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147章 书生一怒,据州抗金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7章 书生一怒,据州抗金

    第147章 书生一怒,据州抗金
    幽燕,金国册封的南京府,平州。
    作为曾经的大辽南京府的一个城池,金国没有把这里还给北宋,而是选择让辽国降将张觉驻守。
    设置了他们金国自己的南京府。
    张觉,早年考中进士,出仕大辽,官至辽兴军节度副使。
    金兵攻辽时,他看到辽国毫无希望,于是便投降了完颜宗翰,被拜为临海军节度使、知平州事。
    周围全是坞壁堡寨,基本都是依附平州而存,可以给平州城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
    而且除此之外,平州城自身的防务,也给经营得甚好。
    城防工事已经修缮完毕不用说,护城壕沟又宽又深。
    就算不是临战,壕沟外面没有什么羊马墙女墙,但也有卡砦遮护四下城门前面,防止敌人直扑城墙之前。
    城墙之上守具也是齐备,随时都有巡守军士。
    这般城防,没有完善攻具的敌人,来几万人也打不下来。
    在平州的一处豪宅内,张觉正在喝着闷酒,他手下几员大将在下面,也都是人人低着头,面带不忿。
    有百十个直甲士在外院警戒,一处值房当中都挤着十七八条汉子,人挤着人转身都难。
    “大哥,难道就看他们如此肆意妄为么!”张敦固一拍桌子,大声骂道。
    张觉抬起头看着自家弟弟,众人这才发现,张帅双目赤红。
    “大哥.”张敦固心中一急,站起身来,对自己刚才的话有些后悔。
    女真人今日派了个鸟谋克来传旨,让张觉出兵,攻打萧干。
    他在女真部落中,不过是个区区谋克,手下一百多个女真兵。
    可是到了平州,却肆无忌惮,刚进城就把张觉派去迎接的人抽了个半死,怪罪张觉不亲自去迎接他。
    张觉到了之后,被他从马上啐了一脸唾沫,然后就进城,要美女伺候。
    张觉咬着牙,含恨派人去给他送去几个妓女,被他全部弄死了,又带着手下闯入一个小官的家中,侮辱了人家的女眷。
    这小官是张觉的亲戚,他自己本来就是平州人,如今算是在乡亲父老面前,丢尽了面子。
    如今那群畜生,还在小官家中,喝醉了之后呼呼大睡。
    张觉的首席谋士,原辽国枢密院吏员李安弼起身,小声说道:“张帅,若是想动手,就不要迟疑。如今女真大军都在东边,无暇西顾,而完颜阿骨打病重。若是想忍气吞声,就不要动怒,好生安抚这个使者。”
    张觉看了他一眼,说道:“李兄以为如何?”
    李安弼想了想,说道:“女真人如此野蛮无礼,将来若是一直屈服他们之下,恐怕今日之事,还会不断重复。”
    平州都统张忠嗣一拍桌子,起身道:“张帅,动手吧!”
    其他下属也纷纷站起身来,几乎全部支持。
    张觉一摔酒杯,道:“女真鞑子,凶残狠厉,我们大好的汉子,岂能受他们欺辱!我意已决,反金投宋!”
    李安弼点头道:“既然如此,我愿赴汴京献平、营、滦三州图籍!”
    “好!”
    张敦固兴冲冲地拔出刀,走到院子里,扶起跪在地上的中年小官,“李叔,你自小看着我们弟兄长大,我们岂会坐视不管!大哥已经决定了,这就去给你报仇雪恨!”
    小官猛地抬起头来,砰砰磕了几个头,然后起身。
    他跪的太久,差点没站稳,“我这条命,早晚还给你们!”
