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 第241章 筷跑骑手:我也能在沪城买房吗?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41章 筷跑骑手:我也能在沪城买房吗?

    第241章 筷跑骑手:我也能在沪城买房吗?
    沪城,龙漕路200弄易园写字楼。
    下午四点是筷跑的茶歇时间,行政部的本地阿姨,会把分装好的果盘和奶茶,逐一发放到每个人的工位上。
    此时,运营部的员工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小声八卦:“听说公司要启动b轮融资了,这次参与投资的有企鹅、阿狸,还有高瓴资本和金沙创投。”
    “跟我们又没什么关系!”
    “你懂个屁!招商部的寇老大说了,这次全员都有期权奖励,以大老板的豪爽性格,估计连客服都能分个几千股。”
    “权哥,你给我们讲讲,这期权奖励是怎么算钱的?”
    人群中的一个小年轻,冲着对面的李权问道。
    “简单来说,就是给咱们发一张取款单,等公司上市或者启动期权回购计划时,这钱就能到手了!”
    李权端着果盘,插起一块菠萝送入口中,笑着解释道。
    期权能否顺利变现,涉及到行权条件、行权价格和上市规划,绝对不像李权说得这样简单。
    但据他了解,大老板创办的第一家公司,虽然没上市,但在卖给阿狸后,大老板还是自掏腰包,把解冻的部分期权,用现金回购。
    加上森联资本旗下子公司,所有的行权价格都是统一的0.01美币一股,因此,按李权的说法也没错。
    公司上市后,股价减去行权价格的差价,再扣除相应的税费,就是员工的期权收益。
    行权价格越低,差价越大!
    所以,0.01元的行权价格,跟白送没区别!
    另一边。
    汪渊、康嘉和邓烨,坐在顶楼园的遮阳棚下,脸上全是加入筷跑后的喜悦。
    “我和裴总确认过,融资的事情是真的,给全员发放期权激励也是真的。”汪渊神色兴奋道。
    目前筷跑的运营范围,只有庐州和沪城,但估值就已经达到了10亿美币。
    哪怕每人只有几万股,将来的价值也不会低于几百万美币。
    要知道,沪城很多外环的小区房价,每平米还不到两万,这笔股权一旦成功变现,少说能买套大平层或者独栋别墅。
    “配送部也有吗?”康嘉忍不住地追问道。
    “当然有,骑手跟我们一样,签得都是筷跑科技公司的劳动合同。”邓烨轻笑,耸了耸肩膀道。
    “哎,饿了么输给筷跑,真是一点都不稀奇,光薪资和福利待遇,咱们就比不了。”
    康嘉叹了一口气,不由地感慨道。
    “老康,饿了么是过去式了,别总是咱们咱们的,万一被裴总、寇总听见,还以为咱们仨是商业间谍呢。”邓烨竖起拇指,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
    康嘉脸色一滞,随即反应过来,咧嘴赔笑着说:“册那!说顺嘴了!”
    “豪哥去了糯米网,不知道怎么样?”汪渊小声说了一句。
    “糯米网给他的职位和待遇还不错,华北区运营主管,就是不知道,这团购大战谁能成为最后赢家?”邓烨语气平淡地说。
    他现在是筷跑沪城分公司的财务主管,对章旭豪的外卖创始人身份早已祛魅。
    “管他呢!我只关心,这次的期权激励计划,自己能拿到多少股。”汪渊摆摆手,不以为意道。
    说白了,包括康嘉、邓烨在内,他们对章旭豪都是心怀怨气的。
    如果当初章旭豪接受了高伟林的融资,甚至是收购提议,筷跑与饿了么的命运很可能反转,如今各部门总经理的位子上坐的就会是他们。
    项目从盛转衰直至失败,团队成员都有责任,但责任最大的人无疑是章旭豪。
    他拿着森联资本的报价,找其他风投机构借机抬高自身估值,不仅得罪了陈延森,错失最佳融资时机,还招惹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康嘉和邓烨相视一笑,满怀期待。
    与此同时。
    铂尔曼酒店顶楼的宴会厅内,企鹅、阿狸、金沙创投、高瓴资本和筷跑,五方代表,齐聚一室。
    陈延森和柳志平、张磊、朱啸虎等人,坐在一张酒桌上闲谈。
    谈判工作则交给了高伟林和裴毅。
    “你和同龄的企业家真不一样,年轻人都偏爱轻资产的运作模式,你却截然相反,什么钱难挣,就投什么行业。”
    柳志平打趣道。
    陈延森笑着说:“那企鹅不也投了?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
    朱啸虎和张磊笑笑没吭声。
    外卖这赛道,看上去挣得不多,但架不住量大,根据数据预测,等筷跑将庐州和沪城的外卖市场潜力彻底释放出来,每天的订单量将高达200万。
    若是再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全国,每天的订单量将突破一亿单!
    届时,日活用户同样不会低于一亿!
    要知道,这可是日活一亿的消费软件,每天所能产生的收益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并且还能借助庞大的流量,向酒店、电影、休闲娱乐、票务等品类拓展,从而加宽自己的护城河。
    朱啸虎和张磊不是没想过,重新扶持一家新平台。
    可一来,操盘能力是否能与陈延森比肩?
    二来,筷跑既有高德地图的电子导航优势,又在智能配送调度系统方面遥遥领先。
    连沉淀三年多的饿了么,在订单匹配和路径规划上,都不是筷跑的对手。
    他们当然不相信,一家全新成立的外卖平台,能在这两方面超过筷跑,并打破筷跑的技术壁垒。
    除非bat下场,还有一定可能性。
    可企鹅没电商基因,阿狸忙着筹备上市,千度在搞云计算和云存储服务。
    放眼国内,筷跑几乎难觅对手。
    “对了,我听说,快的打车在金陵和杭城地区,在招聘全职专车司机,还要给司机缴纳五险一金,并提供底薪?”
