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 > 第48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8章

    等两人酣战结束, 孙策擦干额角的汗,收起武器,走到刘昀身前。
    “本想去陈国拜谒,没想到在这遇见世子,倒是赶了个巧。不知可否……请世子移步一叙?”
    刘昀本就想与孙策单独谈一谈,对此,自然没有不应的理。
    他和孙策在偏厅内单独谈了半个时辰,出来时,双方都带着放松的笑意。
    在向太守府众人表示感谢后,孙策提出辞意。
    “家中诸事纷杂,请恕孙某先行一步。”
    临走前,他笑如朝阳, 回头看向谢平与刘昀。
    “二位枪法卓绝,超群出众,待下回来,孙某定要再作讨教。”
    孙策离开汝南, 回返南阳。
    刘昀也与表兄一家辞别。回到陈国的那天,他收到了一条听起来匪夷所思的汇报。
    “刘景升派来的使者?”
    好端端的,刘表向陈国派使者做什么?
    疑惑只持续了一瞬。当他想到自己与孙策的密谈, 结合如今的局势,略作思索, 立时明朗。
    南阳郡、南郡地理意义独特,是荆州最重要的两大郡所。
    如今刘表只占了半个南郡,剩下的半个南郡与一整个南阳郡都落在孙坚手里,让刘表如鲠在喉。
    即使想“纵观天下之变”, 南郡与南阳郡也不能落在孙坚手里,更何况孙坚并非易与之辈, 曾经还是名正言顺的长沙太守。
    有孙坚在他北侧,占去荆州北部的一块,和一只老虎张着血盆大口,虚虚搁在他头顶上没什么区别。
    刘表容不下孙坚,不止派兵严守江夏,截断孙坚与东部的联系,还想联合豫州,对孙坚进行两面夹击。
    他并不需要豫州和他一起对付孙坚,只需要豫州的话事人对此冷眼旁观,将孙坚的车队拒之门外,就已足够。
    至于为什么找上陈国?陈国再怎么低调,也无法彻底封闭消息。经过三年多的试探,不少敏锐的诸侯也已经察觉豫州的异常。
    豫州名义上是孔伷的地盘,但不管是孔伷的能力,还是曾经有过却被董卓连根除去的后台,都不足以支撑他保下豫州这块四战之地。
    所以,豫州背后一定另有其人。
    结合豫州各郡的蛛丝马迹,这藏在幕后,真正掌控豫州的人,其实并不难猜。
    刘表派所谓的使者过来,不止是为了与豫州达成共识,孤立孙坚,约莫也藏了试探之意。
    要说还有什么……
    从长安离开的高位大臣有一大半进了陈国。别人也许不知,刘表却一定知道这事。被视为避难圣地的荆州必会收容一部分从长安逃出来,中途离开颍川的朝臣。那些朝臣入了刘表帐下,绝不会隐瞒这个大消息。
    一想到刘表可能派人来挖他的墙角,刘昀不禁面色古怪,心情复杂。
    刘昀向下属仔细询问,得到了“确实如此”的答案。
    在国相长史刘艾的审问下,种葺根本经不住套话,三两下就招了。
    刘表确实存了挖人的心思,临走前再三叮嘱种葺:如果能和陈国达成共识,一起对付孙坚,那最好不过;如果不能,那也无妨。此行的首要目的是探听虚实,拉拢出逃避难的三公九卿,想办法让朝臣南下,前往荆州。
    听完属下的汇报,刘昀唇角的弧度加深了几许。
    一直以来,都是他孜孜不倦地挖未来各个势力的墙角,没想到有一天,竟然也有锄头挥到他的眼前。
    很合情,很合理。合理到——刘昀开始回忆刘表帐下有哪些有用的人才,能让他也挖一挖。
    来而不往,非礼也。
    黄忠,魏延,文聘,甘宁……这几位在入蜀入魏入吴之前,都曾在刘表的麾下。
    刘昀在心中准备好了无数把小锄头,每想到一个人名,就丢下一把。
    “刘景升派来的使者,就这一人?”
    刘昀收回思绪,询问下属。
    “是。”下属将种葺一到陈国就被抓起来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听到那么乌龙的事,刘昀沉默了许久,轻笑出声。
    没想到为了减少疫病危害而制定的卫生守则会起到这种作用,虽然有些好笑,但也提供了现成的理由。
    一个月后,荆州的刘表接见了陈国的使团,看到了……被捆成粽子的种葺。
    刘表压下心中的惊怒,冷冷道:“几位如此行径,是欺我荆州无人?”
    “不敢。”徐茂随意拱手,似笑非笑,“此人一进陈国,就在城门口闹事,大肆嚷嚷着自己是刘荆州派来的使者。我等皆觉得此事有诈,定是有人假冒刘荆州之名,败坏荆州刺史的声誉,便捆了此人,来让刘荆州辨一辨。”
    刘表:“……”
    原本准备发难的刘表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答案,立即瞪向种葺。
    出发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密行之”,这厮竟然一进城就嚷得满城皆知?
