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三大模型
第446章 三大模型cg技术的应用很广泛,涵盖了影视製作、动画设计、三维建模、游戏开发等。
只是国內的cg圈目前还很小,一是因cg技术所归属的计算机图形学,大部分大学都还没这个专业,二就是因为国內的特效技术与该行业还在发展初期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圈子小,搞游戏的冯驥,早年在论坛上便和搞动画的杨宇认识了。
游戏和动画,看起来是两个东西,实则本质上是一个技术领域。
冯驥和杨宇都是技术宅,一个一心想搞3a游戏大作,並以此为梦想:
一个一心想搞动画大电影,並以此为目標;
两个在特效技术领域都很有理想的人,在论坛交流中就渐渐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那你们还挺有缘分的。”安茜感到有趣地道。
杨宇和冯驥相视一眼,各自微微一笑。
早在去年有关安华官司的新闻被媒体报导出去后,冯驥那会儿就联想到了一个事情。
安华的光影软体通过控制硬体,所发射出来的契合电影情境的光线,可以作为可靠又是实测的参数与数据,来搞一个光影特效模型,或者说是特效引擎。
在他们这个技术领域的行业里头,眾所周知的是,搞一个特效大模型出来,资金是一回事,模擬出足够的数据出来供大模型运转与进化才是重中之重。
就比如好莱坞的《侏罗纪公园》,那些恐龙是怎么动起来的?
先是每一个恐龙,在现实中都有对应的一比一的实体模型,然后利用机械吊臂或內置晶片控制,让恐龙模型缓慢抬脚动起来,再用摄影机捕捉每一个动作,最后把动作放入电脑中的特效场景里进行合成,才能达到儘可能真实的效果。
而捕捉到的恐龙的一个动作,就是一个参数,一个数据。
当数据的量变成海量的时候,再用程序算法把海量的动作特效数据分门別类归纳与总结,保存於资料库中,就形成了一个恐龙动作的特效大模型。
如此一来,往后再做《侏罗纪公园》的恐龙特效画面时,很多动作就能直接从资料库里调用,稍微调整下就能復刻出来,不再需要实体来捕捉动作了,从而能节省大量的製作资金与製作时间。
而每一个特效场景都需要光影,只有光影符合情境了,画面才会更加真实,或是更契合电影题材。
同理,光影也需要海量数据,来形成光影特效大模型。
光影的数据如何而来?
在国际市场上,全球的摄影师就是提供这类数据的主力军。
北欧的极光也好,南极和北极的七彩散射光也罢,一些游歷全球的“寻光者”摄影师都会去捕捉画面。
追求艺术也好,为了赚钱也罢,全球各地的摄影师的含光效的摄影作品,都能够成为光影特效大模型的素材。
由此而看,这个光影特效大模型的建立,费时又费力。
不仅需要海量的、不同的现实世界素材,用来在电脑上渲染並加工成艺术性光影,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库存来充实数据底蕴,最后才能用技术、用程序算法把数据进行编程,
形成这么一个光影特效模型。
反观安华的专利,仿佛错位时空般的,极大的减少了这个光影特效模型建立的常规过程。
电影院天天都在放电影,放的还是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电影。
既有冰川,又有海洋;
既有山地,又有平原.·
虽然只是电影画面,但安华的软体有一个团队,为不同的电影场景量身定製地设计出了相应的设备光效。
观眾既喜欢,市场反响又很好,那这光效就可以直接作为素材来用了,不用去全球各地到处跑了。
软体控制硬体要发送一道光效指令,硬体才能听从指令行事,发射出对於的光线。
这个指令就是一个数据,对应在安华光影设计团队的工作中,就是每部电影的光效设计方案。
所以,只要拿到安华这两年对每一部电影放映中的光效设计方案,再隨便拿一台安华影院同类型、同品牌的数字灯光设备来按照对应方案放一遍灯光。
然后再把根据方案放出来各类光源,用高清摄影机捕捉画面进电脑,隨后用算法將之优化,並根据电影题材分门別类的保存起来,一个光源特效模型就能迅速建立起来。
这虽然只算一个粗糙的模型,但却完成了0到1的过程,剩下的就靠积累与技术成长下的再优化就是了。
总比要到全球各地捕捉不同环境的光效,到手了还要去预判这类光效適合哪类题材和场景,要省事得多。
“所以呢。”华逸尘笑著问道,“二位想合作什么,有什么想法?”
