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重启人生 > 第115章 0112【激情澎湃的创业青年们】(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5章 0112【激情澎湃的创业青年们】(为

    第115章 0112【激情澎湃的创业青年们】(为盟主起点八百万大雕骑士总教头加更)
    新创新中心还在装修,陈贵良签贷款是在老创新中心。
    北大科技园孵化器公司来了一位领导,年龄大概50多岁。姑且叫他李老师。
    汪凯帮忙申请下来两类种子基本贷款方式:
    第一,普通债权贷款。额度50万元,年利息2%。两年内可以只偿还利息,五年内偿还所有本金和利息。
    第二,可转债贷款。额度80万元(特批),年利息为0。
    陈贵良选择了第一种。
    贷款合同签署完毕,陈贵良跟那位李老师握手,汪凯站在旁边微笑鼓掌。
    这次不但校报记者来了,校电视台记者也来了。
    当然,校电视台没几个观众,影响力甚至远远不如校报。
    两拨记者,都对陈贵良做了简短采访,这玩意儿主要用来凸显科技园领导们的政绩。
    “年轻有为啊,祝你们大展宏图!”李老师笑容可掬。
    陈贵良说:“还要仰仗领导们的支持。”
    又说了几句场面话,李老师就匆匆而去,估计还有什么事情要办。
    陈贵良则给记者们准备了“车马费”——嗯,一人送一套三国杀。如果没有校内网账号,还送他们校内网邀请码。
    把记者们打发走,陈贵良又马不停蹄前往科技园大厦。
    一层和二层,为公共服务区和展示空间。有大堂、会议室、咖啡厅、园区管理办公室等等,部分区域用来展示企业成果。
    陈贵良的公司在第三层。
    这一层主要面向学生创业团队。而且办公室面积很小,20—50平米一间。超低租金。甚至免租金(陈贵良如果选择可转债贷款就能免租)。
    四层为校企联合实验室,以及已毕业的校友企业。
    五层为科技园的自营孵化器项目企业。
    六层及以上,则属于成熟企业的办公区,听说北大方正也要搬过来。
    陈贵良租了两间挨着的办公室,每间办公室面积为50平米。两间加起来,一年的租金才24000元。
    不能租更多,一个项目一间,而且只能签三年。
    三年之后,如果公司壮大,就得搬到六层以上,到时要恢复为正常租金。
    三年内如果办公区域不足,可以申请增加办公室,或者直接搬到六层以上。
    “多久能装完?”陈贵良站在门口问。
    敖彦莀说:“快则8天,慢则10天,简单装修用不了多久。等办公设施配齐,再晾几天就能搬过来。贷款拿到了?”
    “签了,”陈贵良说,“一周内到账。”
    敖彦莀松了口气:“有钱就好,我怕……算了,不说不吉利的话。”
    陈贵良问:“我看到隔壁也在装修。什么公司?”
    敖彦莀道:“教育学院师生联合创办的公司,名字叫‘未名互动’,搞在线教育平台的。”
    “也是敢想啊。”陈贵良感慨道。
    敖彦莀压低声音:“你觉得他们要失败?”
    陈贵良说:“祝他们成功吧。”
    隔壁那家未名互动公司,是教育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搞的。后来因为带宽和支付技术限制,线上教育根本搞不起来,最终转型为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服务商。
    敖彦莀说道:“楼上还有两家也在装修。一家叫科信生物,做基因检测和生物试剂研发的。另一家叫康立明医疗,做医疗影像分析软件。”
    “听起来就比我们更高端,”陈贵良笑道,“我到处走走,去串串门儿。”
    他先到隔壁的线上教育公司,那里只有一个大四师兄盯着装修。
    “师兄你好,我是隔壁字节跳动和游戏科学的。我叫陈贵良。”陈贵良上前握手。
    可能是因为公司新创,这位师兄踌躇满志心情很好,笑得都快露出扁桃体了:“你好,你好,久仰大名。我叫翟波,教育学院大四的。”
    “翟师兄有魄力,线上教育在中国很有开拓性啊。”陈贵良恭维道。
    翟波说道:“我只是个小股东,过来盯着装修。其他股东都很忙,有教育学院的老师,还有正在读研的师兄师姐。”
    陈贵良又瞎扯几句,跟这位师兄互换手机号。
    翟波说道:“你那个三国杀很出名啊,我隔壁寝室就有人在玩。不过校内网是干什么的?”
    陈贵良简单解释一通,并赠送给翟波邀请码。
    结束交流,他准备去四楼看看。
    等到电梯门开启,里面涌出来七八个学生。
    陈贵良没进电梯,好奇地跟上这些人。
    只见一个长相成熟的学生,指着还未装修的办公室说:“这就是我们的公司地址,我已经在联系装修了。”
    “哇,办公室好大,得有三四十平吧?”
