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787章 随风沐云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87章 随风沐云雨

    神京,城东郊外,燕山山麓。
    白雪皑皑,草深林密,空气冰寒,广阔的城郊荒原上,一队骑士正策马奔驰。
    马蹄声雷鸣般急促,将沿途积雪,踩踏如飞溅玉,带着一股肆意飞扬。
    骑队当前两人都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眉眼俊朗,英气勃勃。
    一人胯下骑一匹草叶黄骏马,吐气撅蹄,很是神骏,马鞍缰索,镶金鎏银,精致华贵。
    另一人骑一匹黑马,虽鞍具结实简朴,远没黄马这般贵重。
    但马身高大,气势雄壮,混身漆黑发亮,四蹄纯白如雪,比起那神骏黄马,半点不差,难分轩轾。
    这人一身劲装,系着大红猩猩毡斗篷,马鞍上挂把古朴厚重弯刀,身姿挺拔,容颜俊美,正是贾琮。
    这日上午,早朝退朝之后,贾琮刚走出午门,诺颜台吉便派护卫传信,邀请他去城外狩猎。
    贾琮知道这位蒙古王子,身上有强烈的草原人习气,素来都热衷狩猎之乐。
    自己和他在汉正街首次邂逅,他便是从城外狩猎返回,第二次在城东郊外偶遇,他也是外出狩猎回城。
    贾琮自从上专奏于嘉昭帝,并受封两邦和议掌记,他便有意识接近诺颜台吉。
    而诺言台吉也对他刻意结交,或许两人有性情相投之处。
    但这种日益密切交往,诺颜是否如自己一般,内心也另有深意?
    虽诺颜台吉在言语上,并无显露明显心痕,但人与人之交往,许多事不需宣之于口,也能够清晰感知。
    上回两人对餐小酌之时,诺颜台吉向他隐晦透露,鄂尔多斯部无争雄之心,有止戈之意,不过是迫于形势。
    虽然诺颜台吉言辞隐晦,并无直接坦诚心意,但贾琮却能清晰品味,这是对方一种试探。
    俗话说兵不厌诈,贾琮暂时无法肯定,这是否为鄂尔多斯部真实述求。
    但鄂尔多斯部与土蛮部安达汗,在南下用兵一事,存在意见相左与分歧,却是显而易见的。
    一人十指尚有长短,残蒙三大万户部落,各自掌控数万部民,麾下皆有数万草原精骑。
    他们为了求图生存,各有自己的打算和意向,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
    要说三大部落数十万人口,个个都如安达汗这般野心勃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大周九边重镇虽重兵待戈,只怕也早就杀伐连天,战事糜乱,难以坚守。
    就像贾琮在奏本中所言:破敌之盟,削敌之锐,兵马未动,已胜千军。
    两邦大战之前,即便无法个个击破,施以良谋,诱之以利,导其绥靖,分化其力,却是大有可为。
    加之今日早朝之上,大周内疆形势不容乐观,江南之地盐枭施虐,盐税收缴受阻,江南赋税蓄力不足。
    河北、山西等地紧邻九边重镇,两地寒灾爆发,民心骚动,一旦失控,边疆重镇腹背堪忧。
    朝廷对此两地赈灾安民,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残蒙如在九边挑起战端,即便战之能胜,粮草兵员消耗糜巨,赈灾之举便会捉襟见肘,后患隐祸难以预料。
    ……
    贾琮上奏君王,得其默许,可与诺颜台吉交往寻机。
    但依他深谋谨慎性子,行动举止依旧保持尺度,以免多生话柄。
    两人日常不过饮宴觥筹,言语交谈往来,也不算太引人注目。
    今日这般纵马出城,大周官员和残蒙使团首领,招摇过市,共赴狩猎,已显太过张扬,多少要引动风波。
    但是今日早朝所见所闻,让贾琮心中多了几分紧迫,国事堪忧,让他放下几分顾虑。
    当日他上书嘉昭帝,不单是为了撇清自己,也是看准其中契机,想要做些有益之事。
    自己少年封爵,官拜翰林,光耀无比,享国荣惠,力所能及,做些务实之事,也是份所应当。
    等到一行人策马疾驰,靠近大片茂密丛林,诺颜台吉在马上举手,一众扈从令行禁止,立刻勒马停下。
    一名扈从上前,双手举一副弓箭和一袋箭矢,奉送到贾琮马前,贾琮顺手一把接过。
    只是,他虽马术精湛,刀法高明,对弓箭之道颇为生疏,这弓箭在自己手中,多半也只是摆设。
    诺颜台吉说道:“你们在林外戒备驱兽,我与威远伯入林狩猎,如有异变,以号角为号。”
    说完便笑着招呼贾琮,自己一马当先入林,贾琮策马紧紧跟上。
    两人进入林中,到了一处避风的雪包,各自将马匹虚系在树干上。
    诺颜台吉笑意盈盈,精神焕发,入林狩猎,让他有些如鱼得水。
