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 > 第46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6章

    如今正值三月, 正是天朗气清、万里无云之时。
    天空澄澈得好似一片巨大的浅蓝色琉璃,唯一有碍观瞻的,就是某个直入云霄、令人瞩目的装饰——
    一面画着男人的脸,格外巨大的纸鸢。
    即便是飞得很高, 纸鸢上的线条依然清晰可见,足以证明这个纸鸢有多大。
    而那张巨大的人脸,清晰无比地映在纸鸢上,占据了所有地盘, 在风的吹动下,现出几道狰狞的波纹。
    受到冲击的孙策下意识地盖住眼睛,放下手,却见那张巨脸仍然飘在天上, 这令人惊骇的一幕并不是错觉。
    更让他深感不妙的是,这个纸鸢的下方就是太守府……不知为何, 在瞧见这个狰狞的纸鸢后,他对太守府莫名生出一种异样的心思——很想退避三舍。
    他看向周围的路人,发现众人都目不斜视地走着,仿佛对这一幕习以为常。
    孙策从视觉冲击中回神,陷入沉思。
    阿父常教导他不能只从表面判断人与事。
    或许……这个绘着巨脸的纸鸢,另有玄机?
    想到民间传闻——墨子曾用木鸢窥探敌情,韩信曾用纸鸢传递军机, 顿时,孙策觉得这个纸鸢深不可测。
    高空中如此显眼的一张巨脸,一定是为了向外传递某种讯号。
    莫非……汝南郡即将有大动作?
    带着油然而生的警惕与忧虑,孙策神色整肃,如临大敌地进入太守府。
    太守府内,汝南太守徐璆的外孙谢平, 正向自己的表弟刘昀解说纸鸢上的“名画”。
    “瞧瞧苒苒的画作,比起摇摇的,是不是不遑多让?”
    苒苒是谢平的亲妹——谢黎的小字。谢黎只比陈王之女刘仪大一岁,摇摇则是刘仪的小名。
    “……苒苒的墨迹,确实极为传神。”
    虽然古代水墨画的写实程度没有素描那么精准,但谢黎的画作很特别,精确地抓住了她爹谢源的神韵,既能让人一眼就认出画像上的是谁,又在能够辨认的基础上将人像变得格外狰狞,可见“父慈子孝”的不仅是他的表兄,这位表妹也深得其中精髓。
    谢黎听了刘昀的夸奖,灿烂一笑:“我原本还想在画像的脸颊处涂上两坨红晕,被大兄制止了,说这样容易吓到小童,”说着,她面上露出几分惋惜,“现在这张人面像的色泽过于单调,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在脑中脑补了舅舅画像上加了两坨红的画面,刘昀默默删掉这个辣眼睛的构图,对表兄仅剩的一些父子情表示刮目相看。
    当听到孙策登门拜谒的消息,谢平立即将线轴丢给谢黎,揽着刘昀的肩,带着他往外走。
    “走走走,去见见这位贵客。”
    谢黎转手将线轴丢给侍女,小跑两步跟上:“等等,我也去。”
    半刻钟后,汝南太守徐璆与孙策坐在堂中喝酒,另一边坐着刘昀与谢平。
    而谢黎,则伪装成侍女的模样,举着麈尾站在徐璆身后。
    徐璆的额角隐隐跳动,似乎随时都会爆发。但他素来知道外孙女的性子,终究放任了对方肆无忌惮听墙角的行为,自当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他让另外几个侍女替客人倒酒,和善地询问:“不知孙郎今日登门,所为何事?”
    孙策将目光从刘昀身上收回,压下心中的惊讶与猜测,向上首并袖一礼。
    “孙某奉家父之命,携书信前往陈国。因缺少路引,不得不厚颜登门叨扰太守。还请太守予以方便。”
    徐璆捋胡子的动作一顿。
    他没有去看刘昀,而是带着深究之意,审视般地盯着孙策:“恕老夫冒昧,若孙郎只为递送书信,大可交给老夫。本郡的邮驿与陈国互通,一定会替你平安送达。”
    孙策粲然一笑,坦率地摇了摇头:“此信事关重大,必须由我亲自递送。何况,送信只是其中之一,我去陈国另有他事。”
    “哦?”徐璆未曾掩饰眼中的锐利,常踞一郡的威势压向孙策,咄咄相逼,“若只是普通的路引,孙郎只需拿出孙太守的凭信,到汝南边境的县城开具就是,何须拜访本太守?只怕孙郎在本太守这所求的路引,并非寻常的路引,而是通往陈王府的敲门砖吧?”
    迎着步步紧逼的压迫感,孙策夷然未惧。他从容抬眸,不偏不倚地对上徐璆的目光:“小子岂敢在太守面前耍心思?正如太守所料,小子所求的路引,正是通往陈王府的路引。”
    徐璆没有因为孙策的这番态度而软化,他进一步抛出逼问,直白而尖锐:“孙太守欲见陈王,不知是敌是友?”
    孙策却是轻笑了一声:“若真是敌,又有谁会在求路引的时候……坦然地说自己是敌?”
