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斩!
第133章 斩!随着朱元璋的一句话说出,赵德用的面色,顿时为之一变。
场内的气氛,也陡然之间变得紧张起来!
在场的诸多商人,许多都禁不住心中震动。
朱元璋所说的这话,当真是威胁意味十足。
居然拿旧账来说事儿!
吴祯吴良兄弟,一个控海防,一个控制江防。
尤其是靖海侯吴祯,那当真是权势滔天。
特别是对于他们这些,出海做贸易的人而言,是一座绕不过去的大山。
他们里面的这些人,又有几个没给吴祯送过礼?
没有暗中的来往?
关键是到了此时,吴祯吴良都已经被朱元璋,以雷霆之势给拿下了。
且距离吴祯吴良兄弟二人,被朱元璋斩首,已经有二十天左右了。
吴祯吴良家,早就被抄,备倭水师那里,也早就被朱老四第一时间给控制下来。
天知道朱元璋抄家的时候,都抄出来了什么。
或者说,别管抄出什么,对于他们而言都不算意外。
并且,很有可能是致命的。
朱元璋在此时说出这话,是真的耐人寻味。
他要真的拿吴祯吴良兄弟说事儿,在场的人,那么至少得有九成的人,能牵扯到吴祯吴良兄弟的案子里。
“陛下,小民之前不懂事儿,犯了错,请陛下宽恕。”
虞山先生有些硬气不起来了,面色变了数变之后开始认错。
强调这是他的无心之失,并说今后绝对不会再如此。
朱元璋听着这赵德用所说出来的话,以及展现出来的态度,忍不住暗自摇了摇头。
这家伙看起来认错态度很好,可是在涉及到市舶司,以及税率这件事情上,依然是死咬着不放。
这可不是认错的态度。
果然,金子迷人眼。
金子是黄的,眼睛是黑的,金子落到眼睛里,眼珠子就变红了。
很难再把金子从眼里给抠出来。
哪怕面对自己这个皇帝,以及自己所说出来的,已经掌握了他和吴祯吴良相勾结的罪证。
这位虞山先生,也依然不肯就范。
还要在这件事情上,和自己对着来。
朱元璋看着他没有说话,摆了摆手。
立刻就有几个宦官,抬着三口箱子走了上来。
并将之打开。
里面密密麻麻,都是账册,和一些来往书信。
朱元璋从边上的一口箱子里,拿出来放在最上面的一本,随手翻开。
“洪武五年三月初八,赵德用奉上上好丝绸五千匹。
四月,又送香料两千斤。
十月,送象牙十对,玛瑙珍珠宝石各一箱。
铜钱三十万贯,另有字画若干。
洪武六年……”
听着朱元璋缓缓开口念出来的这些,赵德用这位虞山先生,神色大变。
原本还能勉强站着的身子,再也站不住了。
双腿一软,对着朱元璋就跪了下去,邦邦的磕头。
“陛下,陛下,小民错了,小民是真的错了。
小民真不该做出这等事情来。
这……这主要也是当时吴祯把持海防。
若不贿赂他,根本没有办法做生意。
小民……小民也是出于无奈,方才行此错事。
求陛下饶恕,小民再也不敢了。
小民支持市舶司设立,支持市舶司把税收到十税四。”
听到这所谓的虞山先生说出来的话,朱元璋笑了。
是被气笑了。
这它娘的,自己都已经把他贿赂吴祯的罪证,当众给念了出来。
结果到了现在,这家伙居然支持把税收到十税四。
依旧不肯弄到十税六。
早就知道很多商人,那是把钱看的比命都重要。
这个时候朱元璋是彻底的见识到了。
这家伙如此愚蠢,到底是怎么把生意做这么大的?
是自己把话说的不够明显,还是他的理解有问题?
亦或者是自己的凶名还不够?
才会让这些人产生一些幻想,觉得自己不敢拿他怎么样,只是在吓唬他?
“海禁早就颁布了,而你却给朝廷大员行贿,无视朝廷禁令,大规模出海走私,捞取钱财。
着实可恶。
依律该如何处置?”
