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陆逢时 > 第103章 无头男尸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3章 无头男尸

    第103章 无头男尸
    “好。”
    裴之砚应道,很自然地将她的行李拿了进去,放在墙边。
    他则拎着自己的书箱,走进了西边那间稍小一些的卧室。
    承德手脚麻利地将马车上的行李卸下归置好,又忙着去打听附近哪里可以购置日常用品和食材生火做饭。
    一时间,小院里竟有了几分安顿下来的烟火气息。
    夜幕缓缓降临,承德从外面买回了些简单的吃食和灯油。
    三人就在堂屋用了晚饭。
    饭后,承德收拾碗筷,裴之砚点了灯,在灯下翻阅从府衙带回来的一些卷宗文书,提前熟悉公务。
    陆逢时则坐在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和天上的疏星,不知在想些什么。
    烛火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墙上,偶尔随着翻书声或轻微的动作晃动一下。
    不知过了多久,裴之砚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子。
    目光不经意间落在窗边的侧影上。
    灯下的她,面容显得格外柔和安静,与白日里出手凌厉的模样很是不同。
    他想说什么,嘴唇动了动,最终却只是无声的拿起茶壶,倒了杯温水,轻轻放在她身边的窗台上。
    陆逢时回过神,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那个粗瓷茶杯上。
    “谢谢!”
    她伸手端了起来。
    水温正好。
    ……
    第二日辰时初刻,身着官服的裴之砚准时出现在河南府衙。
    承德跟在他身后半步,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府衙内已开始忙碌,胥吏抱牍穿行,见到这位新面孔,皆投来或好奇或探究的目光,而后迅速低头做事,偶头小声议论着。
    昨日那位王判官早已候在院中。
    见到他来,脸上立刻堆起熟稔的笑容迎上前来:“裴佥判,早啊。
    府尹大人与众位同僚已在二堂等候,请随我来。”
    “有劳王判官。”
    裴之砚拱手,跟随着他穿过廊庑。
    二堂内,气氛略显肃穆。
    李格非端坐于上手主位,身着一件紫色圆领襕袍,袍服有质地精良的暗纹罗料支撑,宽大的袖口自然垂落。
    一条金光熠熠的荔枝纹带銙腰带紧紧地束在腰间,不仅勾勒出官袍的挺括轮廓,更是其崇高地位最直接的宣告。
    下手两侧,已坐了四五位官员,皆是绯袍或青袍。
    裴之砚步入堂内,瞬间吸引了所有视线。
    他目不斜视,行至堂中,对着李格非躬身长揖:“下官裴之砚,参见府尹大人。”
    李格非微微颔首,声音平和:“裴佥判不必多礼。今日召诸位前来,是为引见新任佥判裴之砚裴大人。
    裴大人乃今科榜眼,少年英才,日后同衙为官,还望诸位同心协力,共理府事。”
    “下官谨遵大人教诲。”
    裴之砚再次躬身,随即转向堂内众位同僚,团团一揖,“下官裴之砚,初来乍到,于刑名政务尚有诸多不明之处,日后还需想诸位前辈同僚多多请教。”
    态度谦逊,礼数周全。
    一位坐在李格非左下首,面色红润,身着绯袍的中年官员率先笑着开口,“裴佥判不必过谦。
    老夫通判赵必,日后同在府衙,理应相互照应。”
    他笑容可掬,看似热情,眼神却飞快的上下扫视着裴之砚,带着掂量的意味。
    “赵通判。”
    裴之砚恭敬回礼。
    通判位在佥判之上,乃府尹副贰,地位颇高。
    另一位身着青袍,年纪稍轻,面容精干的官员接着开口,语气稍显平淡许多:“录事参军,周挺。”
    他只报了官职姓名,略一拱手,便不再多言。
    “周参军。”
    裴之砚同样回礼。
    参军录事掌稽核文簿,监察吏员,亦是实权职位。
    随后是一位面容俊雅,气质略显沉郁的官员,他轻咳一声,声音温和:“司理参军,刘云明。日后与裴佥判职司关联颇多,还望勤勉共事。”
    他话语客气,却将“勤勉共事”四字稍稍加重些许。
    “刘参军!”
