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大明:科举舞弊?老朱请我入朝 > 第25章 到乾清宫报到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5章 到乾清宫报到

    “既然叶煊这么说了,你们两个就退下吧。”
    朱元璋的声音像是被抽乾了所有情绪,每个字都匀速地砸在地上,连空气都未被搅动分毫,显得很平静,很阴沉。
    蒋瓛和毛驤立刻躬身,迅速退去,跟在陛下身边多年,他们能感受到陛下现在的心情很不好。
    他们也不是很想听接下来谈话的內容。
    虽然对於这起案件的另外一层原委真相很好奇,但看叶煊这样子,很是想让他们两个退下,就代表著接下来谈话的內容可能涉及到了皇家问题,这可不是他们能听的,若是继续听下去,很有可能小命不保。
    两人退出这片区域后,並没有直接离开贡院考场,而是镇守在两侧,並唤来大量锦衣卫,严格禁止任何人进去。
    “叶誊录,还是个厚道人啊...”蒋瓛不禁道。
    闻言,毛驤点了点头,“確实,有些话就不该是你我能听到的,叶誊录很明显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让我们两个离开,他这是有意想要保住我们的命。”
    他们两人心狠手辣,特別是在狱內审判官员时也是绝对不留情的主,但也知道有恩要报的道理,同时叶煊这个人未来必然起势,他们自然要想著好好结交。
    同一时刻,隨著蒋瓛和毛驤离去,朱元璋的面色不温不火,看不出来情绪,看了叶煊一眼:“他们两个走了,说吧。”
    “你认为,浙东系和淮西系文官恩怨纠葛这么重,为何还会联合在一起?又为何要让毛驤和蒋瓛退下?”
    即使是朱元璋,此时也挺好奇的。
    闻言,叶煊深吸了一口气。
    强行让自己的心態稳住,他这个猜想很大胆,但同时也是最接近真相的。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隨即,他这才言道:“淮西系、浙东系文官爭斗多年,导致两系骨干刘基、宋濂、胡惟庸等人灭亡,再加上各种利益、恩怨、纠葛,导致两系不合,他们確实不可能联合在一起。”
    “但,根据臣的猜想,他们確確实实是联合在一起了,这其中有著种种原因。”
    “首先就是科举舞弊若是成功,以两系联合的力量,足以保证根本不会泄露出去,这是远远比举荐制度和旧的科举制度,更適合他们文官大族的获取利益方式。”
    “其次...”说到这里,叶煊看了朱元璋和朱標一眼,身躯微躬,道:“其次,就是因为皇长孙朱雄英。”
    皇长孙朱雄英!
    这六个字一出,仿佛周围的温度冷了许多,朱標立刻变色,朱元璋更是露出了危险的目光,那眼神很冷、很尖锐,似要將叶煊看透。
    “你清楚你在说什么么?淮西、浙东两系文官联合,能扯到咱的乖孙身上?”
    科举舞弊定性已经够严重了,若其中在牵扯到了皇家的人,更是牵扯到了朱雄英这种未来的皇太孙、现在的皇长孙,严重程度则更上一层楼,此刻哪怕朱元璋的心绪也不稳定起来。
    这群文官的胆子,真的这般大?
