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西游:从与大圣结伴寻道开始 > 第62章 九华山受戒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2章 九华山受戒

    无尘心中有了些感受,当即感嘆道:“这倒还真是个天道轮迴。”
    所谓轮迴报应,不外如是。
    不仅仅是凡人,就是一般的仙人,都逃不了这命。
    打骂別人的,会被別人打骂;杀害別人的,会被別人杀死;坏人道行的,会被他人所坏....
    做功德事,有功德报;行恶事,也自有恶报。
    无尘少小別家,所以伴月少小別家;
    无尘地府与阎君建言,所以阎君给无尘建言:
    无疾医不满『苍天』安排,怒斥王母,所以玄儒不满无尘这个『苍天』安排,痛骂无尘。
    冥冥之中,早有註定,诸般因果,都有所报,善恶都有果。
    要不说怎么无尘还没“超脱”呢,也就是尚还躲不了天地大劫。
    要是达到诸般因果不沾身的境地,兴许也就可以『超脱』”了吧。
    顺带一提,躲了天地的重演大劫,是“超脱』的结果和表现,不是本身或是原因。
    玄儒不知无尘讲的是个什么事,不明白他在想什么东西,自顾自地在那里发呆发愣。
    却听见无尘说:“玄儒,我即刻便带你去九华山可好?”
    玄儒点头道:“愿意皈依佛道,若是佛道也不成,我再弃佛从他。”
    於是无尘伸手將他拉起,托举著他,展开袖袍,將他安放到袖袍之中。
    有道是『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
    让玄儒一同驾云是不行的。
    这还真不是无尘的无能,是普遍存在的。
    其他仙神载人,除了有大法力的以外,就是用法宝载人。
    玄儒尚且还只是个凡夫俗子,而云却是个轻飘飘的。
    无尘要是一路托举著玄儒,也是个麻烦。
    只可离地一丈,等飞高了、飞快了,凡人可受不了,所以才会说『凡夫重。
    索性就施展了袖里乾坤,让他去衣袍里待著,等到了地方放出来便是。
    当然,也可以用粗暴点的方式,比如用“摄”,也就是一阵风颳著走。
    但这个就不怎么考虑人身安全了,类似於著玄儒后脖领子在地上拖著走。
    还有便是像悟空那般,自己变成“祥云』去给玄儒乘坐,这个倒真没必要。
    只有弟子给师傅骑的,哪能倒反天罡,让玄儒骑他?
    而袍子里也没有亏待玄儒,算起来还是个上等的『包厢”。
    无尘身上的阴阳护法衣有黑白两个袍口。
    乃是左手白口的用来装物,右手黑口的用来装人,各有整理,互不干涉这一招『袖里乾坤』端得厉害,但平时他却少有用处。
    曾经突发奇想,想將『袖里乾坤』中的空间,练成一个『小世界』,但道行不够,这事也就搁置了。
    还想种种仙草之类,也是长不得,许是缺少了天地之气与息(光、水等皆在其中)。
    玄儒被无尘收起来后,不知外头如何,只见得四周漆黑无光,暗无天日,只有一些地方,透著几丝白光。
    心中一惊,还以为是哪个妖孽来抓他,也不见得无尘人影,於是张口喊道:“前辈,前辈!你在哪,这里全是一片黑,我看不到了!”
    无尘正在天上驾云往九华山走,听见袖口里的动静,打开一小口,露出了光。
    “安心,你在我道袍袖口中,里边东西自行体会,需要什么自取。”
    见到有光照射进来,玄儒方才说道:“明了了!看得见了!”
