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苏澄的商业版图
第401章 苏澄的商业版图自从苏晟被驱逐到南极以后,龙若璃收敛了许多。
苏晟这个事儿对她的打击和影响其实并不小,她不得不将自己的能量暂时向内收拢。
如果说前段时间她在某个时间节点是掌握信息差最多的人,那现在她可能就是掌握信息差最少的那个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苏天言、白子华、乃至张乐康所掌握的信息都比她要多。
苏澄那边她知道的都不多,这小孩只说自己想创业。
这个时候最不适合的就是唱反调。
龙若璃思考问题已经不是站在“穷养角度”客观中立的来评估了。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她只会根据自己目前的处境来选择更有利于她自己的那一版说辞。
就拿苏澄申请创业这个事儿来说。
她既可以说可以考虑,也可以严词否定。
怎么说都有道理。
立场不同,处境不同,她所选择的说辞也不同。
苏晟现在下去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情报又是最少的。
越是这个时刻,龙若璃越是不能乱来,否则就有可能因为缺少关键信息让自己覆灭。
她在集团内部的权力已经很大了。
但再怎么大,发配和驱逐也就苏天言一句话的事儿。
这个时候当然要随着其他人的想法和意见来讲,这样才是最稳重的。
所以龙若璃在这个事情上当然选择与白子华、张乐康一样的说辞。
“天言哥,让小澄出去闯一闯也是好事。”
龙若璃有三层考虑。
第一,苏澄不在集团以后,那她可操作的空间就更大了,也更容易影响到苏澄。
第二,如果苏澄做的不好,他接班的进程就有极大可能倒推。
最后就是她所掌握的信息差最少,这是最安全稳妥的做法。
龙若璃继续解释,她给自己找了个合适的切入点:“天言哥,小澄创业以后,那他在主观上就是一个社会身份了,不再背靠帝豪集团,没有集团这颗大树的庇护。”
虽然他们之前也没有给苏澄什么帮助,但客观上还是存在一些庇护的。
因为苏澄无论走到哪儿,他头上都顶着个帝豪集团的牌子。
帝豪集团这个放眼全球都响当当的牌子,确实会给苏澄加持一定的正面效应。
龙若璃从这方面考虑,是有一定道理的。
苏天言听完以后,不禁陷入长考。
本人是不愿意让苏澄脱离集团自己去创业的。
但白子华、张乐康、龙若璃这三个人都认为让苏澄单独拉出去创业更好?
白子华就不用说了,一向温和派。
老张大概率不想跟苏澄打仗。
小龙也觉得可以创业?
这三个人出发点可能不同,但想法和意见却很统一。
苏天言的穷养计划中不是没有让苏澄独立创业的安排,后面肯定有这个环节,让苏澄独立、自主、亲自操盘一家企业。
不过也并非脱离帝豪集团,而是把那小子调任到某个分公司做总裁。
苏天言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真的放苏澄去创业。
其实从澳岛开始,苏澄就渐渐脱离了他的计划安排,步骤和进程加快了许多。
因为他这个病,没给他剩下多少时间。
可能加快速度也是好事?
半脱离集团,比在集团内部成长的速度会更快……
最终。
苏天言松了口:“好吧。”
“我同意了。”
“也别给一个亿了,给他批两个亿。”
“看看他能折腾出什么水好吧?”
……
……
“栗子姐,总部给我回邮件了。”
“啊?这么快回了?”
“太子爷的邮件肯定快啊,估计我爹和他的智囊们第一时间加以分析,然后做出的回应吧。”
“那你爸怎么说的?”