朱元璋的话,不是问这虞山先生的。
而是问刑部官员的。
立刻便有刑部侍郎上前,拱手道:“陛下,根据颁布的海禁条例,以及大明律法所规定。
此等情形下,首恶当斩首,抄家,其家人发配流放。”
话音落下了,立刻便有御史台的御史站出来,对这个事儿表示了肯定。
赞同刑部的做法。
如今是洪武八年,后世所熟悉的明朝三法司中,大理寺以及都察院都还没有设立。
都察院是朱元璋一直到洪武十五年时,在御史台的基础上,改为都察院。
大理寺还要靠后。
因此上,面对这些比较重大案件时,需要出面的机构,并非是三法司。
而是刑部和御史台。
刑部负责量刑判决,御史台这边负责审核检查。
然后由皇帝来给出最终的决议。
朱元璋听了二人所言,开口道:“那就依法行事,不等秋后问斩了。
这等罪犯,即刻杀之。”
这话一出口,虞山先生还有在场的所有商人,一个个都懵了。
他们都没有想到,皇帝这次居然这般狠。
不仅仅把他们,和吴祯吴良相沟通的账册等罪证,给弄了过来。
居然还随身带了刑部,以及御史台的官员。
当场审案判刑,当场核查,当场由皇帝拍板,弄个斩立决。
速度简直快的惊人。
眨眼之间,就把一切流程都给走了下来。
朱元璋这家伙,是当真不怀好意!
尤其是虞山先生,特别的懵。
用力磕头,口中满是急切和诚恳的道:
“陛下,小民错了,小民错了。
刚才是口误,没有说清楚,小民支持市舶司把税收到十税六。
小民特别支持!”
心里面则对朱元璋破口大骂。
只觉得朱元璋这个要饭子,着实无耻。
完全不按规则行事。
尽弄些盘外招。
为了逼迫他们同意十税六,可谓是手段齐出。
各种阴招都给用上了。
丝毫没有一个皇帝,该有的气度与担当。
而他之所以敢和皇帝如此讨价还价,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皇帝这一刀割的太狠,也太疼了。
十税六他们是真的不想出。
真如此,那大头都让皇帝给拿走了。
其次便是他们这些人,单拎出来,看起来并不怎么显眼。
可实际上汇集到一起,力量还是非常大的。
控制着太多的财富,控制着各行各业。
指望着他们吃饭的人很多。
而且对外经商,开展市舶司的事,没有他们这些人的参与,皇帝根本就弄不起来。
这也是皇帝为什么会巴巴的把他们这么多人,请到这里,并亲自前来相见的原因。
在他看来,现在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讨价还价而已。
皇帝想要把事给办成了,就不敢真的动刀的杀人。
目前所有的一切出招,都不过是威胁罢了。
就是为了让自己等人就范。
而只要自己同意了皇帝的提议,那么一切都会回归原样。
还从来没有见过,因为讨价还价而把人给怎么样的。
他笃定,这次和朱元璋进行讨价还价,不会有什么危险。
最多不过是受到一些惊吓而已。
所以他才敢做出这一系列的事情来。
哪怕是到了现在,他都笃定,只要自己认可了皇帝所说的十税六,别看朱元璋都已经让刑部和御史台这边给自己定了罪。
并且狗皇帝,还要把自己给直接杀了。
可实际上,也并不会真的如此做。
还会把自己的赦免。
就是自己等人,这次可就吃亏吃大了。
只能被逼着,低头认下皇帝说的十税六。
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
这家伙,还当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
这个时候,才开始向自己磕头认错,同意十税六。
只可惜,一切都晚了。
就看这家伙,现在的这些表现,只怕到现在都还想着,只要他认了错,同意了自己的这些说法。
自己就会赦免他的死罪。
当真可笑!
只能说,自己杀人杀的还是不够多。
而这些海商,也确确实实从元朝时就被惯坏了。
在这等情况之下,当着自己这个皇帝的面,还敢搞这种小心思
还有勇气给自己讨价还价。
“拉下去,行刑。”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出声吩咐。
没有丝毫的犹豫。
听到朱元璋这话,立刻便有锦衣卫的甲士上前,将此人给按住。
而后像拖死狗一样的往外拖。
虞山先生瞬间就懵了。
脑子里面嗡鸣作响。
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朱元璋这个皇帝,怎么不按照规矩来做?
事情不应该如同自己所想的那样,这个时候的所有一切,都不过是讨价还价而已。
如今皇帝靠着用无耻的盘外招,胜了一局。
自己这边也已经是同意了,他所说的把税给收到十税六。
那么接下来,不就是应该大家坐下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去谈论一些相关的细节。
把事情给彻底敲定吗?
怎么现在,朱元璋却还要杀人?
没他这般做的!
“陛下!陛下!小民已经同意了十税六!
这是生意,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再正常不过。
买卖不成仁义在,何况现在买卖还成了。
您不能这样对我啊陛下!
您这样,可不是做生意的,生意可做不成!”
他满是焦急的出声大喊,拼命解释,进行挣扎。
想要让皇帝赶紧开口留人。
他可不想死。
真的死了,这么多年挣下的这份偌大的基业怎么办?
