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 第213章 文曲星是这样的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3章 文曲星是这样的

    第213章 文曲星是这样的
    地方学会的影响力一般看三样,那就是“政企校”。
    说人话就是山头、资本以及宗门的实力,比如说京城的师范大学有好几所,但真正硬实力相当豪横的,只有京城师范大学,可要说在影响力,那就未必,蹭“首都”两个字的地方师范院校,在华北的媒体圈颇有人脉。
    除此之外,那如果山头互相抗衡的动态平衡下,拼的就是资本。
    内资、外资都是,而放眼全国,外资利用率或许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可直接掌握的外资总量,那不用想的,只有京城,没有之一。
    沪州作为经济中心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断崖式的差距。
    所以很多震旦大学出来的“沪爷”有时候会很奇怪,凭什么京城能在新时代成立那么多新式媒体机构,并且还能衍生出各种奇怪媒体联盟,本质上就是“沪爷”的钱没有“京爷”多,更何况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珠三角”地区在思想阵营的倾轧中,其实是背了黑锅的,比如说“南方系”,那真是“南方”吗?
    正如宝安市一样,宝安市真是岭东省的地方城市吗?
    搞明白了这些基本原理,再回过来看张大安跟石向道的小规模冲突,“滇学研究会”这种没有形成学派的地方学会,是承担了不少风险的。
    一来云滇省本来就穷,基本建设方面销就大的惊人,匀给知识分子群体的肯定不多,还要给扎根一线的知识分子群体,那只能更少了;二来此时大方向还是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讲破天就是谁赚钱多谁就正义,这是个时代性的问题;三来云滇省高校都是客观上被边缘化的,愿不愿意现状都是如此,这就导致云滇省出来的宗门战斗力都偏弱,很容易被人在宗门团战上给扇耳光。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德立带着一堆老哥遥相呼应,那绝非就是拍张大安一个马屁就完事儿了,利润不一定有,但是风险很大。
    倘若张大安屁也不懂,那张德立这个本家就算是白忙活一场。
    好在正如江口省这边水利专家想的那样,张德立赶上了趟。
    “云滇省的高校,好像跟江宁的大学,关系都不错嘛。”
    “是有不少渊源的,而且以前包分配的时候,农林渔牧合作也都深。张总您老家有一种稻种叫‘凤凰稻’,以前云滇省农科院和云滇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也都是参与过培育选育的,还做过保种和梯田种植实验。”
    “是吗?”
    “真的真的,不信您可以问沙洲市当年做这个事情的干部,是第一批稳定亩产过千斤的优质粳稻。”
    “这次帮忙说话的,有在里面的吗?”
    “云滇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有个副教授,叫于定,专门在省里的农业杂志上发了一篇文章,叫《公共知识分子不是“文化流氓”》,反响有一些,只不过毕竟是在当地发行,影响力有限。”
    “噢?不错不错。”
    张大安点点头,“给‘滇学研究会’捐两百万,用于补贴在农林渔牧方面有贡献的当地学者、专家以及技术人员。建立一个津贴使用道德委员会,监督资金流向,严禁用于政治、宗教、民族以及其它非物质领域的研究人员。”
    “两百万……张总,是不是太多了?”
    “很多吗?”
    “咱们省里,也就一百多万,这云滇省给两百万,容易引来非议啊。”
    “笑话,江口省谁敢非议我?”
    “也是啊。”
    水利专家虎躯一震,被张总教头的王八之气给震慑到了,毕竟这货的叔叔“狗肉县长”就在折腾“中华鳖”。
    王八咬人是真不愿意松口啊。
    专家回到单位,说了这么个事儿之后,有“人精”就笑着道:“这张安要的就是一个态度,‘滇学研究会’原本就是个边缘角色,在学术界、文化界都没啥份量。可现在支持张安整死石向道,捎带着还有一个挽救本土玩具产业的正当名分,只要张安不断供,大概是要起飞了。”
    “两百万会不会太多了?省里这边化缘,也就一百二十万。”
    “之前那一通骂战,省里站出来的全是大学学报,地方上有头有脸的文化人,一个都没有站出来。估计已经恶心到他了,我猜啊,今年过年之后,省里地方上的媒体,应该是拿不到什么好处了,最多接点张县长的广告。至于说报纸杂志,基本没戏。”
    “那不是说学报要直接起飞?”