    张觉下令封锁城门,一个人也不许出去。
    然后亲率兵马,杀到李家,院子里的金人还醉哄哄的,地上有些血迹。
    不远处,一具赤条条的尸体,以十分不堪的姿势,被摆弄在院子里。
    张觉领兵进来,几个还算清醒的女真鞑子,慌忙起身寻找兵刃。
    但是醉酒之后,他们已经骨软筋麻,被一群平州兵剁成一块块的,还不解恨。
    张觉一脚踢开那金人谋克的脑袋,下令各地堡寨,加强防守,派出哨骑。
    辽地、燕地,深受女真的蹂躏,其实早就已经忍不住了。
    张觉起兵的消息传开,周围的人很多都开始响应。
    首先就是萧干,他如今已经登基,自称大奚国皇帝。
    因为女真人的德行实在不怎么样,杀戮过盛,周围的辽国旧官僚、燕云汉人豪强及地方武将全都和张觉一样。
    如今有人挑头,各地纷纷响应,景州的高党、滦州赵仁彦直接奉张觉为帅,宣布追随。
    张觉带兵五万,顶到了润州,防备女真南下。
    ——
    汴梁城中,这些时日却越来越是安静。
    就好像是触底反弹,原本浮夸浮躁的汴梁,在经历了童贯给他们的打击之后,反倒是冷静下来。
    高俅认认真真练兵,蔡京勤勤恳恳治国,就连赵佶,也在感受到危险之后,收敛了自己的性子,时不时拿出小金库来,让高俅和蔡京使用。
    汴梁文臣,筵宴少了,点卯上班时候,更加的勤奋积极。
    说到底,他们只是喜欢党争,没有人不爱大宋。
    大宋对士大夫太好了,要是大宋被推翻了,大家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偏偏河道又出了问题。
    从伐辽前后开始,朝廷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了连场战事当中。仅有一点治河经费,都拨给了汴梁本身以及上游河道,怕上游决口泛滥到汴梁这里。
    至于下游黄河,就停个几年也罢。
    现今朝廷更没心思问这个事情了,只是坐等万一下游决口,地方郡县将公文行上来。
    至于是否处理赈济,什么时候行赈济修河之事,都还在犹豫当中。
    在这样莫名沉郁的气氛之下,时日一天接着一天的过去。汴梁局中之人,能参与此事的,只觉得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时候,张觉手下的李安弼来到了汴梁,带来了平、营、滦三州的图籍,宣布弃金归宋。
    当天,在彤庭之上,赵佶面露喜色。
    但是他们没有当场同意,而是选择不再声张,赵佶和王黼等人,在艮岳召见李安弼。
    李安弼见识了汴梁的繁华,也看到了京营新军,心中更是对这里多了些信心。
    在大宋这样的国家治下,岂不是比臣服于女真鞑子脚下强了百倍。
    艮岳,在李安弼眼中,就跟人间仙境差不多。
    他心怀忐忑,在一个亭子内,等待大宋官家的召见。
    不一会,有仙妃一样的宫女,前来宣他觐见。
    李安弼不敢抬头,跟在她身后,来到一处宫殿。
    宫殿内,赵佶端坐在上,李安弼只看了一眼,就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皇帝!
    简直跟神仙一样。
    这次归宋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赵佶本人,则没有那么乐观,但凡好大喜功帝王,哪怕对兵事一窍不通,心中也有一个开疆拓土的美好愿望。
    擒胡酋于阶前献舞;
    麾下大将,封狼居胥,勒石纪功;
    四夷来拜,五胡臣服,万国朝贡
    当初赵佶就是因为这个,在对大宋境内臣僚们吹捧的丰亨豫大局面失去新鲜感之后,被童贯一说,马上就想到将西军北调,去北伐燕云。
    就这一点来说,他胆子确实挺大的,先前几个君王都不敢。
    可惜伐辽这件事,从开始之后,就成为了赵佶的噩梦。
    前线传来的消息一次比一次让人难堪,到后来简直是丢人现眼了,屡屡战败,动辄覆军。
    不知道的,还以为大辽正当鼎盛呢,这一战也彻底戳破了大宋强国的表象,将羸弱暴露无遗。
    派出去的统帅和麾下出征大将,更是一团乱麻,大军进两步退一步的,老是没个实在捷报。
    再加上库藏内的那些底子流水价一般的用出去,当初那点热情,赵佶早就丢到了九霄云外,只觉得自己揽了一个麻烦在手上。
    所以哪怕如今平州张觉,带着一大片土地前来归顺,赵佶也十分犹豫。
    不接受吧,一大片领土白白送来,岂不可惜。
    接受吧,又怕女真人以此为由,前来讨伐犯边。
    李安弼不知道他的这些顾虑,见了赵佶如此风度,光彩照人,于是不顾一切地开始狂拍马屁。
    就跟当初赵良嗣一样。
    说着说着,赵佶就听嗨了,觉得自己确实不凡,理应是四海之主,收回平卢更是理所应当。
    那里本来就是华夏故土。
    王黼一看,也在跟前添油加醋,劝说赵佶。
    于是赵佶脑袋一热,当即同意,叫他们尽管放心,自己会下旨让燕山府的人马策应他们,互为犄角。
    李安弼大喜,当即叩谢圣恩,因为他说的实在好听,赵佶下令赐金百两。
    ——
    六月中,陈绍得知平州消息时候,正在和魏礼商议河西官员的任免。
    他啧了一声,道:“张觉一个书生,没想到有这个血气!”
