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 第156章 接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56章 接人

    赵弘间那狗东西走便走了, 还将军需带走了大半。
    本来这些突厥人、回鹘人就已经被激怒,赵弘间一走,他们更反扑得厉害。但赵弘间不在意, 他似乎也料定了西北一带的百姓不会眼睁睁看着外族人入侵,跑得那叫一个干脆, 甚至还冠冕堂皇地打着“勤王保驾”的名头,好似自己有多忠心一般。
    为了给他收拾烂摊子,西北剩下的守军日夜无休, 全力抵抗突厥人。后来连西北当地的百姓也应招入伍,开始学着上阵杀敌, 粮草所剩无几, 兵器也充裕,委实过得艰难。若不是有燕州兵跟西骨族等部落的帮衬,必定要出大乱子。
    这段时间,西北自上而下都在骂赵弘间。若是吐沫星子可以淹死人, 赵弘间早就死千万次了。
    可惜这家伙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骂得再凶他也听不见。就在西北已经快要撑不住的时候, 张茂行带着数万精兵及时赶至,干脆利落地将这批突厥人给赶出了国境。
    西北驻军头一次见到装备如此精良的军队。朝廷每年给西北这边的援助也挺多的, 但真没办法让每个人都配备盔甲和战马。原来这才是幽州军的战斗力,那朝廷输得也不冤枉。
    虽然敌人被驱逐出去了, 但部分西北军不免对幽州军心存警惕。其实西北军如今的处境尴尬得很,朝廷迁都了,长安城被占了, 他们也不知道何去何从。
    跟幽州对上显然不是上策,但他们好歹还顶着梁国军的名头,就这样倒戈也太没骨气。
    但好在那群幽州军压根没工夫在意他们是何想法, 将突厥人赶出去后乘胜追击,准备一鼓作气攻进对方老巢。
    张茂行等从长安一路赶至西北,许多攻城打仗的大物件都没能带上,只能用西北军营里现成的。
    东西刚到手便察觉到了差距,这玩意儿跟幽州新制的攻城器具相比,实在是不能看!
    西北军小将们也察觉到了张茂行跟贺辽的嫌弃,他们压下了窘迫,强行将锅甩给赵弘间:“都怪赵弘间,那家伙临走前带走了不少东西,只剩下这些年久失修的老物件,如今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还请诸位凑合着用吧。”
    似乎这样解释一番,就能化解眼前的窘境。
    张茂行他们也没再说话,只是有什么就用什么。
    突厥人本来以为自己主动撤离后,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不想那群中原人竟然得寸进尺,还追着打到他们部落里。若是寻常的汉人也就罢了,大不了来个瓮中捉鳖,还怕打不赢他们?可这次不一样,这群汉人训练有素,配备精良,动作还十分敏捷,杀起人来手起刀落,简直不讲道理。
    他们何曾吃过这样的亏?不仅挨了一顿揍,抢回来的东西重新吐了出去,甚至,连自家的东西都被夺走不少。
    被打回去的突厥人叫嚣着要给梁国还有那个新皇帝好看,但也仅限于口头上的宣泄,根本不敢有进一步的动作,生怕踏过边境后还要挨更多的打。
    突厥人也委屈得紧,他们分明记得中原人没有那样厉害的烈马,也没有这般精炼的身手,更从来没有过这样数万的盔甲军。
    这次被打得这么惨,也是因为他们太小瞧了对方。看来,今后得改变一下对中原的战术才行。认输是不可能认输的,只是暂时蛰伏,等他们研究透出如何对付中原,照样还会挥兵南下。
    外族人暂时消停下来,张茂行却已经开始分发抢回来的战利品了,这也是他们陛下吩咐的。之前为了让西骨族等部落出手,陛下曾许诺他们要重金酬谢,如今正好兑现诺言。
    阿尔普等再次赚得盆满钵满,高高兴兴地让张茂行转告裴杼,下次有这种好事还要叫上他们。
    西骨族这次出个兵真没亏,打仗主要是西北军顶上,他们只是从旁协助,族人并没有受什么伤。但裴杼大气,战利品自己一点没要,就连燕州的兵都没分到,全给他们了。
    燕州兵也没叫屈,深信陛下不会亏待了他们。这会儿不给,说明后面还有别的。
    临走前,阿尔普还拉着张茂行问:“你们家陛下收复完其他各州,是否还得再登基一回?”
