抬手对著郑元璹拱手说道,无论神態还是语气,都十分谦卑有礼。
    “听闻世民数月前,也曾去雁门?”
    看著母亲与兄长,都在与建成说话,郑元理便看向年纪比李建成小的李世民。
    “回善愿叔父,世民確有前往雁门!昔日……”
    比起李建成,李世民说话则要爽朗一些,能听出是一个刚毅果断,不拘小节的人。
    郑元理,字是善愿,与郑善嘉、郑善果常以字相称不同,在外郑元理都会说名,只有很亲近的人,才会特地让其称呼字。
    虽说李建成是郑家的女婿,但郑元理要更喜欢李世民一些。
    閒聊间,听著李世民谈及雁门突厥的事情,看著李世民最后嘆口气,说当今陛下不应失信那些镇守边疆的將士时,郑元理突然想起昨日见到的伏子厚。
    “倒是有些惋惜,若是世民你昨日到来,定能见到一个伏家少年郎!”
    郑元理笑著看向无奈的李世民,閒著也是閒著,於是在李世民疑惑的目光中,把昨日见到的那个伏子厚,告诉李世民。
    当听到一个比自己还年轻一些的少年,被奉为从六品,並且赐其称號奋武尉。
    別说李世民突然认真起来,就是与李老夫人等人谈话的李建成,都把目光看过来。
    隨即。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在李建成、李世民的注视中,郑元理把昔日伏子厚解救清河县一事,缓缓道出。
    “叔父!此人在哪?”
    李世民听完经过,脸色满是激动,眼神迫切的看向郑元理,那微微起伏的身子,显然已经迫不及待去见那个伏子厚。
    “贤侄来晚一些,恐怕此时,他已与其伯父离开滎阳,前往鄠县!”
    郑元璹笑著说道。
    想到昨日见到的那少年,郑元璹也不由得嘆口气。
    “可惜啊!若是那伏家少年郎,未与李家有婚约,倒是有意在偏支郑氏中,寻一族女许配!”
    郑元璹回想昨日那谦逊有礼的少年,他是真的喜欢那个少年。
    虽然出身寒微,但这依旧掩饰不住郑元璹对那少年的喜爱,若是没有婚约,甚至都想著,在郑氏偏房中,寻一適合的族女许配过去。
    正堂內。
    听到郑元璹的话,一个个木桌后的郑氏族人都沉默下来。
    比起郑元璹,其他郑氏族人则要冷静得多,那少年虽说俊秀有才,善武果敢,但终究掩盖不住其出身低微。
    眼下那少年已经有婚约,郑元璹也就是说说,故而郑家眾人这才没有开口。
    “世民!若有机会,再去拜访!我们李家与其並无渊源,若是无缘过去多有冒昧!何况尚不知其喜好心性……”
    李建成作为兄长,跪坐在木桌后,看向李世民时,哪里不知道李世民沉默的神情下,心里想著什么,於是轻声劝道。
    如今父亲也在图谋大事,作为长子,李建成也想结交豪侠、义士,寻得领兵良將。
    但这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眼下那郑叔父口中的伏子厚,为人如何都还不知道,如今年轻,靠谱与否都尚未可知,更別说与他们李家也毫无关係。
    在李建成眼里,眼下要把更多精力,放在郑家的人脉上。
    “世民知晓!”
    李世民看向兄长,轻声应道。
    见到兄长点头,继续去与郑家长者说话,李世民跪坐在木桌后,隱约有些可惜。
    李世民知道此刻对方刚刚离开滎阳,今日不追上去,他日怕是很难再有机会遇见。
    但就像兄长所说,冒昧追上去,没有关係的情况下,实在有些唐突。
    李世民知道在兄长眼里,更器重的是出身,像京兆韦氏韦挺那些望族子弟,才是兄长心里想要交好的对象。
    李世民知道兄长的心思没有错,要成大事离不开郡望世家的支持,但在李世民心里,那些有才能,有本领的人,也同样重要,不比那些郡望子弟差。
    如今天下,若是仅靠出身,就能平定乱贼,天下也不会乱到现在。
    那个叫做伏子厚的伏家少年郎,在清河郡胆敢率领囚徒,设下疑兵,突袭反贼张金称,这样的人,李世民十分渴望能够认识。
    奈何眼下对方已经离开滎阳!
    想到在皇詔中,已经下令让那少年持印后,即日动身前往太原鹰扬府,李世民心里嘆息一声。
    …………………………
    鄠县。
    开年的雪,已经逐渐有消化的跡象,冰霜披掛树枝,屋檐散发著丝丝寒气。
    一间古朴的老宅院子內。
    在一个老僕人的带领下,伏子厚跟著伯父李靖节,顺著院子,绕过房屋,来到后苑的一间间竹房內。
    隨后便见到一个头髮快要褪灰全白的老人。
    “父亲!”