两人一起查看邮件内容:
【你好,苏澄先生……】
叶黎刚开始还不觉得有什么,但一想到集团掌舵人是苏天言,她就觉得有点膈应。
亲爹给亲儿子通话,得用这种官方文件的口吻。
“笑死我了,还苏澄先生,让我想起了《少帅》里面老帅发电报的情节,阴阳怪气地称呼他儿子为汉卿先生阁下。”
苏澄被叶黎逗乐了:“噗……”
中间抛去一大段繁文,有用的就这么一句话:
【经总部严肃讨论,批准你提交的项目书,以‘前进者计划’为依托展开商业活动,即日起免除你在“yh国际”业务咨询部门主管职位并为你保留k14的职级】
“不是,你爸怎么还给你降了一级?”
叶黎看着邮件都傻了,申请个前进者计划还带降职的吗?
免除职务是正常的,但降级??
苏澄则早就习以为常了:“我爹的正常操作。”
苏澄估计老头应该是觉得他翅膀硬了,想要敲打敲打他。
“你爸真……”
叶黎一时之间想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苏天言。
集团那么多人都是保级出去的。
“你爸管你管的太严了,哪儿有这样给人降级的。”
“害,就那样吧,我也不稀罕。”
苏澄确实不用稀罕,但这种做法叶黎不喜欢。
这个事儿苏澄倒没像叶黎一样产生多大的情绪波动,反倒资金问题让他察觉到了异样。
老头竟然给了他两个亿的资金?
“这不挺好的吗?你觉得他给你多少合适?五千万?”
“诶。”
“你还真别说。”
“我觉得老头给我砍到五千万或者一千万才是最正常的。”
苏澄意外的就是老头这次非但没砍价,反而给他多批了一倍的资金。
“那你想到你爸给你降级了吗?”
“这个倒是没有。”
叶黎让苏澄看看下面的股权协议是怎么分配的。
前进者计划最常见的是51比49,集团占49,不干涉经营,只分钱。
64、73、82的也不少。
9比1的都有。
苏澄这次获批的竟然是91开,苏澄拿90%,集团只占10%。
不过钱不钱的倒是不重要,钱对于老头来说就是一个数字而已。
让苏澄感觉还行的是老头没拿那么大的股权比例,也没分ab股。
这样一来,老头之后无法用手段左右苏澄的决策,苏澄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苏澄自己预判,如果自己不申请前进者计划的话,接下来老头大概率调任他去unv当总裁,他可能得硬着头皮跟金虹集团打。
因为老头已经把祸水和对立情绪拉到他身上了,自己和张烊文已经是对立状态。
老头并不知道苏澄知情,同时也不知道自己已经向张烊文默认承认了自己知情的事情。
在这种前提下,老头仍然批准申请,并且给了他双倍资金。
如果老头给5千万,苏澄压力可能都没这么大。
要是给两个亿,他要是做的不好,老头肯定哐哐给他上强度。
这都是不用说的事儿。
叶黎不解:“不是,你管他给不给你上强度呢?”
“你现在起码半脱离集团了,可以做自己的事儿。”
苏澄:?
啊?
等下。
栗子姐说的好像没错啊。
他管老头给不给自己上强度呢。
苏澄心里暗自骂人。
草。
他现在都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处处担惊受怕。
实际上大可不必。
“之前你说的是什么方向来着,房地产?”
