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215章 政令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5章 政令

    第215章 政令
    章敬道:“这都水长禄看著像是有做不完的事。”
    有些事就是做不完的,衡想起了小时候田安爷爷说,父亲为了治理国家,有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
    忽然又觉得饿了,两人在咸阳桥边找了一家食肆。
    章敬身上带著钱不多,只有五个铜钱,买了两张饼之后,一路走著一路吃著。
    正是冬日里,上午时分的风依旧很冷。
    一路走著,章敬被冷风冻得直缩脖子,他看著道路上正在不断往咸阳走去的人群,道:“听敬业县的老人说过,他们说以前关中的人们都是窝冬的,这个时节没这么多秦人出来走动。”
    衡吃著饼一边听著。
    回到敬业县之后,衡就开始读书生涯,这个九岁的孩子在这个冬季开始了苦读。
    接连几天,衡都住在了潼关,坐在油灯边苦读到深夜。
    早晨的时候,衡在潼关城內的小屋睡醒。
    司马欣平日里主持著潼关城的事宜,小公子来了潼关他自然是知晓的,早晨时就带著吃食来探望。
    吃食是两张热乎的饼,以及一碗羊汤。
    衡没有穿著名贵的衣裳,而是穿著与这里的学子一样的粗布衣裳。
    多数时候,这里的学生生活都是拮据的,每个人都要穿著这种粗布衣,谁穿著名贵反而会受到异样目光。
    今年父母送来的新衣裳衡只穿过一次,就是去频阳看老太公最后一眼的时候。
    自那之后,衡就没穿过新衣裳,倒也不可惜,也可以留著给弟弟礼穿。
    一个九岁的孩子独自睡醒之后,推开屋门,再点燃屋前的炉子,而后坐在炉子边烧著水。
    司马欣很佩服公子扶苏养孩子的方式,大秦的小公子自小是养尊处优,但也不总是养尊处优,这样的孩子当得起最尊贵的身份,也在外吃得了苦。
    这种孩子確实难得,叔孙通给公子扶苏教出了一个好孩子。
    当初章邯去西北戍守,留下了他的孩子章敬,那时候叔孙通將章敬当作自己孩子那样教导,教出了现在学识渊博的章敬。
    正因如此,叔孙通也会悉心教导小公子,將小公子教导成了一个极其懂事孩子。
    司马欣心中暗想,这位小公子其实並不需要多么有天赋,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识,只要他懂事就好。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这样的小公子,是学不坏的,也一定会是个好人。
    一个灭了六国的秦王,竟会有这么好的儿子。
    而这个皇帝的孙子,也是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
    这天下的人都觉得皇帝可畏,却养育出了天下人尊敬的公子扶苏,以及一个如此坚毅且懂事的孙子。
    司马欣真的很羡慕皇帝,拥有如此好的后人。
    再想起自己那愚钝的儿子,司马欣就觉得根本不能比。
    但司马欣曾听说过,小公子的母亲是十分严厉的,才教导出懂事的小公子。
    衡的头髮还有些乱,还显得有些矮的他在屋前搓著手,等待著水烧开,几缕散乱的髮丝隨风飘著。
    司马欣走到近前,递上两张饼。
    见到对方递来的饼,衡先將饼收下了,行礼道:“衡,谢过郡丞。”
    司马欣道:“冷吗?”
    衡道:“不冷,听闻升迁的文书下来了,郡丞要升任郡守了。”
    这个消息早就传遍了潼关,司马欣也的確收到了升迁的文书。
    今年的丞相府就像是为了给秦廷增加人手,提拔了不少人。
    他司马欣也因此得到了升迁。
    司马欣道:“有人说这又是一次秦廷收买人心的手段,安抚天下各郡的关係,有了这一次升迁,下一次升迁恐怕这一辈子都等不到。”
    衡吃著饼,將脸上碎发往后放著,回道:“如果他们以前在六国诸侯王时所经歷的就是如此,那么他们理所当然会这么想。”
    司马欣道:“来年又要进行考试了,公子扶苏又要履行承诺了,那些揣测的人自然会知道他们想错了。”
    衡点著头道:“要治理国家,还要被人揣测非议,难怪外公说父亲与爷爷总是很忙碌,很疲惫。”
    司马欣笑著点头,听著这个孩子还显稚嫩的嗓音,说著关於国家大事的理解。
    说著话,陶壶中的水开了,衡放下手中没吃完的饼,拿起水壶先倒了一碗热水给司马欣,请这位郡守坐下。
    司马欣看了看四下道:“章敬呢?”
