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你上面有人?天子上面可没几个人了
第357章 你上面有人?天子上面可没几个人了!刘辩与王允简短寒暄几句,维系了表面上的君臣融洽,便迈步走向他身后那一列熟悉的身影。
目光扫过这些旧日面孔,竟让他恍惚间有种回到当初太子府的错觉。
豫州凡六郡国,除却陈国外,沛国相田丰,鲁国相沮授,梁国相陈宫,这三人皆是昔日的潜邸旧臣。
刘辩将三人一一扶起,眼中跃动着久别重逢的雀跃光芒。
这些共同经历过潜邸的故吏,情分终究是不同的。
刘辩的脚步在田丰面前停下,端详片刻,关切道:“元皓竟是清减了许多。”
而后刘辩的目光转向沮授,眼中掠过一丝笑意,打趣道:“公与也黑了不少,成了‘黑郎君’。”
沮授闻言,面上微露赧色,不知该如何接话。
旋即刘辩又侧目看向陈宫,视线不由落在他的下颌处,惊问道:“宫台的美须髯呢?”
陈宫下意识抬手摸了摸如今只蓄着山羊胡的下巴,脸上闪过一丝无奈与感慨,回道:“劳国家挂念,公务繁忙,臣实在是无暇打理须髯,故而索性将其裁了,倒是让国家见笑了。”
刘辩面上露出几分讶异与惋惜,道:“唉,如此美须髯,怎舍得……”
田丰体态略显肥胖,但这两年外放反倒是清瘦了许多。
沮授肤色白皙,不逊色于女子,过往曾有人戏称其为“白郎君”,因此刘辩戏称他为“黑郎君”。
陈宫喜爱蓄养长须髯,作为士人间流行的风尚,朝中酷爱蓄养须髯者比比皆是,陈宫还曾与关羽等人探讨过养护胡须的技巧,甚至自制了药草研磨成的药膏以保养须髯。
尽管天子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关怀,但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意,却是只有君臣四人知晓,其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而于臣子而言,天子的情谊远非寻常封赏可比。。
简在帝心,何愁前路?
眼见天子与田丰、沮授、陈宫三人言笑晏晏,并未因许久未见而生疏,言语间尽是关切,一旁静观的王允袖中的手指却不自觉地微微蜷缩,心底不免泛起一丝复杂的庆幸。
他在豫州刺史任上,与田丰、沮授和陈宫三人在政见上颇为不睦,多有龃龉。
尽管这三人都是年过而立的二千石郡守国相,平日性情也算稳重,
但那潜邸旧臣的身份,总归是让他们多了几分旁人没有的底气与胆魄。
作为昔日太子府核心成员,三人自然深知天子志在度田。
他们外放地方,不仅是历练,更是为天子度田打响一场场前哨战。
而有天子在背后撑腰,他们行事自然百无禁忌,手段也更为凌厉。
哦,你上面有人?
天子上面可没几个人了!
谎报田亩,隐匿人口,偷漏赋税,只要搜查到切实证据,田丰、沮授和陈宫的选择往往是快刀斩乱麻,尽皆依照律法处置,该弃市便弃市,该族诛便族诛,绝无宽宥,保证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
若有涉及向陈国输送粮食和不同形式的金属,那么便以谋反罪论处,哪怕是不惜暂时让郡国内人心动荡,也要将事情全须全尾办了,绝不容情。
这在王允看来,未免过于酷烈,是他所不能接受的行为。
王允始终认为,刚柔有度,方能长治久安。
因此他治理豫州,多以罚、教为主,希望能够以物质上的惩罚,来警告这些不法豪强,但鲜少杀人,更遑论牵连甚广的族诛。
王允的执政风格,是经验之谈,是老成谋国之道。
这是近四百年来儒家文化对大汉士人熏陶的结果。
若是太平盛世自然是正确的,因此刘辩虽然不喜,却从未因此而申饬他。
但今时不同往日,大汉的世家豪门,已然成了制约大汉中兴最大的阻力,就像是一只趴在巨人身上的水蛭,贪婪地吸食着巨人身上的血液,不断地膨胀着,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而田丰、沮授、陈宫的仕途,几乎是自太子府属官起,久随刘辩左右,自然难免沾染了几分激进的执政风格。
面对尾大不掉,三人一致选择了忍痛断尾以求生。
这是两种执政理念的冲突,也直接导致了州刺史与郡国长官间的矛盾。
郡守国相虽为州刺史的下属,却也并不会完全受制于州刺史,亦有直奏尚书台之权。
而田丰、沮授和陈宫,更是能直接将奏疏绕过尚书台,直送御前!
这便是潜邸旧臣最大的倚仗。
因此,王允心中即便再是不满,也只得强行忍耐,未敢将矛盾彻底激化。
刘辩与三人交谈了两句,便止住了话语。
尽管有意和三人好好叙旧一番,此刻并非闲谈之时,因而越过了他们,走向后方仍跪伏于地的汝南郡守杨琦与那位颍川郡都尉,将之一一扶起。
刘辩握着杨琦的手,轻轻拍了拍,笑道:“公挺公,在汝南做得好大事!”
杨琦是杨震的曾孙,出自杨震第一任正妻所生嫡长子杨牧的后代,若论嫡庶反倒是更具备正统性,某位“普六茹坚”也要强行攀附他为十世祖以巩固自身法统。
不过杨琦在汝南郡守任上的三年里,却是政绩卓著。
前汉召信臣修建的汝南二十四陂,在杨琦上任前已有过半淤塞,杨琦征发流民和徭役修缮,复田三千顷。
这份政绩基本上已经奠定了杨琦升迁的基础,再加上这三年其余大大小小的政绩以及一个甲上两个甲中的吏曹年终考评成绩,以及此番从征立下了些许功绩,杨琦升迁已然是明摆的事实。
随后,刘辩侧目看向那位颍川郡都尉。
只见其人身姿挺拔,面容却带着几分儒雅谦和,不似寻常武夫般粗豪。
那人见天子目光投来,即刻复又俯身行礼,声音清朗,道:“臣,颍川郡都尉黄公衡,拜见国家!”
王允见状,适时上前一步,轻声向刘辩介绍道:“此颍川郡都尉黄权,巴郡人士。因郡守阴元基(阴修)需领兵驻防本郡,故遣此人率军从征。”
刘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探究之意,但也只是微微颔首,并未在官道上多加询问,只是目光在黄权身上略有停留,便对众人道:“卿等辛苦,且随朕先回武平城再叙。”
随后,众人齐齐上马在前引路,向着武平城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