    “臣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叶煊给出肯定的答覆,这个猜想同样几乎就是事实,明朝时期文官大族的胆子,大的惊人。
    他之前有过类似的猜想,只觉得不太可能,但隨即想到明朝歷史上文官大族做的事情,又觉得不是不可以理解了。
    叶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语言,继续道:“淮西系、浙东系两系文官爭斗,归根结底依旧是文官体系之间的『內斗』而已,而若是他们面对同样的敌人,再加上他们能获得足够的利益,就不会內斗。”
    “譬如宋朝,军队力量失势,文官力量掌权。”
    “宋朝是文官大族最巔峰的时期,掌握了整个朝堂、天下的力量,甚至皇帝都对文官大族没有任何办法。”
    “而我大明的文官集体,自然也很想让明朝变成如宋朝般,所以他们面对的最大的拦路石,就是军队,也就是开国勛贵集体。”
    叶煊说的这个道理,朱標和朱元璋都懂,自古文武对立太常见了,况且当今大明文武对立格外严重,文官们看不起没有文化、不懂儒学的武將、武將们瞧不起不会打仗的书呆子文官,再加上各种原因,实际上矛盾很大。
    甚至,文官集体想让大明变成宋朝那般,朱元璋也没有感到意外,若他是文官大族中人,自然也有这种想法。
    “但,这又和咱的乖孙有什么关係?”朱元璋的语气几乎堪称质问了,提到朱雄英,朱元璋的情绪波动的特別大。
    现在话已经说到这种地方了,蒋瓛和毛驤也出去了,叶煊也不是藏著掖著的人,便直言道:
    “皇长孙朱雄英生母,为太子妃常氏。”
    “常氏,开平王常玉春之女。”
    “因此皇长孙天生就拥有著开国武將勛贵的支持。”
    “也就是说,未来若是不出意外的话,那么若干年后皇长孙继位,开国勛贵依旧占据朝堂上的大部分力量,文官集体依旧被军队压制的抬不起头。”
    “这不是文官集体想见到的。”
    “可他们就算不想见到,也没有任何办法。”
    “而现在,皇长孙所染天乃不治之症,如今太子妃吕氏被扶正,那么未来的皇长孙就是朱允炆,太子妃吕氏之父吕本,本来是元朝太常寺卿,吕氏世代文官大族天生有著文官集体的支持,朱允炆殿下从小受到儒学薰陶,有著文官力量的支持,文官集体自然也更想让朱允炆殿下未来成为皇太孙。”
    “未来陛下若是选择让朱允炆殿下成为皇太孙,原本天然支持皇长孙朱雄英的军队力量、开国勛贵势必会遭到陛下清理,这就將导致未来大明將是文官集体的天下;这是文官集体想看到的,他们都是聪明人,也能预见到未来的部分情景。”
    叶煊分析事情原委的同时也在时刻注意著朱元璋的面部表情,见对方始终面色平淡,便继续给出自己的猜想。
    “这是整个文官集体想要发生的事情,也是对於整个文官集体有益的事情,再加上科举舞弊也同时是对整个文官集体有益的事情,他们自然而然联合在一起,毅然决然的选择让文官大族子弟进行作弊;同时这也是为了让我大明朝在短时间內,整个文官集体增生出大量的力量,以此来抗衡皇权,让陛下和殿下未来选择朱允炆殿下为储君、而非朱允熥殿下!”
    有句话说的很对。
    身在局外,更能看清真相。
    叶煊了解整个明朝的歷史,站在宏观角度上能看清楚各方的利益、需求,再加上足够的信息,很容易能推算出事情的经过和原委。
    实际上,原本的歷史中,文官集体最终的目的有可能达成了。
    《明史纪事本末》:
    “太祖曰:『燕王类我,朕欲立之,何如?』刘三吾曰:『陛下何以欲为?陛下万岁后,置秦、晋二王何地?』太祖乃止。”
    太子朱標死后,明太祖朱元璋召集群臣,有意册立四子燕王朱棣为太子,而翰林学士刘三吾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燕王是第四子,若册立他为太子,那么秦王、晋王该置於何地?
    最终的结果,朱元璋册立朱棣为太子的想法打消。
    这样一位以武建国、乾纲独断的君王,他居然听一位文官的话?
    再者言,本来继位的规矩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標死后本来就该册立秦王朱慡,立朱允炆就不符合礼法,刘三吾怎么不建议册立秦王为太子呢?
    其中原因大致是秦王、晋王、燕王这几位藩王,镇守边疆时都是打过仗的,再加上老丈人都是开国武將勛贵,文官集体就不可能支持他们,以武立国的朱元璋对待官员手段这么狠,这几个常年打仗继位了手段也不会松到哪里去?估计得和朱元璋一样动不动就扒皮,这谁受得了?
    从这件事情也能看出来,文官集体的目的確实达到了,能让朱元璋改变想法,这就代表著明朝洪武后期文官集体的力量確实壮大到了一定的地步,甚至失去了武將集体的制衡,已经能接管整个朝堂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可能,明史本就杂乱,很多地方都对不上,叶煊只是根据各种可信的资料,进行分析罢了。
    但有一点可以百分百確定,明朝洪武时期文官集体绝对是站在朱允炆这边的。
    隨著叶煊说完这一席话,朱元璋闻言陷入久久的沉默,最后怒而反笑:“好,咱大明朝的文官,真是让咱刮目相看啊...”