不全都便宜了皇帝?
这狗皇帝,真的要把自己给斩了?
他是不想开设市舶司了!
皇帝是疯了吧?
朱元璋一句话没说,看着他被锦衣卫的人拉走。
来到外面时,这虞山先生已经瘫软成一团了。
两个锦衣卫的人把他按住,有人拔出刀来。
一刀下去,便将其斩了首。
虞山先生到死,眼里都是无尽的懵逼和惊恐。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和皇帝讨价还价一番,就能被皇帝如此对待……
天界寺这处大院落,变得极为安静,也特别的忐忑。
在场的众多商人,许多心里面都在不断的打鼓。
被这所发生的事情,给彻底的惊到了。
片刻之后,有锦衣卫的人走了进来。
手里面托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的,乃是虞山先生赵德用的脑袋。
本就心中忐忑的众多商人,见到此景,很多纷纷神色大变,两股战战。
满心尽是骇然之色!
杀了?
居然真的杀了?!
这可是虞山先生啊!
皇帝居然当着他们这么多人的面,说杀就给杀了?
这如何让他们不感到震动,不为之恐慌?
皇帝这是一点道理都不讲了!
“市舶司的事儿,咱早就已经明白的说了。
市舶司是必须要开办的,而商税收到十税六的事,也同样是必须的。
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咱把前来相见的时间,给定到现在,就是为了给你们留下,相对来说比较充足的时间。
让你们好好的来考虑考虑,别干什么傻事。
现在看来,你们考虑的不怎么行啊。”
面前的桌案上,放着新鲜出炉,还热乎着的虞山先生的首级。
朱元璋脸上露出笑容,望着众人出声说道。
“咱不是个不讲理的人。
现在,咱就给你们时间和机会,让你们重新再考虑一下,市舶司应不应当开。
商税该不该收到十税六。
咱把商税收到十税六,你们到底有没有钱赚?”
在说话在说这话时,他神色平静,语气也显得淡然。
可在场的这些,在各地有头有脸,呼风唤雨的海商们。
此时没有一个人敢掉以轻心。
只觉得眼前的朱元璋,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从九幽地狱里走出来的活阎王!
一个个惊骇欲死。
尤其是朱元璋桌案前,摆放着的虞山先生,那没有闭眼的人头。
更是加重了这种气氛。
再看看皇帝身侧,放着的三口,装的满满当当的大箱子。
心中更是惴惴不安。
连虞山先生这等苏州这边,对外经商里面的佼佼者,德高望重之人。
都能被皇帝说杀就杀了,他们这些人,皇帝要是真狠下心来想要对付,又岂能躲得过去?
历来都是杀鸡儆猴,可现在到了朱元璋这里倒好,直接就给人来了个杀猴儆鸡。
把他们这里面,数得上号虞山先生,给先解决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有能说些什么?
再看着那立在皇帝不远处的,刑部,和御史台的狗官。
还有在周围所站立,披甲执锐,虎视眈眈的锦衣卫甲士。
心中就变得暗愈发的惶恐。
“陛下,商税收到十税六,再也好不过。
哪怕是收到了十税六,小民等还是有着不小的赚头。
我等虽是商人,可首先是大明人,同样有家有国。
心中应当有着大义,不能够鼠目寸光,见利忘义。
只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也要为国家。为百姓去考虑。
十税六刚刚好。
臣等经商,不会白忙活。
而朝廷手里面,也会多上一些钱。
朝廷手里有了钱,就能更好的赈灾,给百姓更好的生活。
国家变得强大了,我们这些人也能跟着得好处。”
杭州府这边的头面人物,李三石开口说了话。
态度非常的端正。
“陛下,小民也觉得这税应当收到十税六。
以往小民等人对外经商,还需要防范各种海寇。
一旦遭遇海寇,一个弄不好便是人财两空。
而自己去请家丁护院这些,也要费上许多的钱。
现在陛下这边,准备组建大明海师,打击海寇,为市舶司经商保驾护航。
有了朝廷的兵马护卫,量那些海寇再不敢兴风作浪。
小民等,只管安心经商也就是了。
这又能省下一大笔的开销。
小民在经商之时,还有底气。
不必再如同之前那般,想着会被海寇侵扰。
设立市舶司,商税十税六,小民也同样赞成。”
松江府那边的头面人物李有田,也立刻紧跟其后的开了口……
态度和之前相比,已经有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变化。
不仅是他们。
在他们二人开了口后,在场的其余商人也都纷纷开口表示,皇帝设市舶司,以及把今后的海贸收到十税六,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税收。
他们都非常的支持。
并当场表态,他们愿意在接下来,积极的办理海运执照。
并加入朝廷所设立的市舶司,服从市舶司的管理。
“好,好。”
朱元璋鼓起了掌,面上的笑容,愈发的和蔼起来。
“咱就知道,你们都是我大明的忠贞之士,都是我大明的好子民,好义商。
先前多有走私,乃是因为元朝治理混乱,而本朝一开始时,市舶司这边管理不到位,又有诸多贪官污吏,欺上瞒下所导致。
现在,咱这边准备重设市舶司,你们这些义商,果然一个个都来了。
都愿意服从市舶司管理。
这就是最大的忠诚。
患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见人品。
你们都是好样的,都是咱大明的好商人。”
听到啊朱元璋这话,在场的这些海商,一个个都快哭了。
是他们想要成为好商人吗?