    “幽燕平卢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此番他们能在金国如日中天时候起兵,确实是弥天大勇!”
    陈绍走到地图旁,看了一眼,指着地图上说道:“若是燕山府的谭稹、箭苛山的萧干和张觉能默契一点,依托地形,未必不能挡住女真人。”
    此时女真大军,都在云内狩猎耶律延禧呢,这老弟非但不投降,还时常反击。
    前不久,金兵攻进了他藏身的营寨,耶律延禧弃营北逃,导致都统马哥被金军所获。
    但是他马上就传檄天德、云内、朔、武、应、蔚等州,相约所有辽国义士、兵马、豪强,等七月份一起反击。
    而且又派人联络陈绍,让他一起出兵,约定事成之后,助他取代大宋。
    陈绍依然是客客气气,把他的书信删改一番之后,保存了起来。
    并且让人带回去一些物资。
    因为耶律延禧,事实上已经逃到定难军边境了,甚至有些人马,就在陈绍地盘上。
    黑山那边的定难军,严防死守,不敢出寨。
    生怕战火无故烧身。
    毕竟节帅可没下令参战。
    就在陈绍和魏礼,分析平州局势的时候,赵河匆匆来报。
    “东家,折夫人要生了。”
    魏礼一听,腾的一下站起身来,比刚才听到张觉举事,要激动的多。
    “节帅,快去看看吧。”
    陈绍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带着大虎、赵河等亲兵,直奔内院。
    到了内院门口,亲兵们止步,陈绍独自进去。
    院子里挤满了丫鬟嬷嬷,一个个忙的打转,陈绍坐在一旁,耐心等待。
    老人说屁股大的妇人好生养,是有一定道理的,折氏没怀孕的时候、虽然腰身纤细,但盆骨较宽。她二十多岁了才生头胎,正是最合适的时候。
    果然,不一会,就有人前来报喜,说是恭喜节帅,母女平安。
    陈绍若有所思,没见到孩子的时候,心中竟然还在盘算利弊。
    想到这种事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便有些释怀,匆匆走了进去。
    折氏一脸疲惫地躺在榻上,头发也是湿的。
    节帅府如今物质条件,比不上大宋宫廷,但也差不多少。
    而且身边的人都很可靠,能给折氏提供保护和照料,有时候人们所需、不过就是如此基础的东西。
    不管平素多么娇贵的妇人,生孩子的时候同样狼狈、会弄得一片狼藉,生老病死面前,人的身份区别并不大。
    陈绍在房间里,看着刚出生的婴儿,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感受。
    从无到有,竟然多了个亲人,虽然道理都懂,但亲自见到这一切、他仍觉得有点神奇。
    刚才那点心思,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不敢把襁褓抱起来,只是低着头仔细打量着孩儿。孩儿的眼睛闭着,已经不哭了,看起来很乖。
    陈绍开口道:“你看她,多可爱,以后一定跟你一样漂亮。”
    折氏十分疲惫,但还是撑着说道:“你给她取个名字吧。”
    “就叫陈杏儿,怎么样?”