    “这里就是我们梦想起飞的地方。兄弟姐妹们,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
    “我要那个靠窗的座位。”
    “……”
    这些师兄师姐非常兴奋,说话时甚至手舞足蹈。
    陈贵良问道:“你们要做什么公司?”
    “哈哈,我认识你。你是陈贵良!”一个师兄说道。
    “师兄好。你们这是要做什么业务?”
    “学术出版。”
    “啊?”
    陈贵良以为自己听错了,北大科技园还能孵化出版公司?
    一位师姐激情讲述道:“我们专门做古籍整理和学术手稿印刷。对了,我们是中文系和历史系的学生。”
    陈贵良说:“我也喜欢中文和历史,祝你们的出版公司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哈哈,借你吉言,也祝你生意兴隆。”师兄师姐们喜笑颜开。
    陈贵良看着这群神采飞扬的学生,能够想象他们创业失败后的沮丧表情。
    专门搞古籍整理和学术手稿印刷……
    能坚持一年都算他们牛逼。
    这种注定失败的项目,北大科技园居然愿意给机会,只能说学校确实很支持学生创业。
    这家公司叫博雅书社,后来当然倒闭了,被北大出版社接盘。
    陈贵良问他们要了电话号码,又上楼继续转悠,看到一个年轻人转来转去。
    “师兄你好,我叫陈贵良,我的公司在楼下。”陈贵良上前打招呼。
    年轻人说:“你好,我叫张平,青鸟科讯的股东。我今天来这里选办公室。你的公司名字叫什么?”
    陈贵良道:“一家叫字节跳动,一家叫游戏科学。”
    “你一个人开两家公司?快毕业了吧?”张平极为惊讶。
    陈贵良说:“我大一。”
    张平:“……”
    张平去年就毕业了。
    聊了几句,陈贵良有些无语,又是一个搞线上教育的。
    公司名字叫青鸟科讯。
    不过,创始团队并非来自教育学院,而是由计算机系毕业生主导。
    一听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全都是计算机系毕业生,陈贵良连忙索要对方的联系方式。
    等这家公司倒闭了,或许可以趁机招几个程序员。
    “兄弟,你是真牛逼!大一就敢创业,还同时开两家公司,”张平由衷钦佩,“我们这家公司,去年就成为孵化项目,做到现在还要死不活的。”
    陈贵良好奇道:“你们已经做了一年线上教育?”
    张平点头:“太难了。网速跟不上,充值也非常麻烦,我们这项目一直赔钱。申请的贷款已经光了,现在不但发不起工资,还需要大家接外包项目赚钱养公司。”
    这话把陈贵良整得有些沉默。
    公司无法盈利,贷款已经光,员工不拿工资,反而还要打工养公司……
    用爱发电啊。
    陈贵良问:“只剩创始团队了吧?”
    “嗯,”张平点头,“幸好科技园的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现在搬来新大厦,办公室直接免租金。装修也只能随便搞搞,我估计还得股东们自己刮腻子。”
    陈贵良好奇道:“继续做线上教育?”
    张平摇头说:“线上教育估计搞不下去了。我们打算转为企业培训saas服务商。”
    “祝你们好运。”陈贵良握手道。
    “也祝你创业顺利,”张平问道,“能去你的公司看看吗?”
    “欢迎之至。”
    两人坐电梯下楼,路过未名互动公司时,陈贵良低声说:“这也是做线上教育的,公司还没开张。”
    张平用一种看死人的目光,注视着正在装修的未名互动:“希望他们能做起来,不要走我们的老路。就中国这破网速和支付系统,搞线上教育太难了。”
    陈贵良的两家公司还在装修,也没啥好参观的,张平只不过是来认个门儿。
    都是校友,指不定哪天能互相帮忙。
    跟张平瞎扯一通,陈贵良又上楼去看高科技公司。
    有一家的招牌都挂起来了,叫“xxx生物技术实验室”,一听名字就特别高大上。仔细打听,却是生命科学院的博士生们搞的。
    不管是干什么的,反正陈贵良都去要手机号。
    陈贵良把三四五层楼转了一圈,着实大开眼界,创什么业的都有。
    这些公司,他估计两年内能死一大半。
    就算不死,也必须转型,改变现有的主营业务。
    很多学生,包括老师在内,创业都非常盲目。但北大科技园就是愿意支持,拿到种子基金贷款的还不少。
    今年的北大科技园,确实是过于狂飙突进了。
    陈贵良回到老办公室,召集众人开会,宣布“校评选计划”正式启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