    玄儒这才仔细观察了周围的环境,是一个黑色的环境,偶尔,几条白纹,正是方才看见的白光。
    玄儒用手抚摸著脚下的“地”,极为柔软,也不知是用何等材料缝製,
    像是布料丝绸,但又更为上等。
    一旁有一张小床和其他的一些物件,都是给人用的。
    玄儒觉得『地上”柔软,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於是就一点点走到了床前,到床上休息。
    一个时辰不到,便来到了中原九华山。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但此时人间却还没有流出关於地藏与九华的事跡。
    无尘记得,地藏菩萨降诞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
    出家后於中国唐玄宗时来华,居九华山数十年后圆寂,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
    据传,在地藏菩萨圆寂的那天,九华山出现了佛光熠熠、天空雨纷落的瑞象。
    他的遗体被安放在石棺中,三年后开视,发现遗体绵软,面容同活著的时候一模一样,骨节俱动,若撼金锁。
    只是还未发生,甚至多的是凡人不知这里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等到了之后,这里果然是人杰地灵,群峰竞秀,怪石林立。
    山间树植茂盛,清泉潺流,秀溪縈环,银瀑飞泻,水景迷人。
    又有九大主峰如九朵莲,千姿百態,各具神异,佛韵长存。
    无尘见过了的名山道场中,此山已是极好。
    说起来,连悟空都有个果山,他只有天上有个真君府,地上还啥也没有呢。
    此时正值秋天,层林尽染,无尘走过眾多宝剎,来到大殿,果真见到地藏王菩萨早已经等候多时。
    无尘笑道:“菩萨许久不见,今日我是来向你请求一事的。”
    地藏王菩萨笑道:“真君来此,必是有所说法,不如直接道来?“
    无尘伸出右手,轻轻地拍了拍袍子。
    此时袖口里的玄儒自觉一阵地动山摇,从梦中惊醒过来。
    无尘道:“该醒来了!”
    於是將玄儒送出,让他跪拜在了殿上。
    玄儒不解道:“前辈,这里是哪?“
    无尘指著菩萨笑道:“地藏王菩萨乃是真高人,就在你眼前,你却是个不识的!这是真佛家人,还不见过你的佛师?”
    玄儒望向地藏王菩萨,是个比丘形,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
    坐於千叶青莲上,开九瓣,对应这九华。
    身后佛光普照,一副仁慈悲悯之相。
    脚下諦听闭自养神,多有庄严之相玄儒连忙跪拜道:“弟子玄儒诚心向佛,只求菩萨收我为徒!”
    地藏王菩萨笑道:“你为何来拜师?”
    玄儒道:“弟子听人说,我乃是天上仙人下凡,想来必是有所原因,所以想要做些功德之事,重返上界。”
    “於是弟子先是学儒道,为国尽心尽力,可却连一国都未曾救得,於是弃儒了,想要另寻他法,普渡眾生。”
    地藏王菩萨走下莲台,拍著玄儒的脑袋道:“善,大善!”
    地藏王菩萨合掌皈依道:“如此说来,我便收你,你可愿意剃髮削尘,
    做个僧人?”
    玄儒拜道:“本就想离家斩断尘缘,一心求道,如今学儒,家与国皆失,已然了无牵掛,愿意剃度!”
    地藏王菩萨笑道:“好,为师这便为你剃度!”
    剃度繁琐,有导引、启白、请师、开导、请圣、辞谢四恩、懺悔、灌顶剃髮等序。
    诸般繁琐再不用提,地藏王菩萨在此,又哪需要这些?
    只见地藏王菩萨招手,便有一把剃刀出现手中,走到玄儒面前。
    地藏王菩萨念诵经文过后,开始为玄儒剃度:
    “人发,人之烦恼与谬误习气,当除!”
    “人发,人间那骄傲怠慢之心,当消!”
    “人发,一切人世之尘缘牵掛,当斩!”
    等到剃髮之后,地藏王菩萨合掌道:“烦恼已除,我不与你点劫戒疤,
    汉地之人才会点这戒疤,我再与你受戒,你且听好!”
    玄儒磕头道:“都全数听菩萨的!”
    地藏王菩萨道:“我佛戒律,有沙弥戒和比丘戒,你都要受之!另有菩萨戒,你可愿意受?”
    玄儒道:“不知,都听菩萨的!”
    地藏王菩萨笑道:“我先与你细细讲来。”
    “这沙弥戒,是小和尚受的,勤策、息慈乃是沙弥!年未及二十!“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著鬟好香涂身、不歌舞唱使亦不往观听、不坐臥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捉持金银宝物。
    这十戒,就是沙弥戒。
    而八戒也是十戒当中的一部分,乃是信徒所持,也就是那些不是和尚,
    没有出家但又信佛的人所修行的。
    其中確实是有不少导人向善的,比如淫邪,就有不少世人犯了。
    无尘在一旁听著,微微摇头。
    戒律多多,也不知有几人守之。
    地藏王菩萨又道:“这比丘戒,乃有二百五十条之多!乃是真僧人所修持,你需得受这两种戒!”