    之前裴杼虽说在幽州弄了一次登基大典,但毕竟时间仓促,等消息传到草原上时,裴杼都已经走完仪式,定下国号跟年号了,阿尔普等人自然错过了。这回裴杼若是顺利接手整个梁国,应该还会正式办一场吧。
    这话张茂行没有贸然接,他们都知道,自家陛下似乎不太喜欢这些繁文缛节,甚至还觉得办大典浪费钱。迟疑片刻,张茂行同阿尔普等人道:“若是再办登基大典,一定提前一月便通知诸位。”
    “行,那我等着。”阿尔普翻身上马,准备回去先备好贺礼以备不时之需。
    裴杼是个大气的人,跟他交好永远不会吃亏。
    阿尔普深深地看了张茂行几个人一眼,这些人为裴杼上阵杀敌,冲锋陷阵,来日中原安定了,裴杼肯定是要论功行赏的,绝不会亏待手下这批人。若不是有族人牵绊,阿尔普都想跟着裴杼算了。
    他虽然没有这个福气,但日后可以试着做裴杼这样的大汗,让他的族人享受这份运道。
    张茂行带人平定了西北战乱后,并未立马回程,而是梳理西北军务,顺带改良一下西北已经落伍的兵器。
    西北守军也默认张茂行等对军政的管控,他们之所以会留下来,一部分是因为江舟跟沈璎的缘故早已投诚景国,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本身在军中级别不高,或者直接就是底层兵卒,即便逃跑也没有他们的份儿。
    这些人被景国人接手后,也没怎么挣扎,稍稍纠结过一番之后便认命了。
    等到西北稳定的消息传回长安后,裴杼才终于有了闲心继续收编长安的旧臣还有为数不多的驻军,顺便又让江舟带领一队人马前去平定长安周边。
    在裴杼入主长安城的这些日子,已经有不少太守主动投诚,心甘情愿归顺新朝,但总还有一些看不清现状,抵死不降的。
    裴杼让江舟过去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毕竟他们压根没将这些地方的反抗放在眼里。以张戚的处事风格,真正有用的东西他早带出去了,其中就包括各地兵力。如今这些死不投降,不是愚忠便是虚张声势,江舟随便带点人都够让他们喝一壶了。
    倒是张戚那边还得盯着,毕竟这伙人带过去的兵力不少,且蜀中又易守难攻,来日或许还得费上不少功夫才能彻底清算。
    这都是后话,这些日子对留在京城的前朝旧臣而言属实煎熬,但好在他们到底通过了新君的考验,里里外外查过一番后没找到什么贪腐的大罪,这才被正式启用。
    碌碌无为的继续留在原地,也没有任何调动;稍微有些能力的,无不往上升了官,有的甚至破格提拔,连跳好几级。
    没办法,裴杼的班子虽然厉害,但人员确实精简。郑兴成他们还在幽州,如今能代他管事的人只有王绰沈璎他们,这几个虽然全能却也没有三头六臂,事情一多难免分身乏术。
    为了长远考虑,安定之后要立马开科取士,早日将朝廷的班底凑齐。当然也不必全部比照着从前梁国朝廷来,梁国朝廷官员太冗余了,一个事情要两三个人一同做,浪费人力都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浪费钱,裴杼觉得有必要精简一下衙门人员。
    他将这事儿交给沈璎,让她先定个名额指标,回头按着指标来取士。
    沈璎欣然接下,留守在长安的几位老臣敢怒不敢言。
    这些都是朝廷的事,向来都是男子负责,可新皇竟然让女眷插手!除了沈璎,其他任何一个男子来做他们都没有意见,可为何偏偏是沈璎这样一个姑娘家呢?姑娘家不在家里相夫教子,插手朝廷的事算什么道理?
    陛下真就不怕来日坏了超纲?
    当然,他们也仅仅是私下说几句酸话罢了,当着沈璎的面那是一句都不敢多言。说来可笑,幽州造反的这群人当中,脾气最好的竟然是裴杼。裴杼一开始虽然也警惕,可得知他们没贪污没犯法,对他们都态度便亲厚了不少,就连两个梁国的宗亲都能一视同仁。
    剩下王绰同他们这些前朝旧臣十分疏远,心有芥蒂;江舟贺辽等人脾气火爆,动辄喊打喊杀;沈璎则性子冷淡,说一不二,都不是好惹的。
    听闻陛下要将幽州那边几位官员接过来,据说有一位郑大人跟一位魏大人很得陛下器重,如今大家伙都盼着这两位脾气能好些,最好是能跟陛下一样平易近人、手段温和,攻击性不要太强。
    幽州作为裴杼的大本营,人员并不能全都调往京城,但是郑兴成、魏平几个倒是可以尽快掉过来帮忙。
    再就是齐鸣燕王一家,也是时候让他们回来了。至于其他的,等到江舟将那剩下的几个州解决完了之后再议。
    去幽州传人进京一事,裴杼不放心别人去,特意让谢邈跟唐放他们亲自前往。传人之外也为了让众人安心,他并没有忘记大家的功劳,等过些日子必定会论功行赏。
    谢邈等人去传话时,魏平还能稳得住,郑兴成若有尾巴的话,指不定要翘上天了。
    陛下果然没有忘了他!
    郑兴成甚至开始迷失在自己的幻想中,先前打仗的时候危险,陛下才没让他跟着;如今占领长安,眼瞧着天下承平,陛下便立马将他召到京城。这说明什么?说明陛下最器重的还是他郑兴成,什么王绰沈璎江舟华观复,统统都得靠边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