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1994:菜农逆袭 > 第366章 蓄势待发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66章 蓄势待发

    第366章 蓄势待发
    原来前年他们就接近成功了。
    听完陈家志总结的西兰种植技术要点后,敖德海又莫名多了些信心。
    知道了前年种植失败的原因后,对未知的东西就不再那么恐惧。
    陈家志又把其余点揉碎了给敖德海细说。
    除了变色时用叶片盖球,刚结球时打掉老叶黄叶侧枝再追肥也很重要,这能减少植株营养的浪费,让球生长的更快更大。
    从而提高最后的合格率。
    日商在国內採购西兰时只有20%的產地合格率並不是他危言耸听,而是亲身经歷。
    直到后面日商又增加了產地开发的渠道模式,提供更详细的技术指导和种子,合格率才直线上升。
    不过当下的低合格率也让竞爭没那么激烈,价格更高,何况还有提早上市的优势。
    这让陈家志对这批西兰有更高的期待。
    聊完西兰种植,陈家志又问起了菜场的其它蔬菜以及销售。
    敖德海起身给他添了杯水,“简单说,种的比较杂,能种的菜都打算试试,只是市场还不够稳定。”
    卖菜是敖德海的弱点,何况他还要管基地“卖菜是谁负责?”
    “戚永锋,他经验比较丰富。”敖德海补充道:“卖菜小组一共3个人。”
    “永锋卖菜也还行。”
    好互经过了陈家志亲传,也见证了他的高光时刻,戚永锋市场经验更丰富。
    沉吟片刻,陈家志又说:“我会在这边呆几天,跟著去卖两天菜,后面再开会討论。”
    “好。”
    二月下旬的上海白天体感温度还比较舒適,下午时陈家志带著李秀和儿子在菜场来回走了好几圈。
    但等到了凌晨,就冷多了。
    不过对於卖菜人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上海基地也买了辆轻卡,同样是跃进,便宜耐用又能装,这晚上也装满了一车菜。
    菜心、上海青、菠菜、板叶薺菜、大叶茴蒿、包菜·——
    种类五八门,感觉冬天能种的菜都快齐全了。
    陈家志拉开车门,爬上了驾驶室,“永锋,菜这么杂,你卖菜时就没感觉很头疼吗?”
    “痛,太痛了!”
    戚永锋夸张的表达著,“但是共同做下的决定,有苦也只能先扛著,慢慢再解决应对。”
    陈家志赶紧摸烟,“就冲你这觉悟,我就得给你把烟点上。”
    这共克时艰的氛围还是挺让他触动。
    “永锋,没提拔你当场长,心里有没有不爽?”
    戚永锋夹著烟在窗外抖了抖,“如果我说没有,会不会显得我虚偽?”
    “不会。”陈家志抽著烟,吹著冷风,“本来也確实委屈了你。”
    以前敖德海和戚永锋是平级,现在敖德海变成了戚永锋的直属上司。
    换陈家志来,他也会心里不平衡。
    戚永锋心里微微触动了下,“现在又不委屈了。”
    到了市场,交了入场费后,戚永锋便把车开向了一个空旷的露天平台。
    平台上划了线,一个车位就是一个固定摊位。
    市场里也有固定档口,不过现在没必要租,市场也贴了公告,曹安市场今年要大改造。
    见陈家志关注市场改造,戚永锋问道:“等改造完,要租档口吗?”
    陈家志摇了摇头,“这里在城区,没有未来,要租也到郊区市场去。”
    戚永锋说:“往西边还有两个批发市场,一个真如,一个江桥。”
    陈家志讶然,“你了解的还挺多的嘛。”
    戚永锋嘴角翘了翘,“既然负责市场销售,了解这些都是职责所在。”
    另两名销售人员已经打开了车门,但暂时还没来生意。
    陈家志靠在车上,说:“可以多关注下江桥市场,按现在市场格局,真如最终可能会被併入江桥。”
    江桥市场在嘉定的曹安路,和pt区的曹安市场是两个概念。
    曹安市场当下蔬菜交易量最大,但它离城区太近,迟早得落寞。
    而江桥未来吸收了真如市场后,就一跃成为上海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即使现在也不容小,面积大,建筑新,交通更通畅。
    戚永锋头皮有些发麻,人不在上海,却对上海的市场情况了如指掌?
    这时,有客人上门了。
    “青菜怎么卖?”
    “7毛/斤。”
    “能少吗?”
    陈家志呆了片刻,就又去市场了解行情。
    连续三天,凌晨跑批发市场,白天逛农贸市场、超市和国有菜店。
    他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和广州有些不一样,上海各级国有批发公司至少控制了全市60%~70%的蔬菜供应量。
    同时他估计全市还有300多家国有菜店在经营。
    然而,国有菜店承担了大量人员就业,还有很重的增值税等税负。
    在价格上与小菜贩相比完全没有优势,也止不住客源流失。
    所以,国有蔬菜公司在转型,大力发展配送,国有园艺场直供机关单位、学校、超市仍然是巨无霸般的存在。
    思前想后,陈家志认为现在还是得错位经营。
    这天,他刚来到基地,李秀就把他拉到了一旁。
    “黄山和小霞今天来找我了,他们说想回广州。”
    陈家志挑了挑眉,“咋了?”