    他神色不变,依旧恭敬:“日后还请多多指教。”
    最后是一位身材高瘦,眼神锐利的官员,他打量着裴之砚,嘴角噙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推官,孙敬。
    裴佥判年轻有为,日后这河南府的刑名案子,看来能轻省不少了。”
    这话听着像是恭维,细品却带着几分试探与不易察觉的锋芒。
    推官掌司法审讯,与佥判职权亦有重迭。
    “孙推官言重了,下官初学乍练,唯恐力有未逮,正需孙推官这般经验丰富的同僚引领。”
    裴之砚应对的滴水不漏。
    既示弱,又捧了对方一句。
    孙敬笑了笑,未再言语,只是那目光依旧在裴之砚身上打转。
    引见完毕,李格非简单询问了几句裴之砚的安置情况,便道:“裴佥判初至,可先熟悉一下府内规程卷宗。
    王判官,将近年来的刑狱案卷摘要,取一部分送至裴佥判公廨。”
    “是,大人。”
    王判官连忙应下。
    “若无他事,便都去忙吧。”
    李格非挥了挥手。
    众官员起身告退。
    裴之砚随着众人走出二堂,赵通判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呵呵说了句“有事可来寻我”,便先行离去。
    周参军面无表情地快步走到自己的公房。
    刘参军则对裴之砚微微颔首,也转身走了。
    孙推官倒是慢了一步,与裴之砚并肩而行,状似随意地问道:“裴佥判昨日猜到,竟已安置妥当了?官廨可还住得惯?听闻福善坊那院子,空了有些时日了。”
    裴之砚侧头看他,语气温和:“有劳孙推官挂心,官廨甚好,一应俱全。”
    “哦?那就好。”
    孙推官点点头,似笑非笑,“我还担心裴佥判东京繁华之地来的,住不惯我们西京的老旧屋子呢。
    毕竟,裴佥判可是太后和官家都看重的人才啊。”
    这话里的意味就有些深长了。
    裴之砚脚步未停,面色如常:“孙推官说笑了,下官寒门出身,能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已属幸事,岂敢挑拣?
    至于才学,更是不敢当,唯有竭尽驽钝,为朝廷效虑而已。”
    孙推官哈哈一笑:“裴佥判过谦了。
    好了,到了,孙某先行一步。”
    他在一处廊庑拐角处停下,指了指另一条路,那是推官办公所在的方向。
    “孙推官请。”
    裴之砚拱手相送。
    看着孙推官离去的背影,裴之砚眼神微凝。
    这位孙推官,看似直率,实则机锋暗藏,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他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朝着自己的公廨走去。
    公廨位于府衙西南一隅,陈设简单,一桌一椅,并两排书架,还有几件待客的凳具,空气中还隐隐残留着新洒扫后的尘土气息。
    他刚在书案后坐定,承德正欲为他研磨铺纸,门外便传来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停在了门口。
    来人是王判官。
    他脸上那惯常的笑容淡去了几分,甚至还带着一丝凝重。
    “裴佥判,”
    王判官拱手,语气肃然,“打扰了,就在方才永宁县有紧急公文送至府衙,事态严重,府尹大人命我即刻前来,请佥判一同前往二堂议事。”
    裴之砚放下刚拿起的卷宗,起身:“可是出了何事?”
    他一边整理袍袖,一边随王判官向外走去。
    王判官脚步不停,语速略快:“洛水下游,永宁县境内的榆林巷附近河滩,今早发现一具无名尸身。”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下,“死状颇为蹊跷,首级不知所踪,且,巨额永宁县令初步查探,死者腰间系有银鱼袋。”
    银鱼袋?
    裴之砚眸光一凝。
    五品以上官员方可佩戴银鱼袋。
    西京之地,官员勋贵众多,此时立时变得非同小可。
    “可知是哪位大人?”
