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你眼光不错
第111章 你眼光不错农残中毒不是什么新鲜新闻。
就城周边几个城市,每年都得有十几起类似的事件。
只是这次的事件好像有点大。
易定干听了都愣住了:“三四十人中毒,这又是哪个瓜娃子乱用药,这下好了,可能又得来查了。”
嘿,别看易定干两种药混用,毒上加毒,但这会儿还是合规的。
所以他指责别人是理直气壮。
陈家志说:“出了事肯定要检查,但应付应付也就完事了,没有经费,谁天天跑地里查你啊。”
这年头农残检测都形同摆设。
比如说田头抽检,怎么检测呢,因为没有仪器,菜农也无用药记录,所以田间检测环节一般是靠抽检人员目测。
对,就是用眼睛看。
看你田里一共打了几次药,最近有没有打药。
负责任的会通过田间丢弃的农药瓶和袋子做个判断,不负责的真就看一眼。
别的不说,抽检人员视力肯定很好。
所以对菜农来说,如果自己的菜没引发中毒,其实没多大影响。
陈家志后世都习惯了,每隔一段时间镇里村里都有人来抽检,那才专业。
村里就有气相色谱仪,抽检的蔬菜,也会按市场价购买,村里的植保员对他还客客气气的,比现在的省级单位都专业。
“哎,麻烦啊。”
易定干叹气:“这下还可能影响到生意,本来菜价就不便宜,又出这种事,老百姓买菜就更疑虑了,不仅老百姓,连酒楼餐馆也可能受到影响。”
陈家志笑了笑:“嘿嘿,你菜叶子上不是有虫洞吗,给客户看,说你就是农药打少了,才没防住虫,别人说不定会买。”
“咦~你别说,真别说,菜叶子上有虫洞,就说明农药打得少,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啊!”
易定干眼前一亮。
“兄弟,还是你脑子转得快!”
陈家志摆手道:“可不一定有用哈,反正我是用不上这话术。”
易定干说:“是哈,你菜那么好,那么嫩,别人会不会说是你农药打得多?”
陈家志看了眼也有疑虑的李秀,笑道:“不会,都合作那么久了,要有问题早就出事了,没人是傻子。”
易定干点头:“嗨,也是,你现在名气打出来了。”
陈家志笑道:“所以说,易哥,你也得走专业路线,各方面都正规点,什么毒上加毒就别来了,也容易出问题。”
“唉,再说吧。”
其实这也代表了当下全国九成以上农民的心态。
农药快速发展,用量激增,但技术又滞后,高毒农药占据主导~
其中珠三角又是重灾区之一。
很多土壤都被污染了,多年后才修复过来。
虽然也有替代的中低毒农药,但效果没那么立竿见影,还很贵,导致农民不愿意用。
陈家志也没多劝。
吃了饭,二姐和李秀收拾碗筷,陈家志和易定干则在屋里吹风扇,听收音机。
易定干又播放起了邓丽君的磁带。
陈家志说道:“易哥,干脆你也买一个,现在也不差这点钱了,刚好易龙也要来,你这个当爹的得先支棱起来。”
易定干一听,就颇为赞同的点头:“收音机倒是可以买,现在你有三轮车,也不愁以后搬家。”
陈家志笑道:“等明年搬家时,这三轮车就是你的了。”
东乡菜场明年面临拆迁,有三轮车会方便很多。
“易哥,易龙过来要下地帮你们干活吗?”
“小了点,先让他玩着吧。”
易龙今年十三岁,在老家小学都没毕业,就自己辍学了。
前世来了城后,也被惯着,什么活也不干,到最后养成了懒散的性子。
陈家志沉吟道:“13岁也不小了,一直玩下去可能得把人玩废,还是要给他找点事做。”
易定干:“他这个年纪能做什么,地里的活也不忍心让他去做。”
“也就你们不忍心。”
“现在还不需要他挣钱。”
“是,你挣钱多,养他几年没问题,但以后呢,玩几年时间,你再想让他认真做事,就很难纠正过来了。”
“你不就是例子吗?”
“我?”
“嗯啊,你以前不也被爹妈惯着,懒散惯了,结果才出来几个月就变了,你怎么就能肯定易龙不行呢。”
“……”
陈家志一时语噎,风扇吹得呼呼作响,两只狗崽子吃饱喝足也趴在泥土地上睡觉。
他还真不好说易龙不行。
易哥和二姐极为看重他这个大儿子,对小儿子易虎就忽视很多。
前世易龙跟着他们,玩得好吃得好。
老二易虎则在老家读完了初中,人瘦得和电线杆似的。
但易虎反而比易龙混得要好很多。
其实就是传统思想作祟,易哥和二姐都很封建迷信,不仅重男轻女,还喜欢嫡长子,和家里有皇位要继承似的。
平时玩笑归玩笑,但陈家志感觉他要说易龙不行,真得影响两人关系。
等李秀帮着洗完碗,两人又提着收音机回自家屋,两只狗也跟着起身,摇着尾巴跟在后面。
陈家志又去洗了个澡,回来时,李秀正在翻他的笔记本。
“家志,昨晚又来了个大客户吗?”