    两人各自搭弓蓄箭,往前走了几步,突听林梢有风声响动,似有几道黑影掠过。
    诺颜台吉腰身扭动,飞快转身搭弓引箭,动作迅捷流畅,透着难言的美感,显得英气勃发。
    贾琮只听弓弦轻微震响,箭矢快如流星,间不容发射向空中。
    顷刻听到飞禽扑棱之音,高处树梢掉下一只斑斓锦鸡,正被一只箭羽贯穿颈部。
    贾琮心中微微惊讶,他是从小练武之人,耳聪目明异于常人,方才也只听到头顶飞禽掠过。
    诺颜台吉在顷刻之间,便能发箭射中锦鸡细颈,箭术十分高超。
    贾琮笑道:“诺颜好箭术,都说草原人能骑善射,果然名不虚传。”
    诺颜台吉笑道:“草原人自小长于马背,靠放牧狩猎为生,这些是我们活命本事,熟能生巧而已。”
    他指着远处说道:“贾琮,你看三十步的地方,有一处雪窝子,旁边能看到新鲜苔藓,看到有野兔出没。”
    诺颜台吉话音刚落,贾琮便看到那里积雪蠕动,一只灰色野兔露出脑袋。
    他顺手抽出箭羽,学着诺颜台吉的样子,飞快搭弓引箭,向远处的野兔瞄准。
    诺颜台吉见他拉弓架势生疏,便知道他并不擅长箭术。
    但方才扈从给贾琮是张一石弓,即便是蒙古武士之中,也需要精强勇武之人,才有足够力气拉开。
    贾琮看着箭术粗略,但臂力却十分强劲,一石弓轻巧就拉成满月,显得毫不费力。
    看的诺颜台吉眼睛一亮,他虽然箭术精湛,也不过用七斗弓,无法拉满一石强弓。
    等到贾琮自认为也瞄准,松弦放箭,那箭飞射入雪地,离那只野兔还有两步远。
    ……
    贾琮自嘲笑道:“我从小就习武练刀,却从没正经练过箭术,当真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诺颜台吉见他箭术稀松,但却神情自若,毫不在意,自作笑谈,隐隐有豪迈之气。
    笑道:“寸有所长,必有所短,每个人的长处不同,哪能百事百能。
    你虽不善射箭,但自有你的长处,运筹帷幄,决胜千军,填词挥毫,金榜题名,常人可都是不行的。
    而且,你的臂力强劲,异于常人,不亚于草原上最精湛的箭手。
    汉人的书上说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射箭也是如此,只要懂得其中窍门,便可有的放矢。”
    诺颜台吉从箭囊里取出一支箭,笑道:“不如你再试射一箭?”
    贾琮笑着接过箭羽,重新张弓引箭,诺颜台吉走到他身边,随着他的视野向前看去。
    伸出左手将贾琮张弦的右肘抬高,让他的右手靠近颌部,伸出右手将他持弓左手,略微下压几分。
    说道:“以眼为线,其物在上,箭矢提高一寸,其物在下,箭矢下压二分,还要注意风向,猎物的速度。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多加揣摩,很快就能得心应手。”
    诺颜因为指点贾琮箭术,紧贴着站在他身边,眼睛顺着贾琮箭羽,瞄视远处的猎物。
    贾琮从他身上闻到一缕沁人甜香,他能清晰辨认出来,那是鑫春号香皂味道,其中还混杂一缕青草的芬芳。
    耳边听到诺颜清晰的声音:“可以了。”
    贾琮张弦的手指瞬间松开,箭羽闪电般射出,远处野兔似乎有所察觉,正要飞快蹿出逃避。
    但贾琮手上的一石弓,弓力很是强劲,箭矢去如流星,几乎瞬间射中野兔,在雪地上激起一片雪雾。
    诺颜台吉笑道:“你可真聪明,一点既透,臂力又强,只要勤加练习,一定会是名神射手。”
    贾琮笑道:“那是你指点有方,我的运气似乎也不错。”
    两人又在林中转悠一圈,又猎到几只野鸡野兔,寻了林中溪流,洗剥猎物,烧火炙烤。
    诺颜虽贵为鄂尔多斯部王子,但蒙古人易水而居,狩猎为生,野外之能,人人捻熟,做起来十分麻利。
    没过一会儿,溪边临水之处,烧起一堆篝火,收拾干净的野味,在滚热火苗中煎烤,渐渐散发出浓香。
    诺颜台吉笑道:“我是草原人,一样可以熟读汉书,通晓文墨,你是中原人,也能策马驰骋,弯弓射猎。
    中原人和草原人并没什么区别,一样可以策马共驰,携手游猎山林,一样可以和睦相处,不用刀光血影。”
    贾琮说道:“你说的没错,中原人和草原人,都是民以食为天,上天有好生之德,人间有和睦之礼。
    杀戮征战,各伤其本,绝非上策,大周在九边设镇,坚壁自守,也是为两邦止戈之念。
    只是草原上出了安达汗这等枭雄,鄂尔多斯部希望加大互市,或许只是免受生机困乏。
    但对于土蛮部安达汗而言,加大互市额度,便是厚其根本,壮其兵峰,更增南向觊觎之心。
    大周不得不严守门户,整兵以待,此乃安邦护国之道,我辈不敢懈怠。
    如鄂尔多斯部真有止戈之心,和睦之念,不助兵伐,大周感念至诚,也会以礼相待,不会一概而论。”
    ……
    诺颜台阶目光闪亮,说道:“你此言当真?”