    裴之砚追问,脚步未停。
    王判官摇头:“面目难辨,又无首级,用明显的人无法确认。
    但观其官袍制式与料器,绝非寻常小吏。王县令不敢擅专,已封锁现场,火速报来府衙。”
    他侧头看了裴之砚一眼,以为复杂,“府尹大人之意,恐非寻常凶案,需得府衙立刻派人主持勘验。裴佥判新至,此事……恐怕需劳烦佥判亲自走一趟了。”
    言语间,两人已至二堂门外。
    堂内,府尹李格非已端坐其上,面色沉静,不辨喜怒。
    通判赵必,司理参军刘云明,推官孙敬等极为要紧的属官也已在场,皆是神色肃然。
    裴之砚与王判官入内行礼后,在右边靠近府尹的空位坐下。
    “永宁县之事,诸位想必已听闻。
    尸身疑似朝官,死状诡异,民间已有不安议论。此时必须速查严办。”
    他略一停顿,继续道:“裴佥判。”
    “下官在。”
    “你新任佥判,职司刑狱,此案便由你为主,即刻前往永宁县榆林巷现场,主持一应勘验事宜,务必查明死者身份,死因。
    永宁县衙上下,及府衙相关吏员仵作,皆听你调遣。有何进展,随时来报。”
    “下官领命。”
    裴之砚躬身应道,面无波澜。
    李格非又看向其他人:“赵通判,府衙日常政务,暂由你多费心。
    周参军,案牍稽核不可松懈。刘参军孙推官,你二人从旁协助裴佥判,若需调用案卷人手,务必配合。”
    他目光沉凝了“西京重地,发生此等骇人之事,绝非小可。
    望诸位同心,早日查明真相,安定人心,给朝廷一个交代。”
    “下官遵命!”
    众人齐声应道。
    孙推官上前一步,对着裴之砚拱了拱手,嘴角那丝若有似无的笑意淡去了些:“裴佥判若有差遣,下官定当尽力。”
    刘云明也微微颔首:“勘验所需,裴佥判尽管开口。”
    “多谢。”
    裴之砚回礼,对李格非道,“事不宜迟,下官这便动身。”
    他转身走出二堂。
    承德早已候在外面,见状立刻跟上。
    王判官也跟了出来:“也备好快马和向导,府衙的陈仵作也会随佥判同去。”
    “有劳王判官安排周全。”
    裴之砚点头,脚步未停,等出了府衙,他转头对承德道,“你速去告知夫人一声,再来寻我。”
    承德点头,速去福善坊。
    “去永宁县?”
    这才刚上任就出差呢,定然是极为要紧的命案才会惊动府衙。
    “知道了,路上打起精神来。”
    “小人知道。”
    承德应下,这才翻身上马加速往城门去。
    出城五里后,追上了裴之砚他们,一行人快马加鞭,不到一个时辰便赶至永宁县榆林乡外的洛水河滩。
    事发地已被永宁县衙的差役用绳索和帷幔层层封锁,外围聚集了不少闻讯而来的百姓,议论纷纷,脸上交织着恐惧与好奇。
    永宁县令王璞正焦急地搓着手在帷幔外踱步,因为心焦,额头已经冒出不少细汗。
    一见裴之砚等人赶到,如蒙大赦般急迎上来。
    “下官永宁县令王璞,这位大人是?”
    孙推官:“这是新来的裴佥判。”
    王璞连忙行礼:“裴佥判!”
    “王县令不必多礼,现场何在?”
    裴之砚勒住马,利落翻身下来,动作间官袍下摆微扬。
    “就在前面水草丛林里,下官严令不得移动分毫。”王县令连忙引路,声音发紧,“只是河水冲刷,痕迹凌乱…”
    孙推官和刘参军也相继下马,面色凝重跟在裴之砚身后。
    穿过帷幔,河滩泥泞湿滑。
    水腥气混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腐败气息扑面而来。
    一具无头男性尸体卧在浅水边的乱草中,官袍华贵却被水浸泡的肿胀变色,腰间那个银鱼袋在晦暗天光下格外醒目。
    颈部的端口参差不齐,皮肉外翻,被水泡的发白。
    仵作老陈头不需吩咐,已蹲下身,打开随身木箱,开始仔细查验。
    现场鸦雀无声,只闻洛水潺潺流动和远处隐约的鸦鸣。
    裴之砚屏息凝神,目光扫过尸体周围的地面以及附近的河水。
    没有急着靠近尸体,以免破坏可能存在的细微痕迹。
    孙推官抱臂站在稍远处,眉头紧锁,开始分析:“看着官袍纹样,应是武官.,至少是从五品的勋阶。
    西京这般品阶的武官,屈指可数。”
    刘参军点头附和,面色愈发沉郁:“无故失踪,府中岂会不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