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红楼兵圣 > 第361章 不值一提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61章 不值一提

    第361章 不值一提
    贾府。
    搬离凸碧山庄有几年了,来到贾府后,王信不禁想起在大观园里的日子。
    大观园的风景的确不错。
    不愧是耗费数十万两银子修起来的庄园。
    在贾政的客厅等待。
    贾政今日不知道自己要来,在衙门里坐班,管家周瑞已经亲自去衙门找贾政,估摸至少要半个时辰。
    既然和张吉甫谈妥,自己留在京城的时间不多,通州往返京城也需要时间,所以王信选择等,把事情和贾政交代好了,自己才好回通州。
    “拜见王镇台大人。”
    门口。
    出现一个人影,身边跟着王善保,王信认得王善保,是贾赦的管家,平日里接触不多。
    “信爷。”
    王善保恭敬的打招呼。
    “你是?”
    王信不认识王善保身边的人。
    那人一包人才,孔武有力,给人的印象极好。
    “属下是北军参将孙绍祖,听闻大人在此,特意赶来拜见,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大人海涵。”
    原来是他。
    王信忍不住打量几眼。
    都说贾赦为了几千两银子就把迎春卖给了孙绍祖。
    可事实往往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孙绍祖的确是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而且为了上进不择手段,的的确确能文能武,又一表人才,如果不是贾府出事,迎春的结局又是另外一种。
    只不过要了解孙绍祖这个人。
    他是一个落魄户,说明几千两银子是他所有的积蓄,更可能用尽了一切资源才有的几千两银子。
    孤注一掷投靠贾府,娶了贾府的女儿,想的是通过贾府来走通关系,也娶了人家的庶女,表明了忠心,把自己的前程和贾府大房绑定。
    结果。
    贾府落败了,大房被抄家。
    孙绍祖输的一败涂地。
    作为一个一门心思上进的人,孙绍祖做出了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把迎春逼死,与贾府划清界限。
    这样一个不讲感情的小人,可谁又能看出他的真面目呢。
    就像贾府老管家赖家一家。
    几代人的忠心,连晴雯也是赖家送给贾母的,谁也能想到,赖家出的县令会是个趋利避害的人呢,连贾府的恩情都不在意了。
    这也是自己的影响吧。
    林如海没有死,王子腾也没有死,加上自己的地位提升,贾府目前根基很夯实,没有要倒的迹象。
    四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算大房和二房之间不对付,但也是共用一个名头,加上贾赦本来走的就是军中的路子,不光和平安州节度使关系极好,还有别的关系在。
    否则孙绍祖也不会找上贾赦。
    因此孙绍祖对迎春还不错,自己也成为了京营的参将。
    在贾赦眼里,包括外人,起码现在,都认为孙绍祖是个佳婿。
    知人知面难知心。
    如果不是自己清楚知道孙绍祖的行为,恐怕自己也会误会,对此人印象不错,实在是一表人才,孔武有力,很难讨厌这样的人。
    “你不是在山东吗?”
    王信好奇道。
    “回镇台大人。”孙绍祖恭恭敬敬的答复,没有因为王信语气中没有亲近就不满,“属下剿贼有功,回京述功,不日折返。”
    要升官了啊。
    才到了参将,难道要升副总兵?
    看来贾府大房投入了不少资源,贾赦拼了老命啊,恐怕对儿子都没有如此费心过。
    “山东的民情不同,朝廷命你平叛,你无法拒绝,但做人要有良知,对待灾民还是应该以抚为主,除非是穷凶极恶的歹人,否则面对灾民应该手下留情,能退则退。”
    王信知道对方听不进去,但还是要说。
    孙绍祖笑道:“镇台大人吩咐的是,属下一定听从。”
    答应的如此轻易,自己本该高兴,然后对此人印象极好,有把此人收入囊中的心,或者当做自己人看待
    可惜。
    一个能对自己媳妇都如此冷酷的人,王信不信对方能听进去。
    立功立的什么功?