    不卑不亢,不矜不伐,甚至还能在有求于人的时候,用浅显直白的道理软软地刺对方一记,而不是用巧言粉饰太平。
    徐璆收回逼视的目光,心中已对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欣赏。
    “既然如此,老夫便为孙郎周旋一二。最后能不能成,还得看孙郎自己。”
    孙策一手举卮,一手相托,朝徐璆遥遥一敬:“多谢太守。”
    又笑着看向刘昀,
    “不知这位……如何称呼?”
    刘昀尚在斟酌着用语,便听孙策笑着接道。
    “谢将军之名,如雷贯耳。我在庐江之时便已听闻。听闻谢将军英勇不凡,擅刀枪,一身枪法出神入化;其子谢仲庸深得枪法真传,一柄银枪矫如游龙。不知孙某是否有幸,能向谢兄讨教一番?”
    听到孙策这话,刘昀与谢平二人皆露出几分古怪的神色。
    对于前几天发生的事,刘昀二人心知肚明。孙策这明显是误会了,把刘昀这个出现在太守府的“会用枪的小郎君”当成了徐璆的外孙,谢源的儿子谢平。孙策完全没料到,虽然刘昀的枪法与谢源一脉相承,但真正的谢平其实另有其人。
    上首,站在徐璆身后的谢黎也是知情人之一。她一边低着头,掩饰脸上的笑,一边一抖一抖地颤着肩膀,导致手上的麈尾一个劲地往徐璆后背戳,戳得他眉毛扭曲。
    徐璆往回瞪了一眼,完全不明白自己的外孙女在笑什么。
    下方,刘昀在短暂地出神后,与挑眉的谢平对视一眼。
    他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只有与他亲近的人才看得出来,刘昀此时并不像他表现出的那样和善,反而带着看热闹的意味。
    “既然孙郎拳拳相邀,身为东道主,自然得满足孙郎的切磋之意。”
    刘昀缓缓站起,在孙策愈加灿烂的笑容中,走到桌案前方,侧过身,做了个“请”的动作。
    “这位便是谢将军的长子,谢仲庸。孙郎预备何时与谢郎比试?”
    孙策灿烂的笑容慢慢僵住。
    等读懂刘昀话中的含义,那双好看的桃花眼蓦然瞪大,不可思议地盯着安坐在席上,一脸镇定的谢平,又不可思议地转向站在案前,噙着笑的刘昀。
    在一片混乱与震惊中,他转着僵硬的脖颈,最终定格在刘昀那张温和无害的笑脸上。
    “他才是谢仲庸……那么郎君,又是何人?”
    在孙策逐渐紧缩的瞳孔内,刘昀敛衽而立,自报家门。
    “在下刘昀,来自陈国。”
    ……
    颍川郡,暗中在各县兜转了一圈的贾诩终于登上治郡的大门,正式拜访颍川太守。
    兖州,一直被各方人马评言“很快就死定了”的兖州刺史刘岱,今日仍然活着,跨过了混乱的三个春秋。
    反而是远在幽州的幽州刺史刘虞,和占据徐州的徐州刺史陶谦,这段时间过得不太美好。
    同属幽州的公孙瓒与刘虞几乎是撕破脸的状态,双方发动了数次战役,各有胜负。但刘虞时常受仁心掣肘,并不似公孙瓒一样豁得出去。他为了避免战火波及百姓,几次错过歼除公孙瓒的机会。可若放任之,以公孙瓒的行事作风,更不利于幽州民众的稳定。因此,刘虞陷入两难之中,今几个月一直睡不好觉。
    相较之下,陶谦的事便只能算私仇了。
    昔日,曹操的生父在琅邪避难。当曹操占据平原国,安定下来,派人来迎接生父,陶谦的某个部将因为觊觎“大长秋”留下来的财富,杀死了曹操的生父曹嵩和曹操的弟弟曹德,独占了一百车的辎重。
    陶谦从此便和曹操结了死仇。前两年青州刺史田楷还在,作为平原国和徐州之间的缓冲带,曹操因为忌惮田楷的势力,一直没向陶谦发难。
    可今年年初,一场风寒夺走了田楷的性命。曹操趁机独占了青州,只花了两个月平稳州内局势,就大肆举兵,开始攻打徐州。
    陶谦立即派人往前线运送粮草,却意外地发现,他原先筹备好的粮草都被下邳国国相笮融独占。笮融带走了所有粮草和大量的部署,连根毛也没留给他,拍拍屁股跑路了。
    陶谦几乎一口血呕出,亲自带兵出征,被曹操大破。
    曹操连着拔下徐州五大城池,在徐州境内大肆屠戮。
    徐州乱成一片。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在青州的大本营突然传来一则令他震怒的消息。
    ——田楷余部,联合北海国相孔融,推举刘备为新任青州牧,占领了青州东部的三座郡城。
    曹操派部分人马掌控徐州,自己带着大部队,北上杀回青州。
    逼死韩馥,独占冀州的袁绍听到东部传来的消息,正犹豫着要不要帮曹操一把。
    就在这个时候,北方忽然传来了刘虞的死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