    伏子厚看到伯父李靖节,对著老人行礼,於是也对著白髮老人,抬起手。
    “伏子厚,拜见李阿翁!”
    伏子厚说道,隨后跪地行礼。
    其一伏子厚是伏家的后人,其二伏子厚是李家的孙婿。
    “起身!”
    已经快要七十岁的李纲,听到伏子厚的名字,这才愿意转过头,看向二子李靖节一眼后,望著伏子厚。
    最⊥新⊥小⊥说⊥在⊥⊥⊥首⊥发!
    “你阿翁可还好?”
    李纲看著伏子厚站起来后,开口询问道。
    与伏子厚心里预期的完全不同,对比李老夫人,李老的表情完全就是不苟言笑,板著一张老脸,说话也是乾净利落,仿佛听不出感情。
    “阿翁尚好!就是牵掛李阿翁,让子厚带话给李阿翁,说是在蓨县备酒候著!”
    伏子厚抬手说道。
    看著李老的面色,伏子厚当初跟著老师刘智远,都没有那么紧张过,不敢有多余的动作是,担忧李老不喜。
    起初伏子厚还以为,李老听到阿翁的话,会说些什么,但说完数息,李老都没有任何表情,仿佛没听到一样。
    “父亲!”
    伏子厚看著一旁的伯父李靖节,终於知道为何教书育人的李靖节,谈及父亲李老时,会那般紧张。
    竹房內。
    伴隨著僕人退下,李靖节便把伏子厚將杀害三弟的仇人,谢氏谢彦,带回李府一事,还有伏子厚解清河县之围,全告诉父亲。
    李老听著次子李靖节的话,等听完整个经过,並没有因为报了三子之仇,便多有表情,反而想了想,看向伏子厚。
    “日后不能再如此鲁莽,若非忌惮清河崔氏,恐怕谢氏那日便不会让你离开!”
    李老嘱咐道。
    经歷官场那么多年,李老的见识,自然不是李靖节能比,哪怕仅仅听著经过,便已经意识到,一开始伏子厚的打算,差点让伏子厚万劫不復。
    “是!子厚定会记住!”
    伏子厚抬起手,认真听著李老的训诫。
    自从在见过滎阳郑氏,伏子厚终於明白,若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在一个郡望面前,一个人太过渺小。
    “太原士族林立,官员將领多是结党谋私,若无倚靠,难以立足,老夫与太原温氏是故交,故友三子,温大雅、温大临、温大有,皆是备受士人推崇的大家,明日你北上,便带著老夫书信,等到太原后,先去拜访温氏一族!”
    李老说道,隨后起身,朝著一旁木桌走去,上面备著昔日书写的笔墨。
    “子厚,多谢李阿翁!”
    伏子厚开口说道。
    看著年迈的李老,去到木桌旁,慢慢跪坐下来,拿笔写字,伏子厚能感觉到,李老的关心。
    不过想到太原温氏,伏子厚没想到李老与太原温氏居然是故交。
    当今天下,在无数士人眼中,论文学和家教著称的士族首推顏、温两家,有三顏、三温闻名天下之说。
    顏氏是顏之推膝下三子,而温氏,便是李老口中的温大雅、温大临、温大有。
    “子厚,太原虽说靠近北方,但有马邑在北,应当无事!日后切记,在太原要小心行事,若有不对,先保命为主!”
    李靖节也嘱咐伏子厚说道。
    李靖节也没想到,把伏子厚带出来一趟,就无法再带回去。
    早知如此,当初不如让伏子厚在蓨县多待些时日。
    如今伏子厚成为奋武校尉,在太原鹰扬府领兵,恐怕要等很久,才能回去,甚至都有可能是下一次过年。
    “子厚谨记!”
    伏子厚听著伯父李靖节的嘱咐,抬手点头。
    听到李靖节这句应当无事,伏子厚心里就有数不完的幽怨。
    但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若是实在不行,就像伯父李靖节说的,想办法保命为主。
    好在大年的时候,该交代父亲的,已经交代给父亲。
    有李老夫人在,还有崔禹哲、崔文瑾兄妹的照顾,蓨县家里是不会有什么问题。
    温大有出生於书香之家太原温氏。其父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温大有不仅有学识渊博的父亲,还有和他一样自幼就博览群书、聪颖异人的两个哥哥温大雅和温彦博。还在他们青少年时代,父亲的朋友薛道衡、李纲就断言三兄弟“皆卿相才。”[1]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