“对,房地产。”
2016~2021是市场经济泡沫,苏澄肯定要参与。
“给我看看你的钱都是怎么配置的。”
“好。”
苏澄坦然向叶黎展示了他的资产配置。
其中30亿在国内陆续配置中, 15亿部署在海外做对冲,还有15亿做应急备用金。
一共六十亿的规模。
45亿是从澳岛捞的,15亿是苏澄通过暗箱和利益输送偷集团的,包括《我告诉你》和唐力咖啡馆的股份出售和置换。
拥有60亿的资本,可以进行系统性的产业布局,同时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企业,形成生态协同效应。
也可以在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资本密集型行业进行深耕,支持被投企业完成关键的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
这种规模的资金可以让苏澄实施更为复杂的投资策略。
在一些并购交易当中,行家通常只需动用一部分自有资金大概30%~40%,其余大部分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方式解决。
在二级市场上,还可以通过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用这笔钱作为的保证金,控制价值远超于本金的资产头寸,从而放大收益。
所以苏澄在获得老登批准之后,考虑的不是这两亿拿来干什么,而是国内的30亿。
2亿是表演给老登看的。
30亿才是苏澄自己的真实本金。
这个钱来之不易,是苏澄了好长时间,还出卖了自己的身体换来的。
太他妈辛苦了。
首先第一个问题,要不要上杠杆。
上杠杆和不上杠杆是两个本质上的区别。
2016~2021是绝对的经济泡沫。
而且和90年代的岛国还不太一样。
如果单单只认为这五年是房地产泡沫,那就是大笨蛋。
岛国只是房地产泡沫,主要是房贷,人家没欠债。
而九州就不一样了。
这个时期,整个社会的商业逻辑被两大引擎驱动:
第一,房地产。
以房价上涨为核心,创造了巨大的资产财富效应和天量的投资需求。
第二,消费信贷。
以互联网金融为核心,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消费便利性和巨大的超前购买力。
这两个驱动互为表里,相互加强,共同催生了十几个领域的“超级繁荣”。
房地产开发,是本次泡沫的绝对中心。
通过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在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下,开发商赚取了惊人的利润。
其中恒大、碧桂园是规模扩张的代表。
而万科、保龙等企业是行业的头部玩家。
除了房地产企业呢,还有谁赚钱了?
建筑、建材、装修、家电家居这种最直接的上下游,数以亿计的新房建设和装修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除此之外还有银行和信托。
他们是泡沫的输血人员。
一方面通过地产商的开发贷与个人按揭房贷深度绑定房地产。
另一方面则通过信托等渠道为房企提供融资,赚取巨额利润。
豪华汽车也是受益者之一。
房产升值的财富幻觉,迭加零首付、低利率的汽车金融,使得购买豪车成为彰显身份和犒劳自己的最佳方式。
bba、保时捷、雷克萨斯,还有后期崛起的特斯拉,以及各大汽车金融公司都赚了。
汽车行业的再下游,二手车贩子也不少赚,无论是泡沫前还是泡沫后,都赚麻了。
还有高端白酒。
以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等酒企业为代表。
经济繁荣、商务活动和个人宴请频繁,高端白酒的社交属性和金融属性被发挥到极致,成为市场上的硬通货。
包括医美与健康。
人们“有钱有闲”,愿意为颜值和健康投资。
迭加消费贷以后,让动辄上万的医美项目和体检套餐不再遥不可及。
具有代表性的是爱美客、华熙生物、新氧等企业。
还有旅游和奢侈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包治百病”。
消费贷为这些高客单价、非刚需的“梦想型消费”提供了即时满足的可能。
各大航空公司和高端酒店,包括奢侈品品牌都是间接受益者。
甚至还得再加上教育培训行业。
中产阶层的财富增长和阶层焦虑,催生他们在子女教育和自我提升上的疯狂投入,家长和个人愿意支付高昂的学费。
好未来、新东方、中公教育、大内科技同样是受益者。
房地产负责创造账面财富和信心。
消费贷款负责将这种信心和未来的收入变现为眼前的购买力。
这两个轮子相互驱动,越转越快,将上述所有相关行业都带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点,直至最终泡沫开始退潮。
这便是苏澄接下来商业版图和投资组合的基本逻辑。
对于苏澄来说,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没有理由不上杠杆。
苏澄不但要上杠杆,而且还要拉最大的杠杆。
老头那边的2亿小资金一套动作,暗地里自己30亿资金一套动作。
他自己一个人做还不行,得找几个白手套做自己的防火墙。
万科老板苏澄不认识,但保龙集团,苏澄倒是认识那位姓许的大公子。
他在澳岛跟保龙集团的大公子许宁打过牌,那天晚上的牌桌上,许宁是唯一输钱的人。
大西洋银行的尹家就不说了,绝对的言听计从。
苏澄觉得,他大可把保龙和大西洋银行推在自己的前面。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