    贾琮笑道:“我不过是朝廷五品官员,自然不敢代朝廷发话,但我说的却是治事常理。
    鄂尔多斯部有和睦之念,我可向朝廷传达斡旋,世上少一份血戾之念,天地多一份清朗之气,何乐不为。”
    诺颜说道:“鄂尔多斯部确有和睦之诚,眼下冬季窘迫,急需互市物资补充,难道大周能松开和议尺度?”
    贾琮说道:“大周和谈之要,并不只针对鄂尔多斯部,顾及两邦大局,大周疆域安稳,不得不谨慎从之。
    大周对此次两邦和议尺度,决不会有半分松懈。
    但是,法理不外乎人情,常俗之法可含应变之道,鄂尔多斯部有相和之诚,朝廷不会置若罔闻。”
    诺颜台吉说道:“鄂尔多斯部世居河套之地,虽然土蛮部、永谢伦部都已入套盘踞。
    但鄂尔多斯部数代经营,根基深厚,依旧河套之地的领主,那里是塞外丰腴之地。
    我们有上等良马、牛羊、皮裘、药材、角胶,中原有粮食、布匹、茶叶、盐巴、农器,双方可各取所需。
    我从小受额吉教导,刀兵之法,不能一劳永逸,与中原止戈互利,数万户部民才能休养生息……”
    贾琮能清晰感受出来,诺颜台吉目光中的雀跃激动,这也让他更加确定,自己原先猜测并无偏差。
    两人从当初汉正街初遇,诺颜台吉便表现结交之意,这并不是简单的性情相投。
    而是他作为鄂尔多斯部族王子,出于对部族利益安危的趋向,而做出某种选择和试探。
    从这一桩看来,两人交往的目的,其实都不算单纯,但好在都算殊途同归。
    贾琮想到刘彬芳对诺颜的评价:毫无骄奢,谨慎细心,城府颇深。
    就像自己是有意接近于他,他何尝不是给自己创造时机。
    就像他将扈从都留在林外,只有他和自己入林狩猎,不然两人不会得其便利,有了这一番开诚布公。
    而且,诺颜台吉多次提到他的额吉,也让贾琮对此人越发关注。
    诺颜台吉精通汉学,熟悉江南饮食风俗,对中原之地有天然亲近,必来自汉人额吉的教诲熏陶。
    他能从诺颜台吉身上发现契机,包括两人默契交往,并且顺畅的达成某些共识。
    追根溯源之下,诺颜不知名的汉人额吉,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且诺颜台吉无意提到的言辞,可见他的额吉不仅精通汉学,眼界见识也极为不俗。
    这等女子即便在中原之地,也必出身根底深厚的大户之家,更何况在蛮荒粗粝的漠北草原……
    ……
    大周,金陵,薛家老宅。
    自从薛姨妈一家迁移神京,偌大一所宅院冷清了许多,只有薛家二房宅院有些人气。
    薛家祖上以紫薇舍人起家,官职权势比贾王史三家,皆略逊一筹。
    但紫薇舍人却是中枢之官,薛家又是数代皇商之门,数十年积累财富和人脉,不容他人小觑。
    薛家长房传承皇商之业,薛家二房薛远得宫中遴选,远走边陲搜罗缉办要事,皆出于祖上紫薇舍人余脉。
    加之薛家历代与其他三家联姻,四家联系千丝万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也是为何薛家官爵之荣,不及贾王史这三大世家,在金陵杜家覆灭之后,名列金陵四大家的缘故。
    即便之后崛起的金陵甄家,虽然靠着海商之业,挣得甄半城之美名,依旧无法取得薛家四大家之位。
    更不用说世事变迁,如今甄家如同当年金陵杜家,事发生祸,灰飞烟灭,不复当初。
    薛家大宅虽也有些年头,但世代豪富,屡经修缮,大宅内部富丽堂皇,尽显豪门气度。
    薛家二房因家业传承,十年前已另外置上等宅邸,只是年节之时,才会返回居住数日,以便阖家团圆。
    但薛姨妈一家搬去神京,依薛蟠眼下黑户情形,想要回迁金陵,只怕希望渺茫。
