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695章 临危受命,对倭寇反击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95章 临危受命,对倭寇反击

    第695章 临危受命,对倭寇反击
    南京城的清晨被一层薄雾笼罩,皇宫的琉璃瓦在朝阳下泛着金光。朱元璋站在奉天殿前的台阶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跪伏在殿前的文武百官。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刀的刀柄,那是他征战多年从未离身的伙伴。
    “众卿平身。“朱元璋的声音低沉有力。
    百官谢恩起身,文官队列中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是当朝太师刘伯温。他手持象牙笏板,躬身行礼:“陛下,沿海八百里加急军报,倭寇又犯我台州、温州等地,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
    朱元璋眉头紧锁,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震得殿内嗡嗡作响:“这群倭贼!朕已三令五申加强海防,为何还是屡禁不止?“
    兵部尚书李善长慌忙出列:“陛下息怒。倭寇船小灵活,来去如风,我军战船笨重,往往追之不及。加之他们使用的倭刀锋利异常,近战我军常吃大亏。“
    朱元璋冷哼一声:“难道我堂堂大明,就奈何不了这些跳梁小丑?“
    这时,刘伯温再次开口:“陛下,臣有一策。臣近日研读西域传来的火器典籍,发现若能改良我军火药配方,制造威力更大、使用更便捷的火器,或可克制倭寇。“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说下去。“
    “臣认识一位名叫林澈的年轻工匠,其父曾是前元朝工部匠作,精通火器制造。此人青出于蓝,已研制出一种新型火药配方,威力是寻常火药的三倍有余。“
    朱元璋来了兴趣:“传他明日入宫见朕。“
    次日清晨,一位身着粗布衣衫的年轻人被引入皇宫。他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身材瘦削,双手布满老茧,眼神却炯炯有神。这便是林澈。
    在御园的空地上,林澈向朱元璋展示了他的发明——一个长约三尺的铁制圆筒,后端封闭,前端开口,筒身有数道加强铁箍。
    “陛下,这是草民研制的'霹雳炮'。“林澈声音有些颤抖,但说到自己的发明时却充满自信,“使用特制火药,可发射铁弹或碎石,射程可达三百步,能击穿三寸厚的木板。“
    朱元璋眯起眼睛:“演示给朕看。“
    林澈熟练地装填火药和一枚鸡蛋大小的铁弹,然后用火折子点燃引线。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铁弹呼啸而出,将五十步外的一棵碗口粗的柳树拦腰打断。
    朱元璋拍案叫绝:“好!有此利器,何愁倭寇不灭!“他转向身旁的侍卫,“传胡广将军速来见朕。“
    不多时,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将领大步走来。他一身戎装,腰间佩剑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正是朱元璋的亲信将领胡广。
    “臣胡广,参见陛下。“胡广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朱元璋亲自扶起他:“爱卿请起。朕有一重任相托。“
    胡广肃立聆听。朱元璋指着林澈的“霹雳炮“说道:“朕命你全权负责新式火器的制造与操练,组建一支火器营,务必在三个月内形成战力,剿灭沿海倭寇!“
    胡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郑重抱拳:“臣,领旨!“
    离开皇宫后,胡广立刻随林澈前往城外的兵器作坊。一路上,他详细询问了“霹雳炮“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林匠师,这'霹雳炮'一次装填需多少时间?“胡广问道。
    林澈思索片刻:“熟练的话,约半刻钟。“
    胡广皱眉:“战场瞬息万变,半刻钟太长了。能否改进?“
    林澈面露难色:“将军明鉴,火药装填需格外小心,快了容易出事。“
    胡广点点头:“安全第一。不过我们可以在战术上想办法。“
    兵器作坊内,数十名工匠正在忙碌。看到胡广和林澈到来,众人纷纷行礼。林澈引着胡广来到一间单独的工作间,里面摆放着各种火器模型和图纸。
    “将军请看,“林澈指着一张图纸,“这是改良后的火铳,使用新式火药,射程增加一倍,且不易受潮。“
    胡广仔细查看,突然指着图纸一角:“这里为何要加这个铁片?“
    林澈眼睛一亮:“将军好眼力!这是防止火药回火的挡板,可大大减少炸膛风险。“
    胡广满意地点头:“好!立刻开始制造,先造五十门'霹雳炮',三百支改良火铳。“
    接下来的日子里,兵器作坊日夜赶工。胡广几乎住在了作坊,亲自监督每一道工序。同时,他从京营中挑选了五百名精锐,开始秘密训练新式火器的使用。
    训练场上,士兵们轮流操作“霹雳炮“。一声声巨响震得地面微颤,远处作为靶子的木船被轰得千疮百孔。
    “注意!装药量必须精确!“胡广大声指导,“多一分可能炸膛,少一分射程不足!“
    一名年轻士兵因紧张装药过满,点火后“霹雳炮“突然炸裂,幸亏胡广眼疾手快将他拉开,只受了轻伤。
    当晚,胡广在营帐中独坐,面前摊开着沿海地图。烛光下,他的眉头紧锁。三个月时间太紧迫了,而倭寇神出鬼没,如何确保一战成功?
    正当他沉思时,帐外传来通报:“将军,刘太师到访。“
    胡广连忙起身相迎。刘伯温手持羽扇,笑吟吟地走进来:“胡将军深夜仍在操劳,老朽特来叨扰。“
    “太师言重了,快请坐。“胡广亲自奉茶。
    刘伯温轻摇羽扇:“将军可有为难之处?“
    胡广叹了口气:“不瞒太师,新武器虽利,但倭寇狡猾,若不能一击必中,恐后患无穷。“
    刘伯温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布:“老朽近日夜观天象,又结合沿海渔民提供的消息,推测倭寇下次大举进犯,当在台州湾一带。“
    胡广展开绢布,发现是一张精细的海图,上面标注了倭寇可能的活动路线。
    “太师此图从何而来?“胡广惊讶地问。
    刘伯温神秘一笑:“天机不可尽泄。将军只需知道,七日后,倭寇大将藤原信玄将率三十艘战船进犯台州。此乃天赐良机。“
    胡广精神一振:“多谢太师指点!“
    刘伯温起身告辞:“老朽预祝将军旗开得胜。记住,新武器虽好,但用兵之道,仍在出其不意。“
    送走刘伯温后,胡广立刻召集副将们商议。经过彻夜讨论,他们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台州湾设伏,诱敌深入,然后用“霹雳炮“一举歼灭倭寇主力。
    五日后,一支由二十艘战船组成的明朝舰队悄然驶离宁波港,船上满载着新式火器和精锐士兵。胡广站在旗舰“镇海“号的甲板上,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将军,前面就是台州湾了。“副将王斌指着远处蜿蜒的海岸线。
    胡广点点头:“按计划行事。派两艘快船伪装成商船,引诱倭寇进入伏击圈。“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