    还不是剿灭灾民的功。
    只有提倡以抚为主的将领,王信才会欣赏。
    至于大清那种把灾民全部屠戮一空,所有问题两难自解的方式,虽然也是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法子,但王信永远都无法接受。
    “那就不打扰信爷了。”
    见王信态度不怎么和睦,王善保主动开口。
    王信点了点头。
    孙绍祖依然态度恭敬,丝毫没有不满,跟着王善保离开。
    好人有时候不像好人。
    因为好人不装。
    坏人有时候比好人更像好人,因为坏人知道自己要伪装。
    同理。
    小人往往能窃据高位,因为小人真的能装。
    就孙绍祖的表现,难怪贾赦喜欢的不行。
    “信爷和老爷之间关系不睦,没想到会迁怒了姑爷。”王善保抱不平。
    孙绍祖笑了笑。
    “没事的。”
    姑爷如此大气,王善保越觉得不公平,肯定道:“信爷自身难保,咱们姑爷却一步一个脚印,迟早超过信爷,比信爷走的更远,到时候,让二房的瞧瞧。”
    王善保冷哼道。
    孙绍祖也觉得王信太过老实,走不长远,就算做出再大的事业,留不在自己手里又有什么用。
    只可惜还想利用下此人。
    毕竟别人都在利用他,获得了不少好处,自己也很羡慕。
    到底哪一处对自己不满呢?
    孙绍祖想不通。
    不久。
    贾政坐着轿子回来,急匆匆的来到客厅。
    “听周瑞说你从内阁出来?”
    贾政刚见面问道。
    王信没有瞒着,把与张吉甫的商议告诉了贾政。
    贾政大喜。
    “没想到你真等到了机会,这回回去大同,朝廷可就不好动你了。”贾政松了一口气,为了王信的事,他最近的确承担了不小的压力。
    王信做事特立独行,官场上容不下。
    也就是机缘巧合,靠着王信的能力才能保持一定的局面。
    但是王信做得越多,弹劾的人就越多,一个武将哪里经得起太多的弹劾,内阁万一哪天改了口要查王信,谁能经得起查?
    墙倒众人推。
    都说王信失势,贾政的压力更大。
    现在好了。
    贾政心情舒爽。
    “不一定。”
    王信摇了摇头。
    “为何?”
    贾政吃惊道。
    王信很冷静,这些事他本来就不急,心里不慌,看问题就仔细,不容易疏漏。
    “张阁老没有谈右路军。”
    不谈右路军,那么王信难道还是京营将领?所以朝廷还是随时能用这个理由,把王信调回京营,朝廷并没有乱来。
    贾政也想到了,急道:“你怎么不提出来。”
    “我不想提。”
    王信耸了耸肩。
    张吉甫给自己留下京营这个口子,想的是右路军五千人马在山东,别人的指挥带领下,留下的两千人马,自己只能带走五百人。
    正常而言,难道这还控制不了右路?
    所以张吉甫不担心,因此不解除自己右路军总兵的身份,指望利用这个身份,日后需要的话,随时可以召回自己。
    但自己难道就任由张吉甫揉搓?
    很多事情,大家都是身不由己,王信需要的是顺势而为,不愿意兴风作浪。
    自己做事正。
    手下们才能底气足。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至理名言。
    所以自己不会走邪路,也不能走邪路。必须要走光明大道,也是如此,这也是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到身边的人中,才能挑选出大量真心追随自己的人。
    贾政越发疑惑,他有时候是真看不懂自己这个女婿。
    “难道你还指望能控制住右路军?”
    怎么可能嘛。
    王信淡然道,“试一试,未尝不可。”
    近一年打造的河西营。
    趁着现在的机会,重新整编的右路军等等。
    虽然问题很多,但自己并不是没有牌可以打,这不算走捷径,王信愿意冒险一试。
    到了今日的地步,朝廷不会放心自己,自己也实在不愿意听朝廷的,万一朝廷哪天让自己去平灾民,自己去还是不去?不去的话,朝廷更不会容自己。
    山东都闹灾变,难道别处不会闹?
    有了开头,就会有接二连三。
    王信不想听朝廷的去剿灭灾民,也不想被朝廷随意处置,万一要搞死自己呢,难道自己也乖乖听话?
