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一人力微,众人力伟
第154章 一人力微,众人力伟黎敬恩对于凿窟造像事非常的热心,除了要完成他旧主高平王武重规遗愿之外,也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虔诚的佛教徒,同样也希望能够通过此番造像给自己积累功德。
入庄之后,他便拿出来手绘的佛窟造像图,既有早年间武重规造像规划图,也有这些年黎敬恩自己构思增补的内容。
他在将这些手绘的佛像图一一向张岱展示一番后,便又说道:“老朽早年也曾往返佛窟多次,并与香山寺首座惠澄禅师结识。惠澄禅师对此佛窟造像半途而废也深感惋惜,常与老朽计议,愿意共继此事、成此功德!”
原本的历史上,的确在开元十六年香山寺首座惠澄和尚继续高平郡王窟的凿建,只可惜最后还是由于资金和其他的一些缘故,使得这座佛窟没有最终完工。
这些信息,都以碑刻的形式流传于后世,由此也可见凿窟造像除了劳民伤财之外,也存在着一点积极意义,能够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事信息流传于后世,做出一些文旅和考古上的贡献。
张岱已经前往实地考察一番,在看过黎敬恩展示的绘画之后,他便又摆手笑语道:“既然要继续做,也不必只因循前人的窠臼。今人构想,自应更加宏大。我这里还有一些新的构思,便让黎丞来一起参详一下吧。”
说话间,他让丁青去另一房间中取来一幅宽大的画卷,在堂中铺陈开来,这画卷上所描绘的是他对佛窟最新的规划。
原本的高平郡王窟所雕刻的题材,也是属于净土宗的一个场景题材,名字叫做并蒂五莲佛相。有同枝并蒂的五朵莲结成的莲座,中间最大的莲座上端坐着阿弥陀佛,两侧则是观音、势至菩萨像,一起构成了一个主体。
张岱新的构想则是在原本的并蒂五莲佛相基础上,再增加出西方净土经变的内容,西方净土同样也是净土宗这一宗流的信仰核心。
经此修改后,这一座高平郡王窟就会从原本较为单调的并蒂五莲佛相改变成为以阿弥陀佛为中心,众佛陀、菩萨、弟子、居士等共同构成的一个西方极乐世界。
“六郎宏计当然是好,若能造成,当真莫大功德!”
黎敬恩在听完张岱所画的这一张大饼后,整个人都变得精神起来,与此宏大的规划相比,他之前的设想则就太小气了。如果能够完成如此庞大的造像计划,怕不是要比西山的卢舍那大佛像更加的震惊世人!
想到这里,黎敬恩激动的脸色都变得有些潮红,但是很快便又丧气下来,开口叹息道:“这构计虽然宏大,但用工用料想必也不可胜纪!
仅仅只是故龛旧像的营造,就已经搁置多年,惠澄禅师计功筹算起码还要数万贯钱帛耗费才有望造成。六郎如此宏计,怕是几十万贯都未必可。老朽我就算有心助事,倾尽积储不过几千贯而已,实在、实在……”
听到这老太监居然积攒了几千贯的财产,张岱不由得对他有些刮目相看。
内苑宫人们都会有一定的收入,一般的杂使户奴、掖庭宫人等最底层的奴婢,并没有固定的俸钱,但会按照丁口发给所司一定的食料均分在每个人头上,同时每逢年节加上盛大的典礼,还会给予一定的赐钱。
一些能产生实际效益的机构,诸如织造、园圃等等,所生产出来的物品会入缴内库,内库则返给一定的钱帛,再由他们所司按照工时或是其他标准发放下去。
至于有品级、职事在身的内命妇和内官们,则就会有比较固定的俸料、禄米等收入,待遇和外朝官员虽有一定的差距,但若加上赐钱赐物等其他的收入,相差也不会太大。
这个黎敬恩在上阳宫担任掖庭丞,而上阳宫早已经不是圣驾久驻所在,如今圣驾在东都时也只是安排诸皇子居住。皇子们自己都还等米下锅,财政并不独立,更没有太多闲钱赏赐宫人。
黎敬恩是在中宗时期又重返内苑当直,算起来也有小二十年的时间,凭着从八品官职微薄俸禄加上其他的进项,居然攒下几千贯钱帛出来,也实在是挺让人吃惊的。
须知太监和太监也是不同的,诸如高力士等正当红的大太监们,不说自身的收入多少,每个月徒子徒孙们的孝敬怕都不止此数。但黎敬恩这样的闲苑卑职想攒下这些钱,必然也少不了省吃俭用、精打细算。
这些钱帛若是用来养老自是绰绰有余,哪怕过得稍微奢侈一点,按照这个黎敬恩的年纪,怕是都得人去了钱没了。
可是现在他却盘算将这些积蓄都拿出来凿窟造像,也体现出这些内官们精神之空虚,对于虚妄的偶像崇拜与奉献情怀之热烈。大概他也不打算重回坊间生活,只待在内苑中了此残生吧。
所以张岱这个养老保险的计划也是兼顾两个方面,你想追逐精神的满足、那也能满足你,你还想获得一点生活的保障,同样也能做到。
“单凭一己之力,当然难造净土极乐。日前净土院所推出百钱造像,也是在倡导净土宗流佛光普照、信者得赎的佛理!今世造像之事,靡费太深,贫者难为,但这些贫苦之众难道就不需要佛光普照、不愿意往生极乐?”