    说完之后,朱元璋看向叶煊,道:“咱也对你刮目相看,浙东系和淮西系文官集体能联合起来,咱只想到了因为科举舞弊带来的利益,却没有想到和咱的乖孙也有关係。”
    “你很好。”
    “咱很看重你。”
    “这起案子若是没有你的话,估计很难查清楚。”
    “明日到乾清宫,咱有些事情要安排给你。”
    朱元璋在短暂的惊动后,表现的情绪倒是有些平淡了,这两句话说完,就示意朱標跟隨自己离去。
    叶煊听到明日要到乾清宫,心中思量著。
    自己估计,能活下来了吧。
    创造出了这么多对大明有益的制度,给老朱分析清楚了这起案件,他能感觉出来老朱很重视自己,现在让自己到乾清宫,估计是想留自己在身边了。
    到了乾清宫,就有机会到春和宫。
    通过那日和戴礼的交流,他知晓皇长孙朱雄英目前在春和宫內。
    他依旧没有忘记,治疗朱雄英的病,这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若是自己能把朱雄英的病治好,可以说暂时拥有一块免死符了,同时这也能让老朱相信自己拥有治疗马皇后病的能力,马皇后的肺癆病治疗的过程缓慢,那么在治疗的过程中自己將再获得一块护身符。
    双符在手!估计能保下这条命了。
    但叶煊始终觉得,老朱方才的举动似乎有些不正常,一个皇帝就算看中自己,用得著和自己说这么多吗,而且还不断地言称,这起案件没有他的话,很难查清楚。
    该不会...又是一个坑吧。
    还有,老朱方才说,即使是他也没有想到,这起案件背后的原因和朱雄英有关係,老朱是真的没想到吗?
    老朱为什么不继续问下去了?这起案件最终浙东系所有人没有参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全部是淮西文官系的参与,为什么是淮西武將系的举报?为何这些事情老朱不问了?
    “心累...”叶煊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这些,现在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了,科举会试第一天即將结束,本来考官们今日就可以离开贡院,更何况他还有皇帝恩许。
    回家收拾收拾东西,明日进宫吧。
    至於去昭狱內看看父母,这件事情...可以和毛驤说说,看看有没有机会。
    ........
    乾清宫。
    时间刚到下午,太阳劳累了一日,懒洋洋的滑落到半山腰,准备休息了,这和煦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落在乾清宫內的桌案前,带著些许的暖意,南京的三月並不寒冷,老朱穿著单薄的长袍,並没有处理政务,而是让乾清宫外所有人全部退下,只留下了太子朱標。
    “父皇,可是有很重要的事情?”太子朱標是跟著朱元璋一路回到乾清宫的,他们家庭关係其实有时候很和睦,平日里走路的时候父皇也会和他聊些事情,可今日回来的路上却一语不发。
    想来是有很重要的事情,必须回到乾清宫內和他说。
    “標儿。”
    看著太子朱標,朱元璋脸上带著慈祥,又带著些许的严肃认真,想了想道:
    “这个叶煊,是个不错的人才,让咱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你若能好好用这个叶煊,大明未来將会更加昌盛。”
    说到这里,朱元璋语气重了些,“但,一个臣子能力太强並不是件好事,咱不想大明朝出现一个司马懿,亦或者是霍光这类的人。”
    “你要防著他,咱方才已经教给你,怎么防著他了,你可发现了?”
    闻言,朱標不禁低下头,论驭下之术、政治权谋,他其实是不如父皇朱元璋的,这也是因为他本身就很少经歷、参与类似的事情,见朱標露出这番样子,朱元璋並未生气,而是继续道:
    “咱为何要让叶煊,假设这起案件的原由?你也了解咱的性格,咱对案件原委並不感兴趣,只是想將目前各部门、各地方的官员清洗,然后换上新的一批官员罢了;而之所以让叶煊假设这起案件,就是为了让他参与到其中去。”
    “无论他说了什么,未来因为这起案件死的人和家族,恨的都是叶煊。”
    “而不会恨咱老朱家,你懂吗?”
    “这些年来,淮西、浙东两系官员斗爭,死了多少人,可谁恨过咱朱元璋?不都是恨不得活活吃了对方?”
    “除了不会让官员们恨咱老朱家是一条原因外,另外一条原因就是防著叶煊;未来你若是控制不住此人,或者认为叶煊的存在已经没有必要,亦或者叶煊的力量足够强大產生威胁时,就將此事泄露出去,让他们去和叶煊斗,將叶煊斗死。”
    “天家,只需高坐上方,挑起爭斗、注视爭斗,用一方力量处理掉另外一方自己不需要的力量即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