    种葺心里苦,又顾忌着刘表的怒火,不敢出声,只自以为隐蔽地朝刘表使眼色。
    徐茂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并不戳破,只趁着刘表心神不稳的时候,冷不丁地调转话锋。
    “——原以为这是有心人的挑拨,可听刘荆州方才所言,似乎并非如此?”
    刘表如何能认?认下这句话,就等于向其他人宣告自己对陈国的挑衅,要是再抖出一点别的,他刘景升的脸还要不要了?
    刘表立即让人收拾茵席,请使者入座:“是我误会了使者,还请使者息怒。”
    接着斟酌语句道,“此人是我南郡的一名从史,半年前从长安而来。在陈国喧哗闹事……并非出自我的授意。”
    刘表说的这些话极为刁钻,每一句都是真的,却又每一句都充满暗示,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他确实没派人去陈国“闹事”,他只是派对方去陈国打听虚实,挑拨陈国和孙坚的关系,趁机游说拉拢朝臣而已。
    哪知道种葺如此没用,不但惹怒了陈国,还连带着他也落了脸。
    徐茂跟着刘昀那么多年,什么语言陷阱没见过,完全不吃刘表的那一套。
    “不管是不是刘荆州授意,此人在我陈国境内闹事都是事实。”徐茂示意部下把“粽子”丢下,朝刘表拱手,“此人在我陈国随地秽污,按照王国律令,当罚半贯小钱。如今人已送到,还请刘荆州缴纳罚款,也好叫在下回去交差。”
    半贯钱并不算多,别说刘表,就算对种葺这种百石属官,也是能够不痛不痒掏出的数量。
    然而,正因为钱的数目不多,这件事才更加丢脸。
    更让刘表震惊的是徐茂刚才说的前半句话。
    “随地秽污”……这厮竟然还在陈国随地秽污?
    秽污作为名词的时候,指的是不洁之物,常用来指代“粪便”。
    徐茂将这个词用作动词,那意思岂不是……
    刘表猛地转向种葺,眼中尽是不可思议。
    因为在陈国吃了好大一个苦头,加上被人套光了话,心里发虚,种葺从进门的那一刻就打算装死,半句话都不肯说。
    然而,万万没想到这陈国的人都这么阴损,坑他不说,还故意用这种有歧义的说法,引起刘表的误会。
    刘表和其他人的目光太过诡异,种葺受不了这样的“万众瞩目”,一张脸憋得通红:
    “不要胡言乱语,我只丢了一个煎饼……”
    种葺急着为自己声辨,却没料到,听到这句话的刘表不但没有平复神色,反而面色一冷。
    “所以——其他的都是真的?”
    种葺心中一个咯噔,暗道不好。
    刘表聪明又多疑。自己刚才忍了这么久,只辩驳了这一句……刘表肯定将他的心思猜到大半。
    原本想在陈国这些阴险之人离开后,再找借口忽悠刘表,给自己卖惨,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翻车。
    种葺心中戒惧,又暗恨不已。
    陈国的这些人一个塞一个诡诈,这个叫徐茂的刚刚一定是故意的!
    刘表沉着脸,向徐茂等人颔首:“此人我会严加盘问,有劳各位长途跋涉……”
    他和侍从低声吩咐了几句,让人抬来一箱孤本,取来贵重的珍宝。
    “除了应当交纳的半贯钱,这些赔礼也请将军一并收下……”
    刘表不傻。虽然陈国没有明说,但看陈国这些人和种葺的反应,很显然,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他们都从种葺的嘴里挖出来了。
    此时再恨对方的愚蠢也无济于事,既然陈国派人上门警告,没有彻底撕破脸的意思,那他自然也要表示态度。
    刘表吞下和着血的牙齿,忍着气送走了徐茂。
    等不速之客离开,他看向种葺的目光格外冰冷。
    ……
    这是兖州刺史刘岱对抗青州黄巾军的第三年。
    由于兖州西部有张辽、黄琬的驻守,李傕、郭汜军,黑山军与白波军被阻拦在兖州之外,本该腹背受敌的刘岱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成功守住了兖州东部的三个郡国。
    青州兵久久啃不下这块骨头,能抢到粮食的机会越来越少,逐渐躁动。
    刘岱发现了这一点,精神一振,决定亲自带兵出城,给青州兵一记痛击。
    济北相鲍信连忙劝阻:“使君三思。如今贼兵虽退,却心中含怼。我军疲乏,宜休整,不宜追击。”
    刘岱不听,一定要出兵迎击。
    鲍信劝阻不得,只得一同出城。
    哪知刚入济北边境,刘岱等人就遇上埋伏。
    千钧一发之际,一队白马冲入战场,一个身形雄伟的年轻小将提枪拦住贼寇,从乱刀之下救下鲍信。
    鲍信抹去脸上的血,顾不得爬起:“子龙,快去救刘兖州!”
    赵云点头,让同伴保护鲍信,自己纵马冲入包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