张岱讲到这里的时候,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用稍具蛊惑的口吻继续说道:“恒河沙数不可计量,低头俯就却仍粒粒分明。一粒沙,一信士,大千世界,万万佛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黎丞亦知造此西方极乐世界乃是莫大功德,如此浩大功德,区区一己岂敢专据?
此执妄之念实不可取,宜需将此宣扬于大千世界恒河之沙,若能成事,则黎丞弘法有功、造像有功、渡人有功,万千功德,被于一身,虽大德高僧,不能及也!”
“这、这……我真能?如此浩大功德,当真能够造成?得此功德,我能往极乐……”
黎敬恩听到张岱这一番描述,已是两眼放光,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瞪大两眼满是殷切的望着张岱疾声道:“请问六郎,我、我该如何,该怎么做,才能造成如此功德?”
张岱微笑着拍拍他那皱的松皮一般的手背,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又着员取出一卷莲社的结社与管理手册出来,递交到黎敬恩的手中,口中继续笑语道:“一人之力,微也;众人之力,伟也!
净土莲社,渊源悠久,向者只是结社礼佛,互助却少。而今结社则是要广聚众力,共赴极乐。一人超脱,不谓超脱,众人超脱,才是真乐……”
莲社自东晋年间出现,随着初唐净土宗的创立,社规章程也逐渐变得规范起来。
这些结社的社首又被称作香主,所以相关的仪轨章程绝不是张岱自己的胡诌,他只不过是给原本还有些松散的莲社组织提供了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以及更加紧密的组织关系。
唐代均田制的崩溃、土地兼并的发展,商贸与手工业的繁荣等等元素的变化,都让原本乡规宗法所维系的基层乡土社会组织产生了新的元素,尤其是人口的流徙促使必须要出现新的组织元素,让流徙民众来进行生产与生活等方面的互动。
所以唐代城市和乡里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各种结社组织,这也是社会组织变得多元化的一种形式,而宗教在其中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元素。
就拿这些内苑宫人们来说,他们本身或许属于内侍省、内官局等不同的署司,这是官方机构给他们划定的组织,他们无从抗拒,只能接受。
但除此之外,他们又能加入不同的莲社和礼佛社团,在这些社团内部,他们的志趣和追求无疑要更加的统一,联系与互动也会更加的紧密。
张岱所针对的目标主要就是东都内苑宫人,在高平郡王窟为基础上所构想出来的这个西方极乐净土经变窟就是他给这些莲社树立的一个共同目标,大家一起努力将此计划实现。
“一人力微,众人力伟!我要结莲社,我、多谢六郎,多谢六郎指点迷津!老朽年已迟暮,一生无成,没想到还能有幸列此宏计之中!”
黎敬恩手捧着那莲社社规,一脸激动的说道。他虽然不过只有几千贯的积储,但上阳宫却有着几千宫人内官,若能人人具资共襄盛举,何愁此番功德不成!
对于黎敬恩这么快就开悟,张岱也很欣慰。拿下这样一个内苑中下层的小领导,效果要比发展上百个客户还要好得多。
这些人不只在业务推广方面享有更大的便利,还能帮助那些老迈宫人们离开内苑,让他们接受配套的养老服务。
等到接受这养老服务的内官宫人越来越多,那么莲社的宣传自然就可以从虚无缥缈的宗教目标转变为更加现实的养生送死人生大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