    陈绍想起那天在杏树下,折氏的梦了。
    折氏嘴角一笑,牵动下身有些疼,马上出了一头汗。
    “乳名就叫阿锁。”
    “是长命百岁的意思么?”
    陈绍笑了笑,说道:“没错,只要她长命百岁,其他的就交给我们。”
    “而且乳名就是要取轻贱的字,据说这样好养活,太精贵了反而不好。”
    折氏有气无力地说道:“有这样的说法,杏儿也挺好听。”
    陈绍喜得千金的消息传开,先是内宅的几个,全都过来看望。
    陈绍担心孩子染病,没有教她们进去,只是陪着自己说说话。
    春桃听到名字之后,突然捂着肚子笑了起来。
    李师师瞪着眼,就要打她。
    “姐夫救命!”
    陈绍最疼春桃,将她护在身后,道:“怎么没来由打人。”
    春桃趴在陈绍耳边,笑嘻嘻地说了几句,李师师一下就恼了。
    陈绍赶紧抱住她,笑道:“我早问你,你不跟我说,这怪谁去。”
    原来李师师在家中时候,本名就叫‘吴春杏’。
    陈绍笑呵呵地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改个字嘛,叫‘陈幸儿’如何?”
    “得此千金,幸也!”
    李师师见他如此宠爱自己的女儿,想起自己的经历来,不禁有些窝心。
    好在还有陈绍宠她,马上改了自己刚取的名字,三个人腻歪了一阵,两人联袂离开。
    等到春桃和师师离开,朱令三姐妹携手而来,各自带了些礼物。
    陈绍这下就放松很多,接受了她们的祝贺,又叫她们今后好生努力,争取给本大老爷多生几个。
    不知道是不是商量好的,她们前脚刚走,张映晗和翟蕊一起来了。
    她们还是有些拘束,说话十分官方,像是在路上匆匆想好,然后死记硬背出来的。
    陈绍笑了笑,一人亲了一口,自己这段时间很忙,没怎么回来。
    即使是回来了,要么在折氏院子里,要么去师师或者环环那里。
    这两个小妾,有点受冷落了,她们跟着自己的时日又短,拘束紧张很正常。
    等她们走了之后,环环就来了。
    进来时候还挺高兴,看见陈绍就冷着脸。
    陈绍也不惯着她,伸手道:“过来!”
    “凶什么凶!”种灵溪凶巴巴地走过来,被陈绍一把抱住。
    她还是蛮喜欢被陈绍抱住的,只是感觉到脸颊有些痒,又笑着挣扎起来。
    “我给继”
    “你以后就叫姐姐!”
    “好吧,我给她找了个奶娘。”
    “你进去看看吧,和她说说话。”陈绍拍了拍她的屁股。
    环环点头,迈步进去,看了一眼襁褓里的孩子,一脸好奇。
    没一会,已经接到了内宅大庭院的奶娘,便跟着瑞珠进来了。
    这时嬷嬷抱着孩子已入里屋,孩子还在哭。翠蝶进去把孩子抱了出来,奶娘接过孩儿,十分娴熟背过身、拉开衣领喂奶。
    阿锁果然是想吃奶,立刻就停止了哭声。
    奶娘姓吴,是节帅府里的人,看起来大概二十几岁,身材稍显丰腴,脸脖上的皮肤晒得有点黑,手背上也红彤彤的。
    看样子,就像是刘光烈最初送来的那一批黑丫鬟,她们来了之后,普遍都吃胖了。
    陈绍在一旁问道:“你家孩儿多大了?是男孩女孩?”
    奶娘刚才还在悄悄打量陈绍,听到他说话马上笑着说道:“七个月,婆婆和小姑都说可以吃粥。”
    这一批丫鬟,因为来得早,普遍都很大方,见了陈绍也不怯,颇有些亲近。
    陈绍说道:“翠蝶,你让后厨每天带些鱼肉送去,再挑十匹绢,一并送去。”
    奶娘转过身来,抱着吃奶的阿余、一脸惊喜道:“赏赐太多了!”
    陈绍立刻转身回避,说道:“没事,以后可以带来,给阿锁做个伴。”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