    “往后看吧,这次动静不小的,六月十号访问拉脱维亚,八号关中省发大水还有泥石流,九号张安个人捐了一千两百万,‘张安电子’和‘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又捐了两个三千万。当时骂战已经开始大火收汁,省里文宣部开会的时候,听说上面专门赞扬了张安以及‘张安电子’和‘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结果基本明朗。”
    “那学报确实要起飞了。”
    十二号是访问爱沙尼亚,这时候张大安已经算是在清点战果了,石向道本人会不会逼死不知道,但大概率会被逼死。
    不是张大安要他死,而是石向道背后的利益集团需要用他一个老头儿的命来恶心一下张大安。
    哪怕只是“恶心”一下,那也是赚的,之后在文化界甚至是思想界,那不外乎就是制造出张大安逼死石向道的结果。
    张大安这边的智囊团都猜到了,尤其是房大桥专门分析过各种可能性,其中就有石向道“被自杀”这一条。
    之前概率不大,但随着“滇学研究会”这种边缘角色很有可能起飞,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
    道理很简单,知识分子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会发现,叼飞盘的选择多了一个出来。
    以前都是叼洋人的飞盘,或者各种“提携之恩”“知遇之恩”主子的飞盘,再后来就是顺手叼一下顶级“白手套”的飞盘,现在不一样,冒出来一个很能打的“三连状元”,那叼这种头衔猛人手中的飞盘,寒碜吗?
    不寒碜,一点儿都不!
    相反,这样就能顺势把飞盘的主人,也就是张大安本人,直接洗成文化界的魁星。
    以前不能洗也不方便洗,现在不一样,有奖励的。
    张家的狗粮管够管饱还有营养,凭什么不能吃?
    赚日元也不是年年有啊,还是要看绩效的,要不然谁愿意在公共媒体渠道上各种卖力表演?
    那跟街头卖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其实“滇学研究会”决定站队张大安,除了张德立这种人确实是想要给滇南、滇东南早点拉来投资搞建设之外,还有就是一些比较朴素的老学究,对于张大安在关中省的捐款捐物规模感到震惊。
    从六月八号开始到六月十号,关中省的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张大安是第一时间就把一千两百万通过江口省的民政单位,协调到了关中省的兄弟单位。
    连政务院都没有过一手,就是省和省之间的协调。
    其次就是“张安电子”和“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两个三千万,除开现金之外,就是通讯工具,“金榜手机”一万部如果折算成市价,那就是八千万;手机内置的各种应急工具软件,是由“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的各种软件项目部负责的,空转一天的工钱那就是大几十万,更何况还有服务器单独拉一个出来,软硬件支出一次性就是几百万。
    再加上跟通信部门以及电子通行技术服务公司的沟通协作,一个短期合同那也是一千多万,不管是zte还是“瓣”公司都是这个价。
    这方面是没有报道的,大多数人还是盯着捐款金额在那里大呼小叫,实际上那几千万现金根本不算什么。
    而“滇学研究会”的老学究们知道这个事情,那是因为关中省的移动公司已经在内部开会,准备这次灾害过后,跟“金榜手机”也签一个合约,高端手机砸手里也要跟“金榜手机”交个朋友。
    是通过移动公司这个渠道,老学究们在云滇省移动公司了解到了详细内容。
    对张大安的财力,算是有了一个直观的认知。
    更重要的是,“张安电子”和“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的捐款捐物以及义务服务,并没有让员工出钱,全部由企业承担,并不存在“逼捐”这种情况。
    这是很有牛逼的事情,也是为什么“滇学研究会”相当一部分老学究愿意跟张德立干这么一票。
    自来打家劫舍,那也要看一看行情。
    其实张大安下午跟张德立一行人见面,还会拉上省里的民政单位,因为到时候如果说张总教头要让盘龙市的暮底河水库项目工程提前,走民政这条线,可以通过“援建”和“招商引资”来操作。
    比直接投资基本建设的审批速度要快,就是相对来说好处少不少,要让利给当地更多一点。
    一般来说,沪州市的“援建”或者“援助”项目要多一些,不仅仅是资金上的优势,还有人才规模上,沪州市就是最大的,这方面算是“沪爷”能够跟“京爷”狗叫的底气。
    “这次关中省的灾情还是相当严重的,暴雨洪水共造成三十多个县、三百多个乡镇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两百五十多万亩。来势汹汹,发生得太快了,张总那一千两百万,是真的救了急……”
    “嗳,这种马屁就没有必要了。直接聊受灾情况,我呢,这次拿两个亿出来,也是让大家做个见证。今后要是我在关中省赚不到两个亿,那就是他们不对。”
    “……”
    “……”
    “……”
    省里的干部们已经熟悉了这种味道,但是对于云滇省还有关中省的人来讲,那是相当的新鲜,就是有点儿刺鼻。
    不是你们江口省搞什么啊?!