    “被老夫子责罚磨豆腐了。”
    “他怎么又被罚了?”
    “我让章敬大哥带我出去玩,本想去见萧何,却见到了都水长禄,我们一晚上未归,老夫子就罚他了。”
    司马欣错愕一笑,这几乎是惯例了,小公子但凡做了什么错误,就一定是章敬受罚。
    这一次丞相府颁布了升迁令,其实是与大试也是相同的。
    就像是世人说,这一次秦廷不过是为了收买天下各郡县的人心。
    真是为了收买人心又如何?
    这一次是丞相李斯的手段也好,是公子扶苏的图谋也好,秦廷这一次的升迁令,给了天下各郡县的官吏们提升了信心。
    秦廷就是告知天下官吏,只要好好为吏,秦廷就能提拔你,就能给你增加俸禄。
    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为吏给一地郡县增加人口田地,与民情。
    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司马欣回头看了眼小公子屋內的书,这卷书是以前公子扶苏对诸子百家典籍的摘要,其中有不少关於诸子的言论。
    司马欣道:“以前公子还年少,我就在华阴县任职县令,那时在华阴县就是七年,整整七年总算是治理好了华阴县。”
    衡道:“我知道,现在的华阴县的葱,就是关中最好的。”
    司马欣笑著道:“那时几次三番想过,如果能为公子扶苏效命,那该多好,只是那时的公子总是忧心天下事,没有理会我。”
    衡想著父亲少年时,面对司马欣或者老夫子是什么样子的。
    但这里的人都十分敬佩父亲。
    衡只能从老夫子或者是司马欣,以及其他人口中得知父亲少年时所做的种种事。
    身为大秦公子,衡听过他们讲述过父亲的事情,並且听了很多很多遍了,有时听著他们的话,自己也会感觉压力很大。
    司马欣又道:“我没什么本事,守了十年才得到了郡丞一职,直到现在才是郡守。”
    衡道:“父亲一直看在眼里,不会忘记你们的。”
    “是啊。”司马欣忽然一笑,感慨长嘆一声,又道:“小公子有什么需要,都可以与我说。”
    “嗯。”
    衡点著头。
    隨著太阳渐渐升高,潼关城开始忙碌了起来。
    等小公子吃完了,司马欣拿著碗筷离开,他也要投入一天的工作。
    司马欣虽说得到了升迁的文书,但这里的郡丞府依旧保留著,也没有建设郡守府,大抵这里就会改成郡守府,只要换个门面就好了。
    这也是司马欣自己的打算。
    刚走到门口,他见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当初的曹参。
    曹参行礼道:“见过郡守。”
    司马欣站在门口迟疑道:“是有何事?”
    曹参道:“萧县令说今晚来潼关与郡守一敘。”
    司马欣觉得今天想著什么事就来什么事,不过潼关城也有一个小客人,想见萧何,又道:“可以,夜里来就好。”
    “是。”
    曹参行礼之后又快步离开了。
    上午的时候,衡就在这里与一群同龄孩子听潼关的夫子讲课。
    在同龄人中,衡的学识也是算是上好,但与章敬相比还差得很多。
    现在章敬大哥都能给其余学子讲课了。
    今天的课是一个叫隹的夫子所讲,这位夫子是当初第一批东出的夫子,之后带了数百人入关中读书。
    现今是潼关城诸多夫子中,举足轻重的一位。
    隹夫子所讲的是有关诸子百家以后的学识,隨著秦一统天下,当年闻名天下享誉诸国的诸子都不在了。
    现在只有学识留了下来,往后的人们该学什么呢?