    所以没别的办法。
    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强到朝廷不敢随意处置自己。
    日后怎么办。
    走一步看一步。
    犹如自己与张吉甫,两人走到今日的地步,很多事也是身不由已,谁也没有办法。
    “右路的事情,政老爷还是要多看顾,就当我还在京营。”
    王信请求道。
    贾政的主意不多,见女婿如此坚持,他也只能同意,不过说道:“你这一去大同不知道何时归京,对你的婚事,朝廷又会有言语。”
    “我已经三十,也是求之不得,奈何如此。”
    王信故意关心道:“三小姐最近可好?”
    贾政抚须而笑,这小子,好胆,竟然在大观园里就瞧中了自己的女儿,“急也急不来,等你在大同那边稳定下来,婚事就操办了吧。”
    贾政也不想拖下去,万一又有变化呢。,
    王信点了点头。
    平儿在朝廷眼中只是一个妾,还是贾府送的丫头,自己一个总兵,还是要坐镇大同的总兵,至今连家室都没有,这说不过去。
    谁也不会放心。
    自己越是爱慕三姑娘,朝廷许多人才约会安心一些。
    虽然道理肤浅,可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林如海要回京,看来自己这回见不到他了。
    王信离开贾府,回去通州。
    严中正他们得知后,都开始了忙碌。
    五百人选哪一部。
    军粮军费如何解决。
    大同那边安顿费用需要多少。
    以及具体如何善后。
    王信和张吉甫谈妥了方向,但是具体的细节,下面人需要第一时间做出一个章程来,相信内阁下面的人,还有兵部都会很忙。
    王信将要返回大同的消息,很快传开了。
    京城里瞒不住秘密。
    盯着大同位置的人不少。
    虽然知道大同兵变凶险,可也是机会。
    除了朱伟之外。
    “又是王信。”
    冯庸恨得咬牙切齿。
    “张阁老不信冯督帅,这才是关键。”
    几位幕僚出谋划策了几日,没想到输的彻底,纷纷开始甩锅。
    “朝廷不也是不信王信?也不见王信在京城有什么动作,怎么张阁老就选中了王信呢。”有人反驳。
    “不是这个不信。”
    那幕僚摇了摇头,耐心解释,“张阁老现在必须要压下大同的兵变,否则处境会很艰难,所以这回对大同的安排,只能赢不能败。”
    冯庸冷静下来,已经明白了这位幕僚的意思。
    可这位幕僚的意思,自己竟不出王信,一时间心里讨厌,冷着脸没有说话。
    那幕僚没有察觉,我行我素道:“大同西军虽闹,但是火候控制的好,反而张阁老深信,王信回去后能控制住大同西军,加上群龙无首的天成军,就算王信只有五百人,以他的能力,还有大同西军的支持,很容易收复天成军,以此平息兵变,王信的选择有很多。”
    “我们的督帅可以直接压住永兴军,张阁老为何不这么想。”
    有人不服气。
    那幕僚笑了笑,“张文锦如果没有收服永兴军,张阁老才会相信督帅还能压住永兴军,我听人说过,张文锦一直都没有收服大同西军。”
    “够了。”
    冯庸听不下去,这人聪明归聪明,可太没有眼里,当不得大用。
    “派人联络李齐,让他见机行事,还有找到杨荣,看他这一部怎么样了。”冯庸不觉得李齐会不听自己的话。
    李齐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
    包括他说扛不住张文锦的压力,自己也指示过,让他明面上听从,先保存实力。
    还有杨荣。
    他的大哥杨玉死在王信手里,不信他能甘愿接受王信掌控大同。
    自己回不去大同,也绝不会让王信顺利搞定大同。
    宁愿让大同烂掉,也不能便宜了外人。
    “杨荣要是乱来怎么办?”
    那幕僚忧虑道:“王信不是省油的灯,万一让他抓住把柄,只怕偷鸡不成蚀一把米,而且督帅这么做,恐怕下面很多人会寒心。”
    “做大事不拘小节,你书生意气懂什么。”
    冯庸鄙视了一眼。
    自己坐镇大同的时候,反对的人多了去,自己一个个处理掉,最后还不是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
    王信那种做法才迂腐。
    朝廷的意思里,可没有解除王信右路总兵的身份。
    说明朝廷留了个心眼。
    王信这种人,只能给别人做嫁衣,成不了气候,不值一提。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