    讲这种话一点都不裱糊裱糊的吗?
    不是就没有人管管吗?
    会议纪律何在?
    会议精神何在?
    还讲不讲道德风尚了?
    这样的干部是不是会对我们……哦,不是干部啊?
    那没事了。
    “呃……这个还有倒塌损毁房屋八万余间,损毁输电线路两百多公里、通讯线路五百多公里。不过‘金榜手机’发挥了作用,在一些道路崎岖的地区,让灾情现状快速反馈了出来。”
    说是说不要拍马屁,该拍的时候还是没有少,一万台“金榜手机”冠军v1系列,而不是进取ep1系列,那纯粹是因为整个“进取ep/e1系列”还没进入批量化生产。
    不得已之下,只能将昂贵的高端手机拿了出去。
    血妈亏。
    不过也不算太亏,因为关中省的移动公司确定了会签个两年约,那保底两万台高端合约机会出去,至于说能不能有额外的代销规模,那再说。
    反正现在亏是肯定亏,两个亿左右掏出来,还没有直接广而告之,其实是个死成本。
    当然关中省既然派了人来江口省,那肯定是要想办法给“爱心企业家”以及“爱心企业”挽回损失的。
    主要是关中省文宣部的人,打算在过年之前,都狠狠地给“张安电子”以及“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打广告。
    之前“状元星”在关中省卖不出省城西京市,这次不一样了,关中省只要是通了铁路的,都可以搞。
    谁来都不好使。
    省内灾害专家都有自己的统计模型,这会儿预估十个亿,实际上情况比预估肯定有偏差。
    在这年头的关中省,算得上是重创,因为需要协调资源来搞灾后恢复工作。
    问题是关中省这会儿没钱,财政上相当的捉襟见肘。
    这也是为什么关中省的文宣部直接派人飞了一趟江宁,并且还带上了民政单位的感谢信。
    另外还有防总、水利部等部门,除了有工作组去关中省,还组了一个小组来江宁市。
    没办法,两个亿啊。
    光现金就张大安个人,掏出来就是一千两百万。
    对“石向道”们的反击,是个组合拳,张大安这会儿颇有“中流砥柱”的意味,怎么可能不来团结?
    统战价值极高,而且这次经济价值特别高……
    反正关中省文宣部的人是这么想的。
    “把当地情况统计一下,之前张工不是说要在盘龙市搞水库吗?那个什么暮底河水库,我也看过了,是‘润滇工程’之一。总投资说是两千来万就能搞,那我翻一番,给个四千万,总归是够了。”
    等灾害专家说完灾情,张大安直接不聊灾后重建的事情,而是谈起了投资建设,“跟暮底河水库规模差不多的,在灾区有没有类似的?”
    “有一个叫‘三河口水库’的,建国后第一个十年修的。”
    “你们当地看看有没有可以搞的地方,我对于风景区没有兴趣,能修水库用来灌溉、发电加养殖就行,能搞的都给我看看,我觉得差不多就投了。两三千万一座不算什么,不过你们当地省里不要搞小动作,打包好了,直接送审政务院。哪怕有十座水库,这两三个亿的项目,我出了也就出了。”
    “……”
    “……”
    “……”
    江口省这边的干部面无表情,但关中省和云滇省的就有些懵逼了。
    不是口气这么大的吗?
    然后防总那边过来的人传达了一下精神,大家也就知道,人家口气一直是这么大的。
    毕竟是“三连状元”,文曲星说话口气大一点,还是很合情合理的。
    就是有点儿精神恍惚,按照文曲星的路数,原本省里搞一两个水库了不得了,现在似乎可以大搞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