冯驥在去年的第一时间,就从安华的专利应用环境联想到了这个点,他还以为只有自已聪明,甚至还想以此为条件等自己稍微发达点再来找华逸尘谈相关合作。
但他没想到,自己的好朋友杨宇也想到了这一点,並且在过年前就给华逸尘把此事给提了出来。
这打乱了他的计划,但文一笑置之。
有好的创意想法又如何?华逸尘是资本大佬,光凭一个想法就能占到便宜不成?
杨宇很单纯,把跟华逸尘打交道的此事都分享给了冯驥。
冯驥他也就坐不住了,趁此机会跟杨宇一起趟首都跟华逸尘见面,以求如果真能达成合作的情况下分一杯囊。
他和杨宇虽然同时看上了安华的专利所衍生出来的光影数据,但他们两个人的出发点不同,一个侧重於游戏建模,一个侧重於动画建模。
不管是游戏建模还是动画建模,都离不开优质的光影效果来渲染画面。
“一个搞游戏,一个搞动画。”华逸尘摸了摸下巴,打趣道:“这跟我有什么关係呢?”
安茜展顏微笑,从华逸尘的举止中就知道他是故意的。
杨宇和冯驥是两个超级潜力股,在先见之明下让丈夫来了些调侃下二人的兴趣。
杨宇张了张嘴,不善言辞的他对於这个问题有些无言以对。
冯驥则低头思虑,在组织著能够说服华逸尘的语言。
李梦琳率先开口:“华总您也知道,我们想搞《哪吒》相关电影,场景是重点,所以我们要搞的场景模型,需要大量不同的影视光影效果来铺陈;
冯驥的团队准备开发一个有关西游记的网游,角色眾多,技能眾多,他要搞的是游戏角色的动作模型,也需要大量的光影效果来垫底人物画色。
我看了安总的《重见天日》,如果拥有场景模型的话,那在拍摄过程中就无需准备太多定製化的道具了,直接上模型数据来合成即可,这是完全能做到的。
我也知道安总拍了部《大唐仙侠传》,虽然没看过,应该还在製作过程中吧,但想来仙侠剧定然会设计到很多动作上的特效。
如果拥有动作模型的话,同样会省却很多人力物力。
所以,不管是场景模型,还是人物动作模型,放在影视行业里面,在我想来也是很有必要的需求。”
李梦琳在努力推进合作,杨宇和冯驥两个技术宅在旁频频点头附和。
此情此景,令华逸尘饶有兴致地道:“也就是说,我提供光效数据,你们两家提供两个分类领域的技术,然后成果共享?”
“对。”李梦琳点头。
“但问题是。”华逸尘眨了眨眼,“研发的技术资金,成立公司的人力物力成本,由我一个人出吗?”
李梦琳尷尬了,杨宇和冯驥低头闭嘴。
安华既出核心的数据,又要出投资的成本,成果还要共享,这確实有点显得他们要得太多了。
但没办法,他们可没多少资本来搞这么个大项目。
毕竟是三大特效模型,这研发的成本不说有多高,反正不是他们能承受得起的。
“这样吧。”安茜柔和道,“先谈可行性,毕竟也是大合作,確立可行了再说其他,
不可行的话说太多也没用,纯粹浪费时间。”
她介绍汤凯年和罗钟斌,“这位是安华信息的老总汤工,清华大学出来的软体工程师;这位是安华院线的副总罗钟斌,中戏美院的博土,美术光影和数字设备方面的研究造诣颇高。
谈技术上的东西我们不行,你们和这二位老总来聊,討论和摸索出个结果出来,如果可行的话,我们再谈后续的事。”
双方各看了一眼,李梦琳点点道:“好。”
华逸尘看向汤凯年和罗钟斌,起身拍了拍罗钟斌的肩,说道:“汤工,你和老罗抽几天空谈一谈,听起来还是不错的,工业化的电影是需要特效方面作为底蕴之一的。”
汤凯年和罗钟斌点了下头,刚才才在办公室谈了工业化影视基地,现在来了个可以配套的合作项目,也让他们二人对此事多上了几分心。
“那你们聊。”安茜说了一声,又冲李梦琳道,“技术方面的事情你们好好討论,如果是有可行性的,我们都能够有效去进行发展的,我想我们不会拒绝这项合作。”
“好的安总。”李梦琳笑著点头。
就这样,安茜和华逸尘离开了接待室,任由他们一群搞技术的人谈论专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