    隹夫子讲述了一个观念,那就是当年诸子如儒,兵,阴阳,道,墨等诸子百家的后人留存在世的已不多了。
    几乎可以说没有传人了。
    当年皇帝东巡公子收天下书籍,而后编写了新的百家学说成了如今的诸多书籍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衡听得很认真,这是他在诸多夫子那里没听过的,如今较为新奇的论述,並且也是如今人们所热议的。
    有人將如今的支教夫子所传授的学识说成秦学,所谓秦学都是融合诸子学说的一种书卷。
    但各家秉持著自己的家传渊源,而自视甚高者,其实这些人挺无趣的。
    就像是孔子学说,何必是孔门的学说,当年孔子的弟子何其多,遍布天下列国。
    那么现在,秦学也该是如此,学子就该遍布天下。
    这都是如今世人所议论的。
    其实对支教夫子们而言,乃至现在的潼关也好,从未將这些学识占为己有,也从未说过这些学识就是秦学。
    诸子百家的学识,就该是天下人的。
    秦不过是在践行这个流程。
    这堂课从讲了一上午,从隹开始讲到结束,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
    本就是人们所热议的事,等课结束了之后,潼关城的诸多学子肯定也会接著议论的。
    衡走出学堂,见到了提著食盒的章敬。
    “郡守说让我们夜里去他府中用饭。”
    食盒中是两碗面,一人一碗坐在学堂外吃著。
    其实在潼关城內,还有诸多学子也是坐在屋檐下用饭,而后在屋檐下休息的,潼关城虽说有食肆,但位置没这么多,很多孩子都是要抢著去食肆用饭。
    如果去晚了,吃食都没了。
    为了平衡学子们的分配,书舍倡导学子们多带自家的吃食。
    衡知道父亲是很看重吃这种事的,潼关城內正在修建另外几座食肆,以备將来之需。
    下午的课所讲的田忌赛马的课,田忌赛马这个故事是在父亲与叔叔高的书信往来间写成的。
    叔叔写成了这个故事之后,父亲將其写入了课程之中,並且得到了叔孙通的允许,成了支教夫子必须要教的一堂课。
    齐国大將田忌与齐威的故事確实很有意思,也发人深省。
    这个故事早在最先送到老夫子手中的时候,衡就看过了,只不过跟著眾人再学一遍。
    温故而知新,学习就是这样,反覆咀嚼,反覆学。
    到了夜晚的时候,衡与章敬就来到了司马欣的家中。
    小公子与章敬能够来自家家中作客,让司马欣尤为高兴,小公子是个懂事的孩子,而且章敬是潼关今年来最优秀的学子。
    司马欣家的吃食也简单,都是一些家常的。
    司马欣喜欢往饼中放入葱,带著葱香的饼確实別有一番风味,这位刚升迁郡守特別爱吃葱。
    不过葱可以与任何食材配合,司马欣家的饭菜总是带著一股葱香味。
    不多时,萧何与曹参也来了。
    见到司马欣的家中有一少一小两个孩子,先是有些错愕。
    这两个少年曹参见过。
    司马欣介绍道:“这两位都是潼关的学子,这是萧何,萧县令。”
    “学生衡见过萧县令。”
    “学生章敬见过萧县令。”
    两位少年能够在司马欣的家中做客,自然是身份尊贵。
    萧何隱约觉得章敬这个名字很耳熟,似乎在哪里见到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了。
    倒是另外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岁上下的孩子,萧何倒是从未见过。
    萧何与曹参在两个少年人另一侧坐下。
    这两位少年正在吃著,嘴里嚼著食物,似乎也不愿意开口讲话,萧何也感觉到余下的事不论他与郡守说了,他们都不会参与。
    司马欣道:“你我也有一年不见了。”
    萧何举著酒碗道:“我敬郡守。”
    司马欣又道:“听闻你建设涇阳颇有成效。”
    此刻说出这话时,司马欣面上的笑容便是一种没有看走眼的神色。
    司马欣確实没有看走眼,萧何確实是个能人。
    而且,司马欣敢断定只要升迁令的评判標准还在,萧何是还能继续升迁的,“萧县令觉得如今的升迁令如何?”
    萧何回道:“先前考试就是秦廷选用人才的一次选拔,这一次的升迁令也是对天下官吏的又一次选拔,听闻这是丞相的政令。”
    司马欣倒不觉得,他觉得这是公子扶苏政令。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