    李秀说:“收入没达到预期,连著几个月收入都比在广州低了不少。”
    黄山和小霞都是敖德海拉来的老乡,此番提出想离开著实让人意外。
    但也衬托出戚永锋难能可贵。
    “其他人呢?”
    李秀抿嘴道:“黄娟可能也有想法,但似乎和永锋意见相左,只和我閒聊了会儿;
    胡春梅比较直接,说收入降低了,但还挺积极的在想办法提建议,没说要回广州。”
    陈家志微微頜首,队伍里个別人信心有些不足。
    李秀问:“有办法吗?”
    陈家志笑了笑:“看这茬西兰表现,只要能赚钱,一切问题都是纸老虎。”
    “怎么听你一说就这么轻鬆呢。”李秀也笑了,“家志,你身上有种魔力,当你说种菜能赚钱时,总能让我轻易信服。”
    陈家志打趣道:“所以,我听家志的?”
    李秀又忍不住给了个白眼,“得了便宜还卖乖。”
    二月末,陈家志在菜场组织了管理人员开会。
    他没聊种植,直接谈定位。
    “菜场定位会更明確,主打能標准化生產的菜心和芥兰,再辅以西兰等高档细菜。”
    “其它菜都会放弃,减少管理难度。”
    “更大的难点在於市场培育,菜心和芥兰在上海的接受度还较低,但公司能承受亏损,同时会关注出口市场的潜力“
    陈家志环顾一圈,扫视著略显沉默的几个老人,点名道。
    “黄山,说说你的想法?”
    黄山坐在一棵树边,目光有些躲闪,“我听老板和场长的安排。”
    这答案勉勉强强吧陈家志也清楚,来上海几个月了,最擅长种植的菜心、芥兰在上海的消费需求较低。
    种其它菜吧,也赚不到钱,提成和奖金上不去,对兴致勃勃跟隨而来的人都是不小的打击。
    还不如留在江心菜场呢。
    反倒新员工没有这种感觉。
    甚至很疑惑,菜场收入不错了,发工资又准时,还想要啥?
    陈家志拍了拍手。
    “所有人都该知道了,菜场繁育了大量西兰种苗,计划种植200亩,占菜场40%的面积,马上就要移栽,很重要,关係到菜场上半年的收入,也关係到你们的收入。”
    “在座有不少人跟了我一两年了,应该清楚我这两年还没判断错过行情!”
    “这次种植西兰的计划,也是经过縝密分析做出的决定,我非常有信心!”
    “你们的任务很简单,听敖场长指挥,把技术要求执行到位,尤其是这200亩西兰,只要种好了,提成和奖金都少不了!”
    他说完后,胡春梅、戚永锋、黄娟、赵玉几个人都率先响应,
    从东乡菜场开始,几人就见识到了陈家志对市场的敏锐嗅觉。
    如今听了后,信心高涨,连带著其余人也兴奋起来。
    跟著陈家志又让敖德海安排西兰种植,以及讲解技术要求之所以著重强调西兰,只因为需要一次大胜来抬升士气。
    只要能赚钱,队伍就很好带了。
    队伍好带,有干劲,就更有信心和耐心去培育开拓菜心、芥兰市场。
    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很快,上海基地就开始移栽西兰。
    陈家志在现场盯了半天后,便带著妻儿去了城里游玩。
    清晨,同兴泰菜栏。
    来看菜的客户逐渐增多,夏有车也进入了喊价卖菜的模式。
    春节过后,市场行情有所回暖,各种蔬菜成交得很快。
    “老板,你芥兰呢?”
    “卖了。”
    “丟,就不能多弄点来卖吗?”
    “再等几天,芥兰马上就上市了,全都是中粗条的芥兰,极品好货。”
    夏有车连忙解释,他知道江心菜场有很多芥兰快上市了。
    “还等什么,有芥菜就赶紧割来卖吧,现在芥兰多紧俏。”
    连著两三天,找他要芥兰的人越来越多,催著他割菜。
    这是我想割就能割的吗?
    面对种种抱怨,夏有车在卖完菜后就把电话打给了谭忘机。
    “小谭,三天又三天,你这芥兰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多割点?”
    “还得等三天。”
    谭忘机掛了电话,又到菜场找到易定干。
    “场长,同兴泰和档口都催疯了,还不割吗?”
    “不急,再等等。”
    易定干打量著浓密的芥兰,又蹲下看根茎,寻思著粗是粗了,但也不太像鸡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