还不是朱元璋这个不当人的狗皇帝,动手硬生生逼迫的?
不然他们疯了,才想做这个好商人。
那可是大把大把的钱!
今后都得被朝廷给白白的抽走。
想想就觉得心疼。
朱洪武果真不当人子!
竟如此厚颜无耻,干出这种举动来!
还这般的杀人诛心,说出这种话来。
就没见过比朱洪武,还要无耻的皇帝!
心里面都在骂,怎么都高兴不起来的他们,表面上却都努力的挤出笑容。
让自己变得非常的开心。
生怕会有皇帝挑刺。
就皇帝这家伙,那无耻又残暴的模样。
说不定就会因此而兽性大发,看他们不顺眼,滥用司法。
当场在箱子里面找账册,用对付虞山先生的办法,来对付他们。
让刑部,还有御史台当场定罪,当场处决。
那可就冤死了!
“好,好!”
朱元璋看到众人的反应后,愈发的高兴了。
“既然如此,那就把自愿加入市舶司的协议给签了吧。
营业执照的申请,也一并给签了。
一张营业执照一万贯。
有了营业执照,恁就是我大明的合法商人。
今后便可合法经营。
不过,要遵循市舶司的管理,依法纳税,不得逃税,更不能走私。
走私,逃税漏税行为,朝廷全部从严从重处理。
这是一条红线,任何人不得逾越。”
朱元璋笑眯眯出声说道。
然后把手一拍,便有相应的官员与文吏走了出来。
手里捧着纸笔,以及相应的文书。
众多商人,顿时傻了眼。
他们是真没料到,朱洪武居然还有这招!
话说,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刚才出声附和着朱洪武,说朱洪武弄的市舶司很好,税收十分合理什么的。
全部都是形势所迫,不得已在嘴上承认而已。
很多人都打定了主意,后面坚决不认账
尤其是这市舶司,说什么都不会加入。
今后的海运营业执照,也绝对不会去办。
好好的抻一抻皇帝。
看在这件事情上,谁说的算,谁能扭过谁!
可哪能想到,这朱洪武竟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如此厚颜无耻!
居然连口喘息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留。
趁机就把这协议,还有申请营业执照都给整了出来。
一张执照一万贯,他怎么不去抢?
果然,朱洪武弄市舶司,就是变着法的坑他们这些忠心爱国的商人。
这还没开始,就一人坑了一万贯。
今后市舶司真的开设了,那接下来还不知道会有多好的日子等着他们呢。
无耻!当真无耻啊!
不过这个时候,形势比人强,哪怕他们再不乐意,也必须把事情给办了。
没看到虞山先生,还在朱洪武旁边,看着他们,给他们玩干瞪眼吗?
于是,这些感动坏了的走私商们,纷纷签署协议,并当场申请海运的营业执照。
朱元璋见到在场的三百多人,把营业执照把这些给签完,并很快当场掏钱,脸都笑圆了。
还是市舶司好。
这才刚开始试营业第一天,就有三百多万贯的收入。
按到之前市舶司,一年一万贯左右的盈利来算,等于说自己这一次,就赚了三百年的钱。
“来来来,大家伙都饿了吧?咱们喝点粥。”
朱元璋向着他们热情的招呼。
马上就有人,抬来了热气腾腾的粥饭。
这粥喝的这些海商,一个二个感激涕零,热泪盈眶。
这顿饭,吃的真贵!
……
“哈哈,父皇,还得是您出马。
一下子就把这些人,给拿捏的老老实实。”
回宫的路上,朱标望着他爹满脸笑容的说道。
“拿捏他们,还不是轻轻松松?”
朱元璋露出一些夸张的神情,自夸。
随后笑了笑:“不过,这些人不会乖乖就犯,肯定还会闹出一些幺蛾子。”
嗯?
朱标闻言顿时愣了一下,都这样了,他们还能有什么手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