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粮尽援绝建奴泣血(下)
第246章 粮尽援绝建奴泣血(下)十一月份,京师也开始冰封了。
以往这个时节京师多少要受点影响,作坊厂房那都可能因为原材料供应的问题减产乃至停产,平民百姓大多也会选择窝在家里,街上的行人那也会日渐减少。
不过,今年却不一样了。
皆因轨道车都铺展开来了,海河入海口、运粮河入海口、滦河入海口等处的码头也修建好了,破冰船也全都配上了。
这会儿不管哪里的原材料那都可以用致远商船运到海河入海口码头,而后用马拉轨道车拉到京师,原材料的供应已然不受冰天雪地的影响了。
至于京师百姓,那也早已习惯了坐马拉轨道车,街上的行人那是一点没变少,沿街商铺的生意那也是一点都没受影响。
不过,随着天气日渐变冷,有个问题也必须解决才行。
这天上午巳时许,朱觉便带着郑芝龙、王承恩和方正化一行来到了皇城东安门外,坐上了专门为他们备好的马拉轨道车,直奔东外城的战车厂而去。
不过,他并不是去看战车的,这会儿战车厂那都变成马拉轨道车厂了,武钢战车那都已经停产了。
皆因武钢战车都已经造足了两万辆了,足够装备四十万车兵了。
这会儿京营车兵加辽东车兵总共才二十八万呢,他们就连四十万之数都凑不够,东外城校场和东北外城校场还摆了六千辆武钢战车呢,这武钢战车暂时是不用造了。
他也懒得去建轨道车厂了,战车厂稍微改造一下那就能造马拉轨道车了,关键这样还节省了大把的时间,轨道车研制出来那就可以开始大批量的造了。
此时的战车厂里面那是各种各样的马拉轨道车都有,有专门拉矿石的、有专门拉货的、有专门拉人的,有载重一万斤的、有载重两万斤的、有载重三万斤的等等,十个厂房里造的马拉轨道车还都不一样。
朱觉那是直接带着一行人来到了专门造客运轨道车的厂房里。
因为这会儿天气是越来越冷了,车里坐再多的人那还是冷。
这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却是让他想到了一个东西。
其实,这东西后世就不稀奇。
说白了,这东西就是煤炉子。
不过,这会儿大明却貌似没有煤炉子!
皆因以前大明对盐铁实施严格管控,民间想多打点菜刀和农具都没有足够的铁,自然也没有铁来做煤炉子。
且煤烟气还是有毒的,能把人都熏死,如果不是完全密封的煤炉子,那放屋子里就是个巨大的隐患,一不小心那就会煤气中毒。
是故,大明虽然早就开始开采煤炭了,但煤炭大多都是用在冶炼上或者说大打铁制铜器等作坊里,平民百姓那是很少用这东西的。
现如今平民百姓烧火做饭用得基本都是柴火。
这一个两个人烧柴火还没什么,成千上万人烧柴火那也没什么,但是,上十万、上百万、乃至几百万人烧柴火,那可就比较的恐怖了。
京师四周方圆几十里那基本都没树了,皆因烧柴火的人太多了。
且柴火比煤还贵三四倍,因为烧柴火还产生了樵夫这个行当呢,樵夫为了赚钱养家,那可不管什么水土保持乃至生态环境保护什么的,哪里有树,他们就会去砍,砍完树枝砍主干!
原本京师还只是百来万人口呢,那都把方圆几十里的树给烧光了。
现如今京师人口可是四五百万了,如果让所有人家还是用柴火来生火做饭,那估计燕山南面的树都坚持不了多久!
是故,他想到了推广煤炉子。
这样不但能减少树木的砍伐,还能赚钱呢,煤炉子本身就能赚钱,煤炉子再一推广开来,开采煤炭那也会变成一个相当赚钱的行当。
至于樵夫,完全可以让他们全部去挖煤,这活计虽然脏点累点,那可比砍柴赚钱多了。
朱觉正琢磨着呢,专门造客运轨道车的厂房那都到了。
毕懋康、宋应星和宋应昇等那是连忙带着门生迎上来,拱手躬身行礼。
其实,他们多少都有点莫名其妙,皆因陛下让他们研制的东西也太简单了,也就是个煤炉子而已。
虽然这煤炉子还得做到密封,且还得带上薄铁皮的烟囱,但这个对于现如今的加工水平来说那都不是个事。
很快,他们就带着朱觉来到了一个客运轨道车上,这里面就装了个新研制出来的煤炉子,且都已经烧上煤炭了,整个车厢里面那是热得很。
这倒不是因为煤炉子有多猛,关键厂房里本来就装了暖气,这车厢里再装个煤炉子一烧,那温度肯定瞬间飙升。
朱觉那都热得忍不住扒下了厚重的外套,这才俯身细看起来。
这帮家伙,竟然把个煤炉子设计的跟炼丹炉一般,下面是四个兽形的支脚,中间是圆鼓鼓的炉体,炉门还是圆的,就如同日月交相辉映一般,上面还是个带着云纹的鼎盖。
若不是旁边伸出个烟囱来,那就跟炼丹炉是一样的!