    薛姨妈担心祖宅空置太久,容易生出事端。
    况且儿子纨绔,难承家业,为长远计,他对二房生了笼络亲近之心。
    来信嘱咐薛远一家,搬回祖宅长住,以便看护老宅。
    二房宅院主房,罗汉榻上铺着猩红洋罽,摆两幅棕色金线团靠背,还有石青金钱蟒引枕。
    房间里熏笼烧得温热,空气中散发苏合香气,薛远靠坐在罗汉榻上,身上盖着薄毯,不时发出几声咳嗽。
    大红锦缎帘掀开,进了个身姿婀娜女子,雪肌晕玉,眉眼似画,美貌绝伦,陡然惊艳,满室生辉。
    她穿黄色印交领长袄,米黄色长裙,胸口挂着八宝璎珞金锁,手上端着托盘,上面放白瓷描金小碗。
    见正在咳嗽的薛远,面有忧色,说道:“父亲,刚熬好的药汤,快趁热喝了。”
    薛远苦笑道:“宝琴,每天三顿的喝药,嘴巴都喝麻了,先放着缓一缓,我待会再喝。”
    薛宝琴说道:“父亲常年在外奔波,实在太过劳累,如今又上了年纪,气血不如往年健壮。
    寒邪入侵不好抵挡,这次回金陵之后,父亲不如把生意结束,颐养身子,一家人安稳度日,岂不是好。”
    薛远笑道:“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哪里能说结束就结束的,这事可没这么容易……”
    薛宝琴说道:“既一时不得完结,不如把生意交哥哥打理,哥哥做事稳妥,年轻力壮,父亲也少些操劳。”
    薛远苦笑道:“你哥哥虽然稳妥,但他还是太年轻,还担不起这些事情,能过了这个再说吧。”
    ……
    宝琴问道:“父亲,我听内院管家婆子提起,鑫春号送了份书信过来,听说是宝姐姐所写。”
    薛远将案几上书信递给宝琴,笑道:“如今金陵的生意不比往年,大嫂和宝丫头倒是想出好主意。”
    宝琴接过书信浏览,忍不住秀眉微蹙,神情有些不解。
    说道:“我从没听说薛家和鑫春号有来往,怎伯娘会将上等铺子租给他们,竟这么信得过他们?”
    薛远笑道:“薛家和鑫春号的确没有交情,但是大嫂一家最信得过琮哥儿。”
    宝琴微微一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道:“父亲,谁是琮哥儿?”
    薛远笑道:“你没在贾府呆过一天,不知道也不稀奇,琮哥儿就是威远伯贾琮。”
    薛宝琴听到贾琮名字,心头没来由一跳。
    想起去岁离开神京时,那掀开车帘的惊鸿一瞥,俏脸不禁泛起一丝红晕。
    她自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也算见多识广,但这般风姿卓绝的少年,也是从未所见。
    更不用说这一年时间,从堂姐和伯娘的家信之中,还有北边亲眷传来的消息。
    这卓然绝俗的贾家少年,做出多少光彩耀目之事。
    心事如云雨,潮生慕英雄,正是芳龄如玉,总会易生遐想。
    让那仓促邂逅的一幕,在她心中日益明晰难忘。
    虽然她心中十分清楚,自己已是待嫁之身,这种异样的心绪,已有些不太合乎礼法……
    薛远笑道:“鑫春号表面是曲大掌柜当家,内里却是威远伯贾琮的产业,不过交曲大掌柜掌管。
    此事虽未大肆张扬,但上层世家富商,乃至宫中内务府,都是心知肚明,当今圣上也是默许的。”
    宝琴笑道:“这位贾家世兄能为也太大些,不仅能文能武,名动天下,对商事也这等精通。”
    薛远叹道:“贾家原本已显颓势,没想到福泽这等深厚,竟出了贾琮这等人物。
    为父当真羡慕的很,可惜,可惜……”(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