“嗯啊,来得还挺早,一点过就到了,直接要了5筐菜,卖了600多元,所以今天回来得早。”
“要是天天都来就好了。”
“嘿,他说明早还要,还让我再早点,直接在市场门口等我,明天回来得肯定更早。”
“那太好了。”
陈家志把另一个农事笔记本拿了出来,不时记上两笔。
李秀则问着一个个客户信息。
谁买了多少菜,谁付了多少钱,卖成多少钱一斤~
这些都是她感兴趣的信息,每一笔收入都仿佛能给她带来喜悦。
不知说了多久,两人都躺床上睡着了,中午时分的菜场安静得只剩蝉鸣声。
一直到傍晚才又鲜活了过来。
李秀不知何时去买了露水回来,给底下10名工人都一人发了一瓶。
还是那些活。
挖地、收菜、揭网、移栽、浇水~
各自都跟着干了起来。
等忙完收工时,又是黑漆漆的一片。
两个贵省的临时工金凤和小霞又一次留到了最后,帮着一起用粪瓢浇完了水。
敖德海和敖德良两家人也都还在。
敖德海问:“陈老板,明天还栽菜心吗,已经栽了三块了,后面是不是可以移栽芥兰了?”
“芥兰再等两天,明天先挖地吧,播种后再移栽一批,就能接上~”
趁人都在,他也说了下明天的工作安排。
至少一年内,陈家志都还需要时刻在地里盯着。
安排完工作,陈家志说:“早点回去休息吧。”
“陈老板你也早点回。”
几人打了招呼,陆续回去。
菜田里漆黑一片,只有一处还有亮光,戚永锋和黄娟还在采收菜心。
手里的动作都不慢,身边还有一股很浓的露水味道。
“收了多少菜了?”
“志哥,你怎么来了?”
“帮你们收会儿菜,今天要早点去市场。”
“这~”
“放心,提成也算你们的。”
“会不会不太好?”
“没事,抓紧收吧。”
多了一个人,确实要快上不少,到11点半时,估计就有七百斤菜了。
“差不多够了,你们俩把菜挑回去装上车,我先回去冲凉,等会儿直接出发。”
“好。”
陈家志先走一步,戚永锋和黄娟留在后面收尾,充满了感慨。
“志哥还真是拼啊。”
“也不看人家一天挣多少钱。”
后世很多人吐糟自己是牛马,陈家志也深有同感,一天活得比牛马还累。
还没有休息日。
但他感觉,以现在的积累和发展速度,用不了两三年,他就能逐渐脱离体力劳作,眼下的付出是必要的。
他又拉着一车菜出发,在离市场侧门一百多米远时,就在路边看到昨天那位中年人冲他挥手。
随即也在路边停下。
“今天这时间就合适,陈菜农,以后都按这个时间来。”
“行。”
“今天多装两筐菜吧。”那人已经在卸菜了。
“你还要啊。”
“嗯,菜不够吗?”
陈家志迟疑了下:“只能多给你一筐。”
“也行。”
六筐菜,一共307斤,收了767元,给了钱后中年汉子就走了,一句废话也没有。
陈家志想了想,在笔记本上又添了一笔:黑娃儿,307斤,767元。
随后又点火,开车进了市场,时间还早,市场里也没几个人。
但没等一会儿,陈泽也开着面包车出现了。
“哟,今天来得挺早啊,还没1点呢。”
“嗯~”
得,又卖了100斤菜。
一共700斤,这就去了400斤。
等会儿再把老吴、377等每天拿菜的老客户送了,估计就只剩几十斤菜。
这还卖啥菜啊!
值得一提的是,卷毛这两天也稳定在拿菜。
即使外面有不少便宜货,也没跳反,安安稳稳的拿陈家志的高价菜。
今天也不例外,才到1点,易定干三人都还到呢,卷毛就来了。
没有丝毫扭捏,卷毛干脆报了单,付了钱。
陈家志给他递了支烟:“怎么不多等等看,今天卖到后面还得降价。”
兴许是时间还早,卷毛也没急着走。
“新闻看了吗,蔬菜致毒那工厂被关停整顿了,我也怕出事,买你的更放心。”
“你眼光不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