    玄儒点头,隨后由地藏王菩萨受戒,真正入了佛门。
    地藏王菩萨道:”你既然入了我释教,便不叫玄儒,改叫玄僧,再於你个法名,叫渡济,可好?”
    玄僧合掌皈依道:“阿弥陀佛,弟子玄僧,拜见菩萨。“
    无尘当即走出,说道:“且慢,玄僧,你左手的腾木子可还在?“
    玄僧摘不下这木鐲子,自然是常常戴著,將手腕露了出来,给无尘看。
    无尘点头又道:“如今儒生已死,上清精还不速速归位!”
    言罢,玄僧的衣袍之中飞出一物,乃是一支毛笔。
    是无尘曾经化作的“蔡师』送给“玄儒”的。
    这笔化作一道光,落入到了玄僧的木鐲子中,再不復见。
    玄僧正想破口,却恍惚察觉,自己今年二十七岁,人也已经快跨入中年,又受了戒律,所以不再言语。
    那光没入手鐲中后,当即就亮起一道光,有些清光闪烁,边缘处有著金光。
    无尘笑道:“这鐲子是个宝贝,上有三宝,等你集齐以后,自知妙处,
    这第一宝是我给你的,剩下二宝,却要让你自己来找了!“
    玄僧合掌道:“我为何要去找这三宝?”
    无尘笑道:“与你有缘!”
    玄僧摇头道:“我道无缘。”
    无尘不反驳,只是说道:“三宝集齐,方可普渡眾生,重返上界!”
    玄僧皈依:“阿弥陀佛,合该与我有缘。”
    地藏王菩萨见他们说完,又接著说道:“既然已经为你受了上述两种戒律,还有这最后一菩萨戒,乃我地藏王菩萨为你亲自所受!你可愿受?”
    玄僧问道:“受来何用?”
    菩萨道:“菩萨戒乃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诸佛子之根本!”
    “受持菩萨戒者,十方诸佛慰念守护;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功德多聚,戒度成就;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有此五种益处。”
    菩萨戒涵盖了七眾戒,而又超胜一切戒。
    因此,凡是发菩提心的佛弟子,不论出家、在家,均可受持。
    玄僧皈依道:“愿意受之!”
    地藏王菩萨点头道:“既然如此,这小乘声闻戒律,有六重二十八轻;
    这菩萨大乘戒律,有十重四十八轻!”
    “小乘七聚戒中,造恶是有罪的,不积极修善是无罪的;”
    “而菩萨戒则既要『止恶”,也要积极“行善』。”
    无尘听了,也道其可。
    “再者,小乘戒中,意业造恶,若不付诸行动,不算有罪。“
    “但是在菩萨戒中,恶念一生,即是犯罪!因而严格收摄六根,成为菩萨的『心地戒』。”
    简单来说就是,常人论跡不论心便好,而受了菩萨戒的人,不仅论跡,
    更是论心。
    佛教虽然戒律眾多,但对於某些苛刻的戒律,是给足了人选择的机会的除了必须要遵守的戒律,其他的律,你愿意守便守,不愿就算了。
    但遵守这些『菩萨戒』的,自然有遵守的好处,不消多言。
    而实践菩萨道为成佛的正因,如能立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愿心,则人人皆可成为『菩萨”。
    地藏王菩萨发了大宏愿,也是切切实实地在做这些事,所以由这位菩萨来给玄僧受戒,乃是一等一的重视。
    玄僧听完,隨即说道:“既然如此,弟子愿意受菩萨戒!”
    地藏王笑道:“若你当真能修持之,日后必是一位菩萨高人!”
    今日起,玄儒已经死了,留下来的,便是玄僧。
    事后无尘便告別了地藏王,將玄僧留在这九华山上修行地藏法门。
    这一次可不像是在凡俗修儒一样,不仅教他佛法,地藏王菩萨更是把家底都拿出来给玄僧。
    地藏妙法,全都规划好,交给他来修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