    柳志平一时没忍住,还是问了出来。
    朱啸虎听到这话后,立马竖起耳朵,凝神望向陈延森,想听听对方的解释。
    要是陈延森一拿到融资就胡来,那快的打车的b轮融资,金沙创投就直接放弃,还要把手里的股权转让出去。
    “嗯,确有其事,但相关福利政策,只针对少量的专职司机,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只有几十人加入。”
    陈延森自然不会说实话,随口胡诌道。
    在他的辩解下,这一举措成了快的打车提升服务质量、增加调度灵活性的关键策略。
    第一,能快速扩充运力池,缓解高峰时段打车难的痛点;第二,增加专职司机和社会车辆后,偏远区域订单响应速度提升40%,乘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3分钟。
    “合规是个大问题,不过可以先干!”柳志平点点头,不以为意道。
    谁说没文件、没授权,就不能做?
    毕竟能创业成功的人,就没一个循规蹈矩的简单角色。
    朱啸虎和张磊颇为认同这一观点,只要体量足够大,不合规也能变得合规。
    直到窗外的余晖散尽,企鹅的林晨峰、阿狸的季刚、金沙创投和高瓴资本的投资经理,才与高伟林达成一致,将筷跑的b轮估值定在了12亿美币。
    上一世,饿了么接受d轮融资时,日订单量在10万单左右,估值4亿美币;f轮时的日订单量在100万单左右,估值10亿美币。
    总体而言,筷跑12亿美币的估值虽有水分,但企鹅和阿狸并未提出异议。
    朱啸虎和张磊默不作声,算是认可了这个价格。
    所有人都非常清楚,如果主动这一轮投资,那么在下一轮,他们想要拿到相同比例的股权,就得付出三倍以上的成本。
    当裴毅听到12亿美币的价格时,整个人像是踩在云端之上,感觉飘忽不定。
    半年前,他还是庐州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半年后,他是身家过亿的独角兽企业ceo。
    筷跑以15%的股权比例,置换1.8亿美币资金。
    裴毅需要利用这笔钱,尽快打开杭城和金陵的外卖市场,之后再从省会向周边城市扩张,争取早日把订单量级做到每天100万以上。
    尽管沪城不算是陈延森的主场,但他还是轻车熟路地带着柳志平、张磊和朱啸虎等人,在晚宴后去了第二场。
    深夜十一点半,他才从一家私人会所里离开。
    半个小时后,司机小李把车停在云锦别墅116号门前。
    陈延森下车,径直走进了窗明几净的客厅。
    电视机里播放着《甄嬛传》,宋允澄窝在沙发上,双眼微阖,睡得很沉。
    “这家伙的睡眠质量倒是真不错。”
    陈延森淡淡一笑,顺手把电视机关上,接着抱起宋允澄,向楼上的卧室里走去。
    ……
    ……
    第二天上午。
    庐州、沪城分公司的筷跑hr,拿着一摞厚厚的文件,开始与员工面谈沟通,先介绍了期权激励政策,然后告知,这笔期权每年解冻25%,分四年拿完。
    中途离职,就只能拿走已解冻的期权数量。
    从客服、骑手到总部的运营、财务和市场人员,全都有份,无非是多少问题。
    像寇震这类之前没有期权的高管,在看到期权协议上的数字后,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筷跑的归属感也愈发强烈。
    汪渊、康嘉、邓烨,乃至两百多名从饿了么离职、最新加入筷跑的新员工,也都拿到了一笔丰厚的期权激励。
    宜山路的凯旋商务楼前,李州跟几个同事,正在讨论这次的期权激励政策。
    “州哥,你有多少?”一名同事好奇问道。
    “6000股,一股价值1.2美币,每年也就多个一万华元,我准备攒起来,作为儿子将来的大学学费。”李州嘿嘿笑着道。
    “等咱们公司的估值涨到100亿美币,别说学费,婚房也能换几套。”旁边的同事哈哈大笑。
    在骑手眼里,筷跑就是自己的公司。
    余下的几名骑手,也拿到了4000到6000股不等的期权,脑子里幻想着公司估值涨到100亿美币后,自己手里的期权能换多少现金。
    可大家算了半天,也没整明白,最后只能放弃。
    只记住了一句:“反正能在沪城买套房子。”
    像他们这样的泥腿子,整天风里来、雨里去,也能在沪城安家落户吗?
    李州等人不敢奢望,但他们在送餐时,脸上的笑容更盛,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
    陈延森搞定筷跑的b轮融资后,并未着急回虚城,而是带着宋允澄,与沪城服装行业的品牌方老板们见了一面。
    由美特斯的周健成牵头,邀请了森马、拉夏贝尔、esprit和培罗蒙等十几家品牌方,在和平饭店的包间里宴请陈延森。
    毕竟拼呗在电商行业的影响力,已经隐隐超过了亰东,在行业内,越来越多的商家,将拼呗视为第二重要的线上销售渠道。
    陈延森游刃有余地应付着这帮商界老炮,几杯酒下肚,就把各家下半年的营销预算拿到了手。
    酒足饭饱,陈延森婉拒周健成的下一场安排,与宋允澄离开餐厅,沿着金陵东路闲逛。
    小李开车在附近打着圈,等待老板召唤。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