他颇有些无语道:“你们也不用把个普通人家用的煤炉子做这么精致吧,我们可是要大批量生产的,每个月最少也要产上十万个,你们做这么精致不会影响产量吗?”
呃,这东西做得太精致了吗?
众人闻言,不由都看向罪魁祸首宋应星。
宋应星连忙解释道:“陛下恕罪,您就说了功能、要求和大体结构,没说外观啊。
微臣跟那些老匠户一商量,他们都觉着您说的煤炉子就跟炼丹炉差不多,且他们还都铸造过炼丹炉,是故,他们就做成这样了。
至于量产,您放心,为了铸造方便,微臣特意让他们铸成了两截,这样模具也好做,翻砂也方便得很,一个月生产上十万套没一点问题。”
这还是两截的?
朱觉闻言,细细一看炉体中间的圆环,明白了。
这就是上下两截的结合部,只是铸件设计的相当精巧,上面是个带边角的圆环,边角还是向下的,下面则是个不带边角的,上下这一扣,那根本就看不到接缝。
原本他还以为这就是个装饰用的圆环呢,没想到竟然是上下对接出来的。
他细细看了看,随即问道:“这对接的地方不会漏气吗?”
宋应星连连摇头道:“不会,不会,陛下,这中间是垫了铜皮的,且用铆钉铆紧了,不会漏气的。”
这还用了铆钉?
他在凑近了细细一看,果然,圆环上面有一圈铆钉,只是这铆钉头都砸进沉孔里了,且砸得跟圆环表面都平齐了,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他又细细嗅了嗅车厢里的空气,还真一点煤烟味都没有。
现如今大明的加工水平真不是一般的高了。
他颇为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即问道:“这么一个炉子带烟囱造价几何?”
宋应星估摸道:“这炉子也就中间的铜皮比较值钱,至于钢材,那才用了十来斤而已,若是算材料成本也就两百多文,再加上人工成本总共也就四五百文。”
嗯,这成本还行,卖一两银子一个还能有一半的毛利。
这煤炉子这点利润还不算什么呢,卖煤那才叫赚钱呢。
朱觉闻言,果断道:“那行,就按这样式批量生产吧,今年先做到十万套一个月,明年我们去蓟州镇那边多建点厂房,逐步做到一百万套一个月。”
啊!
您怎么动不动就上百万套一个月?
宋应星闻言,忍不住提醒道:“陛下,微臣斗胆,整个大明最多也一两千万户啊,我们提到上百万套一个月,那不是两年就造完了,卖不卖得完暂且不论,这厂房岂不是浪费了吗?”
你以为朕光是为了拿来卖啊?
朱觉看着北面微微摇头道:“我们以后还要收复北面的失地呢,到时候将士们难免要在野外扎营,若是没有取暖的东西,将士们那也会冻得受不了。
是故,我们还得给将士们配上这煤炉子,且最好明年就能配齐了,至于厂房,那是不会浪费的,哪怕不造煤炉子,我们也可以铸造其他民用的东西。”
哦,您是急着给将士们配煤炉子啊。
他们正商议着呢,方正化突然捧着份奏折疾步而入,躬身道:“陛下,孙大人八百里加急奏报。”
这是辽阳城里的建奴要断粮了吗?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果然。
孙传庭奏报,辽阳城突然派出大量快骑,分散往北窜去。
他估计,城中应该是快断粮了,皇太极若是不派援军,辽阳城里的建奴估计该突围了。
辽阳城里的粮草终于耗尽了,皇太极若是不派援军,那这五万建奴步卒就别想跑了。
两条腿的建奴还能跑过四条腿的骑兵不成?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若愚,回复伯雅,让他小心点,皇太极可能会趁着辽阳城里的建奴突围从北面突袭我们的骑兵,他派骑兵去围堵建奴步卒的时候最好让车兵布好防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